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地秧草 > 第十四章(连载五十)

第十四章(连载五十)

    高二新学期开学不久,李卫华收到了好哥们胡忠良新年后的第一封信,信上首先解释今年春节为什么没有回家与好哥们喝酒相聚。原来胡忠良在一次参加公司领导家的喜宴上,偶然得到一个表现自我的好机会。胡忠良在酒桌上与一位搞建筑的年轻老板同桌相邻,老板抵挡不住众人连番敬酒,正在为难之际,胡忠良挺身而出,说是老板的朋友,甘愿二当一,替朋友把酒喝了。众人一看站出一位愣头傻小子,于是连番与胡忠良碰杯喝酒。胡忠良一点也不含糊,一杯杯烈酒就像喝白开水一样一饮而下,不一会便找借口跑到洗手间狠吐了一回,洗脸、漱口,回去接着喝。老板感激不尽,此乃人才也!过后,老板留下手机号,一定要招募胡忠良跟着自己干。

    不久,胡忠良找到老板跟着他干起了建筑生意,主要工作是喝酒,次要工作是做工地上的监工。胡忠良忠义实诚,并且超能喝酒,从来没见他在酒桌上喝醉过,因此越来越受到老板赏识。老板出钱,让胡忠良去学驾驶,拿到驾照后,胡忠良经常开着老板的小轿车去工地上监工,总算脱离了劳动第一线,白天躺在小轿车里睡大觉,晚上陪老板出去喝酒。有时,酒足饭饱后也会跟着老板和他的朋友们去洗浴中心。在洗浴中心看到的一切让胡忠良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的女人已经开放到恨不能把自己身上的一层皮都扒下来的地步,一丝不挂在老板前面站成一排,双手还不断揉着自己的奶子,搔首弄姿,很是风骚,任老板挑选陪睡。

    这种场景胡忠良以前没见过也没想过,总觉得只有电影里封建社会的妓院才有这种事。上学时老师总是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比封建社会高了几个档次,没想到现代社会中有的人偷偷摸摸依然过着这种腐朽的生活。现实与老师讲的实在大相径庭,这让胡忠良一时半会适应不了。虽然有时老板也会让胡忠良随便选一个玩一玩,但胡忠良却没有那个胆子,总觉得这些妓女不真实。

    信里,胡忠良最后说自己买了手机,留下了手机号码,想找哥们说话不用回信直接打个电话就行了。

    李卫华知道座机电话,还不清楚有一种电话叫手机,能够想到的,也就是看过的电影里有老板很神气的样子,手拿大哥大“喂喂”叫喊着通话,想必会不会是那样一种电话。李卫华放学后找一个公用电话,按照胡忠良留下的号码拨了过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胡忠良,二人聊得甚欢。李卫华问胡忠良,你的手机是不是像电影里那样的大砖头,胡忠良说不是那样的,很小,现在时代进步了,那种大砖头早被淘汰了。胡忠良建议李卫华别上学了,出来跟哥们一起混,外面的世界精彩的很,能够挣钱的机会很多。李卫华说自己不想半途而废,还要继续学下去。

    接着,李卫华问胡忠良喝酒的事,胡忠良平静下来说,其实喝酒很遭罪,春节前就是因为酒场多,所以老板才让留下来没有回家过年。虽然跟着老板喝的都是好酒,但毕竟不是白开水,每次去喝酒前自己心里是害怕的,但脸上还得笑,喝来喝去,现在酒量确实大长,平时二斤白酒下肚是没问题的。李卫华惊叹,你这不是往死里面喝吗?胡忠良说,想要混出人模狗样来,不豁了命怎么行!要不就去搬砖做苦力了,累死累活挣得钱少不说,有的老板工头完工后一拍屁股跑路了,或者跟那群文盲耍心眼抠字眼克扣人家的工资。搬砖最惨的连一分辛苦钱都拿不到,叫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这种事已经见过好几回了!你现在还没进入社会,人心险恶,为达目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多了去了!李卫华很无语,想要辩驳说社会中还是好人多的,像李志磊那样的英雄人物就是自己身边的好朋友,但不知怎么的却没有说出口,只好听胡忠良兴致勃勃滔滔不绝谈论自己在外面的所见所闻。

    收到胡忠良的来信让李卫华突发奇想,要把自己写的文章《英雄无悔》改编成论文,论点、论证、论据、结论表述清楚,寄给大学哲学系老师。如果有幸得到老师的回信话,看看哲学老师怎么说,应该能够让自己的认识得到提高。主意已定,李卫华兴致勃勃开始行动,把自己所写的两万多字不知道算是什么的文章改编成了论文,准备寄给一位自己看过的一本哲学书的作者。

    李卫华对虚无缥缈的形而上学的境界产生了怀疑,从实实在在可感知的真实世界认知出发,论证提出“英雄无悔”的真实存在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活着的人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应该是一个统一存在,人死亡后留下的精神印记,或通过文字或通过人类世俗潜移默化的文化生活等方式被后来者继承下来,成为人精神上从哪里来的基本的历史存在因素。

    当然,李卫华知道自己对很多哲学术语还不甚理解,使用哲学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现在自己知识量有限,难免出错,也只能尽力避免出现表达上的错误。论文的书写标准格式李卫华也不太清楚,高中老师没有认真教过,模模糊糊中觉得写论文的论点、论证、论据、结论是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关键,其它的是次要的。如此,按照自己对论文文体的认识,占用几天课下时间,李卫华完成了对《英雄无悔》论文的改编,买了信封和邮票把自己的信寄了出去。

    自从上高中以来,李卫华认识到了学习基础知识对于自己科学认识世界是多么重要。到了高二,李卫华学习成绩除了英语科始终没有一点进步以外,理科成绩很好,文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差到一塌糊涂,这一切都是自己坚持下了一番苦功夫得来的。但李卫华依然高兴不起来,因为,英语成绩将来可能是决定自己能否考上大学的关键所在,一想到这里心里就苦闷的很。

    论文寄出一个月,李卫华没有等来回信,不免有些失落,再等一个月依然没有收到回信。李卫华只好把论文的事抛在脑后,快要上高三了,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更何况作为艺术生,为了艺考,从暑假放假开始将会暂时告别学校用半年时间开始紧张的绘画集训了。

    临近放暑假时,郑老师为高二美术生召开了一次美术集训动员大会。现在学美术的学生有九十多人,很多学生之前是不学美术的,没有一点美术基础,只因为到了高二年级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下等,考学无望,被学校领导和郑老师鼓励转行学了美术。学校领导的想法是想要通过美术考试来进一步提高升学率。强调一番艺考的重要性后,郑老师讲话终于说到了重点,集训学费三千八,住在学校,吃自费。画室就在学校大门对过一排两层楼的二楼。接着,郑老师列举了几位前几届不听老师话自作主张去别的地方集训的学生的下场,可以说没有一个好结果。

    现场所有艺术生心里都明白,如果自己去外地集训,不把学费交给郑老师,最后艺考报名、教育局采集报考信息等一系列可能要麻烦郑老师的事情,到时候肯定得不到郑老师的好脸色。如此,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决定会跟着郑老师集训,但有三位同学早已经决定去泽源市一个私人画室去美术集训,三人中就有李卫华。

    李俊昊是“大才子”在学校里唯一的好朋友,大才子除了朗诵诗歌时激情四射,平时算得上少言寡语的人,这一点与李俊昊脾性相投,两位好朋友课下在一起无论吃饭、走路、还是在宿舍看书,极少交流说话,在一起走着好像只为有个伴。李俊昊身高中等,由于头发天生稀少,索性理成了光头,一年四季头戴棒球帽,皮肤黝黑,走路有点罗圈腿,与大多数城里的孩子一样是家里的独生子,学习最擅长的科目是英语,这一点得到郑老师极大的肯定。郑老师说,只要英语学习好,专业总会有办法得到提高,或早或晚肯定会考上自己的理想大学,所以李俊昊是郑老师最看好的学生。等到集训的关键时期李俊昊却背叛了郑老师,听考上美院的表姐介绍说,“梦想画室”的老师比学校老师的绘画水平好很多,教出的学生专业过关率比较高。听表姐的建议,李俊昊决定去梦想画室集训。

    在一次专业课上,同学间相互打听集训的去处,有人问到李俊昊时,李俊昊如实说自己已经决定去梦想画室集训。李卫华得知后,私下里找李俊昊问可不可以和他一起去梦想画室集训。有人做伴当然最好,李俊昊点头示意。之后,李卫华又找到好朋友史冬青和王洪磊,拉拢他们和自己做伴一起去梦想画室集训,说郑老师是连伏尔泰是男是女都分不清的老师,跟着他集训能学好才怪。史冬青说郑老师在集训期会聘请高手来指导教学,李卫华告诉史冬青,据小道消息,郑老师聘请的都是他以前的学生,好一点的是普通本科的在校生,差一点的可能是复读生,郑老师每年因为集训挣不少钱呢!最后,史冬青终于被李卫华说动心,答应一起做伴去梦想画室集训,王洪磊决定还是留在学校里集训。

    集训动员大会开完后专业停课,准备期末考试。李卫华、李俊昊和史冬青三个因为担心自己去别的地方集训的事传到郑老师耳朵里,在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考试完下了考场就匆忙忙把自己的被褥和书本搬离了学校。

    李卫华把自己的被褥、生活用品和学习书籍暂时放在二姑家。在城中村二姑家小院里,二姑打开一间储存室,让李卫华把东西放在里面。放好自己的东西,李卫华刚要骑车准备回家,听到房间里有表弟黄振轩吵闹的声音,立住自行车开门进去。发现十三岁的小表弟十分放肆,正对着自己的母亲又打又踢。二姑很是无奈总是躲闪不及,自己的儿子被爷爷奶奶宠坏,从小养成了习惯打起人来又打又踢又抓又挠,很能下得了手。李卫华跑过去一把抓住表弟的衣领怒吼:“你什么意思?有劲没地方使了是吧?你有劲咱俩干!”话音刚落,对着表弟一顿暴揍,只几下便揍得表弟鬼哭狼嚎的叫唤,挣脱着要拿什么东西与表哥干仗。二姑站在一边痛哭,说就是因为不让他玩游戏机就又打人,我的脸都让他挠破了!李卫华气不过,对着表弟又是一顿暴揍,表弟鬼哭狼嚎打不过表哥挣脱着要往门外跑。正在这时,在路边摆地摊卖杂货的爷爷奶奶收摊回到家里,听到宝贝孙子哭叫,祖宗祖宗的叫喊着向房间里疯跑,拉开李卫华护住了孙子。爷爷搂着孙子哭着问道:“怎么了这是?刚离家一会就想要了俺孙子的命了这是!”二姑哭着解释,说儿子不通人性,抱怨公公婆婆宠坏了他。老头老太不管儿媳妇的抱怨,不断询问孙子有没有伤着。

    李卫华站在一旁,早就看不惯这俩老头老太把孙子当祖宗护着。这家人一个儿子一个孙子,姑父开理发店没时间教育儿子,老头老太原来工作的工厂倒闭,在家没事做就把自己的孙子养成了一个白眼狼。李卫华也不想多说,转身要回家,走到门口又回头手指着怒视表弟,狠狠留下一句话:“再动手打你妈,有机会我还揍你!往死里揍!”吓得小表弟躲在爷爷身后不敢看大表哥一眼。

    李卫华回家跟父母要美术集训的费用。李中海和王慧勤一合计,儿子高三一年下来集训、吃住、买绘画用品、加上艺考往少里说也得七八千块钱,学画画照这样花钱,就算考上大学,以后的花销真是一个无底洞。家里种菜虽然一年也有几千元的收入,但把钱都花在儿子上学上,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两个儿子总要结婚盖房子娶媳妇的呀!李卫华看得出父母的为难,自己心里暗自合计吃住、买绘画用品省着用最少应该花多少,最后张口向父母要两千块钱,说暑假培训的费用应该够用了,往后撑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实在撑不下去了再回家要钱。

    王慧勤知道儿子学画画在外面吃住不容易,不像在学校里,饭菜不可口好歹能吃饱,一个人在外面哪一样不花钱。王慧勤拿出三千块送入儿子手中说:“暂时先拿这么多,不够用的时候就回家来拿,在外面不要省嘴上的钱,该吃的一定要吃饱。”李卫华又抽出一千块送入母亲手中,说要多少就多少,多一分也不要。无论母亲怎么说,要儿子再拿上一千块,李卫华拿着两千元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带上行李就走了。

    来到梦想画室,交了一个月的学费九百块,李卫华的集训生涯正式开始。开办梦想画室的程老师三十多岁,毕业于杭州美院,是一位准备考杭美研究生的“学生”,只是这位考研的“学生”已经连续考了六年,专业每年都过,每年都是因为文化课不过关而被美院拒之门外。

    画室里的学生流传程老师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很多年前是一位职高学校的门卫,初中学历,只因做门卫的那几年,刚好有一位办美术培训的老师在职高学校里租了房子招学生画画。程老师有空闲时就去画室转悠,一来二去,与画室的老师混熟了,经常为学生免费做模特。

    看得多听得多了,程老师就想画一画试一试。没想到自己特别擅长这种技法性的绘画,为考学而画的人头像、色彩静物和速写只要方法得当,原来人人可以学。程老师画的第一张画得到了当时那位老师的夸奖认可,从此一发不可收。因为程老师学画纯属就是为了画着玩,画的好可以在女生面前炫耀,顺便泡个妞,没有考学的压力,反而画画特别放得开,画面奔放大气。三年后,程老师受人鼓励,找到一所高中报名参见艺考,一考中的,当年参加杭美艺考考了第五名。高中老师喜出望外,分明为本校增加了一位考名校的学生,于是,高考文化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安排为程老师找了一位高二学习优异的学生替考。高考成绩出来,程老师顺利考上了杭美,成为美院的一位大学生。

    美院毕业的程老师想要再上一层楼,将来可以在大学里找一份稳定的教师工作,所以一心想考研,没想到好运气走到了头,连续多年考研失败,每年只好办个艺考班来维持生计。

    切合自身的传奇经历和多年的艺考培训经验,程老师的教学不拘泥于规规矩矩,教学生画画目的性非常强,考上学就牛逼考不上就狗屎,什么艺术,什么天赋,什么灵性,什么思想,全他奶奶的瞎扯淡。程老师多年琢磨各美院和各大学的艺考不同风格要求,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教学思路。有学校喜欢画面大气看起来很有才气的,程老师有教学生画画凸显才气的方法;有学校喜欢造型严谨画面色调统一,看起来画面很有天赋灵气基本功又扎实的,程老师有教学生凸显画画天赋灵气的方法;有学校喜欢色彩明亮,干净利索的,程老师有教学生用固定的几笔色块画出明亮色调的方法,总之,一切画画就是为了考学,怎样画画出效果考试出好成绩,就怎样教学生画画。

    梦想画室里的学生艺考过关率是出了名的,只是像李卫华这样的在校学生不曾知道。郑老师为了牢牢把控着学校生源,外来的招生信息被郑老师屏蔽,加上郑老师经常在学生面前举例说之前误入歧途的学生的最终下场,一个个都很惨,所以在校生很少关注别的美术培训班。

    在梦想画室来学画的学生大多数是复读生,有不少人复读了很多年,年年高考失利就是因为文化课高考不过关的缘故。李卫华接触了很多复读生,一个个看起来个性张扬,非常有自己的特点,但李卫华又觉得无论这些人搞得外表上看起来多么个性,事实上没有什么稀奇,看不出有真正的独立思想。大家都是为了考学,只因为艺术生自己都觉得应该看起来很屌、很个性才更像一位艺术生,所以大家都是在装大师而已。无论对所谓的艺术多么侃侃而谈,每一个人内心里都清楚的很,考上学就牛逼考不上就狗屎。

    一个月后,程老师宣布了一个让画室里的学生震惊的消息,梦想画室要搬到杭州去。杭州有一位在高中做老师的朋友找程老师合作,已经联系到了两所高中学校,把学校里的艺考培训承包了下来。这可是一次挣大钱的好机会,程老师自然不会错过,所以告知学生们说,有条件的可以跟着一起去杭州学习,不愿意跟着去的,已经联系到了当年程老师上大学前的高中学校老师,可以去那所学校继续集训。

    第二天,晁县二中的陈老师来到画室,私下里与复读生们谈心,告诉复读生,今年晁县二中很重视艺术生,去我们学校参加高考,学校给办理新的学籍,专业集训费用全免。集训期间,学校出钱已经高价聘请中华美院和清华美院里前几名的学生来教画画。并且,陈老师保证,只要来年艺考成绩不错,文化课考试学校里会想办法,考上后还会有高额奖金。如此,学生们由失落瞬间巨喜,纷纷报名要去晁县二中上学。

    李卫华、李俊昊和史冬青三个正面对一次抉择,要不回自己的原校跟郑老师学画画,要不与复读生一起去晁县二中上学,办理新的学籍,成为二中的学生。李卫华和李俊昊认为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决定去晁县二中上学,最大的好处是集训费全免。对于李卫华来说,高考文化科考试学校里会想办法,也就不用担心英语学习差的问题了,这样的好事以前还没听说过,怎么可能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史冬青决定回原校跟郑老师学画,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女朋友还在原校里学画,担心自己去了别的学校女朋友变了心。

    第二天,收拾好自己的东西,陈老师带领三十多位梦想画室的学生乘上去晁县的客车,来到了晁县二中。

    晁县二中在晁县城南郊区,是晁县重点高中之一,全校封闭式管理,但与市重点高中比起来,学校建设还是差了些。离学校不远处有一所小分校,是学校高三重点班和复读艺术班所在的学校。因为重点班普文学生学习都比较自觉,学校不用采取封闭式管理,而艺术复读生一个个都是学生中的老油条,封闭式管理想要约束住出入自由根本不可能,所以,这所小分校简直就是艺术生们的天堂。

    加上新来的,复读艺术生一共一百二十多人,几乎泽源市这几年艺术生中最老的老油条突然间全都聚集在这里。有不少人几年前都认识,再次相见真是不出所料。这里高手如云,很多艺术生画画技法的熟练程度几乎已经达到高中时代炉火纯青的地步。除了李卫华和李俊昊,学年最低的是高四复读生,大部分学生是高五、高六、高七、高八。复读年数最久的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多岁,听说今年已经高十二了,去年清华美院专业考了第三名,文化课成绩出来后,人家就是不填报该校志愿,把老爹能够气死。高十二考中华美院考了这么多年,就是要争一口气,非中华美院不上,他有句名言常挂在嘴边:“早晚有一天,我一定要跑到中华美院门口去拉一坨屎。”这让李卫华和李俊昊听起来不可思议,这些人为了考上理想中的美院,考学这么多年是不是都已经考傻了,真心不正常!

    大部分艺术生住在学校宿舍,也有一部分人在学校周围市民家小院里租住。有女朋友的两人租一间房子,买上锅碗瓢盆开小灶,小日子过得很是快活,只是,隔壁住着没有女朋友的同学,听到他们晚上折腾的叫声很是受不了。

    庞先令一米七五的身高,脸庞方正,头发长长扎有一个马尾辫,身穿外大褂脚穿大头皮鞋看起来很有艺术范。今年高八,油腔滑调能说会道。大家都说,庞先令长了一个泡妞的嘴,女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有时,同时有两位以上的女孩对其死心塌地。由于多年参加艺考集训,考学的绘画技法非常娴熟,依此为炫耀资本,让很多学画画的女生觉得庞先令很有才华,对其非常崇拜。也许是不懂得避孕或是不喜欢避孕,庞先令经常苦恼的是带女朋友去人流。人流的费用不好弄,一到这时候就只能到处去借钱。借不到钱实在没办法时,只能厚着脸皮带女朋友去她家里坦白事实,让女朋友的父母发火训斥一番后,自觉拿钱为女儿去做人流手术。

    有熟悉庞先令的同学私下议论说,庞先令这家伙不是个好东西。前几年,他曾经让一位女孩去人流好几次,最后女孩去检查妇科病,被医生告知她可能不育了,从此,庞先令很少再回东河县,因为女孩家人放话,只要再见到庞先令就一定要阉了他,并打断他的狗腿撕烂他的狗嘴。庞先令这几年在外面胡混,不听父母的安排,已经与家里的老爹断绝的父子关系,也就断绝了钱财的来源,所以只能依靠女朋友维持生计,女朋友考上学或者分手了,他只好再找一位女朋友,所有花销都依靠女朋友跟家里要钱。

    李俊昊认识庞先令就是因为自己的表姐曾经是他上上任的女朋友,曾经见过两次面,多年后再次相见已是老相识。课下,李卫华跟着李俊昊经常去庞先令租住的房屋里玩,顺便蹭饭。小院的主人一家搬到城里居住,整个小院所有房间租给了学生。庞先令趁女朋友不在的时候,对着李卫华和李俊昊侃侃而谈,得意洋洋传授自己泡妞的经验:千万不要犹犹豫豫,看上了就去搞定,要懂女生的心,投其所好,有没有钱都一样,关键是能说会道,扮酷是必须的。

    庞先令租住的房间隔壁住着的是刘明辉和黄富强。黄富强瘦高个,天天郁郁寡欢,阴沉着脸不多说话;刘明辉是一位稀奇古怪的人,长得也比较消瘦,两只小眼睛看人的时候好像透着寒光,头脑非常理智,不久后做出的一件事震惊了所有艺术生。刘明辉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听说城中正在建设的一处工地上挖到了几座荒坟,也不知是那一家的祖先,挖出来的人骨没有人认领。工人们只好把挖出来的人骨仍在了工地的一边,有几十具之多。李明辉听说后喜出望外,拿上一个编织袋就去了工地。半天后,刘明辉扛着半袋子人头骨回来了。这下可把庞先令的女朋友吓个半死,对着李明辉骂了一顿,闹着庞先令又找了另一家租住,离开了这里。

    刘明辉把半袋子人头骨放在自己床底下,该吃饭吃饭,该看书看书,而黄富强闷闷的一如既往,没什么意见。

    这事传开后,很多同学去找刘明辉想要看看真假人骨,看后都说他们房间里有一股死尸味。李卫华和李俊昊也非常好奇,中午饭后来到刘明辉租住的地方想看看真人骨长啥样。刘明辉从床底下拉出编织袋,扛到院子里把人头骨倒在地上,确实,突然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散发出来。

    李卫华问刘明辉道:“你捡这么多人头骨到底想要干吗?你也不害怕?”

    刘明辉笑嘻嘻说:“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当年达芬奇解剖死尸都不怕,几个人骨头怕什么。这可是好宝贝,我清理干净后去卖给画室或学校,一个卖不少钱呢!”

    李卫华心里感叹,这家伙还真有商业头脑!不过,捡了半袋子的人骨放在自己床底下,这事我是干不出来,总还觉得膈应的慌。看来刘明辉已经成大师了。李卫华捂着口鼻说道:“刚挖出来的有怪味,你自己不觉得?”

    “没有什么怪味呀,只是泥土的味道。”

    李俊昊说道:“大师,这还不叫有怪味?你闻的久了,闻不出来了!”

    “最主要的是,你总应该消消毒吧?”李卫华说道。

    “哎,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不消毒谁会买呀!不知道怎么消毒,又没有药水。”

    “用开水烫一下也可以吧?”

    “哎,对呀,这个主意不错,我怎么没想到呢,我现在就用水煮一下。”

    说完,刘明辉跑到院子角落处,找出一口烂铝锅,兴高采烈又跑了过来,看着李卫华说道:“你们帮忙找几个砖头,支起锅把这些骨头煮一煮,煮好后我送你们一个。”

    李卫华慌忙摆手说:“我不要,我不要。”

    刘明辉往锅里盛了水,自己又找来几块砖头,支起锅,找些柴火生火开始煮人头骨。

    看着沸腾的水锅里煮着的人头骨,李卫华心想,要是这些人的子孙知道自己的祖先被人给煮了,还不把刘明辉扔进锅里煮一回。

    所有人头骨下锅煮了一遍后,放在太阳下晾晒。下午放学回来,刘明辉拿起人骨闻一闻,发现果然效果不错,没有一点味道,并且看起来光滑干净了许多。

    周日的时候,李明辉扛着半袋子人骨真去找画室或学校销售自己的人头骨去了。一天下来只卖出去一个人头骨,原先想好的一个卖二百块钱,最后发现不好卖,掉了一半的价钱,一百元才卖出去一个。

    半袋子人头骨总是卖不出去,后来,刘明辉再次掉价,向同学们推销自己的人骨,五十元一个,没人买,二十元一个,依然没人买,最后十元钱一个,不一会功夫便被同学们抢售一空。

    第一个月请的是清华美院的在校学生,李卫华的色彩画得到了老师的大加赞赏,心里很受鼓舞。不曾想,以后的老师请的全是中华美院的在校学生,所教的绘画技法发生了改变。这个时期,中华美院正流行点彩画法。作为应届生,李卫华的绘画技法改变起来不是很灵活,不像复读生经验丰富说改变画法就能改变画法。两个月后,李卫华经过一番理论的钻研,看过不少有关点彩绘画的书籍,自己终于认识了点彩画法的由来,对点彩画法也开始掌握。

    虽然点彩画的都是小点子,其实更能提高自己对色彩的感觉,对光学的理解上也更深入。李卫华的点彩技法逐渐画的得心应手,但内心里对于画画越来越感受不到曾经的那份快乐。技法性的学习和为了考学而画画,让李卫华开始迷茫,总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这样画画到底有什么意思?现在画画,老师所教的要求画面有才气、有感情、有色调、有技法,好像画画该有的什么也都有,但就是越画越反感越画越恶心。看上去个性,却又千篇一律。画面上一切有灵气有感情的东西其实全是假的。人人为迎合考试的要求几乎通过学习都能掌握住画画技巧,包括画面天赋才气的渲染。有的人上手快悟性高,自己画的画很适合考试的要求,有的人上手慢悟性低,但画好画也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以后学校聘请的全是中华美院的学生来任教,老师对中华美院的吹捧彻底为所有的学生洗了脑。所有人都觉得不考上中华美院还搞什么艺术,非中华美院不上,其他大学和美院全是狗屎。

    与大家相处的久了,学校老师们就不再有什么秘密,学生们一届传一届,有关陈老师的传闻李卫华听得越来越多。据说,陈老师每年管理美术生挣不少钱,招外来复读生不要学费,学校高价聘请老师任教,为的是提高学校名牌大学的升学率,但本校应届美术生是要交学费的,并且人数达到好几百人,大多数都是普文生从高二之后转变成的美术生。陈老师作为学校美术老师年年管理着高三美术生,占据如此肥缺,自然有陈老师的手段。

    陈老师管理高三美术生经验非常丰富,并且很会办事,好处自然不会独吞,但只凭这两点还是不能够压制来自其他美术老师竞争性挑战。陈老师的王牌亮出了自己的女儿,校长的儿子曾经也是美术生,陈老师有意请校长的宝贝儿子去自己家经常坐一坐,谈谈有关艺术的话题,其实是为了制造机会让校长儿子多与自己的女儿接触。陈老师的女儿长得很漂亮,校长的儿子自然看得上。而女儿那一边,陈老师老谋深算,在女儿面前经常夸奖校长儿子是一位将来必成大器的可塑人才,让女儿对校长儿子产生了强烈的好感。一切进行的都非常完美,陈老师的女儿和校长儿子确立了恋爱关系,最后还真的订了亲,从此,陈老师和校长也就成了亲密的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