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 > 第536章 相互制衡之

第536章 相互制衡之

    京城的街道上,已经是人来人往,一道道小贩的叫卖声,和来往之人相互遇见的招呼声,无不彰显着大明京城的繁华。

    出了皇宫的大门,距离礼部衙门并没有多远的路程。

    礼部尚书王昌连和礼部侍郎兼顺天府尹陈谔,放弃了乘坐马车,缓缓地走在去往礼部的大街上。

    今个的早朝,皇上做的每一项决定,都几乎出了百官的意料之外。无论是王昌连,还是礼部侍郎陈谔,都思索着心中的不解,一时间两人竟然都没有言语。

    “大人,”一边的陈谔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开口,“这主事马远山,如今已经调往锦衣卫,对于他位置,我们是留着,还是重新选拔人手,填补空缺?”

    王昌连停下了脚步,微微沉思一下:“皇上不是说了,马远山到锦衣卫,不过是见习指挥同知,干的好了,便会留在锦衣卫。若是干得不好,最后还要回来。”

    “大人认为他还会回来么?”

    “我若是没有猜错,他做的好与不好,都不会回来了。他的那一番话语,对皇上的触动太大。”王昌连轻声说道。

    微皱的眉头,表明他的心里,有着不小的担忧。

    眼珠子转动了几下,陈谔不禁看向自己的这位尚书大人:“大人的意思,皇上之所以将马运山提升为锦衣卫的指挥同知,就是因为他说起了纪纲,廖向河这等事?”

    “陈大人身为顺天府尹,对于朝廷这些事情的内幕,应该比我还要清楚许多。这纪纲之死,真的是因为他要造反么?”看着陈谔,王昌连的目光深邃的似乎无底一般。

    陈谔左右打量了一番,压低了声音:“大街之上,这等朝中隐秘之事我们不宜提及。东厂我们倒是不怕,可这些百姓之中,难免会有锦衣卫的‘暗桩’。”

    “好,回礼部。”

    按照朝廷的官员设置,六部各设置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各一名,郎中四名名,主事四名名。再就是一些未入流的大使,副使。

    王昌连掌管礼部,目前只设置了左侍郎陈谔,右侍郎之位还是空缺。

    一同早朝的四名郎中,以及除了礼部祠祭清吏司的那名主事之外的三名主事,早早回到了礼部,着手一天的事务。

    二人刚刚走进大厅,仪制清吏司的郎中吴海便拎着水壶,端着两个茶碗走进了大门。

    “二位大人辛苦了。今个咱礼部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务,小人给二位大人泡一碗茶,大人坐这歇息着。”

    说着,给茶碗里面加满了热水,往二人面前一推,微笑着缓缓退去。

    “当初,我也是将礼部的人员逐一的查阅了一下卷宗,留下了相对和原尚书仓成共事时间稍短的人员。只是没想到,这祠祭清吏司的主事马运山,隐藏的这么深。今个在朝堂之上单刀直入,一下子杀到了锦衣卫指挥同知的位置上。他所图谋的,恐怕不仅仅是那从三品的官职。”

    端起茶碗,王昌连淡淡的道。

    看了一眼面前的茶碗,陈谔左胳膊放在桌子上,身子往前一探:“大人的意思,马远山会为仓成报仇?”

    “报仇不报仇的我不敢说,但他一定会怂恿徐开英暗地里和东厂作对,有意制造一些对东厂不利的事情。此人的心机之深,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无意间的疏忽,竟给东厂制造一个强大的对手,日后若是见到肖尘,我还真是有点惭愧。”

    端着茶碗,王昌连一时间有点无心饮用。

    “不过一个从六品的主事而已,他能有多大的能量?大人不必为此耿耿于怀。”看见王昌连这幅模样,陈谔在一旁劝慰道。

    “此人官职不高,但对于皇上心里的把握,已经恰到好处的用词水准,足以证明,此人是一个有能力之人,他担任锦衣卫指挥同知,我们,还有东厂,以后做事可要小心谨慎了。”

    “此人有这么可怕么?”摇了摇头,陈谔不以为然的道。

    看着陈谔,王昌连笑了起来:“陈大人,咱们继续刚才的话题。锦衣卫原指挥使纪纲,真的是因为造反而被皇上下令处死的么?”

    陈谔摇了摇头:“纪纲的真正死因,乃是他帮助汉王,参与了与太子的夺嫡之争。”

    “不,这只是纪纲的死因之一,但并不是最为致命的死因。”

    “大人的意思,纪纲的真正死因,就是马运山说的那样,因为谋反而死?”陈谔眼中带着一丝的不解。

    虽然督察院后来对纪纲之死的罪状宣布为,假传圣旨,滥杀无辜,贪污受贿,并特别强调,其家养亡命之徒,私造铁甲弓弩数以万计,暗示纪纲有起兵谋反的大逆不道之心,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莫须有的罪名而已。

    众人统一的判断就是,纪纲参与帮助汉王,企图对太子不利,才惹来杀身之祸。

    “纪纲的真正死因,就是他在朝中权力太大,在百官心目中的地位攀升太快,以至于隐隐有一种危及皇上地位的意思。”王昌连淡淡的道。

    “哦??”

    “纪纲一手制造出浙江按察使周新‘谋反’事件之后,皇上应该已经对其的权力有所警觉。再加上端阳节射柳,众人竟然不敢指出其真正射偏,异口同声的颠倒是非,皇上已经认识到,纪纲专权已经危及到了自己的大明王朝。两个月之后的太监告发纪纲的种种不轨行为,很显然就是皇上授意。不到一天的审讯,当天就被以‘谋大逆’的罪名处死,若不是皇上一心要他死,怎会处决的如此之快?”

    陈谔将身子往后一靠,深深的吸了一口冷气,满脸的不可思议。

    “大人的意思,马运山升职锦衣卫指挥同知,就是为了协助徐开英,牵制东厂,防止其一支独大,步纪纲后尘?”

    “协助徐开英?以后,恐怕徐开英就是个傀儡,锦衣卫真正的当家人,应该是马运山才对。”王昌连一脸认真的道。

    “我就说,此次寻得太子下落,最大的功臣便是东厂以及肖尘。皇上虽然保留了东厂使用火器的权力,却并没有对东厂进行封赏,更是连肖尘的紫衣也没有归还。原来是皇上担心肖尘,成为第二个纪纲。”

    陈谔不可思议的摇了摇头。

    “肖尘只是东厂的一名千户,负责的是东厂的一线办案。在他之上,更是有着司礼监掌印太监林尚礼提督东厂。即便如此,皇上便开始增加锦衣卫的力量,暗中制衡东厂,皇上的疑心,真的是越来越重了。”王昌连道。

    “我要是肖尘,直接拍屁股走人。一心为朝廷办事,还被疑神疑鬼,这种憋屈,不受也罢。”陈谔忍不住的为肖尘叫屈。

    “太子没有上位,肖尘是不会离开的。他吃着百家饭长大,深知百姓的疾苦。几名皇子当中,也只有太子宽厚仁义,会给百姓带来好日子。既然选择了站在太子的那一方,肖尘一定不会半途而废的。”说到此处,王昌连的眼中,满满的都是赞赏。

    “说到此处,我倒是想起一事。太子负责监国,站在百官前面是理所应当。可那赵王朱高燧是个什么德行,他也配和太子一起,站在百官之前?”陈谔愤愤不平的道。

    “提升赵王的地位,无非就是给他一丝对嫡位的幻想罢了。太子若是没有对手,其发展速度万一危及了自己的皇位怎么办?”王昌连摇了摇头,“我们的皇上啊,越来越不自信了。防着外人就算了,连自己的儿子都要防着。大明的江山,还不是迟早要传给后人?难道还能把持着朝政,永远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