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 > 第792章 东厂接噩耗

第792章 东厂接噩耗

    王昌连一脸正气,丝毫没有半丝的惧怕。

    双拳依旧抱着:“皇上,臣的话可能不好听,可事实就是如此。琉球国资源贫瘠,耕地极少,百姓也是艰难度日。我们若是将战火烧到了琉球国,受苦受难的,依旧是那些吃一口饱饭都是奢望的寻常百姓。”

    “妇人之仁,古来成大事者,哪一个不是用无数人的性命堆积起来的。”边上的武官,不失时机的开始反驳。

    “琉球国与我大明交好,又是臣服国,我们没有任何出兵的理由。那种贫瘠之地,也不配让我大明因此背负一个恃强凌弱的名声。”

    “臣服国?他们臣服这么多年,大人敢说他们不是养兵蓄锐?”

    “就算他们养兵蓄锐一百年,在我大明面前也不过是以卵击石。若是他们真的指使军队侵扰我大明沿海,我大明出兵攻打他们,瓦解他们现在的朝廷,就是正义之举。我们需要的是等待,等待这些倭寇的真正幕后指使者。”

    那武官冷冷一下:“正义之举?那时候战火烧到了琉球国,琉球国的百姓,大人不心疼了?”

    “心疼。无论什么时候,遭受战火涂炭的百姓,我都心疼。可为了我大明尊严,这种心疼,我也只能放在心底默默忍受。”挺着身子,王昌连缓缓说道。

    龙椅上,明成祖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王昌连,在敢于直言这方面,和仓成还真是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王昌连的出发点,乃是百姓疾苦而已。

    我大明百姓的疾苦,他放在心上,他国的百姓疾苦,他也放在心上。

    看样子,孔孟之道,将他“毒害”的不浅啊。

    抬起右手,轻轻的摆了摆:“好了,此事明日再议,退朝吧。”

    说着,也不等百官跪拜,站起身子径直朝着那通往御书房的侧门走去。

    皇宫外面,满头冷汗的李安一路小跑,追上了走在前面的王昌连。

    “王大人,王大人。”

    “哦,李大人有事?”王昌连停下了步子。

    “没事,没事。就想和你走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李安笑着道。

    “好,那就一起走。”双手背负身后,王昌连又迈动步子。

    “王大人,您说咱们皇上,是不是真的想将那琉球国,并入我大明版图?”跟上王昌连,李安小声说道。

    “皇上一心想出兵,按照帝王的想法,应该是吧。”

    “琉球国那种贫瘠的岛国,我还真想不明白,皇上要他干嘛。”李安摇了摇头。

    “我们都是人臣,又怎懂帝王之心?国富民安,是帝王的追求,扩大版图,也是帝王的追求。”王昌连缓缓说道。

    “若是浙江的倭寇,不过是琉球国逃出来的曾经的军队,皇上还执意要出兵琉球,大人准备怎么做?”

    “师出无名,作为人臣,只有拼死相谏了。”

    “大人好气魄。”李安竖起了大拇指,“可是,就怕到时候皇上一心想着扩大版图,因此而迁怒大人。要不然,我们静观其变,皇上若是真的心意已决,我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做忠臣,就要有气节。

    可是,若是和小命相比,这气节。。。还是丢了去。

    李安的心里盘算着。

    “没有进朝为官的时候,皇上做什么事情,我是无能为力,看看就好。而今,皇上让我坐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我便要尽到一名人臣该尽的责任。就算因此而惹怒了皇上,我也要尽力阻挡皇上师出无名的对琉球出兵。”低着头,王昌连很是随意的说道。

    “王大人,将皇上惹急了,可能要杀头的。”说着,李安抬起右手,在自己的脖子上轻轻的比划了一下。

    “明君杀人,圣君诛心。抛开靖难之役不说,在当政的这将近二十年时间里,我们皇上也算作是一代圣君。对于我奋力阻止他的举动,时候应该能够想通的。就算他想不通,也一定会找各种理由,先将我说的心服口服才是。皇上要杀自己的臣子,那很简单。但要臣子死的无话可说,这才是圣君该做的事情。”

    “皇上圣明,这自然没的说。可是,皇上的脾气,也是。。。”李安沉默了下来。

    “我怎么说也是礼部尚书,皇上给我定罪可以,可要随便杀头,皇上是不会那么轻易去做的。这不符合他的圣君之名。”王昌连呵呵的笑了起来。

    仿佛说的是别人家的杀头事宜。

    将明成祖送进御书房,林尚礼急忙将茶碗满上,走到龙椅跟前,准备揉捏肩膀。

    “肖尘那边,应该已经将侵扰我沿海的倭寇驻地攻打下来了吧?”闭着眼睛,明成祖心平气和的道。

    “他汇报的信函上说,即将和松门卫一道,围攻倭寇盘踞的岛屿。这已经过了五六天时间,应该是已经攻打下来了。”

    明成祖的双眼豁然睁开:“你回东厂去,肖尘传回什么信息,速速送来。”

    若是肖尘送回,这些倭寇乃是受了琉球国朝廷的指使,明日便调集兵马挥兵南下。

    不踏平琉球国,今个在朝堂上的气都白受了。

    “您连日劳累,奴才再给您按摩一会吧。”林尚礼道。

    “按摩这种事情,让小四来就成。朕等着肖尘的信息呢。”

    “好,奴才这就回东厂。”

    林尚礼招招手,看着王小四开始给明成祖揉捏肩膀,方才缓缓的退出了御书房的大门。

    出了皇宫,林尚礼也不着急,晃晃悠悠的朝着东厂的方向走去。

    一边走,一边想着今个朝堂之上的事情。

    大明已经许久没有战事了,朝堂之上百官看起来一团和气。

    可一旦有战事,文武官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还真是大。

    尤其五军都督府的那些武官,好像自己领兵镇守一方,或者领兵作战,就是天下最大的功臣。除了面对皇上毕恭毕敬,对六部大员的态度,皆是不屑一顾。

    这种现象,对于朝廷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浙江都司都指挥使赵无名,将手下的千户百户胆敢安排成自己的亲戚,皇上还意识不到,这些年,他对这些武官的宠爱,已经有点过头了么?

    若是五军都督府可以在朝政上指手画脚,那还要兵部干什么?兵部岂不是显得多余?

    一个统兵,不参与朝政,只负责军队的具体事宜。

    一个只能调兵,可以参与朝政,但不干涉军队的具体事宜。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牵制,又互不干涉。

    既少了文武官的针锋相对,又将军队的控制权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何乐而不为?

    此事,回头一定要和皇上说道说道。

    一边想着一边赶路,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东厂的大门外。

    奇怪,东厂的大门从来都是紧闭,今个这是怎么了,大门竟然敞开一条缝?

    正要呵斥,一名老太监从门缝里挤了出来。

    手里拿着一封信函,朝着自己这边打量着。

    “怎么回事?东厂的大门就这样随意的敞开着?”林尚礼呵斥一声,朝着大门走去。

    “厂公大人。”老太监弓着身子,急忙迎了上来,“浙江来信。”

    “来信就来信,大厅等着便是,这般敞开大门出来进去的,成何体统?”林尚礼阴沉着脸,瞪向老太监。

    大门紧闭,东厂给世人就是一种无从知晓的神秘感。

    随意敞开,这种神秘感还如何保持。

    “小的原本就在大厅等候厂公,可无奈心中着急,才忍不住的时时从大门出来观望。”

    “一封信函,有什么着急的?”

    “厂公,我东厂神机役损失五十七名校尉,十三役兼神机役役长段天明,也留在了战场上。”

    “什么?”林尚礼一把夺过了老太监手里的信函,再也不顾旁边那东厂的大门,是否依旧半敞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