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逆天换明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攻蒙,过个好年

第一百八十五章 攻蒙,过个好年

    所谓的宽仁之政,是与老奴相比,目的却并未更改。只不过一个专用皮鞭,另一个手里还拿了胡萝卜,能够更好更长期地剥削和压榨。

    “专勤南亩,以重本务”,现在是皇太极的思想,以及将要推出的政策。

    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粮食基本上能够自给,社会矛盾便得到缓和,对外征战也有了物资支持。

    但皇太极也知道要实施的话,将是阻力重重。

    内部贵族分权势力的存在,必然会与他的理念产生冲突,想逐步建立国家统治机构,取代八旗制度更是举步维艰。

    “启禀汗王,范文程前来觐见。”侍卫入内禀报,让皇太极不得不收回烦乱的思绪。

    时间不大,范文程走了进来,施礼拜见后,很荣幸地得到了落座的礼遇。

    不待皇太极询问,范文程先躬身呈上文件,才恭谨地斜签着身子坐下。

    皇太极伸手取过,翻开阅看,边看边微微颌首,显示出赞扬之色。

    这是范文程、罗绣锦、宁完我等人合议拟定的章程,力图稳定社会秩序,并制约贵族特权。

    “治国之要,莫先安民,开篇之句便很好,精僻而直指要害。”皇太极缓缓说道:“编户为民,满汉一体毋致异同,也正是本汗王的本意。”

    “编户为民”就是将汉民庄丁由庄田抽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汉民由农奴恢复为民户,剥削压榨轻了,也有了一定的自由和私人财产。

    范文程躬身奏道:“启奏汗王,实施此政的前提是丈量土地,将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各旗主、贵族再立庄田。”

    皇太极抬起目光,看着范文程,稍显无奈地说道:“本王会尽力晓之利害,争取在议政时通过此新政。”

    触及到了旗主和贵族的利益,皇太极心中清楚,恐怕不会那么容易把政策推出并实行下去。

    范文程再次躬身奏道:“我等还有一策,即把每十三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八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设村立屯,编为民户。”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 安装最新版。】

    皇太极目光一闪,露出了微笑,说道:“此策甚善。”

    两策择其一,只要有一项获得通过,皇太极觉得就达到了目的。削弱和制约旗主和贵族,不能操之过急,只能缓缓为之。

    关键是实力和威望还不够,皇太极心里明白得很。

    先说实力,两黄旗是皇太极的铁杆力量,代善的两红旗算是支持力量。但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阿敏和莽古尔泰的两蓝旗,就不好说了。

    说到威望,皇太极也有些汗颜。自他继位,征伐朝鲜算是战绩,宁锦之战损失不小,差不多是持平了。

    也就是说,现在想要称帝,条件根本不成熟,反倒是逼着其他旗主联合起来加以反对。

    “明年,本汗王决意征讨蒙古诸部。”皇太极放下文件,直截了当地问道:“范先生以为如何?”

    范文程只是略一沉吟,便躬身道:“汗王英明。先攻朝鲜,再击蒙古,剪除明国的两大助力。”

    这只是战略上的考虑,皇太极还希望借助一场大胜,来提升自己的威信。范文程没全说,但心中明白。

    在古代,称帝这样的大事,总要有个理由,才能上尊号。什么“远人归服”,什么“国势日隆”,什么“祥瑞出世”等等。

    其实,什么理由不重要,也不难找。只要实力强大,只要威信足够,编个理由还不是轻松之极。

    而且,对于没有臣服的蒙古诸部,皇太极并不太过看在眼里。他计划出动四旗,获胜便有绝对的把握。

    两黄旗是必须的,并不一定要作战,但这是保护他安全的最值得信任的力量。另外两旗,他也选好了,便是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

    谣言虽然不值一驳,但谁知道会在多尔衮兄弟心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波澜不惊恐怕不可能,连平头百姓听到别人说你有帝王之气,或者说你家祖坟冒青烟,还会有想法呢!何况是手拥两白旗、有资格竞争汗位的多尔衮?

    所以,皇太极认为还是带在身边观察使用,最保险。顺便,还能够削弱两白旗的实力。

    当然,这些都不是能对范文程等人说的秘密。心里这么想,也只能憋在心里。

    皇太极又想到一事,从桌案上翻出一份文件,对范文程说道:“东江军游击郭大靖,要重视起来。”

    范文程听说过郭大靖的名字,在朝鲜击杀贝勒岳讬,毛文龙报给明廷的捷报中也数次提到。

    上前躬身接过情报,范文程迅速看了一遍,沉声说道:“胆子不小,竟敢深入秀岩地区袭扰。”

    皇太极沉声说道:“此人擅长潜入,袭击鞍山驿堡的也是他。若只是个人,还不足为虑,关键是他能训练出比较强悍的士兵,这便不得不令人担忧了。”

    范文程想了想,说道:“他驻守在广鹿岛,也只能登陆深入,才能够进行袭扰,威胁不大。再加上东江镇已经断绝粮饷,更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皇太极摇了摇头,说道:“你挑一些忠诚勇敢的汉官汉将,分到秀岩、凤城、镇江、海州,协助防守。”

    在皇太极看来,郭大靖不仅擅长潜入袭击,还很狡滑。鞍山驿和秀岩的两次伏击,就很说明问题。后金军将领骄横,头脑简单,他认为是一个主要原因。

    范文程领命之后又接着请示道:“趁着东江镇困难之时,派人劝降,或许有些作用。哪怕不成,也有离间之效。”

    皇太极略一沉吟,抚掌笑道:“范先生此计极好,便安排实施吧!”

    范文程起身再施大礼,躬身退了出去。

    ……………

    历史并没有改变,在郭大靖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在一两年之内还是会发生,就象他没法让太阳不休眠,不让小冰河期来临一样。

    但很多变化就在身边,他也看得清楚。小到广鹿岛,大到东江镇的军民,都在改变中受益。

    再放眼辽东,建虏这一年的兵力损失可要超过历史。尽管处于量变的阶段,整个战争的态势依旧。

    唯一让郭大靖感到无力的,不是敌人,而是大明的皇帝,以及朝堂上的文官集团。

    不帮忙也别捣乱,这是最低的要求,可连这个,郭大靖觉得也是奢望。

    辽东有建虏,西南有奢安叛贼,天灾人祸逼得百姓造反。

    可内忧外患之际,皇帝和文官们在干什么,在担心武将拥兵自重,在忙着党争,在忙着把大明往灭亡的深渊里推。

    满口仁义道德的正人君子,实则道貌岸然的禽兽!!

    天下要大乱了,必然多出很多妖孽的事情。

    此时,郭大靖正在看着派在山东的谍子传回来的情报。有朝堂动态,也有市井风闻。

    “天启命逢下甲子,黎民涂炭饥荒死,奴辈道从民大乱,定国安邦血流杵。”

    郭大靖眯了下眼睛,对这个民间出现的所谓“刘伯温碑”,以及象预言,又象谶语的四名诗,冷笑起来。

    天下大乱是肯定的,但这个预言对郭大靖来说,一点用也没有,他也不相信有预言家比自己还厉害。

    有人要搞事情,不管能不能搞成,是夭折还是造成些影响,都不关自己的事情。

    但郭大靖把情报放到一旁,突然又若有所思,伸手拿了过来。

    在古代,谶语的杀伤力是很大的。如果是涉及到皇权更替、天下兴亡,就更是如此。

    当然,往鱼肚子里塞布条,学狐狸叫,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除外。

    郭大靖就清晰记得历史上的隋朝有“桃李子,得天下”,以及唐朝关于武则天的“女主昌”等谶语。

    不管是事前编造,还是事后附会,如果皇帝听到了有关皇位皇权的流言蜚语,通常就会宁杀错不放过。

    或许,这也是个能够改变朝廷政策,以及人事变动的办法。

    郭大靖陷入了沉思,开始顺着这个思路进行假想布置。

    显然,在京城要有自己的耳目和眼线,这是郭大靖以前便有想过,但并不着急进行布置的。

    山东已经有了据点,天津还要有,京城也要有。除了打听消息,散播谣言,据点最好还要有公开的招牌,比如商铺、杂货店、客栈等等。

    对了,赵光那个老太监,还有蒋沈两位锦衣卫,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如果能够用上,那就更好了。

    静静地思考了半晌,郭大靖作出了决定。这些布置确实不着急,等到收复金州之后,把旅顺作为中枢,再向外辐射,才最方便快捷。

    如果能在两年后,也就是皇太极抄掠京畿之时布置好,并提前散播谣言,使整个事态的发展向着对郭大靖最有利的方向发展,他也就能满意了。

    “大人。”亲兵进来禀报,郭大靖才收起思绪,整理了一下桌上的文件,大步走了出去。

    明天就是除夕,郭大靖和刘兴祚等军官要分头去慰问一下军烈属。不管是不是作秀,这种凝聚人心的手段是很管用的。

    …………..

    明天就是除夕,吃饺子的事情,也终于确定下来。

    韩仲把肉和面背到了淑贞家,两人都有点小尴尬,但心里其实并没有太过在意。

    什么礼教,在生存面前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在辽民九死一生的逃亡过程中,就有很多男女本不认识,或是不熟,却在互相扶持的过程中走到了一起。

    而在辽东的战乱中,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本是夫妻的天各一方,再见面时也都有了重组的家庭。

    何况,岛上的百姓来自各地,不象那种长时间存在的村屯,知根知底太过熟悉。背后乱嚼舌头、指指点点的烂事不是没有,却是很少很少。

    都在为生活忙碌,有几个人有闲心有时间去管别人是不是有伤风化?

    再说了,两人都是单身,就算在一起,又有什么关系呢?

    “又给你添麻烦了。”韩仲放下肉面,搓了搓手,稍显局促地说道:“明天晚上用不用我早点来,帮你切菜剁肉?”

    淑贞本想说不用,可话到嘴边又改了,笑着说道:“早来的话,调馅方便,也不知道你是口轻还是口重,拿了这么多东西,别吃得不合口味。”

    韩仲赶忙点头答应,看着迈着小腿走过来爱吃手指头的小英,笑着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

    小丫头穿着新棉衣,咧开小嘴冲着韩仲笑。

    淑贞把发下来的布和棉花给女儿做了衣裤,幸亏韩山童拿来了家里的一张皮子,她才能做件御寒的衣物。

    可两人都不知道,小英被韩山童领着去见了韩仲,按照韩山童教的话,以淑贞的名义请韩仲过年来家里吃饺子,小英则得到了烤肉的奖励。

    韩仲以为是淑贞的意思,韩山童又跟淑贞说老爹不会包饺子,想拿东西蹭顿年夜饭吃。

    淑贞平常就欠了人情,不管是粮食,还是毛皮,既然人家提出来了,还真不好意思拒绝。

    于是,在韩山童的两边安排下,两家合在一起过年,便在误会中确定下来。

    而象他们这样聚在一起过年的,并不是少数。相熟或者相识的,又比较孤独的,往往会为了热闹一些,而相约共渡年夜。

    比如赵青山,就被郭大靖邀请,但他却婉拒,和孙六岩两口子一起过年了。

    还有张膀,把大爷接到家中,让过年团圆的气氛更浓一些。

    亲人逝去的悲伤,以往的苦痛,人们不能忘记。但记在心里,却不是背负着这些沉重继续愁眉苦脸地生活。

    郭大靖慰问完军烈属,信马由缰,带着几个亲兵在岛上巡视着。

    几座大型的雪雕已经完成,分布在路口、空地,尽管粗糙,却很新奇,引来了不少孩童前来观看玩耍。

    路旁、院中,还有很多百姓自己堆的雪。

    或是受到雪雕的影响,即便是自家院中堆起的最简单形状的雪丘,上面也插了扫帚、树枝,或用石头镶嵌的眼睛等装饰,多了不少生气。

    一年的艰辛困苦,似乎过个好年,就能全部弥补。人们脸上多数都带着笑,忙忙碌碌地很充实快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