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血祭终南 > 第一章 西安民乐园

第一章 西安民乐园

    一九三二年四月下旬,一个星期日的傍晚,一抹金色晚霞映照在西安古老的城墙上面,金红色的光辉撒向房屋和干枯的树木上,似如镀上了一层金色。

    关中地下党交通员马文瑞急促地敲响了张光天“新家”的门环。

    “当当!当!”

    “……”

    严绿娥听见熟悉地敲门声响,知道马文瑞来了。赶快出去,走到前门,拉开门闩让进马文瑞,随手又关上大门。

    这时的张光天已经来到院子,看见马文瑞,将马文瑞接进内屋,坐了下来。

    马先生向张光天很快传达了省委的重要指示和有关部署说:“接到准确情报,国民党三青团书记,兼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四月二十四日要来西安,准备在‘民乐园’演说,省委决定,在西安掀起一次‘驱戴行动’。省委和关中地下党研究决定,要你组织中山中学学生在戴季陶演讲时,给他一个狠狠打击,破坏他的演说,到时会有全市所有学校配合你的行动。”

    “好,保证完成任务!”张光天高兴地说。

    “张光天同志,这次任务很重要,也很艰巨,省委作出重要指示,一定要成功。这次行动的代号是‘烈鹰’,你就是一只黑鹰,要啄瞎蒋介石在西安的这只眼睛!”

    “是!”张光天坚定地说。

    最后马先生要他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马先生,请你转告省委,我一定完成省委交给的任务!”

    “好”!

    张光天送出马文瑞来到院子,站在大门口的严绿娥见马先生出来,很敏捷地拉开前门,走到门外看了下左右后,点了下头,让了开来。

    马文瑞即刻往下拉了拉礼帽,跨出了门槛,很快步入街巷,敏捷的混入人群中去了。

    张光天和严绿娥送走马文瑞后,在院子转悠着深思起来。这是“九?一八”以后到现在省委交给他最大,也是最艰巨的一次任务。他完全可以想到,这次行动将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次在古城西安将要点燃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第一把火,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抗日救国运动也将会从西安开始,直到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全国。

    任务更加艰巨,形势也会更加严酷和严峻!

    天已经黑了下来,严绿娥从灶房端出做好的饭菜,走进房间,放在茶几上面,看了下张光天还没有点灯,仍然在地上转动着、思考着。

    严绿娥用火柴点燃蜡烛,屋里顿时明亮起来。

    “光天!光天!”

    严绿娥连唤两声沉浸在沉思中的张光天,张光天从思索中醒转过来,看了看严绿娥,又看了看茶几上的饭菜,会意地点了下头。坐了下来说:“绿娥,来,快吃吧!”首先自个伸手拿起一个馒头,吃了起来。

    这时,坐在对面的严绿娥虽然很了解“丈夫”张光天,他每当接到上级指示,总是要沉浸在很长时间的深思中去,但她从来没有见到过张光天象今天这样痴迷深思。

    吃完晚饭,张光天放下饭碗,上床躺下,靠在身后的被子上,双手枕在脑后,又沉思起来。

    张光天正在周密地计划着“民乐园”行动的全体方案。

    他想,此次行动应该分为三大部分进行。当大家全部进入会场后,首先是第二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她〕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外围围挡住宪兵和军警,掩护第一组的行动,在最关键时间为第一组人员打开一条冲出会场的通道;他首先想到,第一组最关键,应该由自己亲自带领,来完成任务。

    第一组:砸戴,也就是他们一组,首先随大队学生进入会场,坐在主席台最前面伺机动手,捣乱会场。

    第三组:火攻,负责烧毁戴季陶的小汽车,由阎明带领。

    在这三组掩护和人员多少问题上,他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需要更多的人员来。

    因为第一组首先动手后,军警和宪兵就会全部来到会场,汽车那里就会空虚,第三组就会没阻没拦地行动起来,最终达到破坏、捣毁戴季陶演讲的目的,给戴季陶一个沉重地打击,让他在古城西安丢尽面子。

    然而,在各小组行动所需要的人员数量上,张光天进行了细致的思索和安排。

    很长时间过去了,终于,一个“捣戴”的成熟方案在张光天脑海里形成了,他高兴地微笑了一下,看了眼身旁的“妻子”严绿娥。

    红色的蜡烛光下,他看到严绿娥似乎比以往更加美丽,更加迷人。他感觉到这是他和绿娥“结婚”半年来绿娥最美的时刻,根本不亚于“花烛之夜”。

    “绿娥,”张光天看着绿娥的大眼睛说,“西安要进行一次大行动了,我们都要重新接受党的考验。我们要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以后不管什么时间,遇到什么严酷地现实都要挺住。”

    严绿娥看着“丈夫”张光天点了下头,她看了一眼身旁的张光天说:“请您放心,请党放心,我会接受党的考验的!”

    这天晚上,张光天回到骡马市的家里,“妻子”绿娥已经做好饭菜,等候他回来。

    当张光天走进家门,来到屋里时,绿娥发现张光天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什么。兴奋地说:“光天,你猜,下午谁来了?”

    “我猜不着。”张光天装作猜测的样子,一会,认真地说。

    “你猜吗……”绿娥似乎撒娇地说,“虽然近在尺咫,可老太婆半个月没有来了。”

    绿娥揭开餐桌上盖鱼的碟子说:“这是我给你做的青蒸鱼。”

    张光天看到“妻子”绿娥这样殷勤样,只好暂时放下心里的事情,脸上现出笑容来,说:“想必是我的‘老岳母’来了!”

    “啊呀,太对了!”严绿娥说,“咱们快吃吧,要不凉了就不好吃了。”

    绿娥拉着张光天在沙发上坐下,自己又到厨房端来两碗稀饭,这才坐在张光天对面开心的吃了起来。绿娥不停地给光天夹鱼夹菜。

    “这一阵子我们太忙了,我没去看望老太婆,她就来了。”

    这是一座三间大院,和两邻高墙相隔,是关中地道的建筑。当初买的时候,张光天考虑到工作的需要,特意向马文瑞作了汇报,他要求找一处既隐蔽,又要方便的住处,作为中山中学的联络地点。

    当严绿娥领着张光天看房子时,两人对这套住房都很满意。同时考虑到了张光天所担任工作的重要性。

    张光天和严绿娥“结婚”那天,真是热闹非凡。拉着陪嫁的两辆汽车专门在东大街,钟楼那里绕了一圈才回到新居。大院里,数十张桌子高朋满座,很是热闹。那嫁妆,那待客的场面在西安来说确实是数一数二的。

    一般情况,张光天和严绿娥的新居只作为中山中学一般学运工作安排的接头地点。马文瑞会亲自来到这里通知或者传达省党委的指示和命令,如有特殊情况和工作,由曲老板来通知张光天另外的接头时间和地点。

    今晚,严绿娥特别高兴。她很快收拾完锅碗筷碟之后,回到房间。因为这个时间正是气温高热,张光天正躺在床上想着什么,手里随便拿着一本书扇着凉气。

    严绿娥走到“丈夫”张光天跟前,看在眼里,她拿起扇子给张光天煽起凉来,真是一位地地道道、体贴入微地“新媳妇”。

    严绿娥很清楚的知道,张光天午饭后接到省委交通员的通知后,去省委接受指示回来,整个下午又去了几个地方,布置了工作。刚回来又接到曲老板去接头的通知,又出去了一次,直到擦黑他才回来。

    原来,张光天接到交通员通知,去了一趟省委,省委负责人详尽询问了他对“驱戴行动”的安排。他向省委汇报之后,得到了肯定,负责人又语重心长地向他叙述了这次行动的后果,要他做好一切思想准备。然而,作为年轻气盛的张光天来说,他根本没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在首位,更没有想到以后的事情。

    严绿娥虽然不知道张光天接受了什么指示,但她可以从张光天回来到现在这段时间的情况可以断定,张光天接到了很重要的任务。

    这时的严绿娥只是轻轻地坐在张光天身旁,用竹皮扇子给他煽凉。她看着张光天闭目沉思,她不敢说话,怕打扰了他的思续。

    很长时间,张光天从深思中醒了过来,看了下窗外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只有高挂在天际中明亮的月亮发出的白光,透过窗户洒在床上……

    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西安“四?二五”驱逐戴季陶计划前奏。

    时间紧迫,连续两天,张光天一直在设计有关省委“驱戴行动”的计划,他坐卧不宁。

    直到第二天下午,张光天基本整理出一套方案来。

    是一个黄昏,微风刮动着干枯的树枝,严绿娥在灶房做饭,张光天在院子踱步,再次更加详细地思索着“捣戴”的方案。清晰的敲门声两长一短响了两遍,这是马文瑞和他联络的暗号。

    关中交通员马文瑞来了。

    张光天几步走到门口,伸手拉开门闩,让进马文瑞,又随手关上了大门,和马先生并肩来到屋里。张光天知道马先生所来的用意,立即详细向马先生马文瑞报告了他对这次“捣戴”的全部方案和人员安排,并请求上级省党委审理。

    马先生马文瑞详细听完张光天的汇报后,兴奋地、稍微沉思片刻之后说:“我回去立刻上报省委,请相信,会有好消息的。”

    张光天和马文瑞亲切握手之后,将马文瑞送出了家门,看到他步入黄昏的街巷之中,张光天才转身回来,关上房门,回到灶房。

    这时,绿娥正在舀饭,他端上两个碗,绿娥端上菜和馒头,一起回到内屋。

    严绿娥点上蜡烛,看到沙发上张光天高兴的样子,知道今天他必然有兴奋的事情。她也高兴起来,坐在张光天身旁,用筷子夹了口浆水菜递到光天口中,说:“这是你最喜欢吃的家常菜,你今天可以一饱口福!”

    张光天嚼着口里的菜高兴地说:“啊,太好吃了!知我者绿娥也!”

    严绿娥听了张光天的文言话语一阵大笑后,两人才吃起饭菜来,并且边吃边讨论起来。

    他们很快吃完饭,张光天帮助绿娥拿上碗碟,来到灶房,将碗碟放进锅里。严绿娥洗刷着锅碗,张光天用抹布擦干碗碟。等忙活完后,两人退出灶房,严绿娥顺手关上房门,回到卧室。

    张光天首先上床,仰躺在那里。绿娥关好前后房门,也上床挨着躺了下来。两人说了一会儿话,严绿娥感到困倦,先睡到一边去了。这时,张光天仍然双手枕在脑后想着,他想起了周至老家来了……

    那是去年七月,正是三伏天气,烦躁的蝉鸣声伴随着他回到家里。当张光天踏进家门,急不可待抱起他的儿子时,流下了辛酸的泪水。母亲和哥嫂报怨他,孩子满月托人捎话却找不到他。而前妻邓志贞却没有一句怨言。

    他很明白,只有让家人发泄他们的怨恨和怨言才是上策。他没有辩驳,只有默默听着、忍着。他清楚地知道儿子满月的事情,只是那一阵子他所做的事情无法让他脱身,他更不能脱身。

    就在张光天听到村人捎话、准备回家给儿子国益做满月的前几天,他接到关中地下交通员马文瑞的指示。关中地下党传达省委指示,为了配合省委的部署,决定在全市各大中学校掀起抗日运动,要在关中支部下建立各大中学校分支部,一便迅速的将省委乃至中央指示传到各学校,中山中学列入其中,关中支部特别要求张光天做好安排和部署。

    同时,张光天为了在中山中学发展一批先进分子,整个工作使他忙不过来。他和严绿娥组合的“新家庭”,就是关中地下党在西安的联络点之一。

    为了伟大的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赶出日本帝国主义,张光天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尽可能地让志贞埋怨自己,仇恨自己,甚至一生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