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星满天月满楼 > 第十七章 起新房

第十七章 起新房

    “粒淑儿,听说你家要起新房了”峰耀逮着个机会,问粒淑。

    “嗯,过两天就开始盖了!”这么多天来,峰耀的悲观,自责,使粒淑很难再听到他峰耀哥亲切的呼唤,这个名字,只有峰耀哥才这么叫。想到这里,粒淑不由得双眼通红。

    “没啥事,我走了!”峰耀看到粒淑的红眼睛,心里觉得难过,便借故走开了。

    留下粒淑独自站在小桥上,望着刚刚复苏的小河,淳淳向东流去。河边开始有了星星点点的水草,过不了多少天,小蝌蚪便会一洼一洼地出现。

    “粒淑!快回来!”粒淑父亲在院门口喊着自己的大女儿。

    小勇今年初二,跟着爷爷奶奶搬去镇上住在粒淑大姑家里,粒淑大姑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好好照顾孩子们。这样爷爷奶奶可以同时照顾三个孩子上学。小勇也离学校更近些,省得路上来回跑,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粒淑,今年过完暑假就该上初中了!你也住你大姑家,叫你奶奶给做饭,好吗?”粒淑父亲对粒淑说,

    “到时候再说吧,她爷爷奶奶又不待见孩子,干嘛叫孩子去受那罪!”粒淑母亲不想让粒淑去。

    粒淑默不作声,在心里,粒淑想跟自己的爷爷奶奶亲近,但每次都碰一鼻子灰。爷爷奶奶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藏着,只喜欢哥哥小勇,对粒淑总是爱答不理。

    粒淑总在想,

    “是我哪点儿做得不好吗?”

    “我怎么惹奶奶了?”

    在爷爷奶奶面前,粒淑不敢说太多的话,唯恐说错了,被奶奶训斥。在父母面前,粒淑也想要做成一个好孩子,好让父母喜欢。

    天气渐渐转暖,不几日河畔的杨柳就都抽出了绿绿嫩嫩的枝芽。在微风中,婀娜的身姿摇曳着,诉说着,像一位少女有了朦胧而模糊的心事。

    “粒淑,明天起,你自己上学吧。天也明得早了,妈随后带小三儿再去学校!”粒淑母亲把小三儿按进被窝,然后说,

    “我再算算盖房子的钱,背会儿课,你跟小三儿恁俩先睡吧!”

    第二天一大早,粒淑就吃好了早饭,一碗炖牛肉,拿上书包要上学去。

    “不害怕啊,粒淑!”粒淑母亲不放心,又撵出来叮嘱道,

    “你经过清真寺的时候,念清真言,主会保佑你!”

    粒淑应着声,然后推开院门走了。

    天色还依然有点昏暗,粒淑快步走着,总感觉后面有人在跟着。那脚步声不远不近的,总跟粒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粒淑心里扑通扑通地跳,害怕极了,但也不敢往后看。经过清真寺的时候,粒淑心里一遍遍地默念起了清真言。

    粒淑跑到小长坡的时候,由于跑得太快,脚踩到了一个路面的小坑里,崴了一下。粒淑疼得叫了起来,

    “哎呀!”粒淑蹲下来,摸着自己的脚踝。

    身后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粒淑儿,没事吧!”

    是峰耀。原来峰耀一直在跟着粒淑。

    “峰耀哥,我脚崴了!”粒淑疼得两眼泪。

    “我背你吧!”峰耀蹲在粒淑跟前,示意粒淑上来。

    “我,我没事儿了!”粒淑扭捏起来。

    峰耀没说什么,站起身,跑到路边小树林里捡了一根木棍,递给粒淑。

    “拄着吧,下次别跑那么快!以后每天早上我都送你上学,你不用怕!”峰耀说着,拉粒淑站起来,

    “你走吧,上了坡就是学校,我也该走了,不然该迟到了!”

    这时候,也有低年级的学生陆陆续续走过,粒淑拄着棍,一瘸一拐地往坡上走去。

    看着粒淑有了同伴,峰耀撒开两条大长腿,快速向自己的学校跑去。

    “峰耀,你今天来得有点儿晚啊!”峰耀班主任看着峰耀慌慌张张地跑进教室,关切地问,

    “咋了,家里有事?”

    “没啥事,老师,我明天早点来!”峰耀知道老师很看重她,不愿让老师失望。

    粒淑母亲带着粒淑去学校对面的村卫生所,检查了下脚踝,医生给贴了付膏药,说,

    “没事,孩子小,身量轻,骨头没事儿,贴贴膏药就好了!”

    “你咋恁某成事哩?”粒淑母亲责怪粒淑,

    粒淑心里很委屈,但是粒淑不能跟母亲争辩,因为确实是自己太不小心了,母亲说得没错。

    “明天咋弄?都给你说了,这路上有啥?你跑哩跑?”粒淑母亲越说越生气。

    “明天我自己去!”粒淑知道一路上都有峰耀陪她,所以不再害怕。

    粒淑母亲没有理粒淑,让粒淑自己回去学校上课。

    “我给你说,我现在趁空儿赶紧回家去一趟。你伯领了一帮子人在宅基地里干活呢!我得回去看看!”粒淑母亲说完,顺着麦场地的小路,快步往家走去。

    这大踏步的行走,是粒淑母亲对新生活的向往,那么坚定,那么勇敢!

    粒淑父亲因为要缩短工期,所以找了二十多个工人。工地上,活灰的,阴砖的,砌墙的,打准绳的,大家各负其责,在不停地忙碌着。

    “香兰,你回来干啥?”工头老刘老远就招呼着,

    “俺干活你不放心!”

    “说啥哩!我就是看看缺啥少啥不?”粒淑母亲来到粒淑父亲身边,低声说。

    “你可要监好工,工人半天干多少活儿,那是一定的,别叫一会儿两会儿歇!”

    “你去看看那边你娘,你姨,春香她们饭做哩咋样了?”粒淑父亲指着那边棚子说。

    “放心吧,误不了事儿!过两天我再叫我二弟过来淘个井!”粒淑母亲非常不放心,粒淑父亲干啥总是大手大脚,工人们歇就歇,不知道催。

    “那(妈),饭做哩咋样?”粒淑母亲过去问,

    “你不看见了吗?馍在锅里蒸着,大锅里熬类菜,光说一会儿再搅点稀汤,当茶喝就中了,不耽误工人吃饭。”粒淑外婆说话总是这样呛人。

    粒淑母亲也不当回事,习惯了。

    “等今儿下午,叫人再盘一个大火,专门熬稀饭。”粒淑母亲盘算着。

    “盘啥哩盘,这两火又不耽误事!”粒淑外婆不让女儿费事。

    粒淑母亲近来,脚下好像踩着个风火轮。两个孩子要管,学校里的工作照做,得空就去工地,看着一点点垒起来的三间上房主体,心里说不出的开心。

    上房主体起得很快,粒淑父亲经常给工人们买烟抽,工人们干活儿劲头十足。粒淑父亲买了几根又直又粗的木头做大梁,又买了椽子,青瓦,篦子,还特意买了一些带麒麟造型的瓦,将来要装在房顶的两侧,寓意祥瑞。

    粒淑父亲对美有自己的追求,他要盖全村最好的上房。所以在装饰上宁愿多花点钱。

    这两天下了小雨,工地暂时停了下来。粒淑父亲请人算了一个吉利的日子,准备上梁,结顶,

    “香兰,我找人看了,这个月初六是个好日子,”

    “这雨下啥类!再等两天再下不中?”粒淑母亲看着屋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没好气地说。

    “这不碍事,我看这雨下不大。等天一放晴,咱们就可以结顶了!”粒淑父亲特别不喜欢妻子的急脾气。

    “你当住天类家?它要一直下,你能咋办?”粒淑母亲就见不得粒淑父亲慢吞吞的样子。

    粒淑父亲不愿跟妻子争吵,起身去了新房那儿。

    粒淑写着作业,听着父母的争论,觉得有点儿可怜父亲,不管有理没理,每回都得让步。小三儿在屋里踢着沙包,高兴地又跳又唱。

    天气很快放晴了,粒淑父亲招呼工人们开始上梁,梁又粗又长,需要十几个工人合力抬着,

    “嗨哟嗨哟,”工人们唱着号子,用两根特别粗的绳子把梁往上拉。

    光挂梁用了半天的时间,接下来的几天里,工人们订椽子,和泥,放篦子,上瓦,整个工程一气呵成。

    “今天咱犒劳犒劳大家,包顿肉饺子吃!”粒淑父亲看着新房,高兴地对大家说。

    今天是周日,看着活儿也干得差不多了,粒淑外婆还有姨奶她们回家里办点儿事儿,明儿个就不来了。做饭的任务就落到了粒淑爷爷奶奶的身上。

    粒淑的爷爷原来是在街上摆摊儿卖饺子的,包饺子包得又快又好。

    这会儿,粒淑爷爷在家里正擀着面剂子,那边粒淑奶奶在炤火屋里和着馅儿。

    “粒淑,回去看看饭做哩咋样了?工人们就该回去吃饭了!”粒淑母亲推着粒淑,

    “跑快!叫你爷爷奶奶快点儿!”

    粒淑一路小跑儿,到家里看见爷爷正在擀面剂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爷,工人们都回来了!”

    听见粒淑的话,爷爷加快手里的速度,直接用手开始拽剂子。剂子弄好,左手一摁一拍,做成饺子皮,右手填馅儿,双手对着一捏,饺子就成了。

    “粒淑,还站在那里干啥?赶紧过来给我焰火(方言,往火里放柴火的意思)。叫我赶紧包,看盖个房子给人扯劳(方言,劳累的意思)成啥!”粒淑奶奶不愿意。

    粒淑不敢回应,更不敢顶嘴,因为爷爷奶奶年龄这么大,一下子给这么多人包饺子,的确很累。粒淑回头看到爷爷奶奶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跳跃着。

    等工人们走到院门口,粒淑爷爷已经包好了第一锅饺子,下到了锅里。粒淑母亲挽起袖子,和粒淑爷爷奶奶一起包饺子,粒淑父亲则赶紧招呼工人们坐在院门口的石头上休息。

    “正辉呀,你这上房一结顶,就可以松口气了!”工头老刘用手当扇子扇着,

    “本来想把院墙和厦子一块起来的,但是单位的假不让请了。再过一段吧,大家也辛苦了!”

    粒淑母亲把饺子舀出来,放在案板上,让粒淑去叫人回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