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大明 > 第五十七回:出兵克两城(一)

第五十七回:出兵克两城(一)

    现友就看谁能支撑更长的时间。大黑伞的伞柄就像座大山般不停辗压着高一功的胸口,鲜血不停从他的口鼻处涌出来,口罩已经完全被血打湿,血水顺着口罩边缘不停滴落,滴他的鞋上。

    他极为艰难地抬起头来,有些无神的目光擦过黑伞边缘,现颜卿削瘦的脸颊此时已经变得更加削瘦,眼窝深陷,想必也快撑不住了。忽然间,高一功感觉伞柄处传来的力量弱了一分!他霍然抬,左手紧握着伞柄,用胸口顶着伞柄,强行向前踏了一步!大黑伞就像是块坚不可破的大盾牌,把颜卿向后推退一步!

    一声草原猛兽残酷搏杀时的厉嚎自少年口中吼出,他调动身体内最后残余的那丝力量,提起拖在地面上的朴刀,狠狠一刀斩了过去!

    喀的一声,刀锋深深锲进颜肃卿的脖颈深处,然后伴着一阵极为难听恐怖的破骨断揉声继续前行,直至从另一边劈了出来。

    颜卿头颅上的那双眼睛不可思议地瞪着黑伞后的少年,然后头颅一歪从颈口上掉落,在地面上啪啪嗒嗒弹动两下,滚进犹有余温冒着热气的茶水之中。 大黑伞缓缓垂落,伞柄依然紧握在高一功的手中。

    西安府,府内。

    “现如今这镇阳城的兵马已经几乎逼到面前了,众将以为该如何应对才好?”李铭诚面对着数十将领,脸上愁云不展。原来,这几日,西安府并没有十分安宁,因为不知是谁将李铭诚举兵起义的事情传入不远镇阳城守将卜己的耳中,于是,自认强大卜己便联合了附近的城池白马卫,两城出兵数万声要讨伐李铭诚部,并且说着要誓不罢休的屠城。

    “徐军师呢?”一将官起身问道:“恐怕只有徐军师能够解决罢”“师伯向我说过,他这几日以为过多操劳军务而染上风寒,正在家中休息”林云鹤向着那人解释道。

    “军师他没有大碍吧?”李铭诚不放心问道,毕竟徐公亮可以说是整个军队的主心骨。“将军放心,军师并无大碍休息几日便可”林云鹤摆摆手道。“那就好”李铭诚点点头,又转回话题问道:“现在大敌当前,我们该如何解决?”

    “现在镇阳城的出兵的人数约莫有兵两万,白马卫出兵人数有兵五千,按我的观察来说,两城都算是坚城,而我们部能够出站战的只有两万余人,这个兵力独击一路尚可,分兵万难。分的兵少了,不足以克白马卫,分的兵多了,可能围不住镇阳。可若不分兵,因为镇阳和白马卫间相距不远,道路畅通,从容分别击之,若击镇阳,白马卫援之,若击白马卫,镇阳援之,这就像是两个人搏斗一样,正全神贯注地对付对方,身后又来一个敌人,前后有敌,难以支撑”李铭实朗声建议道。

    李铭诚颔首,说道:“二弟言之甚是。这白马卫确实不可轻视。”沉吟了片刻,笑对徐公亮说道:“林云鹤将军,邹猛将军都是天下英杰,想来你等必是已有对敌之策了?请说来听听。”

    林云鹤说道:“末将等确实小有所得,想出了一条拙计。”

    “请说。”

    “末将等以为,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想破敌,也许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

    “围城打援。”

    “围城打援?”李铭诚疑惑道。

    “是。观卜己之兵马布置,一路在镇阳,一路在白马卫,早前还有一路在韦乡,分明打的主意就是想以三地形成鼎足之势,彼此支援,互相响应。那么,我军不妨就顺势而为之,就按照他的这个部署来打东郡:围住镇阳,诱白马来救,於半路设伏兵,先灭韩立,再取濮阳。” 李铭诚点头说道:“是条好计,是条好计。”

    帐外夜深,兵卒们搭起了帐篷,分成两班,一班休息,一班继续筑营和警戒。喧闹的声音传入帐中,随着喧闹来的还有夜风,吹动帐中烛火,映红诸将脸孔。李铭实蹙眉深思,深思多时,说道:“林云鹤将军此计固是好计,但只怕镇阳卜己会也想到这一层啊。若是我围镇阳而白马卫不救,奈何?”北军的一个站在一旁的校尉接口说道:“白马若不救,我军就真打镇阳,把它击破不就行了?镇阳只要能被打下,白马卫只有区区五千官兵,到那个时候还不闻风而降?”

    “话虽如此说,我军带的粮秣只够一月之用。如林云鹤所言,镇阳、白马卫都是坚城,城防颇是森严,若是像打西化一样,大半个月不克,可就麻烦了啊。”

    “那李将军您有何妙计么?”李铭实没有什么妙计,摇了摇头,说道:“形势如此,我亦无计。”顿了顿,又对李铭诚说道,“大哥,林云鹤此计可谓良策,只是为了防止贼渠帅卜己也想到这一层,以弟愚见,不如将围镇阳以诱白马卫之援改为围白马卫以诱镇阳之援。”

    堂下的一个将军奇道:“为何?围镇阳和围白马卫难道不一样么?”另一个军候说道:“不然,不然,还是以围镇阳为上。贼渠帅卜己在濮阳,若围濮阳,韩立必救,若围白马卫,卜己可不一定去救韩立啊。”帐中诸人大多点头称是,赞同先围镇阳。

    李铭实说道:“白马卫兵少,若卜己不救,我军能够较快地将之攻下,若卜己救之,则我军也可半路设伏。此一举两得。”

    又有人表示反对,说道:“镇阳兵多,卜己若救白马卫,派出的援军必也多,援军一多,咱们设伏的兵也就要多,而设伏的兵一多,说不定就围不住白马卫了。还是以围镇阳为上策。白马卫兵少,韩立能派出多少人去援镇阳?至多三千人。我以五千人设伏就足够了,不耽误围镇阳。”

    众人意见不一,七嘴八舌,有的支持林云鹤的意见,围镇阳,也有的支持李铭实的意见,围白马卫,但说来说去,却都是在围镇阳或围白马卫上打转,李铭诚听了多时,咳嗽一声,诸人同时停下话头,直身扭脸,转目看去。帐中复归安静。

    李铭诚笑道:“诸君可知围魏救赵的故事?”

    帐中诸人皆是一愣,大家正在讨论是该先围镇阳,还是该先围白马卫,李铭诚却怎么突然扯到围魏救赵上去了?林云鹤乃是是饱读之士,少承家学,自知围魏救赵之典故,帐中的诸将大多也知道,但也有读书少,不知道的,因问道:“什么围魏救赵?” 李铭诚说道:“昔魏将庞涓击赵,围邯郸,齐将田忌救之,军师孙膑建言与其趋邯郸,不如击魏都大梁,魏中其计,庞涓回兵,而齐兵於半道击之,此即围魏救赵之计。……,诸君,孙膑的这条计策也可以说是围城打援的一个典范,只不过他的这个‘围大梁’是假围。

    诸人齐声说道:“不错。”

    “由此可见,围城打援却也不见得非要围住敌人的一座城后才能实施啊。” 众人迷惘不解,虽然听明白了李铭诚话里的意思,却不知他到底想说些什么,当下有人问道:“将军此话何意?” 李铭诚微微一笑,把自家的想法细细道出。

    诸人闻言,皆大喜,更有因李铭诚此计太妙而按捺不住拍案叫绝,以致喜不自胜到抓耳挠腮者,一个个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叫绝过后,皆拜服席上,齐声说道:“将军妙策!”

    林云鹤由衷赞道:“孙子云:‘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将军,你之此策便是真正的‘因敌制胜’,可谓神明。

    李铭诚的计策其实说来并不高深玄妙,他只是打破了帐中诸人的思维常规,帐中诸人讨论来、讨论去,思路都局限在围“哪座城”上,是围濮阳还是围白马卫?而李铭诚却跳出了这个圈子,他哪座城也不围,他派一支别部虚张声势、大张旗鼓地装作去击白马卫,而自带主力留在韦乡。

    李铭实不是说:卜己也许会看出汉兵是想要围城打援么?

    那么,李铭诚带着主力留在韦乡不动,就是摆明了告诉卜己:我就是在等着你派援兵出来,我就是要围城打援,你卜己如果救白马卫,我就带主力击之,如果你不卜己不救,我就顺势打下白马卫,救或者不救全由你卜己选择。这看起来是把选择权交了出去,但实际上却是由汉兵掌握住了战场的主动权。可以预料,当李铭诚按此策行之的时候,苦恼的就该是卜己了。

    李铭诚麾下猛将众多,这些将军多数都是天下能征善战的江湖道人他们都明白,为将者,“公”是将德之一,李铭诚作为主将,不能太偏向他喜欢的将校,当有战功可立的时候,也要分一些给其它的人,所以这次去击白马卫的任务他没有再交给林云鹤或者李铭诚,而是交给了许文成,并从军中抽调了一批将校,合兵五千人,而他自带余下的兵卒留在韦乡。这天晚上,商议定下了分兵后的种种细节,次日一早,许文成便就统兵出营,大张旗鼓,号称万人,前去白马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