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当自强 > 第263章 200年参宝

第263章 200年参宝

    辨认纯野生人参和移山参林下参等野山参之间的区别,这对于张老王老来说,简直是易于反掌,就连苏姜都可以辨别出来,因为移山参改变过原来生长环境,当年体重就增重一倍以上,自然地其形态特征就发生变化,俗称走形了。而林下参普遍年份不够,五形六体与纯野生人参大不相同。

    人参的主根叫参体,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顶端有横生皱纹的部位,俗称为“芦头”;上有凹陷的茎痕,习称“芦碗”(一年生一个);须根上有细小的疣状物,称为“珍珠点”或“珍珠疙瘩”。野生人参其芦头长,芦碗密,参体与根茎等长,人形,横体,较短,主根上的横纹细密清楚,颜色较深;皮细而韧,珍珠疙瘩多,且明显易见。总结起来就是雁脖芦、枣核艼、横灵体、八字裆、细结皮、铁线纹、少数腿、皮条须、珍珠尾、五形美。

    而移山参则是芦头短、芦碗少、参体呈圆柱形、八字分开、顺体、较长、主根上的横纹稀疏且不连续、皮粗而脆、珍珠疙瘩不明显。简略地说就是转芦、多艼、下坠、并腿、多须。

    众人都看过了,当场过重,重量准确和赵大祥说的一样,但是为了避免在人参参体里插有钢丝铁钉,还得进行X光透视扫描、断层扫描来确定不是精心伪造的“工艺参”和排除有钢丝铁钉等增重手段。对此,赵大祥当然没有异议,他自己心里有数得很。

    开始谈价。邓翠儿请赵大祥出价,赵大祥不肯出,非要邓翠儿先出价。邓翠儿又道:“那赵先生,我们对这六颗参一一出价吧,这颗九点六克的——”

    没等她说完,赵大祥挥手打断她的话,语气硬邦邦地道:“对不起,我们三个人来之前就商量过了,这六颗参,虽然年份不一,重量不一,最重的三十一克,最轻的才九点六克,但是我们都不分开卖,必须打包算一起,六颗参加一起总重是一百二十一点三克。给你们一个优惠价,算一百二十一克好了。唯有最后这颗真正的参宝我们才单独跟你们谈价,而且,只有谈好了那六颗的价钱,才能再谈这个参宝。”

    这天底下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这样卖野生人参的!谁家不是单颗单颗地卖啊!而且并不是所有野生人参都是不得了的天价,这人参因形状、重量、色泽品相、年份等差异,价格相差极大。

    邓翠儿无奈地望向苏姜,两人低声和张老王老商量一下,邓翠儿便道:

    “赵先生,您是老山客了,知道这山参并不是以重量来计算它的价值,而应该是以年份来计算价值,按照老辈人说的,年份越久,吸收的天地日月精华越多,比如我们公司去年在长白山收到一只参,干重有二十九克,但是它的年份却只有五十年,为什么出现这个情况,就是因为生长这只人参的地方养分充足,参体在数十年的生长中几乎没受到什么伤害,形态饱满。最后我们给的价钱还是按照年份和重量相结合,给了个均价,卖家很满意。”

    赵大祥想了一会,便道:“这道理我懂,好吧,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七颗人参都是一家子,六代同堂,我们只取了其中的五品叶六品叶,剩下的那些我们没采,留着给后代子孙,参籽儿我们全取了,但是我们撒种了一部分在周边山林地里,图个心安。你们也是行家,能看出这六颗参里三颗参年份过百年,都是百年老参啊!

    另外两颗也有八九十年,最差的那颗也有六十年,你们可以看看因为参龄太久,靠近主根的芦碗都消失了,变成了圆芦,是不是?我还可以告诉你们,最大最老的那颗到底参龄多久我看不出来,我们只能推测至少两百年以上。

    而且更奇怪的是它只有四品叶,叶片也都残破不堪,我们最初还以为是小捻子,没想去采,可后来想着它叶片都坏了,参果也没几个,干脆采了得了,这才起出这个真正参宝。所以我们商量,既然是一家子,既然这六颗都是它的子孙,那么就得一起开价,开个总价,总价我们满意,那么才能再谈这颗参宝。我们就是这个意思,你们继续商量吧!”

    邓翠儿依旧无奈地看向苏姜,她们都没想到这个老头这么倔。苏姜对邓翠儿摆摆手,示意她继续。

    邓翠儿想了想便道:“这样吧,赵先生,您能让我们看一下那颗参宝吗?”

    赵大祥摇摇头:“不能看,已经给你们看了照片,那六颗参的价钱不满意,我们不能谈参宝。”

    苏姜又和张老王老商量一会,再次给邓翠儿发条短信,邓翠儿随后便道:“那好吧,既然如此,我们就先开个价钱,您不论年份,只论重量,那么我就以黄金来给人参做比价,看在您这里有三颗上百年的老参份上,给十克黄金一克人参,如何?”

    赵大祥道:“黄金有价参无价,记得红楼梦里头一斤黄人参六百两银子,十两银子一两金子,也就是一斤人参六斤金子,现在你给的价钱是一斤人参二十斤黄金,比红楼梦那会翻了一倍多,现在黄金一百一十块一克,算起来,你给的一千一百块一克人参,我算算啊,差不多十三万,是吗?”

    邓翠儿笑笑道:“赵先生,我们给您这一百二十一克人参开价是1100元。”

    赵大祥摇摇头:“奇怪了,现在黄金怎么这么低啊,我记得前些年都有一百三四十块一克啊!怎么回事呢?”

    邓翠儿笑了:“赵先生,这黄金国际市场变化莫测,国际上最高时在1980年涨到了850美元一盎司,相当于比现在高了三倍。这二十年过去,黄金价格已经跌得不成样子。”

    赵大祥满怀期待地:“那黄金还会不会涨起来?”

    邓翠儿摇摇头:“这个我不知道。”

    “唉,如果能涨起来多好!”他扭头问两个同伴:“你们是想要金子还是现金?”

    两人都说还是要现金,赵大祥把手一挥:“我就要金子!这东西才踏实!纸票子有什么好的?当年我爷爷解放前一大箩筐纸票子,到最后都变成擦屁股都嫌硬的废纸!白白挖了几十年参!嗯,我问你们,能不能给一半金子,一半现金?”

    苏姜接过话头:“现金的话我们随时都有,黄金还得请稍等,要走不少地方才能买到这么多数量的黄金,另外我还要提醒一句,如果你带这么多现金黄金,很不安全,务必一路小心注意。”

    谈好了六颗山参价钱,接下来就是这颗两百年参宝了。只见赵大祥用极其轻柔的动作把盒盖打开,掀开盖住的宣纸,露出一颗令人眼前一亮的老山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