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帝国重器 > 第三百零七章 商业体系

第三百零七章 商业体系

    八十年代的中国和三十年后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不仅没有能造成显著污染效果的汽车保有量,更没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路网。  (  ..  )</br></br>不仅如此,更加糟糕的是各种车匪路霸的存在。伐木拦车,跳车抢劫,撒钉子修车,甚至是公然设卡拦车……</br></br>尤其是发展到九十年代初,一方面是银行跨地区转账收费高昂,一方面是个人经济发展迅速,跨地区进货成了很普通的情况。可也正是因为这些情况,道路交通就更加不太平了。</br></br>为了应对外出的风险,人民群众很是发明了一些手段。诸如将钱缝到内裤上,衣服夹层藏钱,长途司机搭伴结伙组成车队,甚至长途司机备枪的情况都有。</br></br>长途运输,在高速公路建设之前,俨然成了车匪路霸和司机货主的一场游击战争。</br></br>但是话说回来,同一时期火车却根本没有这种事情。铁老大的屁股,哪个活腻了敢去摸一摸?</br></br>奈何火车这种行政属性浓厚的交通运输方式,不是你想玩,想玩就能玩的。拿到车皮这种事情,对99通人来说,都是几乎不可能办到的艰难选项。</br></br>比如说后世某王石地产商,在他的自传里,自吹自擂的说他八十年代初辞去公职到深圳下海做生意。从市场上敏锐的察觉到内地玉米价格和香江玉米价格存在巨大的价格差。于是他从东北运来玉米供应香江,一转手就赚了三百万。</br></br>这位地产大佬在自传里声称,是他的诚意和人格魅力,征服了当地的铁路运输处处长,连他送的礼都没有收,就为他提供了运输玉米的车皮。</br></br>但他是不会告诉别人,他的父亲和铁道系统本身就关系匪浅,而他的岳父更是当时大吃省的********顾委主任……</br></br>咳咳,组织货源寻找买家这种事情谁都能做到,但是从东北将玉米运到香江。这才是最困难的环节啊。</br></br>发现原产地和消费地物价差这种事情,可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来。但事实上,却是只有他才完成了整个环节。</br></br>由此可见,普通个体户要想使用铁路运输,那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了。</br></br>这些情况胡胜利虽然是刚刚参加工作,但耳熟目睹的早就已经习以为常。可也正是因为他已经将这种事情视作理所当然,所以才没有发现这其中蕴含的商机。</br></br>用通勤列车带货。其实只是这几个字,就已经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一片新天地。</br></br>胡胜利低头沉思,越想越觉得有意思。一方面是普通人很难拿到铁路车皮,另一方面则是铁路对零散货运很没有效率。</br></br>所谓通勤列车,一般是指铁路系统用于内部人员上下班乘坐的福利,也对有短途通勤需求的市民进行开放。一般的通勤列车是在正常运作的列车尾部加挂车厢,不过在东北因为城市化率较高,也有专门的通勤列车运营。</br></br>和普通列车的区别,大概就是通勤列车是“上车买票”,和城市通勤公交相差不大。而不是正常铁路买火车票那么麻烦。</br></br>只要保证铁路系统职工乘坐通勤的福利不发生变化,承包通勤车厢或者通勤列车,路局上应该不会有什么意见。</br></br>因为这种模式,本来就是内部福利的一种,只不过是顺手向市民开放而已。</br></br>铁路上对通勤列车可以说只要满足内部使用,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寄望。那么只要保证设计初衷实现,怎么运作路局上并不会太过在意。</br></br>利用通勤列车沿途组织货源。满足个体户经营者的进货需求,可以说是多赢的一件大好事!</br></br>只是——</br></br>“个体户对这种运输模式的接受程度呢?我们带货的话,钱怎么办?先交钱再发货,还是先发货再交钱?厂家和个体户,两边都不会接受这种模式吧,现在人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很重的。”</br></br>胡胜利的问题直指问题关键。让胡文海不禁有些刮目相己这个小叔,未来也是少说有几千万上亿的身家,成功果然不是侥幸。</br></br>如果是拉着货主去原产地进货,然后再由原产地押货回来,那和铁路托运有什么区别?小量进货还行,但为了铁路运输的效率,这些货主势必要“拼车”。凑足一车数量的货物之后才能发车。初期发车时间必然无法确定,更不可能组织货主押车。</br></br>说白了,胡文海这个提议,搞的就是个未来汽车物流配货站的东西。而未来长途汽车运输,也没见哪个货主要亲自跟车押车的,因为那一车货的货主往往有几个十几个,哪能全都跟在车上?就算货主同意,车上也没那么多空间。</br></br>而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未来的银行系统在转账和担保方面都有提供相应的服务,买卖双方整个社会都已经建立了基本的诚信体系。</br></br>运输公司装货买家打钱,这首先是建立在整个社会商业诚信基础上的。买家不用担心运输公司黑了自己的货,卖家将货交给运输公司也就算完成了整个交易过程。</br></br>可八十年代,并没有这个社会环境。运输公司真要黑了买卖双方的钱和货,拍拍屁股走人谁也没有办法。甚至如果运输公司在当地很有势力,往往也就只能雇主吃了这个哑巴亏,运输方跑路都不用。</br></br>毕竟如果合同协议靠得住,那八十年代末也就不会有波及整个社会的三角债这回事了。</br></br>最后是改开几十年,优胜劣汰才形成了基本互信的商业体系,淘汰了那些不按照规矩办事的害群之马。</br></br>可这个解决方案,并不能套到根本没有市场经济商品社会成熟商业体系的八十年代。</br></br>单的互信问题,反而成了这种不********的拦路虎。</br></br>好在,“不********”,在三十年后有一套颇为经典的解决方案。甚至是依靠这套解决方案,最后成就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br></br>胡文海整理了一下思路,信心十足的说道。</br></br>“这个其实也很简单,个体户将进货的资金交给运输公司,运输公司担保从厂家拿货。个体户收到货物之后签字确认,我们再把货物资金支付给厂家。这样一来,厂家不用担心个体户拿货不交钱,个体户也不用担心厂家拿钱不发货。”</br></br>“那我还有一个问题。”胡解放双手一摊:“个体户和厂家,凭什么相信我们,也就是运输公司?”</br></br>“呃——”</br></br>胡文海傻眼皱眉,竟然被胡胜利这个问题给难住了。对啊。你这个运输公司,凭什么取得个体户和厂家双方的认可?</br></br>这年月别说胡文海要胡胜利搞的一个三产性质的大集体靠不住。就是国家单位涉及到钱都没什么公信力。为了钱转眼翻脸的机关企事业都时有听说。单凭一层铁路三产的皮,恐怕是真的无法说服这些在八十年代蛮荒的商业环境挣扎生存的个体户们。</br></br>得,宝模式也不是随便就能搞起来的,社会发展不到这个阶段,条件还是不成熟啊!</br></br>那怎么办?胡文海犯了难,是不是搞这个项目的条件真的还不具备?</br></br>淘宝模式走不通……</br></br>“要我说,利用通勤列车搞三产确实是个路子。不过你这么搞不行,要我说干脆我自己出钱进货,然后卖给个体户。做个批发商好了。我家里钱不宽裕,还得文海你借我一笔。有几万块钱,就能把生意搞起来,慢慢来手上的钱多了,生意就好做了。”</br></br>胡文海深深皱眉,听到胡胜利这番话,总感觉脑袋里有道灵感一闪而过。</br></br>“对了!”</br></br>网购的模式可不只是淘宝一种。实际上到胡文海重生之前,京东的发展可不比淘宝要弱上多少,甚至有后来居上的势头。</br></br>“那我干脆先拿出一笔钱来在全省范围内的厂家采购,然后在盛京建设一个物流仓库,在省内其他地市提供一个产品目录给个体户们呢?”</br></br>胡胜利和夏博洋面面相觑,下意识的摇了摇头:“这要用多少钱。才能满足个体户的需要……”</br></br>八十年代虽然个体户发展的高峰还没有到来,但市面上各行各业都已经有个体经营者了。要想覆盖个体户的进货需求,那真是涉及到衣食住行的各个行业。</br></br>在互联网改变整个中国之前,中国的企业里供销科的的地位往往是非常超然的。销售的意义自不必说了,那为什么拿钱买东西也是一项技术活呢?原因很简单,有的时候你拿钱也买不到东西,专业的采购人员手上会有一个名单。企业进货的命脉就在其中。要想寻找一个能够代替可信任供货商的替补选手,往往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寻找和接触才能确定的。</br></br>而在网络社会来临之前,获取信息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br></br>所以电子商务一旦在中国站稳脚跟,立刻就席卷了大江南北,深刻的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商业模式。因为信用不再是采购人员脑袋里才有的一本帐,而是很简单就能查开信息了。输入关键字,整个中国甚至世界所有同行业企业都迅速展现,采购人员的自此成了纯技术工种。</br></br>“多少钱?”胡文海越想越觉得可行,丝毫没有为难的感觉:“一亿够不够?两亿呢?三亿呢?我们先承包了渤海省内的通勤列车,如果这个模式可行,再考虑扩大规模……”</br></br>胡胜利和夏博洋目瞪口呆,夏博洋手上这个地产项目,总投资也没有一千万的规模。胡文海这张嘴就问一亿两亿够不够,也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br></br>不过胡文海倒是兴奋了起来,原来只是打算给绣城个体户组织货源,优化物流,盘活绣城段的铁路三产,给小叔胡胜利搞点事情做,出一口气。不过当这个新想法从他脑海里冒出来之后,他就再也坐不住了。</br></br>钱不是问题,哪怕不算伟哥的专利收入,水锂电电池今年一年就为新科公司创造了三亿美元的纯利润。这笔钱换成人民币,再加上国内的出口退税和高科技补贴,换成人民币就是足足十五亿以上躺在银行账户上长毛。</br></br>胡文海现在或许仍然是缺美元。但真心是不缺人民币,相反大量的人民币躺在银行反而有着沉重的通胀负担。抢在人民币贬值之前把这些钱花出去,就成了最艰难的任务。</br></br>八十年代中国或许会打击私营企业,但对个体经营却从来没有限制发展过。**十年代的很多万元户和十万元户,都是个体户中的佼佼者。在国企工人一个月不过一百多块钱的时候,个体经营者手上早就攒下几万十几万的资本了。当九十年代国家放开私营经济之后,最先发展起来的。就是这些早就准备好第一桶金的个体户。</br></br>不说远了,夏博洋他家里开的一个小饭店。不过三四十平米的地方。私下里胡文海打听过他家的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纯利润两三千都没有问题。他家别说万元户了,一年少说量产两三个万元户的水平。</br></br>而在绣城里,像他家这样的小生意个体户,真是不知凡几。若非如此,夏博洋手上这个地产项目,又怎么会这么轻易就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十年代,不管国家宏观经济是好是坏,个体户始终都是在赚钱的。</br></br>这些个体经营者手上有钱。但投资渠道却相当狭窄,房产投资才会这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br></br>胡文海将开始那个浅尝辄止的方案抛到了一边,转而考虑是否真的能在八十年代完成这个体系?</br></br>采购仓储物流运输快递,依靠铁路系统,搞八十年代版京东,代替这个目前国内野蛮无序的商业环境。</br></br>简单来说,以渤海省为例。13个地级市18个县级市,那就需要31个门店——或者说商城,至少是足够大的样品展示场所。哪怕暂时只做市内快递生意,每个城市至少需要十辆车四十个人。县级市可以减半配置,那么需要220辆车和880人,这倒是还好说。</br></br>最大的难点。在于必须对渤海省内的企业资源进行调查,评级并且建立合作关系。</br></br>作为中国最早工业化的省份,要想统计全省产品目录并且对他们的经营状况评级,这是只有国家力量才能做到的事情。</br></br>除此之外,物流要拉上铁路系统,满足一省个体户的需求,仓储压力同样巨大。世京东烧钱建的仓库就知道了。这一块的投资足以吞掉这个系统早期的所有利润。</br></br>胡文海虽然眉头皱的紧紧的,脸上却丝毫没有沮丧的神色。正相反,他感觉自己抓到了一条改变整个渤海省命运的契机。</br></br>简单来说,大下岗对中国南方和中国北方中国东北的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南方改革开放早,有深圳特区这个窗口,私营经济外资投资规模都是全国领先的。而越是往北国营经济的影响力越大,到了东北可以说是中国国企势力最根深蒂固的地区。</br></br>而这也就造成了大下岗对南方来说,或许也是个很大的麻烦,可并没有存亡危机那么严重。因为南方私营经济发达,下岗工人转身就能在私营工厂里找到新的工作,或者做些小生意也能轻松糊口。</br></br>可对东北来说,当大下岗来临,国营企业崩溃,私营经济却无法发挥出南方的作用,无法吸纳那么多下岗工人。</br></br>这是悲剧发生的根源。</br></br>可是说到底,东北私营经济发展缓慢,这个锅真的扔不到别人的头上,更多是人们观念思想的问题。</br></br>早期商业环境的野蛮和无序,是制约私营经济发展最大的拦路虎。经营资源被极大的浪费在这个系统的内耗,以及对不规范市场的防备保险之中,限制了资本的再次投入热情。</br></br>赚了钱不敢扩大经营规模,反而像过去的地主老财一样,想着存银行或者买房置地,规避市场投资的风险。</br></br>如果能够解决市场环境这个问题,自然能极大的提高私营经济发展的速度。</br></br>而前期胡文海可以自己投资,搞京东体系来建立一个基础的互信格局。当这个互信的基础产生,到时候就能把这套体系向淘宝方式转换,除了仓储物流以外,这个体系还可以提供厂家与商户的评级,让诚信和名声真正拥有变现的意义。极大的推进社会商业体系的建立。</br></br>到九十年代,哪怕东北的私营经济仍然没有南方那么发达,有这套系统的支持,下岗工人再就业的选择可就丰富多了。</br></br>胡文海双目炯炯有神,满脸振奋:“我有一个新的计划,小叔老夏,你们样能不能做起来?”</br></br>……</br></br>当胡文海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胡胜利和夏博洋整个人都已经石化了。</br></br>胡文海开始不过是要做一个铁路系统的三产,或者是一个房地产项目。可是怎么一转身。他似乎是要重新打造整个渤海省的商业体系了?</br></br>这么大的事情,真的是我们能做到的吗?</br></br>沉重的压力和对自己的怀疑,让胡胜利和夏博洋根本拿不出主意来。虽然理智上,他们觉得胡文海设计的这套体系,应该有不小的实现可能,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金钱扔进去。可是感情上,两个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建立这个系统的能力。</br></br>只能说,这个计划实在是太庞大了。庞大到哪怕是以国家力量去推进,都不一定能够成功的地步。</br></br>“政府?”胡文海嗤之以鼻:“要指望国企,或者国家单位的那些老爷们,那这事儿才是真的搞不定。”</br></br>“这话不好说吧,像这种大规模的项目,除了国家单凭咱们自己?”胡胜利颇为犹豫,他实在无法想象。没有国家力量的主持,这么大的项目要如何入手。</br></br>“就得靠咱们自己啊,不说别的,你们想想,我们如果在渤海省的省会盛京建设物流总仓库,依靠通勤列车的便利。货物可以保证最快能朝发夕至吧?可同样你在盛京给绣城寄一封信,你要多久能收到这封信?”</br></br>“一周……”</br></br>“标准答案,最快一周。”胡文海点头:“差距是什么?是效率。除此以外,这个项目要说服国家来做,牵扯到多少个部门?渤海省内的,商业厅工业厅银行铁路局,仓储需要成立当地企业。拨划场地和建筑,组建各市分公司,还有车队和送货工人。既有条条,又有块块,涉及到省厅协调,当地政府,甚至是铁路系统,协调下来需要几年时间都算短的。再说,甚至这个项目就根本不会开始,因为它肯定会招致供销系统最严重的反对和干扰。”</br></br>胡文海这话倒是一语中的,因为如果他能把省内的所有货源都组织起来,并且这个系统运作起来之后,顺利的将货物送到所有个体经营者手上,那国营的供销系统真的就要面临破产了。</br></br>供销系统目前唯一的优势,就在于组织货源这一点上。没有私营的大商场和大型批发市场,就没有资本能对它构成威胁。</br></br>胡胜利和夏博洋被胡文海说的哑口无言,他们自己来做这个事情,今天下定决心明天就能开始动手。可换成国家机关来做,真的就是要先研究个一年两年,筹备个三年五年,组织个七年八年,十年以后说不定人走政息,在成功之前功亏一篑了。</br></br>要这么说,虽然他们自己的力量薄弱,但效率却比国企去做高上了无数倍,反而更有可能做成这件事情。</br></br>“那我们就自己做,不过文海,这可是需要好大一笔钱。你要想好,如果我们半路失败了,很可能会血本无归啊。”胡胜利忧心忡忡。</br></br>胡文海虽然有钱,但也不可能真的不管不顾的砸钱下去。他点了点头,同样慎重的说道:“小叔说的对,我们不能步子迈的太大了,可以先小范围的试一试,们能不能接受这个方式。”</br></br>“那要怎么试?”</br></br>“还有两个多月就要过年了,我可以先拿绣城的年货市场试试”</br></br>本书来自/book/html/33/3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