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重生后我成了皇叔掌中娇 > 第195章 婆媳

第195章 婆媳

    远在锦州的赵宣得知京城政变,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半晌才问前来送信的苏九:「为什么三叔祖不让我回去?」

    「回禀殿下,主子说锦州是前朝故都,好玩的,好吃的,比比皆是,您在这里住上一年半载的,再回去也不迟。」苏九在庄子上历练了大半年,举手投足比之前沉稳了许多,说着说着,便压低了声音,「王大人说,反正您平日里纨绔惯了,不回去谁也不会注意到您,若您此时回京的话,反而会成为众矢之的,您别忘了,裕王倒了,还有景王,还有小皇孙,依然轮不到您……」

    「难不成到最后本王还要跟自己的侄儿一决高下吗?」赵宣苦笑,「若真如此,本王宁愿从此浪迹天涯,永不回京,当个自由自在的纨绔。」

    「殿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就算殿下无意夺嫡,永不回京,却依然会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苏九认真劝道,「殿下,好多事都是身不由己,还望殿下务必珍重。」

    「不愧是三叔祖身边的人。」赵宣点点头,赞许道,「你若是没别的事就留在本王身边吧,三叔祖的人,本王信得过。」

    「多谢殿下。」苏九心里一阵轻松。

    赵桓允说了,若是赵宣不肯留他。

    他就依然回庄子做苦力。

    三日后,姜行远从庄子上回了国公府。

    顺庆帝赐给他的那两个美人,趁着姜行远去白云寺治病的时候偷偷跑了,姜离带着人大张旗鼓地找了一天也没找到,悻悻回府交差。

    为此,姜行远还发了火,说他办事不力,又气得病倒了。

    姜瑜请了许太医过来给姜行远把脉,许太医开了药,一本正经地嘱咐姜行远轻易不要动怒,姜瑜谢过,便请他去正厅喝茶,许太医长揖一礼:「姑娘救命之恩,下官没齿难忘。」

    这半年来,他被人刺杀过好几次。

    都是姜瑜派人在暗中保护他,他才能安然无恙。

    「许太医客气。」姜瑜笑道,「家父的病以后还要仰仗许太医,所以许太医不能有事。」

    「姑娘放心,国公爷的身子已经比之前好了许多,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严重。」许太医会意,姜瑜亲自给他斟茶,又道,「不知皇上龙体如何?」

    「皇上的病倒是蹊跷得很,竟越发不济了。」许太医低声道,「不敢瞒姑娘,下官发现皇上有被人下过毒的痕迹,此毒分量掌握得刚刚好,轻易觉察不出,却会因心情喜怒而毒发,下官拿到的药渣并无不妥,可见是有人半途加进去的。」

    「是宫里有人要害皇上……」姜瑜沉吟道,「罢了,横竖不管咱们的事,还望许太医能够独善其中,切莫受到牵连。」

    「多谢姜二小姐提醒。」许太医起身又是一礼,姜瑜又问,「殷贵妃那边怎么样?」

    「下官听说,殷贵妃在冷宫日夜喊冤,口口声声要见皇上,皇后去过一次,两人不知说了什么起了争执,皇后吩咐下人,一天只准送一次饭菜。」

    许太医看了看姜瑜,继续道:「裕王被关在天牢,尚未提审,他倒是安静,一言不发,该吃吃,该睡睡,像没事人一样。」

    待许太医走后,姜瑜凝神听了听赵启那边的动静,果然,静悄悄地,什么声音都没有,以她对赵启的了解,赵启应该笃定顺庆帝不会杀他,所以才并不惊慌。

    更何况,天牢里有他的人,他对外面的事情也会了如指掌。

    裕王府自然是人仰马翻。

    被赵禹派去的禁军围了里三圈外三圈,别说人了,就连苍蝇也飞不出去。

    姜瑗哭得眼睛都肿了,徐婳也没了主意,看见姜瑗那张梨花带雨的脸就烦,所有的气都撒在了她身上:「殿下还没怎么

    着呢,你倒是先哭上了,你是成心不盼着殿下好是不是?」

    「王妃明明知道不是这样,为何非要这样说?」姜瑗擦擦眼泪,「妾身也是担心殿下……」

    「你既然这么担心他,有本事你去陪着殿下好了。」徐婳倒不是担心赵启,她只是担心她自己是否会受到牵连,早知道这样,打死她也是不愿意嫁过来的,她越想越气,狠狠踹了姜瑗一脚,「你个没用的东西,也就知道哭!」

    要是这个***不勾搭赵启,姜瑜也不会跟赵启退婚。

    那么现在嫁进来的,就应该是姜瑜了。

    都是这个***害的她!

    顺庆帝的病时好时坏。

    赵启的事也一直悬而未决。

    萧太后从凤鸣台回来也是郁郁寡欢,赵桓允去养心殿侍疾出来还特意去了一趟慈宁宫,萧太后再无往日的谈笑风生,反而说她羡慕宇文氏和慕容氏的日子,人到暮年,儿孙承欢膝下才是一大快事。

    不像她,一把年纪了还被儿子和孙子算计……

    赵桓允不好说什么,只是安慰她不要想太多,临走才告诉她:「明日母亲要去姜国公府送日子,过两天再来看望太后。」

    萧太后知道这个日子是早早定下的,勉强笑道:「你们忙你们的,三皇叔的终身大事一样重要。」

    赵桓允都二十六岁了。

    也的确不能再拖了。

    姜国公人少,又没有女主人操办这样的喜宴。

    慕容氏便把两个儿媳妇派遣过来主持此事,忠义侯夫人知道婆婆跟宇文氏不对付,有意要帮婆婆扳回一局,席间对慕容氏百般伺候,就差把饭菜亲自喂到婆婆嘴里,就连宋氏也配合得极好,端茶倒水,嘘寒问暖,羡煞在座的所有女眷。

    宇文氏早就听闻慕容氏跟两个儿媳妇相处融洽,却没想到竟然如此融洽。

    越看心里愈发胸口堵得慌,本来这门亲事就让她不顺心,哪知过来送个日子,却更加让她糟心,偏偏她这两个儿媳妇,反而像没事人一样,秦王妃是一惯地不识人间烟火,只顾自己吃饭,魏王妃则是跟别的女眷说说笑笑,没有一个替她找场子的……甚至就连来之前要说的话都忘记了。

    一顿饭下来,明显慕容氏占了上风。

    女眷们无不称赞慕容氏会调教儿媳,纷纷跟她讨教秘诀,慕容氏谦虚道:「一家人过日子,哪有什么秘诀,不过是把儿媳当女儿疼罢了,婆媳婆媳,婆婆在前,媳妇在后,自然是先有好婆婆,再有好媳妇的。」

    宇文氏知道慕容氏这话是说给她听的。

    不冷不热地怼了回去:「婆媳相处也要看缘分的,有好婆婆未必有好媳妇,不过是冷暖自知罢了!」

    说不定她们是装的呢!

    回到家关上门,谁知道她们会不会吵架斗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