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公子风流 > 第六十七章:突发奇想

第六十七章:突发奇想

    书生们的目的地天津桥,位于洛水之上,之前就说在修建洛阳城的时候,引入了很多条河流,这洛水就是最大的一条。

    朝廷在原来洛水的河道基础上进行了修浚和拓宽,在洛水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天津桥就是连接皇城和外郭城的重要桥梁。

    外郭城就是老百姓和官员住的地方。

    当时受限于材料、地形等等因素,石制桥梁修不了这么长,无法直接贯穿洛水两岸,工匠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办法,他们用大缆维舟,皆以铁锁钩连之,才成功搭建成桥。

    此桥构连洛水南北,皇帝尊为“天子”,渡口称“津”,故名曰“天津桥”。

    桥的两头各建有两座重楼,用来固定铁链,管理人员在重楼中日夜值班,根据河水涨落调节铁链高低,负责桥梁安全工作。

    桥建成后,为使高大的楼船顺利通过,桥体还可以自由开合,建桥史上也是了不起的创举。

    桥北端,正好与皇城的端门相对应;桥南端,与定鼎门大街相连,南北通衢,一桥相牵,好不气派。

    天津桥上设一亭,每逢皓月当空,于黎明前登桥临亭俯望,四周碧水皆能见月,得名‘天津晓月’。

    为了表示与民同乐,所以桥南北平日里并不限制百姓过来游玩,只要不过于靠近皇城就可以。

    其实更重要的是,因为洛水是水运的重要通道,所以水面上经常是白帆云集,桥下可以过,桥上就不可以过?

    所以干脆放开,反而显得皇家大气。

    而因为皇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过来居住,所以沿河两岸收拾的非常好,种植各种观赏树木和花卉,可谓是绿树成荫,姹紫嫣红。

    风景又好、还不限制人过来、说不定还可以沾沾天子之气。

    天津桥南这里理所当然的成为了热门景区,一年四季都是游人如织。

    人多就会有人做生意,各种商业场所应有尽有,官府也不管,只要建筑不违制、不闹乱子就行。

    书生们平时喝酒、聚会就更喜欢来这里了,说起来是因为这里是饮宴的好去处,内心谁不是抱着这里靠近皇城,万一有贵人在此,自己一鸣惊人,说不定就入了贵人的眼了。

    而且,这不是书生们妄想,是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只要喝酒,就来天津桥,这是默契。

    提议来这里喝酒的书生们也是这个想法,万一自己做出一首好诗、好文章,这马上就要府试,岂不是可以大大加分?

    几十个书生加上若干书童、护卫,百十人一起走在天街上还是很扎眼的。

    不一会就有巡逻的坊丁过来询问,知道这些人不是闹事,也就不再管了。

    单个书生不算什么,加在一起人多了,就是个很大的麻烦,古今如一。

    从修文坊到天津桥不过二里地,很快就能到,众人来到桥南的董家酒楼。

    这董家酒楼可不一般,因为桥北游人可以去玩,但是为了防止有人从建筑上窥探皇城,所以不可以建造建筑。

    它就成了天津桥附近位置最好的酒楼,登上五层楼高的酒楼,可以说是一览周边胜景,来晚了未必还有位置。

    这一次也是一样,因为书生们来得突然,董家酒楼没有提前准备,今天它这里空的位置已经不够了,即使书童和护卫不上桌都不够。

    董家酒楼的掌柜一脸难色,对过来要求安排位置的书生连连告罪。

    “实在对不住诸位,小店实在是没有办法接待,要不诸位去别的酒楼问问。”

    领头的书生面色难看,其他几十个书生还在等着他的消息,结果这边没有位置,他要是回去就这么说,书生们就算明面上不说什么,可他的面子照样没了。

    他有面子吗?他没有。

    他一个外地的普通书生在洛阳哪有什么面子,可是打探其他书生底细的机会就没了。

    因为董家酒楼没有空位置,其他的酒楼也未必会有。

    今天错过的人,明天可能就没机会再试探。

    今天因为看考场碰到的书生,明天未必会出来游玩了,绝大多数书生还是会埋头苦读,争取在临考的时候多进步一点。

    他不死心地又询问掌柜:“我看你这地方这么大,就不能多加几张桌子吗?”

    掌柜苦笑:“诸位都是来赶考的读书人那都是文曲星下饭,上我们这吃饭,是大好事,要是有一点办法,我也不能往外推啊。

    如果可以加,我早就给您加上了,实在是不行啊。”

    “掌柜的,你的意思是桌椅和酒菜你这都有,就是酒楼里放不下这么多人了,是这样吗?”

    掌柜的和书生转身一看,说话的是一个相貌普通,身穿青衫的书生。

    掌柜拱手行礼:“是这样的,店里其实有很多以防万一的桌椅,和酒菜,就算是在多些人也是够招待的,只是店小无法容纳客人了。”

    “那我有个办法,掌柜的听听是否可行。”

    说话的书生自然是崔峪,他和其他书生聊不到一起,他们都聊什么琴棋书画,他跟听天书似的。

    只能站在远离人群的酒楼门边,他注意到掌柜的连连鞠躬,意识到可能有事发生,就走进来在后面听了个大概。

    他把办法说给掌柜的听,掌柜的和那个书生都面露惊容,掌柜的仔细打量崔峪,没想到这个书生出的主意还真是想人之未想,不过,他略一思索,这个办法确实可行。

    “郎君的办法甚妙,某这就去安排,请诸位稍待。”

    掌柜匆匆而去安排一切。

    那书生看着崔峪道:“在下九曲周顺字佩韦,敢问兄台大名?”

    “在下伊阳崔峪字壮实。”

    “好名字。”周顺一挑大拇指。

    崔峪急忙岔开话题:“你看掌柜的准备好了。”

    董家酒楼的小厮们鱼贯而出,在河边空地上架起数个小型木材堆,然后开始生火,又放置两张桌子,上面放满肉丁和菜蔬。

    看样子是要野炊,在野外野炊不稀罕,稀罕的是小厮们没有继续搬出让客人坐卧的床榻、椅具。

    而是几个人把桌上的肉丁和菜蔬,不停地往一根怪模怪样,比筷子长且细的木棍上串,如此怪诞的行为,引得在门外等的焦躁的书生们强势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