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 > 别说车轱辘话作品汇 > 别说车轱辘话

别说车轱辘话


    1130字。

    别说车轱辘话

    杨延斌

    

    我本以为,文学类的书评应该是一种最洗练,最精华,文学水准最高的文体。遗憾的是,有些文学书评反而满篇是正确的废话和车轱辘话。而且有许许多多的话感觉似曾相识或相似。

    我在心里常常把文学书评作家比作品酒师。酒品咋个好与不好,你品酒师得说出个道道才行。换个角度说,品酒师也得具有品酒的真本事和能耐。

    多数情况下,文学评论者必须把一部书读完,读细,读懂,然后,才能准确概括出作品的精神内核。而有这等水平的评论作家,因为他们是一本书的旁观者,必然眼明心亮脑子清醒,而且要比被评论者站得高,看得深远。我琢磨写书评好比要把作家的大锅菜,精缩成一盘盘小炒端给读者一般。

    我常常想起算卦先生唬人骗钱的鬼话:“父在母先亡。”我不得不佩服那些江湖术士蒙骗人的技巧,只有五个字的车轱辘话卦语,你咋说都得钻进人家的陷阱或圈套。你说母亲死了吧,算命先生就会洋洋自得地说:“我算到了,你母亲死在父亲前头。父亲在,母亲先亡嘛!”若有人说母亲健在,父亲早就死了。算命先生更会系牢他的圈套说,“我算到了嘛,你父亲死在母亲前嘛!”我发现许多书评中,满篇让你既看不到鲜明的观点和棱角,也找不着有分量的个评独见,却多见满篇的奉承赞扬话,再不就卖弄或生造些别嘴难懂的词汇唬唬人。而那些永远正确的好听的废话,有的恨不得把作家举到天上(客观上是在应付讨好,疑似捧杀),让人读后,感觉身上似有虱子在噬咬。更重要的是,那些很锦绣的敷衍美言评语,好似用到评论哪个作家的书都可以。我看过同一个评论家写的几篇书评,发现几近相同的句子多多,这样的稿费挣得是不是太容易了?

    我以为许多评论或读后感,所以那么喜欢车轱辘话,真正的原因是没有认真读作品。当今许多人都喜欢读些碎片化的东西,一篇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作品,能拿在手里沉下心读的人,少之又少。当然,许多书评作品图的就是个面子,人家赠你书,你或许没心思读,又得给赠书者一个读了的交代,就想用车轱辘话和正确的废话堆砌出一篇疑似评论,文章当然就没血没肉没骨头,没棱没角没温度,没滋没味没读头。

    我想,假如几个厨师同做一道菜,尽管食材佐料相同,细品也会感觉出味道咸淡火候各有不同,绝不会是同一个味道。同样,作家写出一部书,即便再好,也得好出特色好出新意,但绝不会好到人人看了都感到无可挑剔。评论者就得替读者找到好在哪里,有何龃龉缺失。从某种程度说,评书者应该像给作家诊脉的查体专家,必须具有真知灼见,精准点评出作品的精华所在,瑕疵几何。

    我以为写书评者说车轱辘话和正确废话,既是在应付讨好忽悠搪塞被评论者,也是在戏耍忽悠读者,更是把作者和读者都当成傻瓜!

    

    

    

    作者简介:杨延斌,笔名水务,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