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 > 别说车轱辘话作品汇 > 我家的家法

我家的家法


    我的家乡在一个贫穷的关中农村小镇,所处的县是农业大县,工业极少,县域经济也非常落后。父亲上了个完小,母亲小学三年级因为姊妹们多就辍学务农了。说起家风、家训、家教我总觉得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在没有文化底蕴的家里,也就简单的称之为:“家法”。

      家规就是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在我们家,自记事时起父母就给我立的家规体现在“孝顺”二字上,父母常说,“百事孝为先”。孝顺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长辈们顺心顺意。小的时候,家里我婆说的话,父母都要执行,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她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她。我爷去世的早,家境逼着父亲去参军,婆同意了后父亲没有和长辈顶嘴,辞别了生产队的饲养员去了青藏高原去当兵,这一去就是十七年,我爷去世时父亲没有见上最后一面,我婆讲给我们那阵棺材都是借的村里的,那阵家里穷的连铺炕的褥子都没有,大冬天炕上都是一张草席,我爷得的哮喘咽气的时间都是蹲在炕的一个角落里为的是呼吸顺畅,父亲为此自责和遗憾了一辈子。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父亲不想再留遗憾,在我爷去世的第二年父亲便给我婆找了很多战友提早准备好了柏木板材放在家里以防不测。父亲姊妹五个,婆决定的要等父亲调回陕西后弟兄们再分家单过,一大家人老小十一口人在一起过生活十多年,分家时间我们都十来岁了。父亲的眼中的孝顺是听老人的话,念好书,当好兵,干好工作。

      这个家规到我们这辈依然如此,父亲病重我由于工作在汉中不能回关中老家亲自照顾,便将年迈的父母接到勉县老道寺第四地质队,父亲经常给我说,孝顺没有等分,弟兄们再多,孝顺是各尽各的对得起良心和道德不叫村里人骂那就是好娃。后来父亲因病去世在汉中赤土岭,母亲也随我们长期居住在汉中,母亲说孝顺是代代相传,你们是农村出来的,不能忘本,要尊敬老的,爱护小的,农村的礼仪不能丢,客不动筷,主不伸手。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人一定得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拉,要麻利些。

      家训,是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对于我们家族来讲,那个年代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的,家里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什么产业,拿父亲的话说就是“老实”。

      父亲转业后就到了地质队,当起了一名钻探工人,高原气候只能干半年,下半年就回到家里务农。队里有几个响应国家号召的开了砖厂,父亲回来便找人家去当做小工,用架子车拉土供制作砖块,一天也就五块钱。村里有些人调侃父亲说吃国家饭的工人咋还干起农民的活来了,父亲微微一笑说:干撒都一样,就这样坚持了很多年。

      有一次我就给父亲说别干了,咱都是工人干这叫人家笑话。父亲严厉批评了我说:做人要老实,不要玩花样,咱没有文化就得出力气,在单位是扛钻杆,回来做小工还轻松点,你念书就脚踏实地,以后到社会上了也要这样,实在了就有人信你,男人要面对现实,敢做敢当。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我一直记着父亲平淡而普通的语言,也是我进入社会后时刻铭记的家训。由此可见,家风家训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后来我理解父亲表达是意思现在书本上叫做诚实守信。

      家教,我自己觉得跟家风家规有点雷同,书本上的家教的重点在于道德礼节方面。在生活中,会经常听到大人说,谁家的孩子真乖,真有家教啊。其实家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在父母的帮助和教导下,从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社会反映和思想认知。父母教育我们:讲礼貌、和为贵、大让小、勤动弹、包撒懒、要节约。在刚上学那个年代,父母就叫我们主动跟认识的长辈和邻居打招呼,哪怕是和妯娌有矛盾的,母亲说大人的矛盾和你们没有关系,不要叫长辈看你们没有家教,他们不仅这样教育我,他们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四头八节家里来客的时候,都是母亲在厨房忙活做饭,教我们称呼长辈,端茶倒水,让父亲陪着客人聊天,很多年来陪客人吃饭母亲都是缺席的,母亲说:关中妇女们就不兴上桌子吃饭,都在厨房吃,你婆那阵也是这样,是祖上传下来的。可见传统的旧的观念一直在母亲脑海里萦绕着。母亲居住在汉中的这些年,移风易俗改变了很多了,每次吃饭我都开玩笑说长辈坐的上把位,母亲也开心的笑了……

      几十年来母亲把父亲口中常说的“勤俭节约”成为我们家庭里的家教,母亲说:念书要勤快,比别的孩子学得多点;生活上要勤快,家庭过得滋润点;工作上努力勤快些,人生的路子就要宽一点。其实家教,也是父母们的一种言传身教,反对浪费提倡节约也是正能量的一种体现,父母对于这些没有高大上的词语,只是作为普通农村人最实在、最普通和最简单的话语和行动而已,通过那个年代艰苦朴素的实际行为大人们给孩子做的榜样,是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我们家里头称之为“家法”。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我们弟兄仨走向社会也牢记“家法”,只管耕耘不闻收获,虽然它们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体现和言语的表达方式,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需要家里的每个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时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续下去。近期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的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就是唯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整个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也唯有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好,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长辈们的言传身教,用经历和智慧总结出朴实的“家法”,虽然我们都做的不到位,但是好的家风不仅是利己,更是利人、利社会,更是儿女子孙们都收益匪浅,并一代一代地不断地去传承和发扬下去!

      

      

      作者:杨西藏 ,笔名石川河,陕西富平人,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汉中市作协会员,供职于地矿系统,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