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 > 问题少年作品汇 > 茶乡午后

茶乡午后


    下午六七点,音箱就被人从屋子里提出来,随即,轻松舒缓的音乐开始响起。 广场上,已经有人列成矩阵。伴随音乐的优美旋律,列成矩阵的人们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广场舞多半是手臂的伸展和腿脚的移动,以健身促陶冶性情,不像古典舞芭蕾迪斯科等被人们冠之为阳春白雪,只局限在很狭小的圈子里。广场舞不,它的广泛性是不分年龄段,不分性别,也遍及城市和乡村。就像优美的服饰,美好的生活,人人都想接近它,拥有它。

      音乐不是刻板固定的,记忆中的交谊舞那种靡靡之音似乎太过于压抑,而踢踏,拉丁那些舞曲又过于张扬,街舞骑马舞又太奔放,而古典舞芭蕾舞又曲高和寡。这里全是时下最容易被广大群体接受的轻音乐,有流行歌曲,军队进行曲,红色老歌,还有让过来人立刻勾起青春回忆的红色经典。

      舞离不开动作,但它绝对与音乐有关。曲是无形的舞蹈,舞是无声的音乐。歌舞舞曲,颠过来倒过去,都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时间也不是完全很准时。但是,每天午后的这时,三山五岳,不,这是一个很过时的词汇了。自扶贫搬迁后,这词儿就从人们口头上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上片下片,村前村后这些新称谓。这时,上片下片的老人、妇女、儿童,走路步行的,骑电动,骑摩托的,还有开着自家小车的,不约而同往村社区赶来。用北方庙会,年关赶集来形容每天下午参入广场舞的盛况当然是过于夸张了,但比起早先赶露场电影却毫不逊色。

      凡是往这里来的人,都穿着整齐靓眼的衣服。也许前半晌她们还是标准的农妇,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辛苦劳作。这会儿,从服装和佩饰上,没法拿城里人乡下人来区分她们。

      周围坐着或站着许多看客,这是些多么虔诚的观众呀!她们微笑着,目不转睛地看着。平时眼神呆滞的老婆婆,这时的眼神也泛出向往的神采。她们多想踊跃加入,多么希望她们的青春穿越回来;咿呀学语的孩子,更是迫不及待。下午老早就缠着爷爷奶奶来看稀奇,他(她)们似乎已经能分辨热闹和美之间的差异。

      当然,还招惹得不明所以的路人驻足,他们一边观看,还一边指指点点,好像那些舞者把什么荒废了。其实她们什么也没荒,田地安排得妥妥当当,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她们用超凡的能量把工作的时间压缩了,才浓缩出这点属于她们自己的空间。在当今普遍老人、妇女、儿童的农村,她们已经不是以往意义上的半边天,而是地道的全天了。她们像革新者一样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像城里人一样改变陈旧的生活观念,把几千年来农耕生活中的配角变成今天的主角。

      这个时代,要改变的东西太多了,从周而复始的锅碗瓢盆,到今天的广场舞。

      也许她们之中许多人没有过学生的经历,军事训练更不沾边儿。可是她们对矩阵队列似乎有特别的天赋,音乐响起,她们就把队列站成茶垅一样笔直。

      早就听说女人的骨肉是水做的,这会儿看来倒是真的了,肢体经她们一动就有了波浪。手臂也柔弱无骨,手掌那么轻地划拉,好像眼前垂着一帘轻纱;手指屈伸也悄静,像是替熟睡的婴儿捻弄眉眼上的碎屑;腕儿旋了一下,纤指微屈,掌儿斜着向上,像要托住天上散落的流云。这些手啊,春天在翠玉似的茶园采摘过毛尖,晨曦在绿波似的绞股蓝田里掐过龙须!脚步动作风一样轻,生怕蹭破了地皮,仿佛那水泥地面是蝉翼做的。是的,这里不需要多大气势,山野汉子那种地动山摇和大江大河那种万马奔腾都不要。她们只需要在动听的音乐中抒发对生活的向往、对美的追求。明明是群舞,明明是美眸流盼,可看她们的神情,庄严得卓而不群。尽管各人的动作还不是那么流畅自如,尽管全局还不是整齐划一,这又有什么呢?谁不是从不会到会,从笨拙到熟练?凤凰都要经历涅槃!就拿现在的生活来说吧,几千年来,与以前相比,如今差不多已经趋于完美了,而她们还不满足,继续营造完美,分明是想让乡村赶上城市。

      很难说广场舞不是一个比较的平台。没有自信的人是不会参入的,有压力的人也不会参入。就说体形吧,丰满的在努力窈窕,婀娜的却想轻盈。忙罢田里家里,这会,摇身一变个个成了茶乡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