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 > 冬日阳光作品汇 > 【侨乡江门年俗】鹤山狮子

【侨乡江门年俗】鹤山狮子


    在江门鹤山每年的大年初一,还未开始串门拜年,因为每条村都有狮子拜年贺岁的习俗。在我童年的春节,除了收大人的压岁钱,最渴望的事就是看舞狮。听到锣鼓声就是最开心的事,雄壮威猛、铿锵悦耳、节奏感强的鼓声来自鹤山的“七星鼓”,也意识到狮子要来拜年了。孩子们会高兴地奔走相告:“狮仔过巷了,狮仔过巷了!”然后会一溜烟地向着锣鼓声的方向追去。在没有电视、手机的那个年代,有狮子来拜年就不一样,是最多人参与的活动。“狮子现在去了哪条村了?狮子什么时候来我们村?”人们纷纷议论着。记得爷爷每年都会逗我这个小屁孩说:“锣鼓声好像越来越近了,你跑去村口看一看,狮子是不是先到我们村拜年,要准备好炮仗迎接了”。我和小伙伴们头也不回地一起跑去村口张望,随时向大人“汇报”狮仔行踪。

      锣鼓声近了,狮子到家门了!整个狮队有十几个人,领队是走在最前面,负责派拜年贴,见到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打鼓师傅即息鼓通过以免打扰;知道哪家里有婴儿刚出生不久,打鼓师傅会将鼓声压低通过。

    狮子进屋有着不少规矩,不拜人,但遇上谁家有老寿星坐着,会向老寿星拜一拜。会从村口第一户开始。只见主人烧一串鞭炮“请”狮子进屋,狮子进门前先参拜再进门,门前有烧香的地方要先拜一拜,两边的门都要洗门(狮子模拟洗门动作);洗完门后入到正厅拜神位和四方财位;经过采青等一系列表演,礼成后,主人烧一串鞭炮欢送狮子。

      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天青和地青之分。如果哪家刚刚娶了媳妇,又希望媳妇生个儿子,放青时摆两个茨菇和桔仔,把青摆放在凳上,櫈下放两个茨菇和桔仔,采青之后让主人家把茨菇和桔仔放回大床底,祈求来年添丁发财;将生菜、苹果和桔仔放一起就有平安吉祥之寓意;家里做生意的,将生菜和蒜同放在一个盆里,寓意生财、做生意会计算,赚到盆满钵满。采青时先要了解主人家的意愿,吐青时要主人家接财接福,让主人家将这个青带到自己家的财位。这些都是常见的,遇上行家或者见过世面的主人家就没那么容易了,会设下各种青阵如“七星伴月”阵等,来“难为”狮子,最后都会被经验丰富的舞狮人顺利采青,一一破解。采青是舞狮的高潮部分,具有一定戏剧性和故事性,历经多年的变化,套路不断演变并广泛流传。

      到了大年初二、初三,狮子会去到约好的地方或商家处拜年,沙坪是鹤山商贾云集地,过去一到春节就有二十多只狮子来沙坪拜年,每隔几个商户就见到来自不同地方的狮子在拜年,狮子穿街过巷拜年到处可见,锣鼓声响彻街头巷尾,热闹非常,一片繁荣景象。

    舞狮讲究武术功底和技巧,一般由二、三人组成。其中一人舞狮头在前,一人舞狮尾在后,另一个手握大葵扇舞大头佛在狮子前引导,狮子随着大鼓、铜锣、响钹等乐器快慢、轻重节奏起舞,表演出狮子喜、怒、惊、乐、睡、疑、醉、醒等千姿态百态的动作,让人赏心悦目。狮子游走在各个村镇逐家逐户拜年,所到之处,围满了观众,喝彩声不断,场面热闹,大家一起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浓厚气氛。

      鹤山狮艺第四代传人黄永安表示,在沙坪拜年的狮子明显少了,近几年来,鹤山政府部分举办了百狮汇等较多成功的活动,大力推动传统文化,社会氛围越来越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看到越来越多的狮子穿街过巷拜年,到处听到锣鼓声的热闹景象,这是鹤山人最爱的年味。黄永安6岁就开始习武,并跟随父亲学习狮艺,15岁之前已开始教人打鼓,15岁担当舞狮主角,在研究传承冯庚长的传统鹤山狮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多年轻人加入狮艺传承队伍,黄永安不遗余力传授狮艺;积极配合我市推进鹤山狮艺文化进校园,主动到中小学、幼儿园举办狮艺进校园传授活动,让中小学生增强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使命感,推动鹤山狮艺的传承和发展。

    鹤山狮艺独具魅力,已成为鹤山文化艺术的一张名片,备受海内外推崇并广为传颂,追随学习和表演鹤山狮艺的人数不胜数,在各大门派的醒狮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声望。狮子拜年到后来形成在其它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人们以此来祈祷工作顺利、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每逢佳节喜庆日子,舞狮为节日增添许多热闹的气息。如今在许多城市或农村,生活变好了,看手机、电视节目多了,年味却淡了,传统的春节习俗似乎渐行渐远,唯鹤山无狮子不过年。辞旧迎新,锣鼓声声迎新年,狮子拜年是鹤山人恒久不变的年味。


    作者:何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