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崛起1993 > 第一章 1993年

第一章 1993年

    下班时间到了,电线杆子上的厂区喇叭里响起了兹兹拉拉的电流声。

    随后,歌声响起:

    花的心藏在蕊中

    空把花期都错过

    你的心忘了季节

    从不轻易让人懂

    ……

    人群仿佛蚂蚁一样涌出车间,蓝色工装,黄色安全帽,大多数人脸上黑漆漆,笑容却如同初升的朝阳,温暖而朝气蓬勃,没有忧愁,只有希望和激情如火。

    林河吊在最后,不紧不慢的往前走。

    红砖厂房,高耸的烟囱,这些玩意都是记忆中的东西。

    现在却活生生全在眼前。

    两个姑娘赶了上来,和他并行。

    其中一个好奇地问:“林河,你怎么每天下班墨墨迹迹的?”

    林河笑道:“我等你们!”

    “呸呸呸,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两个姑娘俏脸通红,慌忙快步跑远。

    林河哈哈大笑,多么单纯的妹子啊,实在太不经逗。

    真是个纯真的年代!

    两个妹子一个叫苏小美,一个叫张雅洁,并称两朵金花。

    都是厂长张振国的女儿。

    至于为啥一个姓苏一个姓张,且容稍后再交待。

    回到这个年代一个月了,因时常有些言行异于常人,吸引了两个姑娘的注意,自然而然就认识了,十八岁的萌妹子,懵懂的就像一张白纸,又傻又憨又可爱。

    大喇叭里的花心已经唱完了,又响起张学友的吻别。

    这两首歌今年很火,大街小巷都在传唱。

    林河心儿悠悠,网线有电他知道,但不知道那玩意儿也能电死人,他就接个网线,却被电回1993年,如此玄幻的事情还真是头一次碰到,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适应。

    福利是脑子里的一个数据包。

    那根把他电回来的网线塞到他脑子里的。

    想想铸造厂的前生后世,不免有些感慨。

    胜达铸造厂两千多员工,老工厂改制成功的典范,八十年代末转型搞的铸造,很是红火了好几年。后来老本吃完了,张振国上任后雄心勃勃二次创业,拿到西风汽车厂订单,东借西凑买了一批二手进口机床,又搞了齿轮厂,日子还算过得去。

    可惜好景不长,没几年就碰上改制。

    不少人下了岗,林河也离开了厂子。

    先回宿舍洗脸,然后拿饭盆去食堂吃饭。

    宿舍是老式红砖楼,四层高,每间宿舍住两人到六人不等,大学生待遇不错,林河住的是双人间,白墙水泥地,标准的上世纪风格,而且没有独立卫生间,有点不方便。

    靠近窗户的左右两边摆了两张床,铁架子做的床头,上面放块木板就算床了。

    旁边各有一个衣柜,和一张书桌。

    看上去有些年头了,上面的油漆都掉了不少。

    舍友郭鹏床位上方还贴了张明星海报,当代玉女掌门人。

    二十多岁的玉女掌门人还正当年,美的让人挪不开眼睛,不知道多少小年轻将其贴在床头夜夜与女神梦会,郭鹏不止一次做梦喊周慧敏,可惜没录音设备。

    不然非得给录个音,若干年后拿给他孙子听。

    刚洗完脸,郭鹏回来了。

    林河等了一会,一起去食堂。

    郭鹏是和他同期分配来的大专生,被分到熔炼分厂。

    进厂三月,基本适应了工厂的工作生活节奏。

    食堂是一栋红砖楼,上下两层两千多平,青一色的长方形木头餐桌,两边各一条一米多长的木头长凳,挤下能坐六个人,没刷油漆,都是原汁原味的木材底色。

    十分环保简约!

    一楼米饭快餐为主,二楼有馍馍和面食。

    林河和郭鹏上二楼,又看到了苏小美和张雅洁,端着饭盆排队打饭。

    两人也排上队,慢慢往前挪。

    食堂大姐是个好人,抬头一瞧是新来的大学生,打饭的勺子稍稍用了几分劲,舀了满满一勺子红烧肉,就给林河盖在盆子里,看的左右两边的工人直瞪眼。

    为啥自己只有半勺,这也太欺负人了。

    打好饭菜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空位。

    每到饭点,食堂都一座难求。

    路过苏小美时,还看到这姑娘夹了块肥肥的红烧肉吃的麻麻香。

    林河嘴角抽抽,三十年后的女人连肉都不敢吃。

    这年代的姑娘不但吃肉,而且还吃的超多,专挑肥的吃。

    关键是吃那么多肉竟然不胖,这很不科学。

    正准备端回宿舍吃,旁边一张桌子的人吃完了。

    两人就等了下,顺利占到了位子。

    郭鹏很有眼色,不急着吃饭,先从他盆里挑肉。

    林河不吃肥肉,三十年后没多少人喜欢这种豆腐块一样的大块肥肉,肥肥的油腻腻的实在是难以下咽,亏的那些年轻姑娘还能大块朵颐吃的麻麻香。

    郭鹏一边挑肉,一边问:“车床还没修好?”

    “没有!”

    林河也帮着挑:“找不到故障的原因!”

    郭鹏说道:“小鬼子的东西轻易不坏,坏了就是大麻烦,没人能修。”

    林河点头:“我们还有的赶。”

    最近金工二车间的一台宝贝疙瘩出了问题,可把维修技师愁坏了。

    可那玩意是进口货,鬼子七十年代的东西。

    鬼子的维修费太高,厂长不愿意当冤大头,让技术员自己修。

    研究了三天了,也没诊断出故障原因。

    鬼子的东西好用是好用,可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麻烦。

    吃过晚饭,回宿舍放下饭盆,换了身衣服去俱乐部。

    在这个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年代,俱乐部是最受工人欢迎的地方。

    工会有几个唱歌跳舞样样拿手的文艺人员,每天晚饭后会组织唱唱歌跳跳舞,让工人们在繁重的体力工作之余,能有个地方放松消遣,丰富下娱乐文化生活。

    一步踏错终身错终身错

    下海伴舞为了生活

    舞女也是人

    心中的痛苦向谁说

    ……

    离的还远,就听到俱乐部方向传来的歌声。

    韩宝仪的经典歌曲舞女泪,快四舞曲。

    前后左右,不少人往俱乐部赶,比赶集还热闹。

    俱乐部和厂里所有的建筑一样,都是富有这个年代特色的红砖建筑,且只有一层,不过层高挑高到五米多,除了一排排固定座位,还专门搭建了一个一米高的舞台。

    搞活动方便。

    快到俱乐部的时想,机车轰鸣,一辆拉风的嘉陵大白菜停在了门口。

    骑车的小年轻二十出头,一身皮衣皮裤,那叫一个前卫张扬。

    进出的职工嘴上不说心里羡慕,一万多块的嘉陵白菜啊!

    按现在的工资,不吃不喝存五年才能买一台。

    这年头能买一辆摩托车,可比十几年后开奔驰宝马拉风多了。

    “是陈刚!”

    郭鹏说了一句,眼里满满都是羡慕。

    林河点了点头,陈副厂长家的公子。

    那可是厂里的名人,比厂长都有名。

    转了几个念头,跟着人进了俱乐部。

    俱乐部里人头攒动,几十对男男女女正在舞台上踩着舞曲节奏翩翩而舞,曼妙的身姿尽情释放着这个年代特有的气息,仿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拉近男女之间的距离。

    这是唯一能合法搂别人老婆的机会。

    也是唯一搂喜欢的姑娘的机会。

    当然也有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搭对跳的。

    郭鹏从进了俱乐部,眼珠子就四处乱瞄。

    很快捅捅林河,指了指不远处:“在那。”

    林河扫了一眼,说:“想追就去。”

    郭鹏很是踌躇:“你说我要是请杨小红跳舞会不会被拒绝?”

    林河漫不经心地道:“试试不就知道了。”

    郭鹏犹犹豫豫,有点怂。

    林河没笑话他,现在的多数小年轻都很怂。

    这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一方面人们在追赶着潮流,各种狗屁倒灶的事层出不穷,各种八卦消息疯传,诸如谁的老婆和谁的老公在小树林里那啥啥啥不可描述。

    另一方面,人们却又很保守。

    小年轻谈个恋爱都偷偷摸摸,没有公开之前都不敢一起走。

    走个路一前一后的,假模假样装。

    当然也有胆子大的,但那是少数。

    杨小红是个漂亮萌妹子,中专毕业生,学音乐舞蹈出身的,工会的文艺人员,性格活泼大方,追求者不少,郭鹏本来竞争压力就不小,还这么怂,哪有机会抱得美人归。

    事实上当年郭鹏也的确没能追上,后来人家谈了个班组长。

    结果那货是个混球,结婚不到两年就过不下去离掉了。

    杨小红一个人拉扯孩子,下岗后日子过的很难。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林河十多年后回来看老朋友,还请她吃了一顿饭。

    其实这个年代的女孩子大多保守,出嫁从夫的观念还是比较重的,只要男人顾家,都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三观不合过不下去离的只是少数。

    至于金莲姐那样的,更少之又少。

    相比八零后九零后,林河觉的他们七零后这一代男人还是比较幸运的。

    只要运气不是太差,至少能娶个过日子的好媳妇。

    想想杨小红的遭遇,心里颇不是滋味。

    郭鹏人其实挺不错,对于女人来说算是个好男人。

    就是有点老实,追女孩子有点怂。

    林河就鼓励他:“追女孩子胆子一定要大,怕这怕那可不行,你要真想追杨小红,那就去请人跳个舞,你这样畏畏缩缩的,可没女孩子喜欢。”

    郭鹏扭扭捏捏地道:“也不知道人家喜不喜欢我。”

    林河很是无语,不试下怎么知道。

    一点勇气没有,活该捡人剩下的。

    “等我好消息!”

    林河拍拍郭鹏肩膀,大步往杨小红那边走了过去。

    郭鹏有点懵圈,不知他要干什么。

    然后,就看到林河跟杨小红说了几句什么。

    杨小红扭头往这边瞅了一眼。

    郭鹏一个哆嗦,莫名就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