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 有点“模式”意识

有点“模式”意识

    如今,有些汽车除了普通的驾驶操作,还提供“模式”选项——比如“舒适模式”“运动模式”“环保模式”等。以前的车不讲模式也幵得挺好,现在的车为什么要搞模式呢?

    这是因为开车跟开车不一样。有时你追求舒适感,有时你追求操控感,一个模式就是一种风格。之所以要讲“模式”而不是直接调整汽车,是因为改变风格不是调节车上一两个控制选项就行,需要整个系统的协调。

    比如,运动模式就意味着汽车的悬挂要硬一点,换挡要更快,发动机要增加转数,油门要更灵敏,方向盘要变重,给人一种更强的操纵感。如果是舒适模式,那这些选项就都要变得更柔和,让驾驶变得更平稳。要是环保模式,那就需要想方设法省油。

    模式,是把汽车看作一个各部门协调统一的系统。你不是操控一个部门,你操控的是汽车这个“整体”。这显然是一种高级的管理。

    那人也有模式吗?

    游戏玩家太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比如《魔兽世界〉〉就曾设定战士有3种不同的“姿态”,分别是战斗姿态、防御姿态和狂暴姿态。它们有的强调防守,有的为了快速输出伤害而宁可牺牲防守。这些不同的姿态就好像是汽车的各种模式。

    我们完全可以说真实世界中的人也有不同的姿态或模式,比如工作模式、休息模式、娱乐模式、社交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不需要按一个按钮,而是自动就切换了。切换模式时,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似乎也没什么明显变化。

    但下面要重点讲的两个模式就很不一样。这是整个身体系统的全面切换。

    压力和系统

    这两个模式就是人对外界压力的应激反应。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rtSapolsky )有本书叫《为什么斑马不得胃溃疡》,写得非常有意思,书中就提到了人的压力应激反应模式。

    我们先从系统论和模式的角度看看压力问题。

    以前科学家看人体是线性思维,以为人体是哪里有问题就调节哪里,追求“稳态平衡”(homeostasis )。现在人们意识到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面对一个外来压力,人体是全身都参与反应,整个系统各个地方都要微调,这叫作“应变稳态”(allostasis )。

    比如,美国旧金山市现在缺水,如果按照线性思维,市政府只要要求居民节省抽水马桶用水就可以了,其他生活都不受影响。但人体真正的运行方式是,一旦有缺水危机,不但生活各个方面都要节约用水,还会要求从中国进口大米!为什么?因为这样旧金山市就不用自己灌溉水稻田了。

    我们面对压力时,就是这样一个全身的协调反应。这就是为什么人在压力之下,身体的很多方面——比如睡眠、记忆力、消化能力、免疫力——都可能出问题,还会影响怀孕、变老,且更容易对药物上瘾。

    面对压力,人不是改变了一个控制选项——而是切换到了另一种“模式”。

    压力模式和放松模式

    人体里负责协调压力反应的系统叫“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大脑自动的反应,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控制。你在路上走,突然有个东西跳出来吓到你,你一害怕身体就会产生各种反应,比如毛孔收缩,迅速蹲下,也可能双臂收缩在一起,这就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自主神经系统有两个模式。

    一个模式是压力模式,由交感神经系统控制。交感神经系统能让人紧张、积极起来,相当于进入了战斗姿态。交感神经系统会最大限度地把葡萄糖和脂肪输入血管,让血压升高,加大呼吸频率来提高血液里的供氧量,同时让心率加快。这样我们整个身体就都准备好了,可以逃跑也可以战斗。

    压力模式开启时,为了集中使用能量,要暂时停止那些与危险处理无关的身体功能,比如消化功能、肌肉修复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等。

    另一个模式是放松模式,由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与压力模式正好相反,它是让整个身体的各方面循环都慢下来。

    在放松模式下,心跳变平稳,血压降下来,身体该修复的地方就修

    复,免疫系统该工作就工作,能量该储备就储备。

    一般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放松模式,只有面临生存危机时才会幵启压力模式。比如斑马,当没有獅子威胁时,它就悠闲地该干啥干啥。一旦獅子要吃它了,它才幵启交感神经系统,进入压力模式,调动全身能量赶紧逃跑。

    獅子也是如此。狮子捕食的出击成功率大概只有1/3,如果想抓斑马没抓到,它和全家就可能要面临一天甚至几天的饥饿,所以狮子捕猎时也会切换为压力模式。但只要不是捕猎,獅子就处在放松模式。

    我们看《行星地球》这样的纪录片,总会感慨野生动物生活得真是不易。它们一天到晚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奔忙,有上顿没下顿,还动不动就面临被捕杀的危险。

    可是它们不会得胃溃疡。

    为什么人会得胃溃疡

    人的生活比斑马好得多,可是人却感受到了更多的压力。

    绝大多数人不用担心吃不上饭,也不用担心被追杀,面对的一般都不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压力。但我们看到堵车就很烦躁,工作期限要到了,任务还没完成就会感到紧张和焦虑。斑马没有这些烦恼。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担心一些现在并没发生、但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事情。比如买房后每个月要还高额贷款。本来现在的工资足够还贷款,但你有时会担心,万一失业了,这贷款怎么还。

    这些事情加在一起,就使得很多人长期处于压力模式,由交感神经系统支配。

    交感神经系统会让肌肉收紧,血液流动速度加快,心率也会提高。这就需要更强的肌肉来维持血管的正常运转,于是毛细血管就会变硬,血压会进一步升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你需要开启负反馈回路让自己放松下来,可是你来不及。

    如果血液流动速度总是很快,血管就会发炎,这会导致血栓,长期下去人就会得高血压和心脏病。

    如果长期处在压力模式下,放松模式不能启动,副交感神经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你的身体得不到修复,没有足够的能量储备,就会感到很疲惫,免疫系统也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胃溃疡和各种传染病就是这么来的,还有糖尿病和抑郁症等各种附带的结果。

    可以说,这些病都是心病。

    这些病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你不是斑马。脊椎动物面对压力会幵启交感神经系统,但这个系统不是让你一直幵着用的。你原本应该在短暂的危险过后赶紧切换到放松模式。

    主动切换

    萨波尔斯基打了个特别好的比方。他说当龙卷风来袭时,你大概不会在这一天粉刷车库的墙壁。

    我们总要先处理迫在眉睫的危险,没事了再做日常的生活维护。两个模式本来应该是这么用的,但如果一个人总是面临迫在眉睫的危险,他就没时间做生活维护了。

    书中提到了一些减压方法:一个办法是追求一点控制感,如果你对生活哪怕有一点点的掌控,你的压力也会大大减少;一个办法是寻求帮助,让别人分担一点压力;主动帮助别人也能减轻自己的压力——这可能是因为当我们主动帮别人时,我们就有控制感。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Blackburn )在《端粒效应》—书中提到,身体疾病不是对压力的反应,而是对“你对压力的反应”的反应。如果你把压力当成挑战而不是威胁,积极应对,你的端粒不会因此变短。不过根据模式论,长期处在压力状态下,不管是威胁还是挑战,都是不好的。

    那怎么才能去除压力呢?萨波尔斯基的建议是如果你确实控制不了,那就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别把它当成压力。比如考试确实考不好了,怎么办?你可以换一个想法,告诉自己这并不是一次失败,而是一种提醒。

    简言之,就是要分清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可控的话你就好好控制,不可控的话你就把它放下。

    所有这些道理和方法,大约可以理解为,要有一个主动切换模式的意识。斑马总是活在当下,人总是想得太多。如果能常常意识到自己有权从压力模式中退出来,能自主切换到放松模式,对身体健康将会大大有利。

    所以,我们多么希望能像打游戏一样一键切换姿态!时刻对自己的状态保持强认知,能主动切换模式,这不就是高手的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