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 后

    1842年11月8日(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六日) 广州爆发火烧夷馆事件。

    1842年12月10日(道光十一月初九日) 林则徐抵达戍所新疆伊犁惠远城。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年底 魏源编撰成《海国图志》50卷。

    1843年1月(道光二十二年腊月) 琦善重获起用,以四等侍卫顶戴,充任叶尔羌帮办大臣。

    1843年3月(道光二十三年二月) 伊里布病死于广州。

    1843年3月(道光二十三年二月) 琦善被授予二品顶戴,任热河都统。后历任驻藏办事大臣、四川总督、协办大学生、陕甘总督兼署青海办事大臣等职。

    1843年4月(道光二十三年三月) 耆英被再次授予钦差大臣头衔,前往广州继续和英方谈判。

    1843年7月(道光二十三年六月) 广州反入城斗争开始。

    1843年7月22日(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廿五日) 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 中英在广州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约》,即史称的《虎门条约》。

    1844年2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正月初五日) 美国公使顾盛率使团抵达澳门。

    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 在澳门的望厦村中美两国签订《望厦条约》。

    1844年8月中旬(道光二十四年六月底) 法国全权公使拉萼尼率团来华。

    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日) 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1845年10月28日(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廿八日) 林则徐重获起用,命回京以五品京堂候补。

    1845年11月29日(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日) 宫慕久公布《上海土地章程》。

    1846年2月(道光二十六年正月) 道光皇帝下旨,弛禁基督教。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 梁廷楠合编《海国四说》。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 魏源增补刊刻《海国图志》60卷。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 徐继畲撰成《瀛寰志略》,在福建刊刻出版。

    1849年4月9日(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十七日) 英国公使文翰宣布,广州入城一事予以搁置。至此,历时七年的广州反入城斗争结束,广州民众获得胜利。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秋 道光皇帝恩准林则徐开缺回籍。

    1850年2月25日(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 道光帝驾崩,咸丰皇帝继位。

    1850年(道光三十年)夏 福州发生“神光寺事件”。

    1850年10月(道光三十年九月) 咸丰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平定会匪作乱。

    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日) 林则徐病逝于潮州普宁行馆。

    1851年(咸丰元年) 咸丰皇帝革去徐继畲福建巡抚之职,调回京城问讯。

    1851年(咸丰元年) 《海国图志》传入日本。

    1852年(咸丰二年) 魏源收录徐继畲《瀛寰志略》部分内容,将《海国图志》增补刊刻为100卷。

    1853年(咸丰三年)初 琦善以三品顶戴署理河南巡抚,后又任命为钦差大臣,加授都统主掌江北大营,专办剿防军务。

    1854年(咸丰四年) 琦善因病逝于江北大营。

    1858年(咸丰八年) 耆英在天津谈判,私自回京,被锁拿问罪。咸丰皇帝赐其自尽。

    1866年(同治五年) 总理衙门重印《瀛环志略》,“中外奉为指南”。

    1873年3月30日(同治十二年三月初三) 徐继畲病终。

    附录2 《南京条约》内容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编撰出版了一本《中外条约集》。这本书分上下两册,收录了自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至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签订的中外条约。《南京条约》录于《中外条约集》卷一的351~356页。杜哥现将其条款照录于下,以供各位看官窥得《南京条约》之原貌。

    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南京。

    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璞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员,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员,大皇帝准为偿补,唯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七、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员,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

    此时交银六百万员;

    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共银六百万员;

    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共银五百万员;

    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共银四百万员;

    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员。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员加息五员。

    八、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十二、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员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唯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鼓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十三、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俟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玺、亲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唯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各为君上定事,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要至合约者。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英国记年之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由江宁省会行大英君主汗华丽船上钤关防。

    主要参考书目

    马士.2000.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M]. 张汇文,姚曾廙,杨志信,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文庆,等.2008.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杨国桢.2004.林则徐传[M]. 北京:人民出版社。

    茅海建.2014.天朝的崩溃[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费正清,等.2007.剑桥中国晚清史:上[M]. 张谷若,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顾长声.2004.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 3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萧致治,杨卫东.2005.西风拂夕阳: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蒋廷黻.2004.中国近代史:插图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虞和平,孙丽萍.2009.穿越时空的目光:徐继畲及其开放思想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端木赐香.2013.1840大国之殇[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稻叶君山.2008.清朝全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