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本质 > 从田野走向世界

从田野走向世界

    作者:鲁冠球

    万向集团创始人

    鲁冠球,1945年1月生于浙江省萧山区农村,这是他扎根并走向世界的地方。鲁冠球15岁辍学务农,做了铁匠。早于改革开放的1969年,鲁冠球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公社农机修理厂。他以此为起点,以奋斗10年添个“零”的目标,用尽毕生心血精心打造了万向这艘巨轮。鲁冠球带领万向集团从乡镇冲向世界,从小工厂成为国内的大型民营企业,彰显了第一代浙商的实干精神。

    即便鲁冠球一辈子没有改掉浓重的乡音,但他沉住气,悄悄地干,1984年就将万向节卖到美国,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汽车王国”。鲁冠球很早就拥抱资本市场,在企业内实现员工入股;1994年万向钱潮股份公司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

    鲁冠球带着他特有的鲁式微笑,四年内跟随国家领导人三次出访美国,成为民营企业的代言人。他有很多身份标签:中国第一代乡镇企业家、浙商“教父”、民营企业家中的“不倒翁”“常青树”。

    中国的民营企业走过野蛮生长的阶段,对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万向集团得以发展成为今天庞大的跨国集团,离不开创始人的科学管理。鲁冠球曾发表过多篇论述管理的文章,被尊为“农民理论家”,他的很多管理方法和手段放在当下也不过时,熠熠生辉。他在2005年曾获得中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项——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鲁冠球代表文章有《我的管理观》《有目标,沉住气,悄悄干》《我对搞好企业的体会》等。

    斯人已逝,思想永存。从1945年到2017年,鲁冠球走完了精彩的一生,他是本书中唯一入选的已去世的企业家,以此文表达对他的敬意。本文是鲁冠球1997年应邀在美国杜兰大学发表的部分演讲内容,从中可见他从田野到世界、从中国到美国的心路历程。

    引言

    12年前,我第一次来到美国。当时,我的合作伙伴派莱克斯公司的舍勒先生对我说,你是第一个来到美国的中国农民企业家,派莱克斯公司作为第一个接待你的公司而感到骄傲。我确实感到很骄傲,同时在领略了美国的工业文明后也感到很沉重。如果不是生活在20世纪的中国人,是不会有我这种沉重的。

    美国的历史只有200多年,在这短短的200多年间,美国人民创造了巨大的工业文明。相比之下,中国已经落后于20世纪工业化社会的发展。

    人类进步的台阶需要一级一级地跨越,无法用撑竿跳来实现。但是今天,面对如此之大的差距,勤劳的中国人民不得不用小步跑去追赶世界大趋势。正是在这个背景下,9亿中国农民依靠乡镇企业,加入了这场世界奥林匹克经济大赛的中国代表团行列。

    我来自中国农村,今年53岁。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中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我和许多中国人一样,深爱着我们的祖国,中国的盛衰与我生活中的一切息息相关。

    在中国,农民创办的企业被称为乡镇企业。过去,中国农民以种地为生,但农民没有土地,在我们国家,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人多地少,为了生活,于是农民办起了企业。

    12年很快就过去了,正如你们所知,这12年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许多人问我:中国靠什么创造了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在这儿,我可以很负责地讲,其中有38%的增长来自乡镇企业。

    我和我的乡镇企业同行一直在中国农村的大地上奔跑。感谢杜兰大学李志文教授的邀请,今天很荣幸来到FFI会议上,有机会结识众多朋友并进行交流。在这个荣誉的讲台上,我想和朋友们讲一讲,我如何带领我们的企业,跑过去28年的时空,以及这时间和生命的投入的结晶——中国万向集团的创立。

    从铁匠铺到万向节大王

    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是装在汽车轮胎上的国家,美国人民创造了汽车文明。在座的可能都会开车,都知道汽车有一个连接传动轴,可以任意转变方向的关键零部件——万向节。我认识汽车文明正是从生产万向节开始的。在此之前,我没有坐过汽车,甚至我所生活的乡村连一条能开汽车的公路都没有。

    我们的企业成立于1969年,当时是一个仅有84平方米的小“铁匠铺”,全部员工就是我和当地的6个农民,所有资本就是500美元。

    在生产万向节以前,我们生产过锄头、镰刀和农机配件。那是一个计划经济年代,乡镇企业不列入国家计划。没有计划,我们就去找市场。

    没有煤,我们就到国有企业的煤渣里拣尚未燃尽的煤块;没有钢,我们就到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里找废料来自己加工;没有设备,我们就用国有企业淘汰下来的旧设备;没有产品计划,我们就生产不列入国家计划的产品……

    在乡镇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它的经营模式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我不知道用英语是否可以准确地表达,那就是“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

    千载难逢的机遇终于到了,农民允许进入商品经济。1978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先生提出了国家实行经济改革的大政方针。

    过去中国经济滞后,交通运输落后是关键因素之一,汽车万向节无疑是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1979年,我们放弃了所有产品,集中力量,专业生产汽车万向节。

    这是万向集团发展史上最具风险性的一步。实践证明,我们选择对了。万向集团由此进入了一个开创万向节主导产品的新时期。

    在每个人都感到货币紧缺的年代,初级产品价格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不要告诉我你技术有多好,只要告诉我价格就行了”,只有成本最低的企业才能获胜。

    1980~1988年,8年间原料价格平均上涨了8倍,劳动力成本也成倍增长,我们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挖掘内部潜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将提价因素消化在企业内,产品价格8年保持不变,企业效益年增长在50%以上。中国各汽车厂放弃了自产万向节,改由我们配套,因为我们的价格比它们的成本价还要低。

    凭借价格和质量的优势,我们成了中国最大的万向节生产厂家。这就是我们创业的最初阶段。

    由于市场的需要,1988~1989年,我们先后兼并了8家企业,输入自己的资金、技术与管理,很快使这些企业扭亏为盈,兼并进一步扩大了万向节的生产规模。

    万向节的成功增添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开始生产轴承、等速驱动轴、传动轴等多种汽车零部件。现在我们生产的万向节,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5%;轴承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0%;传动轴、等速驱动轴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6.9%。

    从中国到美国

    我很早就看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重要性。这要感谢美国的一位朋友,由于他的帮助,我不仅认识到美国人的好客,而且还懂得了中美经济的互补性。

    1984年,派莱克斯公司与我签订了向美国出口3万套万向节的协议。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第一次走进了汽车王国——美国。

    一家中国农民创办的企业,成功地将产品销售到美国市场,引起了美国及全世界新闻界的关注。从1984年到今天,《新闻周刊》《商业周刊》《时代周刊》,都报道过我们的消息。法新社和路透社也发表了专题报道。中国新闻媒体还把我称为“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企业家”。

    现在我们的产品出口34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的出口额可以达到1亿美元。当然,我们产品的主要客户还在美国。1997年,我们开始为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装配线提供产品。

    除工业产品出口外,我们的农产品(如鳗鱼)也走出了国门。

    在我们的产品走出国门的同时,我们将企业也办到了美国,在美国的土地上与美国人一起参加经济长跑。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三年来,万向美国公司先后在南美、欧洲设立了多家公司,而且在美国、墨西哥、英国建立了产品中转库房,拥有了30多名美国员工。1997年销售额将达到2000万美元。

    既然产品的市场定位是国际化的,那么,促进和扩大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资本也必然要国际化。1994年,我们的“万向钱潮”股票在中国深圳上市。现在我们正在筹划股票海外上市,不久你们在资本市场上也能看到我们的名字。

    经过28年的努力,从多角经营到专业化生产,再到多元化经营、跨区域发展,当年的小铁匠铺如今已成为拥有7亿美元资本、6500余名员工,兼跨制造业、农业、金融、租赁、进出口、投资等行业的企业集团。

    有一次,我与一名记者开玩笑:20年前,我们活动的范围就是从田头到家里,相距不过几公里;现在,从美国、英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到委内瑞拉都有了自己的公司,我们的生活范围和空间已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成倍地扩大。

    当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的发展赢得了政府的鼓励与支持。政府将我们列入了全国120家重点扶持企业集团之中。万向集团立足于中国,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展现我们的产品优势并证明经营者的成功。

    中国乡镇企业在没有政府直接投资的情况下,茁壮成长起来了。历史再次证明,中国农民正在改变着中国的经济格局。

    这里,我特别想说明的是,中国乡镇企业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商品,更大的贡献在于提高了一代中国农民的素质,为中国农村培养了一批有能力的经营人才。

    过去中国的农村教育滞后,农民受教育很少。稍有点文化的,都到城里去了。拿我们企业来说,到1980年,全厂近400名员工,只有两名高中生。许多员工连全面质量管理的简称“TQC”都认不全,唯一认识的只有一个“Q”,那还是在打扑克牌中得知的。

    1979年,有人反映对我们万向节的质量不满意。我要求所有的销售人员将有质量问题的万向节都运回来,一共有3万多套。我们召集全厂员工召开开现场会议,当场决定将这堆价值6万美元的万向节全部作为废品,卖给收购站。当时我们的年产值只有50万美元。我们以6万美元血汗钱的代价,将质量意识“烙”在每个员工的脑子里,“印”在每个员工的心里。

    1980年,我们创办了职工业余学校,全体员工参加学习,要全部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并规定,从此以后进厂者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1984年,我们花3000美元“买”回了4名大学生;花2万美元选送了47名高中毕业生上大学,所有费用由企业承担。在当时,我们的一名普通工人的年工资只有300美元。

    从1994年起,我们每年都要引进200名以上大中专生。在现在6500名员工中,大学学历以上的职工有800多人,中专生有3000多人,员工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这些年来,我们花在引进教育方面的经费,已达到500多万美元。

    我们的管理模式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近20年来,中国企业吸收了大量国际企业界关于质量、技术、市场、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先进的管理经验,我们也在探索自己的管理模式。

    质量、资金、技术的管理都有国际标准,要想生产全世界通行的产品,首先是要通过管理建设一支符合这种生产标准的工人队伍。传统的东方文化向来重视对人的管理,在这方面我们拥有自己的优势。

    企业的一种分配制度就会带来员工的一种工作态度,这是真理。对于美国企业来说,分配可能不存在什么问题;在习惯于计划经济的中国,分配则是件大事,因为那时的中国人习惯于“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也就是说,不管干好干坏,都有饭吃,因为“饭”是国家的。因此,我们首先从分配上进行了改革。

    现在我们员工的收入由基本工资、奖金和投资回报组成。

    基本工资,人人都有,有高有低,只要进了万向集团,我们就给基本工资,让你吃饱穿暖,此块分配占员工总收入的25%。

    要想吃得好,穿得暖,你必须努力工作,创造效益。按照工作产生的效益多少,我们发给员工奖金。多效益多得,少效益少得,无效益不得。此块分配占员工总收入的50%。由于奖金的比例相对较大,只要多干一点就能多一点收入,所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高。

    我们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允许员工将自己的收入、平时的积蓄投入企业,年终按资金利润率进行分红。这些年来,我们企业每年的回报率都在20%以上,投资回报让员工成了企业的老板、股东,他们认识到只有企业效益好了,自己才能多分红,而在企业好的前提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关心企业,踏实工作。

    用人的基本方式就是用人的利益去驱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让员工工作得到相应报酬的同时,我们企业实行的是四种用工制度:固定工、合同工、试用合同工和临时工。

    这是一种阶梯式的用工制度,员工可以逐级上,也可以逐级下,各种不同性质的职工在各个时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一级要比一级高,同时享受的待遇也是一级比一级高。从临时工到固定工,员工必须做出相当的努力,而到了这一级,如果不努力,很可能又要往下滑。员工能上能下,可进可出,能使员工都有一种危机感,督促他们努力工作。

    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我们尝试在集团式经营中培养企业家群体。我们采取“企业分家”的办法,将企业分解成一个个经济实体,车间主任都被派出去当厂长,让他们直接去面对市场。随着企业组建集团,新的领域和区域不断扩大,许多骨干人员都被派出去独当一面。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利益分配机制,正在逐渐创造一种万向企业精神。

    中国东部沿海每年夏天都会有台风经过,强台风及其带来的暴雨,经常会给当地人民带来很大的损失。我们企业每年都要经历几次考验。长期以来,我们的员工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只要听到强台风预报,不管是休息日还是深夜,他们都会很自觉地从四面八方赶到所在的公司,共同保护公司的财产。1997年夏天,12级台风于8月11日22时经过我们地区。当天晚上,员工们自觉地来到公司参加抗险。有的员工因家离企业远,干脆下班后连家都不回了。台风过了,我们的企业基本没有损失,而我们周围其他的企业仅恢复生产就花了一周的时间。

    我们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今天的地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正是凭借了这支员工队伍。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先生即将来美国访问,我衷心祝愿他的这次访问在中美友谊史上写下重要的篇章。我们集团的名字是江泽民先生提写的。万向美国公司的总经理曾应美国总统克林顿先生的邀请到白宫做客。我们对中美友谊是充满感情的。

    中国刚开完“十五大”,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与人民的拥护。中国人将在更大的经济领域选择更大的市场。

    从今后的发展方向看,乡镇企业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现在最大的国情是9亿农民要在2000年以前脱贫,这还要靠乡镇企业。

    当然,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之间的合作将是一次跨世纪的长跑。无论路有多远,文化差异有多大,我们的目标也是美国人的目标,就是生活的富裕、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我相信,这中间的贡献也包括我们中国农民。

    我现在还年轻,还能干更多的事情。其中之一是要搞一个“中美桥梁项目”:以万向集团作为中美两国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将美国企业人才与管理优势、资金雄厚、技术与设备先进的优势,同万向集团,以及其他中国企业劳动力成本低、房屋土地辅助设施投资成本低及市场广阔的优势联系起来,使中美企业双方都从中受益。

    欢迎大家到中国去看看我们的企业,如果大家愿意乘坐跨越太平洋的飞机,我们一定到家门口迎接。当然,也非常欢迎大家去万向美国公司做客,我们把中国的家搬到了美国,在万向美国公司里,大家一定也能体会到中国人的好客。

    点评

    从世界返回田野

    邬爱其

    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

    鲁冠球先生是杰出的浙江企业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家领袖。他一生艰苦创业、坚守实业、勤思苦学、谦虚谨慎、与时俱进,带着其他6位农民和自己积累的4000元家当,从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开始,一路闯关,从田野走向世界,把万向集团成功带向全球。

    他开创了诸多第一,例如,他在中国乡镇企业中最早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创立了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开创了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等等。因此,他被称为企业家中的“不倒翁”、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

    鲁冠球先生所坚持的求实图新、利他共生、高瞻远瞩等精神和哲学思想,对现在、对未来、对中国、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第一,他是一位杰出的战略思想家,坚定认为能力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动力和保障,奋力突破资源束缚,做全球资源融通的先行者,成就了庞大的汽车零件王国。第二,他提出并坚持“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经营,国际化运作”的战略方针,创新了集团化运营的管理模式与机制。第三,他强调战略就是放弃,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魄和坚韧,坚持从一个零部件做起,用一把“犁刀”撕开市场裂缝。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实现了健康发展。第四,他率先布局清洁能源,追逐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梦,并留下了一座创新聚能城。几十年前,鲁冠球先生实现了“从田野走向世界”。后来,万向集团则从“世界返回田野”。

    鲁冠球 经典语录

    ① 有人说企业家与政治要有一个黄金的距离,我认为不是距离的问题,而是人总要有一种思想,如果你的思想升华到为人类做贡献,这就是政治。能够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就是企业家最大的政治。

    ② 最怕的就是事业在萌芽当中就被掐灭了,到时候自己到底错在哪里都不知道。一定要少说多干,沉住气,悄悄地干。

    ③ 管理最大的秘诀就是我在发展中从未止步,也从未超越自己的能力。也可以说,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企业家一定要审视自我,审视自我有多少能力、自己在什么位置上。一个企业家能否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就要看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思想觉悟了。

    ④ 一天做一件实事,一个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⑤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退休的事。我现在每天考虑的都是如何把事业做得更好。只要生命存在,我就不会停止工作和思考。思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