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 怎样跟老板谈加薪

怎样跟老板谈加薪

    怎样做才能加薪?什么时候加薪?是自己提加薪,还是领导提加薪?这是一门学问。但是我想,也许大多数人对于加薪的问题,是听来的、看来的、学来的。如果稍微站在老板的立场想一想,你就会明白加薪的规则了。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只要我升职,就必须加薪。

    对不起,这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如果你在原有的公司升职,真正的原因无非是——公司领导觉得你有潜力,你能胜任,可以给你这个机会。但是请注意,在领导心目中,升职仅仅且只代表给你一个可以加薪的机会而已!不等于你就可以加薪了。你升职之后,不要想着为什么薪水还不增加之类的问题,你真正要做的是把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好好规划、好好研究。你只有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各方面都上手了,各方面的成绩都证明你能在这个岗位上做好了,我想加薪的日子才刚刚到来。

    给你升职机会的领导一定不是“昏君”,所以你也要对他们的判断有足够的信任。当他们觉得你足够有担当时,自然会给你加薪。不然,公司利用那么多的资源,给你那么多的机会,你成长起来之后,偏偏不给你加薪,从而导致你跳槽,损失严重的是公司而不是你。

    即使公司迟迟不给你加薪,这时你也有足够的理由去要求。要求很简单,告诉领导“我们公司是一个正规的公司,我们是因岗设薪,而不是因人设薪。我到了这个岗位工作,就应该获取这个岗位相应的工资,不能因为我是公司提拔的,工资就可以降低”。

    如果你的工作完成得很好,公司却迟迟不给你加薪,那也不是你的问题,是公司的问题。在这个市场上,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能养活自己。该加薪却不加,这是对一个人的不尊重,这样的公司你也不必过多留恋。

    只是你要掂量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到了能加薪的水平。

    两位朋友要求加薪,其中一位跟老板说:“我要买房子、车子,还要养老婆、孩子,压力大,所以加薪吧。”这时候,老板就困惑了,你说的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啊?其实,太多个人理由说上去,一定会失败的。

    再来看看另一个朋友是怎么提的。他首先搞清楚,加薪的理由有两方面:一个是他对公司的贡献度;另一个就是个人能力的提升。所以,第一点,他先表明了自己过去一年对公司的贡献:去年一年做了公司的整体结构报告,整理了整个公司业务线的所有职能单位和权责。第二点,表明了自己的能力提升:拥有整个绩效管理的体系架构的经验,对公司所有的体系架构下的绩效考核和目标等都非常了解。

    当然,即使你再牛,也不能漫天要价,而是在心里要有一个对自己的预期。比如说,专员在市场上的工资就是五千元或者一万元,你非让领导给你涨到两万六千元,那就非常离谱了。

    最终,第二位朋友的老板痛快地给他加了薪。

    理想中的工作与现实里的差距太大,我是要继续为自己的想象埋单,还是趁早清醒了赶紧离开?

    现状与期望差太远,我要继续坚持,还是离开

    “我曾以为的都是假的,一切真的都不是我以为的。”虽然这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代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声。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成为怎样的人,我们从小就对某一行充满了想象,加了阳光,添了色彩,五彩斑斓。又觉得缺乏生机,自顾自加了绿草蝴蝶、清风白云。终于熬到大学毕业,终于到了我们一直想进的那一行,却发现原来一切都不如自己的想象。多年夙愿能支撑我在这个行业中熬三个月,但是以后呢?

    正如我很喜欢看国外参议员的选举,也很喜欢看关于选举的日剧,觉得热血,觉得沸腾,觉得人生当如此,凭着感觉去感染所有人,那才是人生的价值。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外国选议员有很严格的规定:参议员系银色领带演讲,民众会认为该参议员容易遗忘故乡;他系黄色领带演讲,容易让民众认为他对即将争取的岗位不在乎;他的领带不能太宽,不然显得迂腐,又不能太细,否则显得轻佻;皮鞋不能太亮,容易让年轻人觉得距离太远,必须要有一些刮痕,但刮痕太多又会让支持参议员的银行家们觉得大家是两类人。所以,皮鞋要有刮痕,又不能太多,至于哪里需要一道刮痕,则需要付7300美元给专门的咨询机构来完成这个命题……

    当初,我以为演讲台上的那些“热血”,那些打扮,那些挥手呈上扬75度的动作是那么激动人心,原来,都是经过设计的。

    正如你被无数欧美真人秀节目感动,大骂为什么国内的节目那么不真实、不诚恳、不热血,你是多想奉献自己的理想啊。然而,我们过去“一取经”才发现,那些让你感动到眼泪和鼻涕横流的节目,有1000个步骤,标准动作规定在第67步打你的泪腺,第98步打你的笑点,第134步让你愤怒……于是,你哭了、笑了、愤怒了,你以为这些都是你情绪的自然表达,殊不知你被节目操控得牢牢的。

    究竟是离开,还是继续?对你而言,是个难题。

    我曾遇见过一个大四的学生,他对我说:“我刚在一个电视制作公司实习。老师很凶,不尊重人,没有人理会我们这些实习生。即使要理会,也是把我们当奴隶使唤来使唤去,跟我想象中的传媒业完全不一样。”

    我问他:“你以为的传媒业是什么样的呢?”

    他说:“很宽敞的办公室,领导和员工之间其乐融融。大家都很有创意,互相帮助完成对方的策划案。一起看播出的节目,一起庆功,一起将纸面上的策划案执行成节目,拿到全国收视率第一的成绩。”

    “所以,这次的实习是不是摧毁了你对于电视的梦想?”

    他点了点头,我以为他接着要说:“我觉得这个行业和我想象中差距太大,我决定要改行。”可是他却说:“原来,现实的传媒业离我想象的还差那么多,所以更坚定了我要从事这一行的信念。”

    我有点儿好奇,这是什么道理。

    他接着说:“我并不觉得我的期望很难实现,只要我认真、努力工作,成为一个节目的制作人,成为一个电视台的台长之后,我就能让大家在我认为的环境下进行工作了。”

    现在,他进入了全国收视率第一的节目组,并成为三个小组的组长之一。说起理想,他依然两眼放光,仿佛时光与挫折从未在他身上留下过痕迹。每次看到他,我都能想象他成为制片人的样子,该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

    有些人是因为环境好才干一份工作。还有些人,认为自己有能力让环境变得更好才干一份工作。这就是工作与职业的区别。

    接下来用两篇文章说一下工作与职业的区别,打工与创造事业的区别。

    事情根本就是做不完的,为什么我们要为工作那么辛苦

    最近,我有一个感受越来越明显。我很好奇为什么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永远都在期待周末和节假日的到来。那个时候,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得很清楚:工作不就是为了生活吗?慢慢地,当我在自己的行业工作十年之后,我已经开始清楚哪些事是自己能力能做到的,哪些事情是能力做不到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的工作重心从“老板交代的事”变成了“自己能做到的事”。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时间已经开始不够用了。

    说“事情是做不完的”这句话的人,大概的意思是:世界上有很多事,做完这一件,还有下一件,你这么做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但其实,绝大多数人没有把属于自己的那件事做完,他们永远在推进、在改善,却从来没有把一件事真正做完过。

    X是我的一位老师,在电视行业做了二十多年。他文笔不错,流程把控严格,阅片量高,也懂得如何管理团队,所以早些年很多公司挖他转行做电影。如果及时转行,三四年就应该能做出自己的作品。

    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应该一直做电视。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也知道现在市场缺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只要我扎扎实实努力朝这个方向走,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做出来。”

    “做一档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是他职业规划乃至人生当中一件重要的事情。

    这几年,他一直扎根于此,钻研脱口秀,和编剧聊台词,去小剧场算观众爆笑的频次,然后做出了一个点击量破十亿的脱口秀节目。他是出品人之一。

    我问他接下来还有什么打算。他说:“融资,做更多不一样的语言类节目,能上市是最好的。当然,这是第二步,可能还要走很多年。”

    每个人的人生根本做不完很多事,能完成一两件就非常了不起了。

    当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去反复思考、纠正和调整自己的目标。怎样与团队沟通得更顺畅,自己能力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刻意练习并提高。工作与生活当然需要劳逸结合,但是,你再也不会说出“人生的事情是做不完的”这种话。说这种话的人,从来就没有完成过人生任何一件事。

    Yamaha是我的好朋友,在上海读完大学后留在那儿工作。

    他每周末的朋友圈“晒”的都是他“潇洒过周末”的内容。只要听说我在加班或工作,他就会说:“天哪,你真是个劳模,难道一点儿都不辛苦吗?”我说:“我真的一点儿都不辛苦,因为我做的这些事都不是被逼的,我知道这些东西需要我去弥补和完成。只要我停下来,这件事就不可能会有人来帮我了。”

    他耸耸肩。

    最近,他在职场上有了一些困惑,问我原因。现在的工作让他超级没有安全感,感觉他身处的电商行业随时在发生变化,随时在淘汰大量公司,他不知道自己何时会被淘汰。

    我说:“这个行业会淘汰很多东西,但一定不会淘汰那些能生产出好内容的公司,你所有的担忧都来自你控制不了好的内容。举个例子,你做影视行业,你不读剧本,不和编剧开会,不认识导演,不看片,不和团队讨论细节,你从来没有在办公室认认真真地看过十个小时的剧本。你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让团队开心、让老板开心、让自己舒服上。感觉你做了很多很多事,但其实你一件事都没有做完。”

    他不服气,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

    今天,朋友Will给我分享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我观察了14年才发现,那些很努力却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文中说,这些人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一般都有很多方向,对很多事情感兴趣,做过很多事。而那些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除了努力,还有一条:他们都有一个专业和方向。

    当你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那就是你需要花时间的方向和目标。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那就考虑将你手头的工作做到极致。

    文章里举了一个例子,是“两会”上火箭军的某参会代表,她高二参加高考进入北京大学,是当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她说:“我这个人没有多么远大的目标、多么长远的打算,我的特点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能抓住。不管干什么,有踏实和坚持,铁定能干好。”

    我对Yamaha说:“你总做一些面儿上的事,从来不从根上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他说:“一个人怎么会知道什么是根上的问题。”

    我说:“就你这样,工作时间只是为老板工作,下班时间只是为了自己生活的人,是绝对不会花时间去思考这些的。因为你怕吃亏,你怕多做一件事都对不起你自己。”

    无论是我,还是我的这个朋友,我们选择到大城市工作,就是一个原因:大城市的机会多,相对公平,只要自己努力奋斗的话,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来之前都是信誓旦旦,奔赴“前线”。工作个两三年之后,就开始骂那些天天“非老板逼迫自愿加班”的、喜欢工作的、不喜欢把时间花在交际上的人全是傻子,认为他们没有生活,认为他们一个一个准得猝死,认为他们即使这样也挣不到几个钱。

    人家并不是不休息,人家只是不休闲。

    你忘记了你曾经想要成为的样子,但是有人没有忘记。

    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练就一身本事来征服炼狱,到头来却企图把这里的日子过成天堂。

    既然决定干下去,所有的付出就都不白费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最讨厌老板在周一晨会的时候说:“你们哪个周末在公司加过班?我们几个人累死累活的,你们倒是很悠闲。”每当他这么说的时候,我们几个年轻人心里就想:公司又不是我们的,加班又没加班工资。你们不喜欢生活,我们喜欢生活啊!

    那时候,我们所说的生活大概是指:睡到自然醒,随便从冰箱里取点儿东西吃,坐着发呆;上上网,玩玩手机,翻几页书,重新看一部没看完的电影,之后再换一集《康熙来了》;到了晚上,要不约个朋友吃饭,要不再随便对付点儿,重复一段下午的生活,然后睡觉。这种生活不需要技巧,甚至不需要挪动,睁眼闭眼就是一天。

    一晃过去好多年,上个周末,我在加班修改剧本,为新项目做准备。越写越糟心,人物小传、人物情感线、主线、场景、人物矛盾点、每集的情感走向,需要一一梳理。那时,我心里着急得要命,不停地告诉自己时间不够用,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了。苦恼以前没有想到的问题,现在怎么全部出来了。突然想到部门刚工作的小同事今天休息,于是带着情绪给他发了条很长的微信,大概的意思是:今天虽然放假,但我们还是有很多事没做完;如果你没有别的计划,且如果你未来要从事这一行,这些问题最好能及时完成;你今天不做完,未来还是要做完。发完之后,突然一阵忐忑,我什么时候变成了曾经压迫过我的老板的模样?

    冷静下来,我终于明白了十几年前老板说的意思,表面意思是:你为什么不加班?其实内心想要表达的,和我现在的感受很像,那就是:如果你现在不解决眼前的问题,你在这一行进步得就会很慢,未来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当然,前提是工作之余,你没有更棒的计划,比如郊游,比如练习乐器,比如摄影,比如运动或写作。如果你没有更好的计划,像我当初那样一天天无所事事,现在的我会认为,你真的应该去工作。不是为了给公司打工,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尽早遇见并解决更多的问题。

    刚工作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利益别人不能侵犯,总觉得自己加会儿班就是愚蠢的表现。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那时的狭隘。有时,放弃是因为苦,因为看不到未来,但更多时候,放弃是因为从未被人肯定。没人肯定自己,才会觉得苦,才会觉得没有未来。但是,只要自己信自己多一点儿,就一定会熬到被人看到和肯定的那一天。既然决定要在一个行业继续干下去,所有付出的时间就都不会白费。年轻时遇见问题,还有领导能带着你一起解决,找到方法。等有一天,当你自己带团队的时候,新同事都指望着你能给他们解决的方法。

    当然,并不排除有些公司让员工加班,就是想压榨员工。但是如果一份工作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很多阅历和收获,现在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儿,可能十几年后,就会比别人更轻松一点儿吧。

    反正,36岁的我是这么想的。

    以上一些问题,是我在工作中花了很多时间去克服的,或者说现在依然在克服和改变的。当你真的迈出第一步之后,解决同样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当问题再出现的时候,你不会感到害怕,你只会觉得“好吧,那就再来一次,看看这一次是不是能比上一次解决得更漂亮”!

    基本上,经过了职业规划期和职场炼狱期,如果你能解决相关问题,这时的你应该算是一个很有“职业感”的人了。工作对你而言,不再是负担。此刻,真正的负担是你自己——你对未来的规划,对自己的突破,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狭隘的内心让你无法走得更远。

    这时,反思自己是最有趣的挑战。你会发现,那些长辈曾经告诉我们的道理,此刻居然那么正确。这些年,我们走得太急,反而遗失了初心。不如好好坐下来,想一想现在人生最焦虑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而焦虑,究竟是自己出了问题,还是大环境出了问题,这种焦虑是正常的,还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