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201页

第201页

    拉德洛提到的“观脐者”,要追溯到基督教的历史。东正教会有一项叫作静修(Hesychasm)的传统,是拜占庭教会最重要的神秘活动。静修一词来自希腊词hesychia,意为“神圣、寂静”。为达到这一境界,教徒应该不断地祷告,心中只有上帝。静修的根本奥义在于严苛的修行生活——艰苦朴素、服从长老、持续祷告。

    静修主义的兴起充满争议,引发了狂热的神学之战,比如,争论一体与三位一体的细微差别是什么。热衷于这些哲学细节纷争的双方,是拜占庭教的忠实拥护者和渴望再次融入罗马文化的拉丁语学者。中世纪晚期,一种体系逐渐成形。这种体系倡导信徒将祷告与呼吸协调起来,并将眼睛集中在“身体的中央”。静修的这一特性也很好地“服务”了它的敌人。14世纪上半叶,希腊的卡拉布里亚僧人巴拉阿姆痛斥了这一观点。他表示,任何合理的概念都能准确甚至隐喻地表达祷告的神秘内涵。巴拉阿姆激愤地发表了讽刺性长篇演说,嘲笑那些静修者是灵魂住在肚脐里的人。这种诋毁并不能让双方的“斗士”冷静下来。

    如今,“观脐”常指任何消磨时间或自我陶醉的行为。《美国传统英语字典》将其定义为“过度自省、聚精会神或心无二致”。有些当代用法十分有趣。1998年,澳大利亚散文家彼得·戈兹沃西出版了作品集《纸上谈兵:散文、半真半假与谜事》。次年,网络杂志《沙龙》登载了美国小说家安·比蒂的文章——《观脐上升为一种艺术》。作者指出,这个时代的忏悔录汗牛充栋。2000年,英国保守党教育部前部长吉利安·谢法德指责保守党不关心如何赢得下次竞选,而是在浪费时间“观脐”。她表示,“我只能说,‘观脐’是有闲暇、有精力的人才会做的事”。一个网络杂志专家甚至把自己叫作“常驻观脐者”。“观脐者”已经不再需要被强调了,巴拉阿姆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很欣慰。

    [1] 戈黛娃夫人是11世纪考文垂的伯爵夫人,为减免百姓赋税,裸身骑马走上街头,仅用长发遮身。——译者注

    [2] 菲利普·亨利·戈斯(1810—1888),英国博物学家。——译者注

    [3]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作家、诗人、翻译家。——译者注

    [4]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译者注

    [5] 艾德·莱因哈特(1913—1967),美国艺术家。——译者注

    [6] 德·昆西(1785—1859),英国散文家。——译者注

    第三部分

    傲然挺立

    第十一章

    私密部位

    不要让隐私部位暴露在外,这是最无耻、最讨嫌、最可恶和最粗俗的行为。

    ——理查德·韦斯特 《举止行为指南》(约1619年)

    骚动之源

    生殖器是外在的生殖器官和性器官,是生殖系统的组成部分。然而与子宫、性腺和储精囊不同的是,它们长在体外,可以直观地看到。关于外阴,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这说明人们对于普遍关注的话题,看法不一致。幽默作家戴夫·巴里将自己的一本书的副标题定为《如何使用唾手可得的工具,在短短九个月内造出小人儿》,以此说明生殖器在生物进化层面的作用。众所周知,生殖器似乎并不仅仅是一个身体部位。黛安娜·施安伯兰在她的图文故事集《奉献的形式》中写道,“这里是生殖器,这一部位历来就是骚动之源”。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简明地解释了,为什么生殖器在人类精神中所占比重要比其在身体中所占比重大得多:

    欲望、欲望和欲望,

    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生殖欲望。

    与变形虫这种无性繁殖的生物不同,有性繁殖的种群必须通过器官来完成繁衍的任务。大多数种群的器官都是建立在“将A物插入B槽口”这种我们人类自己也遵循的基本模式上。动物求偶交配方式如此多样,同时也意味着生殖器的类型非常广泛。动物世界的性学研究可以说是最令人大开眼界的生物学领域了。许多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类,拥有构造极为精密的生殖器,可以防止产生血统不纯正的后代,于是分类学家将这一物种特异性作为分类的依据。不过在本书中,我们要克制一下蠢蠢欲动的好奇心,只讲一讲我们自身以及人类近亲的生殖器。

    人类胚胎进入孕育过程6~8周后,胎儿的性别才在生物系统的高速运转下开始进行分化。我们很难想象无性别的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然而,初始的肌体确实是在这种混沌状态下悠然存在着。所有的基因记忆已经写好,胚胎慢慢地生长出手指、眼睛、双脚、心脏和肺——人类所有最主要的性状都在逐渐形成。然而此时,胚胎仍然没有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做出选择。这个知识点让我们了解到两性之间的差异有多么微小。

    两性对立、男女有别,这种思维定式被牢牢地印刻在我们的大脑中,从同性恋恐惧症到女性奥秘,再到权力话语,在许多领域里都能看到这种思维定式的存在。而自然规律则要求人类胚胎要等到身体各部分发育成形之后,再进行相对“轻松”的性别分化工作,这样一想就令人恢复了信心。实际上,控制身体性征发育的各类激素的特点之一,就是浓度不同。睾酮、雌激素和其他同类物质同时存在于男性和女性的身体中,它们不同浓度的配比决定了性征如何发育。某种物质稍微多一点儿或稍微少一点儿,都会使个体偏离“正常”性别特征的范围,导致有的女性拥有胡须浓密的下巴,而有的男性则有丰满隆起的胸部。其他的基因或发育紊乱可以导致各种形式的雌雄同体,原本属于两性各自独有的性征,会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近年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发生在子宫内的性别分化过程非常复杂。性别分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众多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结果。所有雌性哺乳动物都拥有两条大染色体。科学家们将它们命名为X和X,原因是它们形似字母X;男性则拥有一条大染色体和一条小染色体,分别被称为X和Y。1905年,一位助理研究员妮蒂·史蒂文斯发现了这种明显的基因定子分布差异(很少有人会记得妮蒂·史蒂文斯的名字,由于罹患乳腺癌,她很早就结束了自己的科研生涯)。胎儿会长出卵巢还是睾丸,是由Y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决定的。为了方便起见,科学家们将Y染色体上这一决定胎儿性别的单基因称为“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即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 chromosome),新闻媒体喜欢称之为“男性基因”。如果这个SRY的开关没有被打开(基因学家用“开关”来比喻性别决定过程),那么胎儿就默认为女性,反之则成为男性。美国灵长类动物学家和进化生物学家艾利森·乔利在《露西的遗产:人类进化中的性和智慧》中称:“从本质上讲,这个开关基因把大批原本是女性的胚胎变成了男性,还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它。在男性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在体貌和行为上,与本应是女性的胚胎有着明显的差异。”

    如乔利所言:女性的XX染色体和男性的XY染色体结构上的差异意味着,“哺乳动物的默认设置就是雌性”。她接着补充道,哺乳动物的这种默认模式就是赤裸裸的现实,说明雌性身体才是“理想形式”。

    这是否意味着,女性真的是乌拉诺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代神王)的母亲,是大地之母?或许,女性的身体是人类最初的形态,也是最终的形态。夏娃进化得很完美,不需要亚当的那根肋骨,只需要自身的一段基因扭一扭,就能生出后代(此处言外之意应是:女性完美到可无性繁衍后代)。又或者是这样,我们能否把女性看作未成形的惰性黏土,只有经过陶艺大师,即Y染色体的揉捏造型,才会变成一位理想的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