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288页

第288页

    下一个例子来自澳大利亚,我们在这里可以对采集狩猎生活进行深入研究,因为原住民将这种生活方式延续到了现代。在过去的5 000年里,澳大利亚多地出现了更新颖、更小巧、制作更精良的石质工具,包括可能用来当作矛尖的袖珍石尖。一些工具制作得异常精美,以至于方圆几百英里的部落都来进行交易,并将其当成仪式用品。新技术意味着获取资源的新方式。在维多利亚州,人们曾设计了诱捕鳗鱼的复杂陷阱,有的陷阱甚至建有近300米长的管道。在管道的某些点上,人们会设置网兜或锥形陷阱,用树皮制成的长条或编织好的灯芯草带捕获受困的鳗鱼。这些“鳗鱼农庄”能收获数量可观的鳗鱼,于是人们开始在附近兴建相对固定的居住设施,其中一个居住点包含近150个由石头搭建的小屋。除了鳗鱼,这些小型定居点的居民还依靠本地的其他资源生活:从鸸鹋到袋鼠,都成为他们的猎物,他们还将当地植物也当成食物,如雏菊或山药的块茎、蕨类植物以及各种旋花科植物(旋花科的草本植物、灌木植物等)。

    钦西安人使用的弯木带盖木箱,用于储存毛毯等物品。箱体四周是用赤铁矿粉等天然颜料绘制而成的线条纹饰。该物品是富足采集狩猎者身份的代表。

    一些部落开始收获各种植物,如番薯、水果、谷物等,这意味着人类开始向农业社会转型。人们在收获番薯时,会有意识地促使其重新生长;人们还会故意将水果的种子种到废物堆里,以建成小型的果园。

    在更加贫瘠的澳大利亚中部地区,早期欧洲殖民者目睹了当地部落用石刀收获野生小米,并将其垒成大草垛存储起来。在一些地区,考古学家还发现了15 000年前用于研磨植物种子的磨石。在澳大利亚沿海的许多地区,人们开始划着小船,用贝壳制成的鱼钩打鱼。捕鱼活动使他们得以建立人口更多、居住更集中的部落。总体来说,定居在沿海地区的人口要比内陆地区的人口更多、更密集。

    富足采集狩猎者部落的出现,为人类历史下一个关键的过渡期开辟了道路:在这个时期,那些有计划、系统性地操控自然,以期从给定区域获取更多资源的新部落出现了。我们将人类从事这种活动使用的所有技术命名为“农业”将农业技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这个时代称为“农耕时代”。

    世界历史中的采集狩猎时代

    历史学家们时常推测,在漫长的采集狩猎时代,没有多少东西发生了变化。对比人类历史的后续时代,这种推断似乎是正确的。在采集狩猎时代,即使发生变化,其速度也相当缓慢,以至于个人穷其一生也很难察觉到这些变化。如此一来,男男女女都很难意识到技术革新的重大意义。尽管如此,对比人类出现以前的时代,采集狩猎时代的技术革新速度已经相当惊人。由于人类掌握语言符号,技术协同成为可能(通过语言联系人类个体,从而产生创造力),人类社会逐渐成功地学会了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定居生活。新技术的逐步积累,使采集狩猎部落通过迁移,定居到世界大部分地区。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不仅其他灵长类动物没有做到,就连我们的猿人祖先也没有做到。

    在25万年的时光里,变革的速度逐渐加快。在最近的5万年中,世界各地的采集狩猎技术均呈几何倍数增长。最终,采集狩猎技术发展得足够高超,使某些地区的一些部落能够更加深入、更加集中地利用当地资源。这种变化标志着迈向农耕社会的第一步。

    3

    加速

    农耕时代

    随着第一批农业部落的出现,在距今1 1 000年至1万年前,农耕社会诞生了。我们可以将农耕社会定义为人类历史中农业生产技术占绝对主导地位,并成为大多数人类社会根基的时代。在近250年以来,随着现代工业技术在生产力水平上赶超农业,并逐渐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农耕社会逐步走向消亡。

    虽然和长达25万年的采集狩猎时代相比,农耕时代仅仅延续了区区1万年,但迄今为止,70%的人类成员可能都生活在农耕社会,因为这一时代的技术远远比采集狩猎时代高产。

    农耕时代以其绚丽的多样性著称于世,其丰富程度甚至超过了采集狩猎时代和现代社会。可事实上,多样性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停滞共同作用的产物,因为新技术(如农业技术和畜牧业技术)虽然开创了新的生活方式,但通信技术的局限和落后却保证了世界不同地区的有效隔离,使各地都能沿着自己的既定轨道独立发展。我们现在可以确认几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区域”,这些区域直至公元前1500年,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四个最著名的世界区域是:非洲——亚欧大陆(从非洲南部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西北角)、美洲、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各岛屿。

    在每个世界区域内,各地区社会之间保持着藕断丝连的物质和文化联系,并且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网络。在某些世界区域内,由于相对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农耕文明”出现了。时光荏苒,这些文明逐渐和其他地区的农耕文明建立了联系,也和生活在各大农耕文明交界区域的人们展开了交流。尽管如此,据我们所知,直至公元前1492年,不同世界区域间还没有任何显著的交流。生活方式的丰富多彩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对孤立,解释了为何相比采集狩猎时代和现代社会,我们更难总结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农耕时代的社会特征。

    当然,世界各地的发展轨迹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农业在世界各地是独立出现的,无独有偶,国家、城市、历史建筑以及书写文字也是如此。所有这些类似之处引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关于人类历史演化基本模式的问题:无论在任何地区,无论在任何社会和生态条件下,人类历史是否存在一个基本轮廓,一个大体一致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如果这种基本模式存在,它是否来源于我们这个物种的天性或者文化演变的基本原则?抑或这些类似都是误导性的?我们是否应该强调人类历史经验的多样性、开放性,而不是其一致性和趋同性?

    农业的起源

    “农业”一词在这里用来描述能够增加人类优选的动植物产量并且一直在演化、发展的各种技术。从生态学上讲,农业能比采集狩猎更有效率地获取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与资源。因为耕种者能比采集狩猎者更自觉地介入自然环境,农业放大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自身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业生产者如此密集深刻地调控动植物物种,以至于他们的选择开始改变作物的基因构成,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为“驯化”。通过砍伐森林、使河流改道、开垦山坡和耕种土地,农业生产者极大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使其越来越受人类活动控制。

    最终,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农业生产者创建了新型社会群落。就规模和复杂性而言,它们和采集狩猎时代的部落有着天壤之别。人类不仅驯化了其他物种,也驯化了他们自己。

    农业不会使土地的作物产量自动增加。事实上,农业生产者会通过去除对人类无用的物种,降低土地的总产量。他们增加的仅仅是那些对人类有用的作物产量。去除无用的杂草可以将更多的养分、阳光和水留给驯化作物,如玉米、小麦和稻谷;而消灭狼群和狐狸则能够使牛羊和鸡群繁盛兴旺起来。通过提高人类优选的动植物的产量,农业生产者得以供养更多的人口。在使用采集狩猎技术的时代,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 思想实验

    设想你将在自然灾害后重新开始生活。你去不了商店,因为交通和通信系统仍无法运作。你能吃的所有东西仅限于森林和田野中可以找到的食物。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能找到哪些可以放心食用的东西?你会如何烹制它们?如果生吃,你能想象嚼食生鱼和野生谷物的感觉吗?另外,如果你想自己种植食物,你该从哪里入手呢?

    美洲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狗让我们成为人。”人类大约在3万年前驯化了狗,并将其用于捕猎。狗后来演变成人类的伴侣,有时也成为他们的食物,甚至影响了他们的交流方式和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