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类简史畅读系列 > 第297页

第297页

    前现代生活方式的消亡

    现代革命最终摧毁了前现代生活方式。直至20世纪,独立的采集狩猎部落仍存在于世界各地。但20世纪末期,采集狩猎者无一生活在现代国家之外,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因为他们被强行带进了现代世界。农业耕作,这一贯穿农耕时代大多数人类成员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向没落,因为小型农户无法与大型机械化生产的农场或工业化程度较高国家的商业化农户竞争。20世纪末,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耕作方式已经消失。即便是在其幸存地——如东亚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这种方式也正在衰落。这些变化趋势标志着形成于人类历史早期并随后盛行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终结。

    解释现代革命

    导致这些重大变化的关键原因是创新加速带来的人类劳动生产力的陡升。所以,要阐释现代化,我们有必要解释创新速度为何在近现代期间飙升。迄今为止还没有普遍认可的现代革命的起因,或者准确点说,人类历史创新的总体原因。但是,人们就某些较为重要的诱因达成了广泛共识。

    英国达勒姆郡东部的工业城市莫顿,这里原本以农耕生产方式为主。工业革命以后,该地因富藏煤炭资源,发展为一座工业城市。图中描绘的是19世纪中叶,这里工厂紧挨农田建立的场景,体现了农业社会不断后退,为工业社会让渡土地、人力等资源的历史结局。

    农耕时代累积的变革

    第一,现代革命明显建立在农耕时代累积的变革的根基之上。数千年的缓慢发展为农业和水资源管理、战争、采矿、金属工艺、交通与通信领域带来了递增式的技术改进。交通与通信领域的技术改进——例如操控性更强的舰船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它们扩大了交流范围,并且确保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理念更自由地传播。征兵或征税这种大规模人力组织的方式在农耕时代也有进步。这些技术和组织方面的缓慢变化,在全球市场规模和领域稳步扩张的背景下,成为近现代更加迅猛变化的跳板,不过其发生方式至今尚未完全明晰。农耕时代的最后几百年间,变革的进程已经开始加速。1000年至1820年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呈近6倍的增长态势,而在之前的1 000年里,几乎毫无增势可言。

    商业社会的兴起

    第二,大多数历史学家认同现代革命与更多商业社会的兴起有关。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一直主张创新和商业活动存在紧密联系。亚当·斯密认为,大市场允许专业化分工的加强,这必将促进高效生产力的发展。同样重要的是,竞争型市场中参与买卖的企业家所面临的,是农耕时代的地主与政府通常可以避免的竞争方式。为维持生存,企业家不得不依靠生产并销售廉价商品以削弱竞争对手。这样做意味着贸易和生产要达到最高效率,通常也意味着寻求并引进最新技术。随着商品交换的扩散,雇佣工人的数量也在增加,即那些依靠自身劳动力进入市场的人。由于他们相互之间竞争上岗,雇佣工人也不得不担忧新进的廉价劳动力及其生产效率。

    正因为如此,发生在农耕时代的缓慢的社会商业化进程,很可能通过激发创新提高了生产力。随着企业家和工薪阶层财富、影响力及人数的增加,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对待创新的态度愈发开放,并且更容易接纳创新。

    统一性全球网络的发展

    第三,从16世纪开始,世界区域联系为统一性全球网络,强烈地刺激了商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在短暂的100年内,商品交换和思想交流的规模几乎翻倍,大量新商品和新思想进入世界流通领域。玉米、糖、白银、咖啡、棉花、烟草、马铃薯以及随之而来的生产及商业专业知识不再局限在特定区域,而是传播到世界各地,甚至连人口贩卖也走向国际化。16世纪以前,最活跃的奴隶贩子在伊斯兰世界从事贩卖交易,他们手中的大部分奴隶来自于北方的斯拉夫民族或突厥族。从16世纪起,欧洲奴隶贩子开始捕获和购买非洲奴隶,并将他们用船运至美洲种植园。不管好坏,这类全球性贸易毕竟推动了世界商业的普遍发展。

    西欧崛起,成为全球枢纽

    尽管变化如疾风骤雨,但是并没有立刻改变整个世界,不同地区接受改变的先后顺序对近现代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事实便是引发现代革命的第四个诱因。西欧国家在农耕时代处于大贸易体系的边缘地带,在16世纪建立的全球贸易网络中却处于核心区域,这是因为他们掌控着将世界联系为一体的远洋舰队。相比其他地区,西欧具备更好的地理优势,便于从新兴的全球交易系统的庞大的商品流和思想流中获得好处。欧洲科学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加强联系后,对源源不断涌入的新思潮作出的回应。对新思想、新作物、新宗教和新商品等的认知削弱了传统行为、宇宙论和信仰的基础,并且尖锐地提出了应该怎样对世界认知去伪存真的问题。活字印刷术的革新与推广确保了新信息在欧洲更加顺畅地传播。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身处几乎连年战乱的境况中,迫切需要扩大资金来源。因此,他们热衷于利用全球经济体系中存在的商业机遇。为达到目标,他们的手段之一是掠夺美洲资源,利用美洲的商品,如白银,换取进入世界最大市场南亚及东亚的通道。欧洲内部不断增长的商品交换和知识交流创造了开放的创新环境,因为创新者可以利用全世界的知识和商业资源。西欧在现代革命初期阶段的领先地位,让它和北美地区在近现代史上留下了独特的烙印,并取得了持续至今近200年的全球霸权地位。凭借欧洲的首要地位,英语,而并非波斯语或汉语,成为现代外交和商务领域的通用语言;在联合国工作也需要穿西装打领带,而不是身穿土耳其长衫。

    ? 思想实验

    世界不同国家常常拥有不同的实力和重要性。想象1789年的世界情形。中国很可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富有、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那时的欧洲开始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北美大部分领土或者被美洲原住民占领,或者被欧洲殖民主义势力控制;美国实力相对较弱,且经济地位无足轻重。现在设想一下未来情形,中国再次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富有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欧盟成员国组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而美国实力更弱,经济地位更加微不足道,美国国家及其公民该怎样适应这样的地位落差呢?

    其他因素

    第五,更特殊的因素必须深入到阐释现代革命的所有细节中。欧洲国家特有的商业化性质无疑有助于解释他们为何善于接受创新,但是地理因素,如气候变化以及英国等欧洲西北部国家和地区存在的大型且易采的煤矿层,也可能造就了欧洲在现代革命中的天时地利因素。

    工业革命

    1750—1914

    这些论据表明现代革命的因素出现在世界各地,尽管其全面影响首先表现在欧洲西北部和当今美国的东海岸地区。在大西洋地区,技术变革从18世纪晚期开始加速。常见的标志性变化包括引进和推广生产效率更高的农业技术,更高效的棉纺织加工机器,苏格兰发明家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良的蒸汽机以及第一列机车。到19世纪初,人们发现不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1837年,法国革命家奥古斯特·布朗基(Auguste Blanqui, 1805—1881)宣称英国正在进行一场“工业革命”,其意义不亚于当时刚在欧洲和美洲发起的政治革命。此时,欧洲生产力水平已经超越印度和中国两个古代超级大国。

    水晶宫是工业革命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场馆,见证了英国工业革命的空前成就。当时人称,“世界历史从未目睹过像1851年的世界各国工业大展览这样的盛事。一个伟大的国家正在邀请所有的文明国家来参加一次盛会,比较和学习人类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