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区块链在中国:它将如何颠覆未来 > 第二节 巨额投资下的中国区块链技术

第二节 巨额投资下的中国区块链技术

    互联网时代有一个著名的“飞猪理论”:“如果站在风口,一头猪也能飞上天。”这是互联网创业者兼投资人雷军2014年底在微博上提出的概念,这一理论迅速引爆互联网,成为人们推崇备至的“名言”。可以说,这些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使得很多人一直在追寻风口,试图成为一头赶上潮流甚至超越潮流的“猪”。当然,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也是互联网技术日益进步的一大助力。确实,有很多人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大胆的行动力,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新贵。从商务到社交,从消费到金融,“互联网+”改变了一个个行业领域。那么到了2018年,互联网的“风口”又在哪里呢?答案自然是区块链。

    随着共享经济和云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人类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去中心化、分账式的数据管控模式,使得它成为一个可信任、高度透明的公众账本,并因其不可随意篡改、不能轻易抵赖,形成多边互信的机制,从而解决“互联网+”最大的风险——信任问题。

    这个“风口”现在有多火?一组数据来告诉大家答案:截至2018年4月,国内经营区块链的企业超过320家,累计融资高达89亿元,仅仅在2018年第一季度就完成了63亿元融资,融资次数达106次,远超过2017年水平。将国内“20强”投资机构的投资项目按行业分类,其中区块链平台类项目占了44%,大部分投资在私募甚至是更早阶段,区块链项目为投资人带来了超百倍的回报。2018年中国区块链最大的一笔融资来自中国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它获得了思佰益(SBI)和IDG资本高达6.5亿元美元的投资。连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的教授宋晓冬,也对区块链的火热程度不无感慨:“几年前我曾在学校开设过区块链的课程,听者寥寥无几,影响不大,大家并没有显露出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而2018年当我再次开设这门课程时,大家热情高涨,课上座无虚席,每4名申请这门课程的同学中,只有一个人能被选上。”可见如今区块链正经历热潮,备受资本及从业者的青睐。

    这得益于区块链技术广阔的应用场景。对普通人而言,区块链似乎仍仅仅与加密货币联系在一起,是加密货币的衍生概念。经历了2017年七部委联合叫停ICO融资,加密货币行情大受打击,区块链也随之遭受牵连,饱受争议。实际上,这是对区块链技术的误解。区块链并不是仅仅应用于加密货币,而是可以应用在支付场景、金融交易、物联网通信、信息安全甚至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因其能够解决不同个体组织间的信任危机问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因为“币圈”与区块链在概念上被许多人捆绑在一起,随着加密货币概念大热,部分不法分子趁机炒作、恶意募集ICO,才使得区块链与非法投机被联系在了一起。而国家实施的加密货币“降温”政策,有助于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让人们意识到区块链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意义。

    区块链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比如它可以协助溯源。众安保险的养鸡场应用区块链技术,在400只鸡的脚上安装识别器,对鸡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溯源。消费者可以通过此项技术,追溯这只鸡吃了哪些饲料、做了哪些运动、走了多少路、活了多少天。这些信息是完全公开透明的,因为区块链技术决定了其不能被篡改。浪潮集团也在应用区块链技术为茅台酒提供溯源服务,实现对茅台酒全生命周期的跟踪,追溯每一瓶酒的生产过程、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从而有效地帮助消费者鉴真。

    区块链有效实现了现实生活的数字化,可以作为一项生产资料。正在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就有这样一个设想——将全部的租赁产业搬到虚拟数字世界中。房东的房屋信息经房产局公证后纳入区块链平台中,租客中介的合同信息也分享到区块链平台上,通过房东、中介、租客的三方信息数据协同,打造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避免黑中介、虚假房源、二手房东和违规租赁的存在,为政府对房屋租赁市场的高效管理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区块链可以升级生产关系。比如将商家的会员积分以数字形式保存在区块链上,从而实现线上线下交易的无缝隙链接,实现多场景的交易和兑换。三星也在考虑打造货运区块链技术,通过区块链监控全部产品的运输。这一系统将把三星全球范围内每年价值几百亿美元的产品全部囊括在内,预计每年将节省20%的运费。

    区块链甚至可以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一方面,由于具备不可篡改、透明和公开等特点,区块链技术非常适合公益募捐,人们可以在网上监控募捐资金的全部动态及去向,有助于募捐资金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有效监督,避免其中可能产生的贪腐行为及信用危机;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2017年贵阳市政府就已经在政府信息公开、互联网金融监管、小微企业认证、精准扶贫等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以提高办事效率,并实施有效监督。

    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虽然拥有众多应用场景,但区块链目前仍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远未成熟,这体现在被投资项目多处于发展初期。据链塔智库统计,2018年3月底,被投资的区块链项目中占比最多的是天使轮(64%)和A轮(25%),两者之和高达总量的90%,其他阶段的投资仅占10%。这也显示出了区块链投资领域的隐忧——高质量的、值得多轮次投资的项目不多。

    底层技术是限制区块链发展的一大难题。将现实世界搬移至网上,看起来容易,实际操作并不简单,需要具备极强的数据计算能力,才能实现服务的稳定。提升每秒同时交易次数,是区块链技术目前的最大障碍。毕竟,最热门的比特币,每秒交易仅能达到7笔,距离现实交易数量还是太远了。当然,此项技术障碍已经在攻克中,据韩国三星公司透露,其区块链技术已达到TPS (每秒系统处理次数)2000次;而VISA更是称其TPS达到5000~8000次;迅雷正在研发超级区块链,交易速度可达百万级TPS。依据摩尔定律,大规模工业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然离我们不远了。

    同时,区块链技术也面临着跨链技术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不同区块链之间是需要交互沟通协作的,特别是交易方众多、交易内容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多维度、跨链甚至是多链的无缝交互,是一个难题。好在2017年建立的多维度直接交互架构,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基本框架。区块链是信息透明化、去中心化的,在此条件下,如何保护隐私数据,也是人们很关注的一点。让人欣喜的是,这点可以在技术上得到解决——通过设置一个条件,将涉密数据和非涉密数据区分开来,将涉密数据放到特殊空间进行加密,然后运用加密合同实施有条件的访问,从而避免隐私的外泄。

    除了底层技术,顶层设计也是限制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即缺少必要的技术标准体系。区块链专家、威睿(VMwave)首席架构师张海宁表示,没有技术标准,区块链的应用和推广就会受到限制,缺少驱动力。数据安全标准、数据存储标准、客户身份识别,这些必要的限制标准在区块链发展中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在没有第三方权威公正的监管时,只能靠行业自律,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约束。这样,不仅标准的范围广度会受到限制,不利于区块链的交流整合,而且由于出台过程中缺少权威机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政府监管也是相关专家的共同呼声。虽然中国几部委曾两次联合发布政令加强对区块链货币化的监管,但在区块链的综合法律监管上,与其他国家相比仍较为落后。幸运的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18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进区块链技术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相信能够一解区块链标准体系落后的燃眉之急。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虽然为时尚早,但已在征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享受到区块链技术带给我们的革新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