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区块链在中国:它将如何颠覆未来 > 第六节 支付行业的飞跃

第六节 支付行业的飞跃

    支付系统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开放,以现金、票据、卡类为工具,以汇兑、委托收款、定期借记、托收承付、直接贷记等为手段的支付系统持续完善。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增添了电子票据等其他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支付手段。

    然而自16世纪以来,现代支付系统并没有根本意义上的革新,本质上都是由中央权威机构担当清算中心,对支付记录进行保存和结算;大型金融机构在中央权威机构中开辟账户,实现相互之间支付情况的记录和结算;小型金融机构或者个人消费者在大型金融机构中持有账户,他们之间的交易则由大型金融机构进行统计和结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层的交易结算体系,当消费者完成一项交易时,不同账户之间进行记录,最终统一汇总至中央权威机构结算,从而实现金钱从一个账户到另一个账户的转移支付。几百年来,支付的革新主要集中在记录方式和转账技术上,其根源没有丝毫的动摇。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支付行业的革新,主要在于对底层支付流程和理念的动摇。它使支付体系改变了对中央权威机构的依赖:点对点交易、分布式记账方式,使交易支付不再需要由第三方机构来记录,达到“去中心化”的作用,从而实现实时的结算,从根本上改变了集中式存储的流程要求。这有助于改善现在复杂冗余的支付体系,各个机构也不再需要建立专门的支付账户系统,对每一笔交易进行跟踪、记录、清算和对账,减少了对系统的要求及人员配置,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支付体系的整体效率,解决了现有支付系统的“痛点”。

    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使用支付宝购买一件商品时,传统的支付流程是:消费者的支付宝账户提出一个消费请求,这个信息被传递到卖方的银行账户,卖方银行通过银联系统将交易信息转达至消费者银行账户,消费者银行账户扣款,再通过银联系统将交易金额结算给卖方的银行,卖方银行将资金记录在卖方账户上。央行通过银联系统对全部的交易进行管理和控制,资金的结算是落后于交易和支付行为的。而区块链技术下的支付,其信息流和资金流可以实现有效的统一,在消费者确认信息时,实际的资金结算和清算也就完成了,不再需要后续清算的时间。

    当我们用支付宝购买一件商品时,区块链技术会实时在链上记录和传递交易信息。区块链上没有账户体系,而是设立了两个密码钥匙——一个私钥、一个公钥,代表着身份和资产所有权。账户之间直接进行点对点的信息处理,双方账户之间直接进行结算和清算,而记录会被保存在链上,也就简化了支付的流程。

    除此之外,我们在前文中还说过,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数据不可篡改性,还能为支付交易的隐私和安全提供保证,简化身份认证的流程,这也是区块链技术最基础的特性,在多个领域都有着类似的应用。

    我们重点来说一说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这是近年来部分大型银行比较关注的业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随之而来的跨国交易数量也在持续上升,2016年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值就超过了3.68万亿美元 [11] ,相当于当年德国GDP总量(3.36万亿美元)。而在不断增加的交易量、持续加大的支付压力下,跨国支付却面临着效率低、速度慢甚至是坏账等问题,区块链技术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具体来讲,就是建立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体系,其中包含两大角色和四大模块:两大角色指的是参与跨境支付的机构和客户,前者包括银行、流动性提供商等机构,其作用在于让现实中的法定货币进入区块链,因此我们也称之为“网关”,后者是指实际参与国际贸易的客户;四大模块则分别是网络连接模块、支付账本、做市商交易端和客户交易端,网络连接模块帮助作为“网关”的机构接入区块链,支付账本则将银行和做市商作为节点接入区块链账本,做市商交易端向区块链支付系统提交外汇实时价格,客户交易端则是客户的直接操作系统,客户可以通过交易端发起支付。

    具体举一个例子:

    中国某公司(我们称为甲公司)要给美国的某公司(我们称为乙公司)支付10万美元货款,甲公司通过本地银行发起向乙公司在当地账户的汇款请求,甲公司本地银行收到请求后,使用网络连接模块连接到乙公司当地银行,提交相关的汇款信息和账户信息,乙公司当地银行对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审核其是否符合当地监管要求。如审核通过,则乙公司当地银行向甲公司本地银行反馈收款人信息和相关费用信息。甲公司当地银行收到反馈后,通过网络连接模块查找到适合的做市商,由做市商提供实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甲公司本地银行再在做市商及乙公司所在银行费用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相关费用,形成最终明细,提供给甲公司。

    如甲公司认同其间发生的支付费用,则乙公司在发货后,向当地银行提供已发货的信息,乙公司当地银行再次通过网络连接模块,向做市商及甲公司本地银行通知已发货,多方进行信息的再次核对,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对此笔交易达成共识。甲公司当地银行在系统中记账“借给甲公司XX元,交易费用XX元”,并发出记账完成的信息;做市商收到此条信息后,也在区块链系统中记账“借甲公司本地银行XX元,贷记做市商账户XX元,借记做市商账户XX美元,乙公司当地银行XX美元”,并通过区块链连接模块,通知双方银行已完成账本记账;乙公司当地银行接到信息后,将在系统内记账“贷记乙公司XX美元,费用XX美元”,同时也发出记账完成的信息。

    以上就是区块链在跨境支付系统中的应用流程。虽然看起来十分复杂,但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电子化实时操作,实际所需的时间和过程都十分简便,成本也低于现行的跨境支付系统。基于此,各国金融机构都在积极部署跨境区块链支付技术,以提前抢占市场。如外汇交易结算巨头CLS集团已在开展对银行区块链支付服务的测试,它主要与IBM合作,为旗下的银行合作伙伴提供一个连接新系统CLSNet [12] 服务的选项,已有7家银行做好加入此项目的准备,但也存在部分银行对其在证券结算和安全保管方面的疑虑。Ripple公司则建立了一个跨境账本协议,它基于分布式互联网协议、共识总账和加密货币瑞波币,形成了一个实时结算系统和汇款网络。据其测试估计,使用瑞波区块链平台进行跨境支付,银行方面可以节约高达42%的交易费用、65%的流动性成本和48%的运营成本。Circl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13] 则在150多个国家开展了资金转账服务,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低成本的货币跨国兑换,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在没有手续费的情况下进行美元、英镑与比特币之间的互换转账。中国金融机构也持续在支付领域发力。2017年3月,招商银行发布了区块链直联跨境支付应用技术,实现了国内首个区块链跨境项目的落地。

    当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应用尚不成熟,面临着种种挑战。问题主要在于信息的安全性:虽然区块链技术能够通过秘钥避免信息被盗,但密钥的生成与保管全部依赖于个体,一旦不慎将密钥遗失,用户的账户就丢失了,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没有办法帮助找回,这种安全性在银行支付账户领域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性还有待提高,无论是加密算法还是共识算法,都需要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