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气度高雅娴静,性格坚贞不屈,刚中有柔,美中有善;配上她秀丽雅致的容貌、苗条颀长的身段,仿佛就是一株亭亭玉立的梅树。梅妃更是善解人意,玄宗和她斗茶,梅妃胜了,玄宗得意地对在座的诸王开玩笑地说:“这是‘梅精’呀!今天斗茶,朕又输了。”梅妃辩解道:“不过是雕虫小技,陛下有意让的。若要是论到调和四海、治理国家,奴婢又怎敢和陛下比呢!”一席话,令玄宗龙颜大悦,对梅妃更加宠爱了。
杨贵妃入宫后,如果说梅妃像一株清雅高洁的梅花,杨玉环则以其丰腴娇艳取胜,宛如一株艳丽富贵的牡丹,两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此梅妃被冷落了。
后来,梅妃迁至上阳宫,与玄宗难得一见,但玄宗仍不时思念着梅妃,命人封了一斛珍珠赐给梅妃。梅妃见到珍珠,更加悲伤,心想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于是她对来人说:“请把珍珠送还皇上,并把这首诗替我献给皇上。”唐玄宗接到回信,连忙拆开一看,只见笺上写道:“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皇上看了诗,心中惆怅不已。为解心中深切的思恋,他让乐官把这首诗以新声谱曲,曲号叫《一斛珠》。
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缢死。唐玄宗派人四处寻访梅妃,终不可得。玄宗身边的一个宦官见皇上眷恋梅妃极深,便画了一幅梅妃的画像献给皇上。唐玄宗凝视良久,在上面题了一首诗,诗云: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年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李 杨 之 恋杨玉环本为寿王妃,是唐玄宗的儿媳妇。《资治通鉴》对杨贵妃羞花之容的记载是:“肌肤丰艳,貌美绝伦,善解人意,又晓音律。”据说杨玉环有三美:姿质丰腴,符合唐代尚肥嫌瘦的风习,为一美;善歌舞,通音律,具有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为二美;白白一张女儿脸,伸手笑雪黑,为三美。总而言之是丰艳照人,风情万种。当唐玄宗第一眼看见了杨玉环就喜欢的不得了,朝思暮想,可她毕竟不是后妃,而是自己的儿媳妇。为了抱得美人归,就先得改变这种身份。于是玄宗吩咐,让杨玉环先入籍女道士,赐号太真,以后再迎回后宫。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美女作为补偿。
杨玉环利用她那“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态,把唐玄宗迷得神魂颠倒,不久,杨玉环专宠后宫,以至“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在一身”。天宝初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玄宗对她恩宠备至。唐玄宗的生活也日益荒淫,殆于政事,只顾着与美人双宿双飞,《长恨歌》中说:“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为了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可谓费尽心机。为了迎合她喜欢服装的心理,有专门为贵妃服务的七百多人给她做衣服。杨玉环喜欢吃新鲜荔枝,而生在南方的荔枝摘下后五天内会变味儿,所以玄宗特地下令开辟了从岭南到长安的几千里贡道,命令岭南(广东、广西一带)的官员差人用加急快马一站站地接送,将荔枝送到长安。这样杨贵妃吃时,荔枝还又红又香,很新鲜。有诗描述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自从有了杨贵妃,唐玄宗忘记了自己的帝王身份,过上了“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好爱情生活,如胶似漆,真是日日谈恋爱,夜夜胜新婚。只要陪伴贵妃玩乐,他就神清气爽,无忧无虑。唐玄宗最喜欢和杨贵妃一起观赏牡丹,宫里种着红、紫、浅红、白色等等不同的名贵的牡丹花。一天他们又去赏花,唐玄宗突然兴致来了,命乐师李龟年手捧檀板唱歌助兴。玄宗又说:“赏名花,对妃子,怎么可以再唱旧乐词?”接着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诏翰林学士李白写了《清平乐》三篇,这三首著名的词表面上写牡丹,其实写的是杨贵妃的天姿绝色。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神仙美眷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安史之乱”的发生打破了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梦。马嵬驿七尺白菱结束了杨贵妃年轻的生命,一对相爱的人从此阴阳相隔,永远不能相见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死恋情也堪称绝唱,是真正的才子佳人式的组合。
(魏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