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武侠修真 > 山上种田那些年 > 第一百一十一章 避法

第一百一十一章 避法

    二十八山之一,离雀山。

    石室内,道人尹文念盘膝吐纳。

    气息绵长,吞吐间似有烟云腾转口鼻身外,起伏聚散。

    良久,睁开双目,于一盏青灯浊光下的暗沉中,黑白分明的眸子内掠过一丝柔白亮色。

    徐徐沉寂,他皱眉轻叹。

    「天地之气太稀薄了。」

    果真和灵药有关?尹文念叹了声,习惯了在元阳峰数月中近乎取之不尽,此刻回到真武山恍如虾戏浅滩。

    由奢入俭难呐!

    倒是没有颓然,毕竟修了几十年的心境,他很快调整过来,神思转动,泛起一丝跃跃欲试——当初离开元阳峰的目的之一便是要找到外界天地之气的源头。

    如今这环境反而更有利于去分辨与寻找,但有一处丰沛,都将如黑夜中的明火一样难以被明悟气感者忽视。

    况且之前几月包括他和于启猛在内的众道人已经形成共识,知晓灵药天成,除了石牙那一天降福地外不知何处才有,不可完全仰仗那等好运之事。

    幸而天地间并非全然枯竭,以行气之法使灵觉空灵,仍旧能在冥冥中感受到一缕缕轻巧灵动的天地之气浮游不绝,只是过于微弱,一触即散。

    想及此,尹文念忽觉新法艰难,若非他已于体内蕴养足够气息,足以维持引动天地之气入体的消耗,恐怕这一星半点的境界早已跌落,回归当初。

    「天地之气实在飘渺,于外界踪迹难以琢磨,纳气入体也显得鹤立鸡群,稍加动用便损耗过半,恢复又不知要何时。」

    这也是他明悟气感后鲜少去琢磨术法的缘故,源头紧锁,入不敷出,些许气力实在禁不起耗用。

    如此之下又影响到对天地之气的吸纳搬运,抛开已经掌握熟悉的这一道,还有大量天地之气属性不一,对他的引动反应平平,需要加持之下才能撬动一角。

    想要在这等境地下从无到有修行新法并入门,难度可想而知。

    转而他又在脑海中浮现三人,不由得感叹,即便如此亦能功成,师叔们确实天资非凡。

    正想着,正主找上了门。

    石室内的连接外部的唤杻被摇动,发出叮当轻响,悠然不显急促,回荡室内。

    尹文念回过神,知晓这是弟子在外呼唤,估量着到了每日修行的时辰才摇动室外的机关。

    他起身打理衣袍,吹熄灯烛,接着徐徐走出。

    门户甫一打开,刺目天光令道人抬手遮眉,不禁眼目微眯。

    旋即就见自家弟子跟前站着一老道。

    前者恭恭敬敬,见了尹文念出来后便转身离去。

    「玉华师叔。」

    道人拱手拜礼,老道笑呵呵拉着他一路向山后僻静地走去。

    见此尹文念哪还不知对方来意,于是跟紧步子,心中不由轻笑,三位师长中大概只这一位还未入门了,难怪急切。

    花开两头,正当尹文念为三位真人引入新法道途时,远在元阳峰的于启猛也正在给两位童儿传授自己的路。

    这是不同于引动天地之气入体的另一种修法,或许往后会殊途同归,但在刚入门时两者差别明显。

    他带着两童儿开始养练身躯,从藏经楼中翻出许久不曾阅览的护道武学,又挑挑拣拣,舍弃拳脚刀剑技艺,单单拿了些内外练法。

    俗世难得一本的内练功诀,在老道士手上却堆成一摞,不过真正让他看重的还是那些外练法,其中的某些理念让老道士都收获匪浅。

    「没想到往日忽视的经诀武功,竟有这般奥妙,如今翻看又有新知。」

    「不迟,不迟。」

    外练法对年岁尚幼的两小童子显得有些过度,他便改了一些练法,取精华去糟粕,根据两人的情况只传授教导初始的入门之法。

    「食纳天地之气,以御周天六气,这是玄诚道兄的路子。」

    于启猛始终觉得将飘忽天地间的气息过早引入体内并不算好,故而在自己定窍后,转头钻研肉身中那股若有若无的体内之气。

    「天地有气,人体亦有。」

    「老道将之唤做内气。」

    「以肉身体魄为基础,初时养练身躯并适当修行气血,待到定窍开脉,假托体内经络为小天地,练天地之气化为己用……」

    人体有玄妙,宝藏无穷,老道士养了一辈子道心,不觉得血肉之躯比旁者差在哪里。

    养体、定窍。

    不刻意追求驾驭天地之气,而是开发自身潜力,但又不同于专注气血体魄,受限于练法与人之极致很快进无可进。

    根植穴窍经络融合出内气,如此将摆脱束缚,且不为肉身所累,前途光大。

    这便是于启猛想到的路。

    此法并非完全不依赖天地之气,实则在定窍时越是浓郁,捕捉穴位的难度便越低,且设想中定窍之后一窍即是一源。

    体内万千穴窍共振,再与外界天地之气交济养练,未必不能达到与尹文念驾六气凭虚御风同等的层次。

    凌虚渡空、腾云驾雾,似那非凡仙。

    两道僮不知所谓,如今只囹圄吞枣般将这些东西记下,想要真正懂得并有所领悟或许还要几年。

    老道士一边给两人打基础,也在梳理道路的缺陷,将之一一弥补,实在补足不了的,便尝试从旁绕开、另寻他路。

    譬如养体进度过于缓慢,又如随着一枚枚穴窍定下,越往后体内穴位仿佛遁入空冥不可测,愈发变幻百般难以锁定。

    他试着想了许多办法,收效甚微。

    于启猛并未气馁,却也知晓如今时不我待,最近几日其实已经察觉到山上充裕的天地之气正在消散,仿佛之前的浓度是由灵药溢散拔高,如今正恢复正常。

    他抬眼望天,好似看见无数天地之气不断流逝——若是气息稀薄,预想中的内外之气交济将再无可行,届时他也将止步于定窍一关。

    是该下山一趟了。

    于启猛心头一动,假如将天地之气比做水流,那么世上之大,很可能存在一些洼地,积蓄水力。

    相隔数千里,元阳峰上的于启猛与真武山尹文念,都同时为天地之气稀薄而困扰,也生出入世行走的念头。

    两人却不知这些所谓的「天地之气」正悄然无声中发生一些变化。

    初时是从一处山涧生发,仿佛涟漪一般荡漾,掀动至天涯海北。

    世人无可知,陈屿倒是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这一变化。

    「改造后的泉眼变得稳固,提纯与滞留灵性的能力大幅提升。」

    后果就是让得更多灵性留在了现世。

    如果仅仅一两处倒也罢了,至多影响附近区域。但他数月来找到并改造的就有八枚,加之世间游离的灵性其实鲜少有生灵可以吸纳,于是竟让得天地间灵性浓度小小提高了半分。

    虽然微不可察,且仅仅辐射至北齐以北千里不到,再往外的区域未受影响。

    但这仅仅月余,等到再三年五载、十年八年乃至几百年后,天地间的灵性会丰沛成何等样子将难以想象。

    灵性生发于生灵,本应随着大过滤溢散不见,如今被他出手滞留。常言道物极必反,在对灵性本质以及这方天地某些地方的疑惑尚未解开前,也不知此种情形是好是坏。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常言道物极必反,还是再想办法调试下,省得灵性淤积到积重难返地步。」

    算作未雨绸缪,他将干涉这种现象的凭借放在了未完成的大阵上。

    以阵法来约束灵性不扩散?或者主动消耗?

    甚至陈屿还想到,是否可以通过大阵模拟天地过滤之效,将多余的灵性引导至远离现世的深层中去。

    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灵性丰沛带来的另一方面影响——当灵性变得厚重并大量滞留在现世,与深层的联系淡化。可能会使得现世被动「远离」,到时候包括内景在内的许多本应倒映在深层世界的存在将下沉不见,再难寻觅。

    陈屿细细沉思,这并非不可能,甚至概率不小。

    呼!

    他也没想到,自己小小的手笔,竟带了如此多后果。

    不过再换个思路,现世背离深层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很久前陈屿就觉得这世界结构格外古怪,仿佛千层饼。

    各种稀奇古怪的空间层出不穷,像囊一样扎根在外壁上。他真担心某一天这些空间会倾覆倒塌,跌落现世中来。

    这不是杞人忧天,自远古而来,人念与灵性积攒无数,天晓得去了哪里,深层之中又有何变化。

    随着时间流逝,也许阈值将会到来。

    这时,念头一转,他恍惚忆起曾经通过灵气窥探的一角。

    天地颠倒、充盈混乱。

    完全的光怪陆离。

    设想中的变故真要发生的话,大概也会酿成相近的后果。

    从这方面来看,陈屿发觉自己或许无意中做了件好事。

    ……

    「拒绝了?!」

    领军大将惊诧,有些怒意。

    「朝廷的命令也不听?区区泥门武夫竟胆大至此!」

    旁侧,同样听得传报的另一将领一样面色不好看,只是未曾动怒,而是对着上首之人开口道:「毕竟是真武山,与正阳观比肩的道派,名传四海。有些底气倒也正常。」

    说是如此,他也想不通为何那些道士会选择最下乘的方式,直接违抗,将派去的官员晾在一旁数日不搭理。

    将领回想,未记起朝中有何人与道门关联深厚。

    南梁不同于北齐,在香火崇信这方面鲜少有朝官涉足,朝廷也少有管教。

    「哼,本将倒要看看,这群牛鼻子到底哪来的底气!」

    说吧,就要下令发兵围山。

    「将军息怒,如今正该应对反贼宋义云的军势,真武山立足越州百年,上下盘根错节,虽不显朝堂,却终究不便在此刻分力于两端。」

    有人劝言,大将沉思少许,收敛了心中愤然,不过神情依旧不满,只觉真武山撂了他这个五军元帅的面,且圣旨有言让各地军民配合,如今就有一群道士不听大军调令,实在让众将不爽利。

    「且先过了这头,稍待本将平定那宋义云后再行清算。」

    「真武山……呵!既然封山不出,那便再不用出了!」

    ……

    世间世事纷扰,陈屿出了北关,一路步入辽阔草原,人烟稀少,人念也只余薄薄一层,再往北去,山脉连绵、雪原横亘的地界,更是寡淡无比。

    如此境况下,连带着灵性都孱弱了许多,泉眼再也不见,内景更是无有踪迹。

    人之灵,发散为最,诸般百灵中尤以人的灵性最旺盛,这其中或许有思维精神的缘故。当眼前人踪尽没时,灵性相比齐梁两国的城池自然要稀薄不少。

    他未停下步伐,无人荒野上生长数不清的植株,有些见过,有些闻所未闻。

    有术法洞悉,不难分辨功用,然后挑选一些适合的移栽在奇景中充实灵田。效果独特的更是洒下灵机,欲培育成灵植。

    就这样,陈屿北行万里,到了一处荒莽雪山,那山高数千丈,顶上风寒、白雪皑皑,山腰怪石嶙峋,灰沉一片。

    至于近前则铺陈五颜六色不知名野草花卉,舒张在风中摇曳。

    腾空而起,落在山中,眺望大草原。

    心思顿觉空荡荡,杂念尽祛。

    一时间,灵觉翻涌,陈屿面露微笑飞身驾云来到天际,唤下一捧雷云,轰隆隆炸响开来。

    咵嚓!

    蛟龙似的苍雷披挂穹顶,打得身躯一颤,衣衫尽数收起,他沐浴雷霆中。

    良久,陈屿下到远处,一簇簇灵光凭空生发,化作衣衫模样罩在体外。

    「第七次。」

    感受着体内满满的雷霆之意,以及再次活跃的法力、法象,他面带笑意与满足神色,每次渡雷之后自己的体魄都会拔升些许,其中有法象演化的作用,也有融法于身的反馈。

    原先半月才能消化完全,引来下一批雷云,现在日益熟练,底蕴增幅,几乎七八日就可来一遭。

    结果便是体魄愈发强大,化灵时承载的力量也一同拔高,且上限越高,可容纳的雷霆也就越多,在早前被融会贯通的雷痕作用下又反哺体魄。

    逐渐形成正向循环。

    陈屿也在第三次渡雷时便从中感悟出雷霆的刚烈、迅疾之意,融入到法力中。

    以至于法象光轮此刻也不断溢散晶莹电芒,染上一层镀银似的微光。

    不止如此,事实上随着渡雷次数的增加,天雷对灵性的破除效果也被他渐渐适应下来,直至现在,即便不依靠各种术法也能抵御。

    甚至由于法力汲取了部分雷霆之意并反馈肉身的缘故,体魄强大的同时还带上了类似特性。

    除非以同样质地的灵性催发,否则寻常术法对他的效果将削弱大半。

    正常来说挨雷劈不至于如此,但法象玄奥无常,能做到这一点他并不意外。

    为您提供大神万物皆可种的《山上种田那些年》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百一十一章 避法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