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草原1632 > 第61页

第61页


  为了提高收土豆的效率,陈坚还让人准备了犁头和牛,直接用犁头一垄一垄地犁过去,后面让人负责捡土豆就行了。
  人多力量大,很快,一亩地的土豆就收完了,马上装框过秤,不大一会,这一亩地的产量就出来了,因为刚出土,土豆的水分比较重,最终称出来的重量高达三千五百斤,听到这一数字,除了陈坚以外,整个人群都沸腾了,三千五百斤啊,一天吃十斤差不多都能吃一年呢!一家三五口人的话,就这一亩地的产量基本就能养活一家人了,而且据说这玩意一年能种两茬,那这一亩地养活一家人没有一点问题,简直堪称神物啊!
  陈坚让人搬来大锅,将新鲜的土豆稍微洗一洗,直接丢到大锅里面煮上,让现场参与收获的人都能尝一尝这种新作物的味道,陈坚可知道新鲜土豆这样煮出来的味道挺不错的。
  在尝过土豆的味道之后,几乎所有人都爱上了它,又香又甜又糯,让人回味无穷,当然这只是起初的感觉,若是成天吃这个的话,要不了多久都会腻的。不过,土豆可不止这一种吃法,还可以做炒土豆丝,土豆炖肉,炸土豆片,做成土豆粉以及用于酿酒等等,这些陈坚都告知了现场的人。当然,土豆还可以用来制取葡萄糖,不过现在还不得其法,陈坚也只是有一点点初步的概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摸索。
  土豆收完了,总体的产量令人振奋,亩产没有低于两千五百斤的,多的达到了四千斤以上。
  陈坚特别强调了土豆不宜长期贮存,因此,除了留种的部分之外,剩下的要尽快进行处理,可以推销给各个酒楼丰富他们的菜谱,也可以低价向底层相对贫困的百姓出售,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毕竟如今米面这些东西还是比较贵的,就算在京城也有很多穷人根本吃不饱,有了土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除此之外,就是将土豆加工成粉条粉丝之类能够保存较长时间的产品。
  除了收土豆之外,陈坚还去查看了一下玉米和红薯的生长情况,看来陈坚的话皇庄的人还是基本听进去了的,玉米长得还不错,这时候基本都已经挂帽了,有部分都已经可以吃玉米棒子了。红薯也长得挺茂盛的,红薯藤也梳理得不错,也不知道自己建议他们养的猪养了没有?不然这么茂盛的红薯藤可就浪费了。
  土豆获得了大丰收,加上陈坚送来的多尔衮兄弟的人头,让朱由检看到了平辽的一线希望,随手就赏了陈坚一座宅子,拎包就可以入住的那种。要不是限于陈坚的身份,就算给个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再封个官做都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朱由检能看出陈坚是那种不喜欢受到各种限制的人,这种事强求不得,以免弄巧成拙。对于朱由检的赏赐,不要白不要,陈坚自然是毫不客气地笑纳了,今后再来京师也不用老住在青楼了。
  自家的土豆差不多也可以收获了,在京师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因此,陈坚并没有在京师多逗留,而是很快就会到了草原。
  不知道是集宁的气候更适宜土豆的生长还是因为一直有陈坚亲自看管着的原因,集宁的第一季土豆产量明显比皇庄里面的高一些,基本上每亩产量都在三千五百斤以上,倒是挺让陈坚感觉意外的。
  有了土豆的丰收,使得集宁的粮食更为充足,对于扩大集宁的建设规模也是重要的保障。
  有了粮食,又多了两三万俘虏作为免费劳动力,很多计划都可以展开了。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后世有名的一句口号,放到现在也是同样适用的,道路越通畅,货物的来往自然就越多,赚的钱当然也就越多了。因此,陈坚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幅增加水泥的产量,准备在集宁与张家口以及大同之间修上平整宽敞的水泥路,让整个集宁与大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包头的煤铁矿也该慢慢开始开发了,随着各种产业的铺开,煤和钢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开发包头这个煤铁基地势在必行。
  陈坚将俘虏每十个人编成一个劳动小组参与各种开采工作,并制定了严格的劳动纪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若是一个劳动小组中有一个人违反劳动纪律,则小组全部成员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处罚的形式根据违反纪律的性质来决定,比如若仅仅是偷懒耍滑之类的,处罚就是饿饭加上额外两个时辰的劳动,而若是涉及到威胁管理人员的安全甚至聚众闹事之类情节严重的情况,那就是直接杀无赦。
  当然,肯定不可能靠他们自觉,在他们劳动改造的所在地,都有一定数量的军队部署以防不测。
  俘虏们加入劳动大军之后,各种原材料的产量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多种产品尤其是水泥的产量增加明显,以陈坚估计差不多已经足够支撑修路的需要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修路的计划终于可以提到日程上了。


第九十一章  西进

  除了修路,拿下包头这个煤铁基地也是陈坚很重视的一件事。要开发包头,当然要首先将这地方拿到自己的手里才行,向西扩张的计划也是时候实行了。
  如今集宁搞得风生水起,在周边三百里区域内已经拥有了极大的影响力,如今再也不需要陈坚再口沫横飞地长篇大论了,只要大军一到,说一声邀请加盟,基本上没有不答应的,现在的集宁在这一地区的蒙古人眼中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很多岁数大一点的都将集宁拿来与数十年前繁华一时的归化城比较过,得出的结论是这集宁完全不是以前的归化城可比的,其中最核心的区别就是,集宁依靠的完全是自身生产能力,不会受到大明对蒙古政策的太大限制,而归化城则基本没有自身的造血能力,完全仰仗着大明的政策过活,很明显,集宁的规格比归化城高得实在太多太多了,这样的地方如何不令人向往?有机会加入集宁这个联盟,过上集宁那样的好日子谁愿意拒绝这样的好事呢?再加上刚传来不久的陈坚打败建虏大军,消灭两白旗一万多人,俘虏两三万人的壮举,跟着这样的势力,安全上也有足够的保证,该如何选择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再说在这个强者为尊的时代,人多数都是要找大腿抱的,相比于林丹汗那样的瘸腿,陈坚这根粗腿显然更靠谱一点,林丹汗除了收刮什么都不会,后金大军一来就望风而逃,显然是靠不住的,而陈坚就不一样了,这大半年来给治下的蒙古人带来了多少福利是人都看得到,而且用完胜后金大军的表现证明其完全值得依靠。
  一年过去了,林丹汗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淡化,加上陈坚特有的宣传手段,先派人一路宣扬集宁的种种好处以及经过极力渲染的对阵建虏的赫赫战功,更是着重鼓吹陈坚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将陈坚塑造成一个堪比成吉思汗一般的存在,使得陈坚的大军还没到,绝大部分人就已经从心底上开始接受了陈坚。
  除了宣传的作用,目前正处于群龙无首的迷茫中的蒙古人也亟需一名强有力的领导人,因此陈坚率众一路向西,没动一刀一枪,就轻松收服了自归化城到九原一线的蒙古诸部。
  陈坚之所以看重包头,不仅是因为包头是重要的钢铁基地,还因为这一带地处有名的河套平原,拥有大片可用于耕种的肥沃土地,耕地可是生存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带距离陕北一带不远,可以大量招募陕北一带的破产农户前来开荒种地,尽量减少这一地区的百姓因旱灾和造反所导致的无辜死亡,同时也算是一次民族融合的尝试。
  拿下包头之后,陈坚第一时间将这里的人力调动起来,除了找煤矿铁矿之外,更重要的是立刻开荒翻地,抓紧时间将土豆种植下去,现在已经七月了,如果错过种植的时间,那又要少收多少粮食啊。而且若是能在今年就收获粮食,对于稳定这里的人心有多么重要陈坚再清楚不过了,能产出粮食,就会让这里的人觉得跟着陈坚确实有奔头,这也是建立威信的一条捷径。为此,陈坚还从集宁抽调了一批有一定土豆种植经验的人过来协助,这样就不用陈坚事事亲力亲为做示范,有他们带着就行。
  这一带拥有大片耕地,仅靠这里的这点蒙古人根本不够用,因此陈坚准备从陕北一带招募一些农户过来参与开发。另外,开发煤矿也需要不少劳动力,是不是可以将那些招抚的农民军招过来?还有炼钢铁方面的专业人员也是严重不足,如果陕北一带有的话,也可以招募一些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