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散文 > 子弹笔记 > 任务子弹

任务子弹



任务子弹在子弹笔记中占有很大比重。你可以把每一条任务子弹想成一个方框。(老式的子弹笔记确实采用过这种形式,但后来我们发现这不如直接在子弹前加一个点高效,因为画框更费时,看起来也更潦草,降低了可读性。)任务子弹前加上“•”这一符号,写起来更快,也更清晰、更灵活。点可以轻易变成其他形状,这一点很关键,因为任务子弹有五种不同的形态。

•任务:

需要采取行动的事项。

×完成的任务:

已完成的事项。

>迁移的任务:

被你推迟到下一份月度记录(此处)或某个特定集子(此处)里的事项(因此采用了右箭头)。

<计划中的任务:

不在本月范围内的事项会被提前到笔记本开头几页的未来记录(此处)中(因此采用了左箭头)。

•不相关的任务:

可能是事情的意义变了,也可能是环境变了,有时我们提前给自己安排的事项现在不重要了,如果确实如此,这件事就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剔除它吧,少一件事就少一分担忧。


主任务和次任务


有些任务需要分几步来完成,这些从属的任务——或称“次任务”(Subtask)——可以简单地缩进列在主任务(Master  Task)下方。只有完成全部次任务或者次任务与主任务不再相关时才可认为主任务已经完成。

小提示:如果某个主任务下方有多个次任务,那么这个主任务很有可能是一个大项目。如果确实如此,这个主任务可以自成一个集子(此处)。以规划旅行为例。规划旅行可能十分复杂,涉及寻址、安排交通等多种任务,而每一项任务又可能包含许多次任务(如在线浏览甲、乙、丙酒店的官网、查询飞机票、租车)。如果你发现某个任务变成了大项目,而当下又没有时间建一份新的集子,那就写一条任务子弹提醒自己稍后建立集子,比如:“•创建夏威夷旅行集子”。这个例子很好地展示了子弹短句如何帮助我们增强记忆。

写下任务有双重作用。首先,记下未完成的项目后,即使笔记本不在手边,也不太容易忘记。这一现象是由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导致的。该效应由俄罗斯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布卢马·沃夫娜·蔡格尼克(Bluma  Wulfovna  Zeigarnik)提出,他发现当地一家餐馆的员工可以记住一串复杂的点单,但是等这些点单送给顾客后他们马上就忘了。所以,未完成的任务会吸引大脑的注意力。其次,通过记录任务以及任务状态,你会自动创造一套行动档案。这在进行反思(Reflection,此处)时极为宝贵,也在过了数日、数月或数年后再回头翻阅这本笔记时极为宝贵。无论何时,你都能了解自己究竟为了什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