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孟子译注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Txt=小_说[_天.堂


 【原文】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②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③也?'



  【注释】



  ①《武成》:《尚书》的篇名。现存《武成》篇是伪古文。②策:竹简。古代用竹简书写,一策相当于我们今天说一页。③杵(Chu):舂米或捶衣的木棒。



  【译文】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这一篇书,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鲜血流得来可以漂起木棒呢?'



  【读解】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关于书已不知有过多少礼赞。的确,书是我们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他们崇拜的神圣对象。但是,如果我们完全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使个人成为书呆子,重则形成所谓'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今天,我们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似乎也已经是浅显而容易明白的道理了。可是在孟子的时代,这恐怕还是空谷足音吧。其实还用不着推得那么远,只需要想想那些'唯书'、'唯上'的时代,孟子这话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引用的。



  终于有人说了:'不唯书,不唯上。'



  于是我们也都可以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中《武成》篇的内容,而我们知道,《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孟的  时代也是有着极其权威性地位的。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威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即便是对于  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



  更何况,我们今天出版业大大发展。日出一书的出版社已不在少数,书籍汗牛充栋,其负面效应是'无错不成书',这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呼吁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精神就显得尤其必要。不然的话,可是要出大问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