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 第61章 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道路(4)

第61章 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道路(4)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的与时俱进如果说第二代领导人的外交思想更多地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特色,那么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则更多地体现出着眼于未来和全球外交的特色。

  (1)构筑国际与中国周边地区和平秩序的新安全观。江泽民提出,以军事同盟为基础和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必须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内容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江泽民的“新安全观”是对邓小平和平共处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与五项原则相比,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更强调“互信,协作”,更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主动性。

  (2)实施“伙伴”外交,积极探寻与各大国发展合作关系的新形式。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是邓小平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亦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原则的体现,但不结盟绝不是封闭自己,不与任何大国发展必要的交往,开展正常有益的交流与协作。为了适应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调整的变化,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战略的新体现。在此期间,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江泽民访问印度,与印度领导人共同确定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1998年江泽民访问日本,双方决定将今后中日关系定位于共同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3)参与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发展和稳定良好的周边环境。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增强,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加大了参与国际事务,尤其是事关中国周边地区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合作活动的力度。除了在联合国积极发挥作用,并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不结盟运动外,中国先后参加了中亚五国元首会晤、朝核会谈、亚欧会议、东盟10+3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展多边外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外交成就。

  4.当前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的新发展

  新世纪,党中央从战略上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深刻分析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中国新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坚持外交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独立自主就是要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但不允许任何损害我国尊严和主权的行为。在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上决不妥协和退让,但要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结合。另外,由于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心存疑虑,所以中国要坚定地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继续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加强与之团结和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问亚、非、拉国家,进一步增进了传统友谊。新世纪,南南合作仍需要政府之间的通力合作,中国政府将努力完善法规、政策、体制,为南南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作出更大贡献。

  (3)加强党际、民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在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的同时,新世纪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拓展和深化我党与各国各地区各政党和各政治组织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政党外交,中国可以向世界展示开明开放、与时俱进、爱好和平、致力于合作与发展的良好形象,同时,也利于我党深入地了解外国政党的执政规律和经验,为新时期的党建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4)倡导“和谐世界”理念,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谐世界”是中国国内“和谐社会”理论向国际社会的自然延伸,反映了外交与内政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外交重要遗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也是“新安全观”的重大发展,规定了“新安全观”所要努力的方向。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在外交中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在外交中和各国实现和平、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理念原则和追求。这一主张的提出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外交的自信与成熟。

  综上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一贯奉行的对外战略方针,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其贯彻实施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的外交思想受到国际格局变迁、国际环境变化以及中国对外战略调整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与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的发展变化有关。但总体来说,中国领导人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思想是能够与时俱进的,能够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并在曲折中日益全面、丰富、成熟。

  四、当今中国外交的主旋律——国际合作

  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呼唤国际合作。新中国第二代、第三代和新一代领导集体都顺应时势、与时俱进地强调中国要重视国际合作。在中美关系最困难的时候,邓小平提出“不搞对抗”,江泽民又把它发展成“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十六字方针。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之后,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和平发展合作”

  思想,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

  思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合作”这一外交战略新理念的指引下,倡导和开展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主旋律。

  1.树立新安全观,倡导多边合作,实现共同安全与和平

  在当前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中,安全环境问题无疑最为敏感、最受关注。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必要前提,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

  加强互信与合作,携手应对全球安全威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已经成为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中国提出树立新安全观,倡导并推进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安全威胁,实现各国的共同安全与和平。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新安全观是相对传统安全观而言的。传统安全观是两极对峙格局下冷战思维的产物,其基本特征是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较为单一的军事安全模式,表现为两个超级大国恃强凌弱,企图通过军事集团的形式以武力手段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争端,最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传统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时至今日,这种用传统安全观包打天下的冷战思维仍在作祟,天下依然很不安宁。
  新安全观与传统安全观有着本质的不同。第一,它彻底摒弃了冷战思维,为冷战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解决地区安全问题开辟了一条正确途径。第二,它“以互信为安全之本”,建立在“互利合作、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是它的核心和本质。“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坚持对话,不搞对抗”,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争端,从根本上减少不安全因素。第三,它以谋求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寄寓着人类的美好理想。凝聚各国人民力量共同应对人类面对的各种新的安全问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其近期目标;“以和为贵”,“睦邻友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共赢共存”,“合作发展”,使人类共居的星球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其美好理想。第四,它主张各国平等享受安全权利。安全必须是各国的普遍安全,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有享受安全的平等权利,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利益的基础之上。如果广大发展中国家得不到安全,整个世界就不可能安宁。第五,它强调应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坚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了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适应了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的时代发展要求。

  倡导新安全观,实现和平发展和各国共同安全需要多边主义,“协商与合作是多边主义的精髓”。“只有坚持协商与合作的原则,才能开辟实现地区和世界安全稳定的道路,并在力争保持长期和平、安全、稳定的条件下,促进区域性的共同发展和国家的自身发展。”在多边主义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与借鉴,分享发展经验与成果,使之有益于全方位合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为了开辟和维护多边主义途径,现有的各国和各区域组织之间的合作进程应得到鼓励和扩展。另一方面,推进南北间的对话与合作,对全球范围的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同舟共济地抓住机遇,互利共赢,为实现各国共同安全与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2.倡导并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指出:“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这是我们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是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发展。倡导并推进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逐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倡导和开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

  第一,要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当前,围绕建立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的斗争异常激烈。斗争的焦点集中在单极与多极、称霸与反称霸。也就是说,是坚持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维护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还是坚持唯我独尊、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因此,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始终坚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

  第二,要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和多边合作。经济全球化使得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许多挑战往往超越国界的限制,多边外交是国际社会相互配合与密切合作解决这些国际问题的有效方式,其作用日益突出。要适应形势需要进一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安理会的权威,推动其改革朝着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共同致力于联合国决策的民主化。在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中也应积极发挥作用,支持并参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

  比如,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倡导以相互尊重、自主自愿、协商一致和灵活性原则为特点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在由“上海五国”机制向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中,培育以互信、互利、平等与协作为核心,尊重多样性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3.将合作观念融入各种外交理念中,加以倡导并身体力行

  近年来,中国在外交上不断提出新主张和新观念,为丰富和发展国际关系准则作出了重要贡献。新秩序观主张,应推进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联合国是国际多边机制的核心和重要舞台,应进行合理改革,尤其要最大限度地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和关切。新文明观主张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各国要进行平等的“文明对话”,在对话交流中相互借鉴,共建和谐世界。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主要内容,主张以协商化解矛盾、以合作谋求稳定,支持开展安全对话和建立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加强多边安全合作,解决各国共同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新发展观以平等互利为核心,主张各国在追求发展的进程中应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彼此开放而不是相互封闭,公平竞争而不是损人利己,优势互补而不是以邻为壑,国际社会应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