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 > 第12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

第12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

    佛法中之所以存在十分严格的“持戒”。是因为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定的约束。倘若只是挂个名或者明知故犯则是最不好的,还不如不去受戒。因此,约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对待。

    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的确,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自由的。经典故事

    有这样一则寓言。

    车轮对方向盘说:“你总是限制我的自由。”方向盘说:“我若不限制你的自由,你就会跌到深渊中去。”

    由此,我们悟出一个道理:汽车不能离开方向盘的限制,人也离不开社会的约束。

    只有有约束的自由是常态,但世上并没有无约束的自由,而只有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自由。自由与约束是相对的,自由和约束总是在变化,约束少一点,自由就会多一些;约束多一些,则自由便会少一点。

    生活中,很多人都崇尚自由,反对约束,但世界上有绝对的自由吗?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贾平凹笔下的云雀总以为笼子是它的束缚,想方设法地逃离那里,飞向心中的自由之所——天空;后来,它发现笼子外的世界有太多危机,有太多的艰辛束缚着它,使它疲惫,于是它回到了那个原本是约束,现在又成为它眼中自由的地方——笼子。

    从这只平凡的云雀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约束和自由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了约束才会有自由,因为自由存在的前提是束缚,没有各种各样比如道德法律上的约束和规定,或者各种人为的规则和要求,自由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没有自由,约柬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所以,自由和约束看似矛盾,却又和谐统一。

    不仅是人,在自然界亦如此。“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阐述的就是生物链,而生物链就是自然界中自由与约束的关系。没有一种生物是没有天敌的,它们在和同类生活的同时,也必然要提防天敌的袭击。假设哪天狮子不吃羊了,豹子不吃兔子了,所有动物都安乐地繁殖,那么终有一天,世界上的动物会越来越多,那么除了“人口危机”外,还会出现“牲口危机”,到时候动物们是不是也需要找一个星球来移民呢?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有一种非凡的能力,那便是:人懂得自我约束。

    其实,人类是经过了无数次“包装”的,约束就是那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纸,没经过包装的人做起事来随心所欲、无法无天,这种人将无法立足于社会。

    如果我们不愿被别人抛弃,不想被社会淘汰,那么,我们必须约束自己。

    人生智慧

    当你陶醉于硕果满枝的果园时,当你迷恋于赏心悦目的花草时,当你折服于巧夺天工的盆景时,你可曾想到:如果没有人们对它的精心修剪,没有人们对它们的“约束”,它们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大概只会看到没有果实的纷繁的枝叶和杂乱无序的花草。

    因此,约束是必要的,而且对人对事都具有促进作用。放任自由只会导致泛滥成灾,只有约束才能成就秩序,成就和谐,成就圆满的人生。心中不染铜臭

    点石成金

    佛教中有一戒便是手上不能拿金钱,而是十指相合,其意便是教导世人不要让金钱腐蚀了内心。其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但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的确很重要,但我们必须明白的是金钱并不是万能的。挣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所以钱不是神,而是仆人,如果一个人成为金钱的奴隶,那么,对他而言,钱多并非是一件好事。经典故事

    唐代德宗时的王锷是个赳赳武夫,凭着血气之勇打了几次胜仗,后来一步一步升迁。此公生性吝啬贪鄙,凡是他经手的工程建设,哪怕琐屑小事也要躬亲,不过,这完全不是出于对工作的谨慎负责,而是怕肥水流入外人田。每次公家设宴请客的剩菜剩饭,他要么自己全部带回家,要么全部当下卖掉,反正不白白便宜了手下人。

    他多年的一个旧友,看到他这样富贵了还见钱忘命,便善意又委婉地对他说:“相爷要把身外之物看淡一点,对于金钱要有聚有散,好让社会上知道相爷重义不重财。”几天后那位旧友又去见王锷,王锷十分诚恳地对他说:“前天你的劝告太及时了,我已按你的意思把钱财散了。我的每个儿子各分得万贯,每个女婿各分得千贯。”

    听着王锷的话,那位老友两眼睁得又大又圆,心里暗暗地说:“原来如此!”这种方法的结局会很可悲。因为,留给儿孙的家业太多了,反而养成了他们不想自食其力的惰性。

    的确,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去把握和控制金钱,那么,钱越多,对于我们而言则害处越大。因此,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要知道: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

    清朝山西太原有一个商人,生意做得很红火,长年财源滚滚,虽然请了好几名账房先生,但总账还是靠他自己算。钱的进项又多又大,他天天从早晨打算盘熬到深更半夜,累得他腰酸背痛、头昏眼花,夜晚上床后又想到明天的生意,一想到成堆白花花的银子就兴奋得睡不着。

    这样,白天忙得不能睡觉,夜晚又兴奋得睡不着觉。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他隔壁靠做豆腐为生的小两口,每天清早起来磨豆浆、做豆腐,说说笑笑,快快活活,甜甜蜜蜜。

    墙这边的富商在床上翻来覆去,摇头叹息,对这对穷夫妻又羡慕又嫉妒,他的太太也说:“老爷,我们要这么多银子有什么用,整天又累又担心,还不如隔壁那对穷夫妻,活得开心。”

    金钱并不是唯一能够满足心灵的东西,虽然它能为心灵的满足提供物质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你却不能只顾享受金钱而不去享受生活。

    享受金钱只能让自己早日堕落,而享受生活却能够使自己不断品尝人生的幸福。享受金钱会让自己被金钱的恶魔无情地缠绕,于是自己的生活主题只有“金钱”两字,整天为金钱所困惑,为金钱而难受,为金钱而痛苦,生活便会沦为围绕钞票而上演的闹剧。

    享受生活的人则不在乎自己有多少金钱,多可以过,少一样可以过,问题是自己处处能够感悟到生活。享受金钱的人最后会被金钱妖魔化,绝对没有好的下场。享受生活的人会感到人生是无限美好的,于是越活越开心。人生智慧

    对待金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只为了赚钱。假如人活着只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和宗旨,那人将是一种可怜的动物,人将会被自己所制造出来的这种工具捆绑起来,被生活遗弃。贪戒:杜绝人生痛苦的最大根源

    点石成金

    贪婪,无论是在哪个宗教教义中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在佛教教义中,它同样被列为第八大恶行。由此可见人类对于贪婪的无比厌恶。

    什么是贪?“贪”为人生三毒之首,贪名、贪利、贪感情、贪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属于贪。

    贪的邪恶力量是无穷的,它所引起的欲望阴云会彻底覆盖一个人的本心,一个人如果沾染上贪的习气,就会陷入欲望的深渊中不能自拔。

    贪婪往往要付出代价。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甚至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他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只是可能直到最后才会被他发现罢了。经典故事

    贪婪的人,被欲望牵引,欲望无边,贪婪无边;贪婪的人,是欲望的奴隶,他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忙忙碌碌,但不知所终;贪婪的人,常怀有私心,一心算计,斤斤计较,却最终一无所获。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非常富有,但他还是不满足,希望自己更富有。他甚至希望有一天,只要他摸过的东西都能变成金子。

    结果,这个愿望实现了,天神给了国王一份厚礼。国王非常高兴,因为只要他伸手摸任何物品,那个物品就会变成黄金。他开心地用手触摸家中的每样家具,顿时每样东西都变成了黄澄澄的金子。

    此时,国王心爱的小女儿高兴地跑过来,国王一伸手拥抱她,立刻,活泼可爱的小公主就变成一尊冰冷的金人。他傻眼了。

    的确,有很多事情,做到何种程度是由我们自己来控制的,成功的人往往适可而止,而失败的人不是做得太少就是做得太多。但是,多并不一定会带来快乐,太多有时也是一种麻烦。

    有一位法师一辈子做好事、积功德、盖庙宇、讲经说法,他自己虽没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很大。年纪大了,就看到两个小鬼来捉他,两个鬼在阎王那里拿了拘票,还带了手铐。

    这个法师说:“我们商量一下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阎王。”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了,就答应下来。这个法师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宇也不修了,什么都不干,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这两个小鬼第七天来了,只看见一片光明却找不到他了。完了,上当了!这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总要慈悲呀!要讲信用,你说要度我们两个,不然我们回到地狱去要坐牢啊!”法师大定了,没有听见,也不管。两个小鬼就商量,怎么办呢?只见这个光里还有一丝黑影。有办法了!这个和尚还有一点不了道,光里还有一点黑的,那是不了之处。

    因为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和金缕袈裟。这个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也端在手上,万缘放下,只有钵盂还拿着。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成老鼠,去咬这个钵盂,卡啦卡啦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没有了,就现出身来,他俩立刻把手铐给和尚铐上。和尚很奇怪,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小鬼就说明经过,和尚听了,把紫金钵盂往地上一扔,说:“好了!我跟你们一起去见阎王吧!”这一下,两个小鬼也开悟了。

    就是这一个故事,足以说明除贪之难。

    曾经有人说:“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便成了贪婪。人生智慧

    人生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陷阱,而这些陷阱中,最为可怕的一种是我们亲自挖掘的。因为贪心,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弱点,不顾一切地去满足我们的欲望。这时,即使危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无法去理会、避让,贪婪遮住了我们的眼,使我们无法看到危险。别为小事抓狂

    点石成金

    人的情绪中有两大暴君(愤怒与欲望)与单枪匹马的理性抗衡,感性与理性对心理的影响相反,人的激情远胜于理性。常常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是聪明人。佛家是很讲求自制与自控力的,只有一个人能够很好地自控内心,才能排除夕卜界的一切干扰,进入修行的无人之境。对于我们的现实人生来说,一个人必须学会自我调控:控制自我的感情和情绪,只有这样才能理智地把握人生。拥有成功。经典故事

    一位经理向全体员工宣布,从明天起谁也不许迟到,他自己带头。  第二天,经理睡过头,一起床就晚了。他十分沮丧,开车拼命奔向公司,连闯两次红灯,执照被扣。他气喘吁吁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营销经理来了,他问:“昨天那批货物是否发出去了?”营销经理说:“还没来得及,现在马上发。”他一拍桌子,严厉地训斥了营销经理。营销经理满肚子不愉快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此时,秘书进来了,营销经理问昨天那份文件是否打印完了,秘书说:“说没来得及,今天马上打。”营销经理找到了出气筒,严厉责骂了秘书。秘书忍气吞声一直到下班,回到家里,发现孩子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大骂孩子为什么不看书、写作业。孩子极不高兴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猫竟然趴在自己的地毯上,他对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这就是愤怒的链条。恐怕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叫做“迁怒于人”。在单位被领导训斥了,工作不顺利,回家对着家人出气。在家同家人发生了不谕快,把家里的东西砸了,又把这种不愉快带到工作单位,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更严重的是,发生不愉快后开车发泄,其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人生智慧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它是当人对客观现实的某些方面不满,或者个人的意愿一再受到阻碍时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学会排解愤怒,也是道德修养的表现。养身贵在戒怒,戒怒就是养怡身心,尽量做到不生气、少生气,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宽厚待人,谦虚处世。这样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于人于己都会有益而无害。

    容易动怒的人,光知道排解怒气是不行的,最主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制怒,学会让自己尽量不发脾气,不轻易动怒,才是上策。这就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事事宽容。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风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宽以待人,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里永远充满阳光。

    人常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在怒火中放纵,无异于燃烧自己有限的生命。人生苦短,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尝的东西实在太多,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生气,可以算是真正的愚行。其实,人生多一点豁达,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感悟,多一点理性,愤怒的情绪便会化为虚无。嗔如刃比刮骨钢刀更锋利

    点石成金

    很多的人心中都有嗔念,只是人们自己意识不到而已。脾气大、恨人、怨天尤人都是嗔,都是由嗔念而引发的行为。

    有时候,人们突然间没来由地对某种事物感到厌恶,这也是一种嗔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