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形容伤势重。②比喻破坏严重,到处可见。

【辩才无阂】同“辩才无碍”。

【辩才无碍】①佛教语。指佛、菩萨等讲解佛法道理圆通,言词流暢,毫无障碍。②泛指能言善辩。

【辩口利舌】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辩口利辞】同“辩口利舌”。

【辨如悬河】犹言口若悬河。辨,通“辩”。

【辨若悬河】见“辨如悬河”。

【辨物居方】辨别众物的性质、条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辨日炎凉】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兒辩斗。问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兒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后因以“辨日炎凉”谓兒童的聪明早慧。

【标同伐异】谓助同道伐异己。

【标枝野鹿】《庄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因以“标枝野鹿”指太古时代。

【标情夺趣】谓传情逗趣。

【标新立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於二家之表,立异义於众贤之外。”谓支解释《庄子·逍遥游》篇,有新的独到见解,与郭象、向秀诸家不同。后因以“标新立异”谓提出新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标新创异】同“标新立异”。

【标新竖异】同“标新立异”。

【标新领异】同“标新立异”。

【标新竞异】同“标新立异”。

【膘肥体壮】形容牲畜肥壮结实。

【飙发电举】形容声势迅猛。

【飙举电至】形容声势迅猛。

【表里一致】犹表里如一。

【表里山河】《左传·僖公二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后以谓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表里如一】比喻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表里相依】谓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表里相符】犹表里如一。

【表里相应】内外互相应合。

【表里为奸】亦作“表里为奸”。内外互相勾结,施行奸计。

【表里为奸】见“表里为奸”。

【别生枝节】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

【别出手眼】见“别具手眼”。

【别出心裁】亦作“别出新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别出新裁】见“别出心裁”。

【别出新意】犹别出心裁。

【别出机杼】犹别出心裁。

【别有人间】犹别有天地。

【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

【别有心肝】犹别有肺肠。

【别有心肠】犹别有肺肠。

【别有用心】①另外使用心力。②谓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别有肺肠】语出《诗·大雅·桑柔》:“自有肺肠,俾民卒狂。”郑玄笺:“自有肺肠,行其心中之所欲。”后因以“别有肺肠”谓另有打算或企图。

【别有风味】另有特色。比喻事物具有特殊的风采或味道。

【别有洞天】①谓尘世之外,另有仙境。洞天,道教用以称仙人所居之处。②另开一种境界。

【别作一眼】谓另眼(相看)。

【别作良图】另作好的打算。

【别抱琵琶】指改嫁。亦指移情他人。

【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风格。

【别具手眼】亦作“别出手眼”。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别具心肠】同“别有肺肠”。

【别具匠心】构思巧妙,与众不同。

【别具肺肠】同“别有肺肠”。

【别具只眼】具有独到的见解。

【别居异财】犹别籍异财。

【别风淮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后称用讹字以求新异为“别风淮雨”。

【别财异居】犹别籍异财。

【别无二致】谓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后多形容空无所有。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别创一格】亦作“别开一格”。谓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别开一格】见“别创一格”。

【别开生面】唐杜甫《丹青引》:“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赵次公注:“凌烟画像颜色已暗,而曹将军重为之画,故云开生面。”后因称开创新的风格、形式为“别开生面”。

【别开蹊径】另辟新路;独创一格。

【别置一喙】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别树一旗】见“别树一帜”。

【别树一帜】亦作“别树一旗”。比喻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别类分门】按一定标准分成门类。

【别籍异居】另立门户,彼此分居。

【别籍异财】另立门户,各蓄家产。

【别鹤孤鸾】比喻离散的夫妻。

【别鹤离鸾】见“别鹤孤鸾”。

【宾客如云】指客人多。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九:“又制下布衣一袭,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铅华,穿着布素,闭门念佛;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

【宾客迎门】客人挤满门庭。指客人多。《梁书·王暕传》:“时文宪作宰,宾客盈门,见暕相谓曰:‘公才公望,复在此矣。’”

【宾入如归】见“宾至如归”。

【宾至如归】谓宾客到此如归其家。形容待客亲切、周到。《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四方之客,一入鲁境,皆有常供,不至缺乏,~。”

【宾朋满座】宾客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友聚会。明·郭勋《雍熙乐府》卷四:“醉仙楼听鹤鸣一派萧韶洞,宾朋满座,谈笑无穷。”

【宾来如归】见“宾至如归”。

【宾餞日月】迎送。宾,通“儐”。语出《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昜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又:“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纳日,平秩西成。”后多以“宾餞日月”谓岁月流逝。

【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

【彬彬济济】人才盛多貌。

【鬓乱钗横】耳边的头发散乱,首饰横在一边。形容妇女睡眠初醒时未梳妆的样子。宋·王安石《扇子词》:“青冥风霜非人世,鬓乱钗横特地寒。”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二折:“争奈一段伤心画不能,肋斗上泪痕粉渍定,没颜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喻一种情况是经长时间积累、酝酿而成的。

【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极为寒冷。

【冰天雪窖】同“冰天雪地”。

【冰炭不同器】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冰炭不同炉】同“冰炭不同器”。

【冰消瓦解】比喻事物消失或崩溃。

【冰消冻解】同“冰消瓦解”。

【冰消雪释】同“冰消雾散”。

【冰消云散】同“冰消雾散”。

【冰消雾散】亦作“冰销雾散”。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冰雪聪明】形容人聪颖。

【冰清水冷】冷冷清清。

【冰清玉粹】同“冰清玉洁”。

【冰清玉洁】比喻德行高洁。

【冰清玉润】①《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世咸谓诸王三子,不如卫家一,娶乐广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资,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晋书·卫玠传》作“妇公冰清,女婿玉润”。后遂以“冰清玉润”为翁婿的美称。②比喻人品高洁。

【冰壸秋月】喻人品德清白廉洁。

【冰散瓦解】同“冰消瓦解”。

【冰寒于水】《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遂以“冰寒于水”指后来居上。于,也写作“於”。

【冰寒於水】见“冰寒于水”。

【冰魂素魄】同“冰魂雪魄”。

【冰魂雪魄】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冰解的破】冰冻融解,箭靶射中。比喻问题解决,障碍消除。

【冰解冻释】比喻障碍和困难像冰融那样消释。

【冰解云散】同“冰消雾散”。

【冰解壤分】冰冻消融,土壤分解。比喻障碍消除。

【冰销叶散】犹冰消瓦解。

【冰销雾散】见“冰消雾散”。

【冰洁玉清】同“冰清玉洁”。

【冰洁渊清】犹冰清玉洁。

【冰肌玉骨】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

【并行不悖】《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后以“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或同时存在而不相冲突。

【并驾齐驱】齐头并进。比喻彼此力量、地位、才能等不相上下。

【并驱争先】谓竞争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