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形容物品极珍贵,所值极高。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价等连城】谓价值等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

【价廉物美】谓商品质优而价格便宜。

【驾肩接武】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驾肩接迹】见“驾肩接武”。

【驾轻就熟】语本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后用以比喻对所办的事情很熟悉,做起来很轻快。

【驾雾腾云】犹言腾云驾雾。

【驾鹤西游】死的婉称。

【驾鹤成仙】死的婉称。

【架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拥挤。

【架肩击毂】肩膀相挨,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拥挤。

【架屋叠床】屋上架屋,床上叠床。比喻重复累赘。

【架海金梁】比喻起重要作用的杰出人物。

【架海金樑】见“架海金梁”。

【架谎凿空】扯谎作假。

【嫁犬逐犬】谓出嫁女子唯夫是从。

【嫁狗逐狗】见“嫁狗随狗”。

【嫁狗随狗】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鸡逐鸡】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出嫁后,不管丈夫如何,都要随从一辈子。

【尖言冷语】谓言语尖刻。

【尖嘴薄舌】形容说话尖酸刻薄。

【歼一警百】杀一个人来警戒一批人。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坚甲利刃】见“坚甲利兵”。

【坚甲利兵】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比喻兵力精锐。

【坚甲厉兵】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坚如磐石】见“坚如盘石”。

【坚如盘石】亦作“坚如磐石”。《文选·古诗十九首》:“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有?”李善注引《声类》曰:“盘,大石也。”后以“坚如盘石”形容非常坚固,不可动摇。

【坚忍不拔】亦作“坚韧不拔”。谓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坚苦卓绝】坚毅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

【坚贞不屈】谓坚守节操不屈服。

【坚贞不渝】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坚强不屈】坚毅刚强,不屈服。

【坚韧不拔】见“坚忍不拔”。

【坚壁清野】作战时采用的一种策略。转移或隐藏人口和物资,清除野外可资敌的各种设施,使敌人毫无所得。

【坚额健舌】厚颜利口。

【肩背相望】谓相继而起,连续不断。

【肩背难望】谓难以相比,难以企及。

【肩从齿序】并肩相从,依年齿以序长幼。谓僚友交游。

【肩劳任怨】犹任劳任怨。

【肩摩袂接】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拥挤。

【肩摩踵接】肩相摩,踵相接。形容行人拥挤。

【肩摩毂接】肩相摩,毂相接。本形容行人车辆拥挤,后亦借指人才辈出,络绎不绝。

【肩摩毂击】肩相摩,毂相击。形容行人车辆拥挤。语本《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兼包并容】见“兼容并包”。

【兼包并畜】同“兼收并蓄”。

【兼朱重紫】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朱,朱衣;紫,紫绶。

【兼收并采】亦作“兼收并采”。广泛收罗采用。

【兼收并畜】同“兼收并蓄”。

【兼收并蓄】唐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谓把各种东西一律收罗藏蓄。后以“兼收并蓄”指把性质不同的各方面的东西都吸收、包罗进来。

【兼收并录】把不同的说法都一并载录下来。

【兼收博采】犹兼收并采。

【兼官重绂】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

【兼容并包】谓广泛收罗,将所有各方面都包容在一起。

【兼容并蓄】同“兼收并蓄”。

【兼弱攻昧】兼并弱国,攻取政治昏乱之国。《书·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周书·长孙俭传》:“荆州军资器械,储积已久,若大军西讨,必无匮乏之虚。且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三国演义》六O回:“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

【兼葭秋水】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兼爱无私】泛爱大众,对人无私心。无,本作“无”。

【兼权熟计】谓全面衡量、比较,深入细致地考虑。《荀子·不苟》:“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是则常不失陷矣。”

【兼览博照】犹言明察四方。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谓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愚昧不明。语本《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煎水作冰】喻不可能之事。

【煎豆摘瓜】喻亲属相残。煎豆,语本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摘瓜,语本唐李贤《黄台瓜辞》:“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煎胶续弦】喻交情密切或再续旧情。

【拣佛烧香】①谓选择自己要祈求的佛菩萨烧香礼拜。语出唐寒山《诗》之一五九:“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②比喻出于某种需要而对某人进行访问馈赠。

【拣精拣肥】谓刻意选择,多方挑剔。  

【俭不中礼】谓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剪草除根】犹斩草除根。比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剪发披缁】亦作“剪发被褐”。削发,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

【剪发被褐】见“剪发披缁”。

【减师半德】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蹇人上天】典出《后汉书·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嚣初起兵於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嚣少病蹇。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群,山名也。”后因以“蹇人上天”、“蹇人升天”比喻不可能之事。

【蹇人升天】见“蹇人上天”。  

【蹇之匪躬】见“蹇蹇匪躬”。

【蹇视高步】犹言昂首阔步。

【蹇谔匪躬】见“蹇蹇匪躬”。

【蹇蹇匪躬】《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高亨注:“言王臣謇謇忠告直谏者,非其身之事,乃君国之事也。”后因以“蹇蹇匪躬”谓为君国而忠直谏诤。蹇,通“謇”。

【见小闇大】谓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见仁见智】语本《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知,同“智”。后以“见仁见智”谓对同一问题各有各的见解。

【见死不救】见到面临死亡威胁或困境的人而不去援救。常比喻冷酷无情。

【见危致命】见“见危授命”。  

【见危授命】谓在危难关头,勇于献身。

【见多识广】见过的多,知道的广。谓阅历深,经验多。

【见异思迁】见“见异思迁”。

【见异思迁】亦作“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谓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语本《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又见《国语·齐语》。

【见豕负涂】看见豕伏于道中。语出《易·暌》:“上九,暌孤,见豕负涂。”王弼注:“见豕负涂,甚可秽也。”孔颖达疏:“‘离’为文明,‘泽’是卑秽,以文明之极,而观至秽之物,事同豕而负涂,泥秽莫斯甚矣。”后因以“见豕负涂”喻卑秽污浊。  

【见利忘义】看到私利,而不顾道义。语出《汉书·樊哙郦商等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见利思义】看到利益,想到道义。谓以道义为重。

【见事生风】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

【见事风生】谓遇事雷厉风行。

【见所不见】见“见所未见”。

【见所未见】亦作“见所不见”。见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希罕。

【见兔放鹰】①禅宗谓有的放矢,对机说法。②谓看到眼前利益,就竞相追逐。

【见兔顾犬】比喻时机当前,急谋对策。语本《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见怪不怪】谓遇见怪异现象而不自惊异。

【见怪非怪】见“见怪不怪”。

【见始知终】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

【见风使帆】同“见风使舵”。

【见风使船】同“见风使舵”。

【见风使舵】比喻作事无定见,相机行事,随机应变。

【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见风转舵】同“见风使舵”。

【见风转篷】同“见风使舵”。

【见神见鬼】形容猜疑畏惧的样子。

【见时知几】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见财起意】见了财物,引起歹念。

【见哭兴悲】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谓产生同情心。  

【见笑大方】被见识广博的人所笑话。泛指被内行笑话。常用作谦词。语本《庄子·秋水》:“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成玄英疏:“方,犹道也。”

【见异思迁】亦作“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谓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语本《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又见《国语·齐语》。

【见景生情】①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种联想或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