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旧时以“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红尘。

【四山五岳】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

【四分五剖】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四分五落】形容分散零乱。

【四分五裂】①分裂败亡。②形容分散,不统一。

【四方八面】到处;各个方面。

【四平八稳】①形容位置非常平稳;地位非常稳定。②指人老成持重、言行稳当。③指说话毫无锋芒,含贬义。  

【四百四病】谓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四至八道】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四角俱全】比喻完美无缺。

【四肢百骸】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四肢百体】见“四肢百骸”。

【四郊多垒】①四郊营垒很多。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犯。②多用以形容外敌侵迫,国家多难。

【四荒八极】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四面八方】周围各处;各个方面。

【四面出击】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四面受敌】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四亭八当】十分稳当、妥贴。

【四时八节】四时指春、夏、秋、冬;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四时之气】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四海九州】指全中国。

【四海之内皆兄弟】谓天下人皆同手足,亲如一家。

【四海他人】谓没有亲戚关系。  

【四海昇平】天下太平。

【四海承风】谓政令、教化通行于天下。

【四海皆兄弟】见“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海鼎沸】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

【四海为家】①四海之内,尽属一家。指帝王拥有天下。引申为天下一统之意。②志在四方,到处为家。③喻人居无定所。

【四通八达】①四面八方都有路相通。形容交通方便,暢达无阻。②比喻事理融会贯通。

【四通五达】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暢达无阻。

【四纷五落】见“四分五落”。

【四停八当】见“四亭八当”。

【四冲八达】同“四冲六达”。

【四冲六达】四通八达的要道。

【四体百骸】见“四肢百骸”。  

【似有如无】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

【似是而非】《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后以“似是而非”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汉王充《论衡·死伪》:“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晋葛洪《抱朴子·对俗》:“或难曰:神仙方书,似是而非。”

【似曾相识】好象认识和曾经见过。

【似漆如胶】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伺瑕抵蠙】见“伺瑕导蠙”。

【伺瑕导蠙】谓寻衅生事。

【驷之过隙】语出《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后用以喻光阴飞逝。  

【驷之过蠙】见“驷之过隙”。

【驷不及舌】言已出口,驷马亦难追回。谓说话当慎重。

【驷马不追】见“驷马难追”。

【驷马仰秣】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驷马莫追】见“驷马难追”。

【驷马轩车】见“驷马高车”。

【驷马高车】《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驷马高车”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马的高车。常表示地位显赫。  

【驷马高门】《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驷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驷马高盖】见“驷马高车”。

【驷马难追】比喻已说的话,难于收回;既成的事实,不能挽回。

【俟河之清】等待黄河由浊变清,比喻期望之事不可能实现或难以实现。

【松形鹤骨】形容仪容清癯、轩昂。  

【松茂竹苞】《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松枝挂剑】《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松枝挂剑”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松柏之志】谓坚贞不移的志节。

【松柏之茂】比喻长青不衰。

【松柏后凋】《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后因以“松柏后凋”比喻志士在艰危的境况中奋斗到最后。  

【松柏寒盟】比喻患难之交。

【松乔之寿】谓长生不老。

【松筠之节】松与竹材质坚韧,岁寒不凋,因以“松筠之节”比喻坚贞的节操。筠,竹。

【松萝共倚】女萝多附生于松树,故因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

【崧生岳降】《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於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后以“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宋才潘面】宋玉的才华,潘岳的容貌。比喻才华出众,仪容俊美。

【宋斤鲁削】宋国产的斧头和鲁国产的曲刀。比喻当地特产的精良工具。语出《周礼·考工记序》:“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奥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郑玄注:“去此地而作之则不能使良也。”

【宋玉东墙】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谓宋玉东邻有一女,姣好为楚国之冠,登墙窥视宋玉三年而宋玉不与之交往。后因以“宋玉东墙”喻指貌美而多情的女子。

【宋画吴冶】据《庄子·田子方》载,宋元君召集众画家作画,大家都敬立作画,只有一人回舍,解衣伸腿而坐。宋元君认为他是真正的画师。又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吴人干将、莫邪夫妇善铸剑。后因以“宋画吴冶”作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称。  

【送去迎来】见“送往迎来”。

【送抱推襟】真诚相待的意思。

【送往迎来】①送往者,迎来者。多指应酬客人,接送官员。②指娼妓接送嫖客。

【送往事居】谓礼葬死者,奉事生者。

【送往视居】见“送往事居”。

【送往劳来】见“送往迎来”。

【送故迎新】亦作“送旧迎新”。①指送旧官,迎新官。②指送旧岁,迎新年。③指娼妓送迎嫖客。

【送眼流眉】犹言眉来眼去。谓男女以眉目传情。

【送暖偷寒】亦作“送暖偷寒”。亦作“送暖偎寒”。①指暗中为男女私情牵线撮合。②指男女偷情苟合,幽会叙情。  

【送暖偷寒】见“送暖偷寒”。

【送暖偎寒】见“送暖偷寒”。

【送暖偷寒】见“送暖偷寒”。

【送旧迎新】见“送故迎新”。

【颂古非今】颂扬古代的,非难现代或当代的。

【颂德歌功】颂扬恩德,赞美功绩。

【颂声载道】赞颂之声充满道路。极言称赞者多。

【搜根剔齿】谓寻根究底,连细微处也不放过。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搜索肾胃】形容竭力思索。指构思诗文。

【搜章擿句】谓搜求摘取片断的文句。

【搜肠刮肚】形容苦思苦想。  

【搜肠润吻】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极言饮茶的乐趣。语本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椀喉吻润,两椀破孤闷,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搜岩采幹】比喻多方搜求民间遗才。

【俗下文字】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俗不可耐】庸俗得使人难以忍受。

【俗不可医】人若庸俗,则不可救药。语出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夙世冤家】亦作“夙世冤业”。①前世的仇人。形容积怨极深。②昵称所钟爱的人。

【夙夜不解】见“夙夜匪懈”。

【夙世冤业】见“夙世冤家”。  

【夙夜匪解】见“夙夜匪懈”。

【夙夜匪懈】亦作“夙夜匪解”。亦作“夙夜不解”。形容日夜辛劳,勤奋不懈。

【夙兴夜处】见“夙兴夜寐”。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夙兴昧旦】黎明即起。形容勤奋。

【速战速决】①谓迅速地发动战斗,迅速地解决战斗,取得胜利。②比喻在极短时间内迅速解决问题。

【宿水飡风】同“宿水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