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多比喻说话连续不断。

【滔滔滚滚】①大水奔流貌。常比喻说话连续不断。②喻声势浩大。

【韬戈卷甲】收藏起武器铠甲。指息兵。

【韬戈偃武】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

【韬光用晦】同“韬光养晦”。

【韬光俟奋】谓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韬光晦迹】收敛光芒,隐藏踪迹。比喻不显露锋芒和才能。

【韬光晦迹】见“韬光晦迹”。

【韬光灭迹】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韬光养晦】谓隐藏才能,使不外露。

【韬光隐晦】同“韬光养晦”。

【韬光隐迹】同“韬光晦迹”。

【韬光敛彩】收敛光采。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韬光敛迹】同“韬光晦迹”。

【韬光韫玉】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韬形灭影】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韬迹隐智】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韬神晦迹】谓隐藏踪迹。

【韬晦之计】谓收敛锋芒,隐蔽才华意图,待时而起的计谋。

【韬晦待时】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韬声匿迹】隐匿音信踪迹。谓不被人所见闻。

【韬曜含光】掩藏隐匿光明。谓不显耀名声。

【饕口馋舌】指贪吃的人。

【饕风虐雪】指狂暴肆虐的风雪。

【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桃之夭夭】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②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桃花人面】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桃李之馈】《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行,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桃李成蹊】“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

【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桃李门墙】谓生徒众多的师门。

【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遍天下】见“桃李满天下”。  

【桃李精神】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

【桃李满天下】唐狄仁杰门生众多,累向武则天推荐将相多人,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后因以“桃李满天下”比喻所培养的优秀人才众多。

【桃来李答】语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桃红柳绿】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桃羞杏让】形容女子妆饰华美。让,避让。

【桃腮柳眼】形容初开的桃花和新绿的柳叶妩媚多姿。

【桃腮粉脸】形容女子粉红色的面颊。

【桃僵李代】同“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友爱相助,后转用为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桃蹊柳曲】见“桃蹊柳陌”。

【桃蹊柳陌】亦作“桃蹊柳曲”。指春景艳丽的地方。

【陶情適性】怡悦情性。

【讨是寻非】惹是生非,故意挑剔。

【讨流溯源】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讨恶翦暴】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讨价还价】①指在商品成交过程中,买卖双方对价格要求的一增一减。②比喻接受任务或举行谈判时,双方对所提条件斤斤计较,反复争论。

【讨类知原】谓通过类比而探知渊源。

【忑忑忐忐】心神不安,胆怯。

【特立独行】谓志行高洁,不随波逐流。

【腾达飞黄】同“飞黄腾达”。

【腾云驾雾】①谓乘云雾飞行。②形容神志恍惚。  

【腾蛟起凤】喻才华优异。

【腾焰飞芒】谓光芒四射。

【腾声飞实】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腾腾兀兀】犹言昏昏沉沉;恍恍惚惚。

【剔透玲珑】①形容灵巧可爱。②比喻人的聪明伶俐。

【剔蝎撩蜂】喻惹事生非。

【梯山架壑】形容登山涉险历经艰辛。

【梯山航海】登山渡海。谓长途跋涉。

【梯山栈谷】谓凿梯、修栈道以度高山深谷。泛指跋涉险阻。

【梯愚入圣】谓启迪引导凡夫俗子成为圣人。

【提心吊胆】见“提心吊胆”。

【提心在口】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提心吊胆】亦作“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提心吊胆】见“提心吊胆”。

【提纲挈领】提起鱼网的总绳,拎住皮衣的领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荀子·劝学》:“若挈裘领,拙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后以“提纲挈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或把问题扼要地提示出来。

【提纲振领】同“提纲挈领”。

【提纲举领】同“提纲挈领”。

【啼天哭地】形容非常悲惨。

【啼笑皆非】既使人难受,又使人发笑。犹言哭笑不得。

【啼饥号寒】形容贫困之极。语出唐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兒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醍醐灌顶】①佛教以醍醐灌人之顶,喻以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彻悟。②喻清凉舒适。  

【蹄间三寻】谓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蹄閒三寻】见“蹄间三寻”。

【题名道姓】犹言指名道姓。谓对人不尊敬。

【鶗鴂彫卉】《后汉书·张衡传》:“恃己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李贤注:“鶗鴂,鸟名,喻谗人也。”后遂以“鶗鴂彫卉”比喻谗言伤害正直的人。

【体大思精】规模宏大,构思精密。多指著作、设计规划等。

【体物缘情】谓诗赋的状物与抒情。语本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体恤入微】同“体贴入微”。  

【体规画圆】犹言依样画葫芦。谓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体国经野】分划国都,丈量田野。《周礼·天官·序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郑玄注:“体犹分也,经谓为之里数。郑司农云:‘营国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后亦用以泛指创建国家、治理国家。

【体贴入妙】谓体会领悟深刻细致,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

【体贴入微】①同“体贴入妙”。②形容关怀照顾得十分周到。

【体无完皮】同“体无完肤”。

【体无完肤】①全身没有一塊完好的皮肤。②比喻被责骂得很厉害,或被批驳得一无是处。  

【倜傥不群】卓异不凡;出众。

【倜傥不羁】豪爽洒脱而不受约束。

【涕泗滂沲】见“涕泗滂沱”。

【涕泗滂沱】谓涕泪如雨。形容涕泪流得极多。

【逖听遐视】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逷听远闻】“逷”同“逖”。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替天行道】①代行上天的意旨。谓按照天意,在人世间做正义的事业。②借指代行人民群众的意愿。

【替古人耽忧】谓不必要的忧虑。

【替古人担忧】见“替古人耽忧”。

【摘瓜抱蔓】语本唐李贤《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后用以喻一扫而空。  

【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摘埴索涂】盲人以杖点地,探索道路。喻盲目的行为。

【摘瑕指瑜】谓揭示优缺点。

【殢雨尤云】见“殢云尤雨”。

【殢云尤雨】“殢”念tì。喻男女之间的缠绵欢爱。

【擿奸发伏】揭露举发隐秘的奸人和坏事。

【擿埴索途】见“擿埴索涂”。

【擿埴索涂】谓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

【擿植索涂】见“擿埴索涂”。

【天人之际】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

【天工人代】谓天的职司由人代替执行。语出《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天下一家】谓天下人如一家人。亦指全国统一。

【天下大乱】谓全国或世界形势动荡混乱。

【天下太平】全国或世界局势安定。亦形容社会秩序好,到处都很安定。

【天下莫敌】见“天下无敌”。

【天下乌鸦一般黑】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

【天下无敌】亦作“天下莫敌”。谓普天之下没有对手。形容战无不胜,不可抵挡。

【天下无双】世上独一无二。形容出类拔萃。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谓只要有决心,肯用心思,世上再困难的事也能办成。

【天下为公】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后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