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纪晓岚全传 > 第23章

第23章





纪晓岚心里清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陶大人口头上虽然说是请大家来对,他的本意不正是冲着自己来的吗?

纪晓岚站起身来,面对楼窗,向四下观望,忽然回头,向大家微微一笑说道:"我的下联有了。"众人连忙请教。纪晓岚把众人叫到窗前,用手指着窗外说道:"那不是吗?"众人看去,原来是个小姑娘要牵走一条老牛,可是老牛正用舌头舔着自己的小牛,小姑娘怎么咋唬牵拽,老牛也不肯动一步,直到小姑娘用树枝抽打它,才起身跟着向前走。

众人正要询问,纪晓岚说道:

"此乃'妞妞牵牛,牛舐牛,妞妞打牛'。"众人听后,都兴高采烈地笑了起来,纷纷赞扬主同考两位大人都是幽默风趣。

恰在这时,楼上的天花板咚咚作响,鼠声吱吱,众人十分诧异,主人感到十分扫兴,苦笑着向大家解释,每逢夏秋,鼠辈即在天花板上跳闹,虽十分厌恶,但又无可奈何。

这时一位客人说道:

"此必是因为天热,鼠为乘凉而入其内。鼠所怕的是猫,何不以猫置于天花板上。"主人说道:"也想到这个法子,但猫总不能老在里边埃"另一位客人说道:"那好办,何不叫名画匠,画一个猫放在天花板上,老鼠看见就不敢去了。"众人听后笑了起来。

这时,天花板上老鼠的闹声已经停止,人们正在寻找话题,陶序东用手捋了一捋胡子,向大家笑道:"刚才之事,令我又想出一联,请诸位赐教。"这次众人不敢应允,一位客人说道:"两位大人之才学,非我辈所及,还是由纪大人来对吧!"纪晓岚心里话,你不又是朝我来的吗?也不谦让,便说道:"陶大人,不妨说出联语,不才倒愿试上一试。"陶序东说道:  "暑鼠凉梁,唤匠描猫驱暑鼠;"众人听着非常有趣,这是一个谐音叠字联,也是对联中很难对的一种,可见陶大人学识渊博,非同寻常。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注意到纪大人身上,看他如何属对。

纪晓岚微然一笑,赞道:

"好!此联出的很妙啊!呵呵呵。"笑过之后继续说道:"在楼下不远,正巧就有一副下联。"纪晓岚笑着站起身来,一指不远处的晒谷场,说道:"诸位大人,请看--。"众人看时,见场上晒满稻谷,一群各色各样的鸡正在那里啄食,一个老翁和一个小孩走来,老翁指示小孩把鸡赶走。

众人见了不解其意,问纪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纪晓岚微微一笑,说道:

"这不正是:'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众人听后,赞不绝口,无不为两位考官大人的趣对叫好。

此时,陶序东对纪晓岚的才思敏捷更为赞佩。不久考场上发生了一件事,更使他钦佩得无以复加了。

陶序东在判卷时,发现有一试卷,文意颇佳,立论也别出心裁,理应中试才对。但卷中有个毛病,就是这个考生写字,每每将字中的"口"写成"厶",例如将"员"字写成"贠","尚"写成"克",正在犹豫此卷是否荐榜。纪晓岚走进屋来,便将此卷交给他审阅。

纪晓岚由于早年曾经遭遇过一次落第的打击,所以在取舍上特别慎重,思忖良久,说道:"此生落第,自不冤枉。依我看,陶大人召见一下,让他知道错误何在,免得下一科再度名落孙山。"纪晓岚的做法可以说是用心良苦。谁知道,那位生员听了,不但不领情,反而辩解道:"'口'、'厶'本来一样,何必吹毛求疵?"坚持不肯认错。

陶大人听了,气愤已极,正要上前喝斥,纪晓岚说道:"且慢且慢。"说完提起笔来,在试卷上写下几句话:"允兄吉去,私和吕臺,汝若再辩,革去秀才!"随手掷给生员,说声"退下!"生员看着试卷,无话可说,向两位大人叩谢之后,悻悻而去。

后来生员改掉了这个毛病,果然在下科考试时,中了举人,进京会试时,感恩不尽,曾专门到纪、陶两位大人府上拜谢。

经过这几件事后,陶序东不由得敬佩起纪晓岚来,两人感情日笃,友谊深厚。

陶序东见上午的来客,已经走尽,也要起身告辞,纪晓岚诚恳地挽留,陶也不再坚辞,留待晚宴后再离去,继续坐下来,谈话品茗。

正在这时,又有二人来访。一个姓王,是直隶人,一个姓罗,是山西人,都是纪晓岚点中的举人,现在翰林院庶常馆学习,听说业师即将离京,前来拜望。

王、罗二人在客厅里坐定之后,觉得屋里暖烘烘的,两人便脱掉棉袍,摘下帽子,罗某一看王某额上的黑痣,"噗哧"一声笑了起来。

陶序东不解其意,只是王某面含羞色,低头不语,罗某笑声不断,目光还在老师和同僚身上转来转去。

陶序东莫名其妙,好奇地问道:"罗兄笑声不止,定有什么喜事,请讲出来一同欣赏。"罗某微笑说道:"喜事就发生在座师和王年兄身上。"陶侍郎便催罗某讲来,罗某便笑呵呵地说了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

原来,纪晓岚受四叔纪容端影响很深,四叔说过的"世间没有不能属对之事"的话,使他一生难忘。三十年来,便养成了观察思考的习惯,每逢看到什么新事,总是想想,看有无可以属对之事。

王某入翰林以后,常去拜望老师。纪晓岚看他额头上长着一块痣,曾想过为这块痣属一对,定是很有趣味,但拖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机会说出口。

那一天凑巧,与王某同事的刘某,眼中有块白翳,纪晓岚看了,哑然失笑,两位学生问老师何故发笑。

纪晓岚忍住笑声,正色说道:"适才阅读古人诗词,有两句诗甚是难懂,冥思苦想,不得起解。刚才两位贤侄进门后,我忽然茅塞顿开,故而忍不住笑出声来。"王、刘两人忙问:"是什么诗句,那么晦涩难懂,劳先生费神?"纪晓岚嘴角挂着微笑,目光在两位学生脸上转来转去,说道:乌云头上飞,明月浪中翻。

二人听了,大惑不解:这两句诗浅显易懂,并没有什么深意,怎么先生会久思不解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俩人几乎被闹糊涂了,忽然刘某看到王某额头上的那块黑痣,心想这不就是"乌云头上飞"吗。与此同时,王某看到刘某眼中的白翳,也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明月浪中翻"吗。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喊出声来:"啊。....."“是先生在拿我们开玩笑!"两人都明白了,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一直在一旁察颜观色的纪晓岚,这时又忍不住笑个不停。

听完这个故事,陶序东捋捋胡子,笑着说道:"纪大人确是滑稽大师,前不久,来一位李太守谒见,纪大人所出主意,让人笑得腹疼难挨啊!"罗某忙问发生了什么事,纪晓岚"嗤嗤"笑着,摆手示意不让陶侍郎说出此事。陶序东哪里肯顾他那一套,只管说自己的话,把那件事的前前后后说得淋漓尽致:那一天纪晓岚在家休闲,家人忽报有位李太守前来谒见,正在客厅等候。纪晓岚出来接见。

那位太守额上长着一颗核桃大的肉瘤,纪晓岚看了,哈哈大笑起来,正好这时婢女端茶走到纪晓岚身边,被他突然的笑声吓了一跳,盘中的茶碗滑落下来。

随着一声脆响,茶碗在纪晓岚面前摔得粉碎。这突然而来的情况,意外地分散了他的注意力,笑声也便停止了。

李太守正莫名其妙,纪晓岚定神说道:

"你身为府尹,僚属众多,额上生这么一颗东西,实在不太雅观,我告诉你一位郎中,就是小东市周家古董店的掌柜,他虽不挂牌行医,但有专治此症的药方。.....”“多谢大人美意,敬请明示!"李太守原以为他是拿自己的生理缺陷寻开心,心里正觉得不愉快。现在听说要为自己介绍名医,转为感激,所以没等纪晓岚把话说完,赶忙拱手道谢。

“且慢,且慢。不过这位郎中的秘方,轻易不出示于人。"纪晓岚很关心地说,"你最好备上一份厚礼,同时把你的身份告诉他,他也许会给你治疗。如再不肯,你就说是我介绍你去的。"“多谢纪大人厚爱,学生告退!"李太守满怀感激,告辞而去。

李大守离开纪府之后,迫不及待地遵照纪大人的嘱咐,买了份厚礼,微服跑到小东市,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才找到周家古董店。

他抱着很大的希望和喜悦的心情,踏进了古董店,一问掌柜的刚出去,等一会儿才回来。李太守心想好事多磨,耐心等一会吧。

正在急切盼望之际,听人说道:"掌柜的回来了!"这时掌柜的走进来,李太守赶忙迎上去,两人一见面,同时都愣住了。。.....李太守好象被人劈头泼了一盆冷水,兴致全消,立刻气恼得七窍生烟,一言不发,扭头便走,一路上懊恼不迭,暗骂不已。

原来那位掌柜的额头上,也长着一颗同李太守差不多大小的肉瘤。

陶侍郎讲到这里,室里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这时又有一位门生谒见,纪晓岚赶忙起身迎接,室里人便也敛收笑声。

门生进到室内,给恩师叩头。在门生站起来时,纪晓岚忽然发笑,长时间不能止住笑声,门生莫名其妙,楞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陶序东等人猜想他又琢磨出什么有趣的话语来了,大家问他,他却不肯说,而且笑得更厉害了,于是大家不再追问,慢慢地,才止住笑声。

夜晚,客人们都已散去。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