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边境线上的岁月 > 第19章

第19章



人一站稳,心里自然不再象刚下河的时候那么慌乱,村民走得也轻松了许多,拉扯我的手无形中也不再用那么大的力气。到了河的中央,水流的冲击力非常的大,它狂怒咆哮地疯狂冲撞着我们,恨不得一下子将不把它的淫威放在眼里的人冲倒、埋葬。我在勇敢的村民带领下,紧紧地咬着牙关,背对狂怒奔腾的水流,迈着坚定沉稳的步伐一步一挪地走过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急流。

当我们踏上河岸坚实的河滩,我情不自禁地高高举起了双手,激动万分地一次又一次振臂高呼:“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村民们来来回回过了好几次,花了差不多大半个小时才将几个人平安地带过了河,我紧紧地握住那些勇敢的村民粗壮有力的手连声说:“谢谢您们的帮助,真是太感谢您们了!”

由于太激动了,心里想说的话语有千千万万,但张开嘴却老是重复着上面那几句话。虽然在黝黑的夜晚无法看清每一个村民纯朴的脸,但他们助人为乐,勇敢热情的精神我永远牢记在心坎里。

听了我发自肺腑的感谢之语,拉我过河的人连连摆手说:“别说谢不谢的话,你们从舒适繁华的大城市来到我们这个穷山僻壤的地方工作,在这里遇上一点小困难帮一下也是应该的。时候也不早了,快回去洗个澡换上干衣服,当心着凉生病影响工作。”说完这番话,他与几个村民打声招呼,对我们道声“再见”,几个人转身走回村子。

几句平平淡淡的话语说得我心里热呼呼的,帮人一把扶困一时对他们来说可能只不过是平时常常碰到的一桩小事,但对我来说却是受人恩典的一件大事,这件事让我终生难忘永记心头。看着纯朴勇敢的村民矫健敏捷的身影消失在竹林的深处,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正文  第七章  那赖河水知我心

诗曰:那赖山风透心凉,空谷幽涧鸟绝唱。

孤单只影凄惨日,手捧河水洗愁肠。

几个人浑身湿漉漉疲惫不堪地慢腾腾走回工棚,半路上遇到韦副队长与覃秀文正急匆匆从山上打着手电筒走下来,看到我们几个人喜出望外迎了上来。

韦副队长说:“天黑前就看到河水暴涨,考虑到安全的问题,估计你们一时半刻也过不来,刚吃了饭准备到河边接你们,没想到这么快就安全过来了。”

陆叔将那赖村长带人将我们接过河的事向韦副队长说了,还将一路上所发生的事简单地说了一遍。当时真怕他将我与张立忠自作主张从山坡上冒险下来的事给捅出来,这种事让韦副队长知道了一场严厉批评是少不了的,弄不好还会被当成反面材料在大会小会上时时提起呢。没想到陆叔对那事只字不提,自然而然地将是将那段事给瞒过没说。我与张立忠感激地看着他,他也明白我们的意思,只是暗暗地摆摆手,就象在说没事请放心。

覃秀文说:“村民们真好,纯朴而乐于助人,贫困而不媚俗,这样的精神真值得城市里的人好好学习。”

韦副队长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过河接人,明天我一定要到村里向他们当面说声感谢的话。时间已晚山里寒气袭人,辛苦了一天也够累的,快回家洗个热水澡,着凉生病就麻烦了。”

覃秀文早就为我们烧好了洗澡的热水,饭菜也在锅里热着。洗过澡吃了热腾腾的饭,经过一天的折腾实在是太累了,躺倒在床上眼睛就再也难以睁开。一觉睡到第二天日上中天,梦乡中被韦副队长叫醒。

他催着我说:“小周快起来,看到你睡得那么香真的很不忍心叫你起来,可有一件事又非让你与我一起去办,眼看时候不早只好打扰你的美梦了。”

听说有任务要我去做,我揉揉眼睛爬了起来问韦副队长:“队长,有什么任务,我睡了那么久也该起来了。”

韦副队长说:“先去去洗脸吃点东西,一会与我去一趟那赖村,我要亲自代表机械大队全体同志向昨晚冒着生命危险接你们过河的村民们当面道谢。要不是他们的勇敢和无畏,说不定你们要在河那边当一夜山大王,喂喂那赖河边的大蚊子。”

在工棚边上的小溪里草草刷牙洗脸,将留给我的稀饭三口二口吃完后,我对韦副队长说:“队长咱们走吧,昨晚我就想过要跟着你去村子里向他们道谢的,昨晚人家冒着那么大的风险接我们过河,而我却连他们的长相都没看清楚,正好籍此机会去认识认识这些好心人。”

走过食堂的时候,韦副队长吩咐总务拿出几扎面条和二斤油渣(所谓的油渣就是炼油厂用猪肥膘肉和大板油烤烘榨干油后的剩余残渣。你可别小看那些不起眼的东西,在食品供应规划化的年代这种东西还是热门货,机械大队领导通过自治区党委的批条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些,数量也不多,每个工区的机械队时不时可分配到一些。在“0七八五工程”它可算是上等的菜肴,工人们也只能隔十天半月才能吃上一次,民工根本就没条件吃上它)。

穿过山脚下的竹林来到村边,昨晚那条汹涌彭湃狂傲不羁的那赖河已完全恢复成原来温驯文雅的安静面貌,只不过在两岸上依然能看到山洪肆虐后留下的满疮痍的痕迹。

壮族是这个边远小山村世代居住的主人,他们所居住的房子具有非常奇特和充满浓郁色彩的少数民族特色。建房子用的材料都是十万大山中伸手可取的杉木、竹子、茅草之类,每幢房子一般都是上下两层,大都依山旁水而建。房子的底层用来圈养各种家禽牲畜,如牛、羊、猪、马之类的牲畜,楼上才是人们居住、生活、娱乐的活动场所。每家每户的二楼前面都用木头搭建有一个很大的晒台,主要是用来晾晒各种物品和收获后的粮食、山货之类,同是也是招待客人、亲朋好友聚会娱乐谈天说地的好地方。上楼唯一的通道是在一根大腿般粗的木头左右两侧钉上几块巴掌大的木块做为脚踏的地方,然后竖靠在晒台的一侧做为梯子。他们从小就走惯了这种奇特的梯子,所以无论男女老少,上下的时候连看都不用看就可以健步如飞如履平地。我们这些外地人要上下他们的楼房就有点狼狈了,无论上或下都必须用两手紧紧地抱住那根大木头,就象猴子爬树那样才敢上下,那个样子真的让人看了既觉得滑稽又感到好笑。

我跟着韦副队长穿行在这个山青水秀环境优雅的小山村里,村子不大,几十间茅屋星星落落散布在竹林里,显得既悠静又清雅,村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只有几群鸡鸭在觅食嘻戏。

韦副队长告诉我:“这里的壮族人民非常的勤劳和勇敢,平常除了耕种少量的水田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到大山里耕种玉米和木薯等旱地作物。农闲的时候也三五结伙到深山老林里张网下夹子捕捉鸟类和野猪、黄猄之类的动物,他们虽然在极度贫困的水平边沿生活和劳作,但这里的人们却民风纯朴、忠厚老实,平时家中没人也门庭洞开,对于那些都市人之中常见的偷盗、诈骗行为他们视之为是对人格极大的侮辱,就是冻死饿死也决不会伸手去做。他们都习惯生活于这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安定环境之中。”

听了韦副队长的解说,我才弄清楚为何明明看到家家门户洞开,村中却静静悄悄的难见一个人影的原因。这里良好的社会风气,忠厚纯朴的人们使得建房时造就的大门成为了虚设之物,大门最有用的功能恐怕就是冬天关闭起来挡挡凛冽寒冷的北风吧。

走到村子的中央,韦副队长在一间破旧的木楼前停住了脚步,仰头朝楼上喊道:“陈队长在家吗?”

“是谁呀?”随着应声从木楼里走出一个中等身材,皮肤黝黑,体格壮实的中年汉子。

一见到他的面我就认出,正是他昨晚带领村民将我们接过河的。我连忙对韦副队长说:“就是他接我们过河的。”

他一看清是我们就笑着说:“哎呀呀,原来是韦副队长,真是稀客呀稀客,快请上来坐。今早刚起床就看到满天的彩霞,还有两只喜鹊落在屋前的竹梢头不停地唱歌,婆娘说今天肯定有客人来,叫我不要出门在家等着。对她的话我还将信将疑的,现在你们的来到正应了婆娘的话。”

韦副队长接过我手中的物品“登、登、登”几下就沿着独木梯登上了楼。我上楼的样子就象刚才向大家描述那样。踩在颤抖着的独木楼梯上根本不敢直起腰来,只能像只懒猴那样慢慢地往上爬。陈队长看到我那副狼狈的和害怕的样子,连忙伸出手将我拉了上去。

韦副队长与陈队长握着手说:“陈队长,今天我们特地来向你道谢,昨晚要不是你们鼎力相助,我们的队员必定要在河边当山大王了。”说到这里他指了指我:“这位是小周,前天刚从南宁来的,昨晚你们接过河的就是他。”

我上前一步与陈队长伸过来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用充满感激万分的语气说:“陈队长,昨晚洪水那么大,水深流急让人望而生畏。而你们却冒着生命危险伸出援助的手将我们接过来,我真不知该说什么感激的话才好。”

他连连摆手说:“韦副队长和小周,你们就别对我说什么客气话了。无论是谁来到这里都是客人,碰到昨晚的事村里随便哪个知道了都会帮助的。助人为乐,帮人解忧是壮族人民的传统品德,我们也是这样教育孩子们的。你们出门在外,如果以后在这里碰到有什么难以解决的困难,请尽管吩咐,我们一定会尽力为你们解决。”

韦副队长将带来的东西递过去说:“这是从南宁带来的面条和油渣,我们在这里工作与生活,能吃到最好的东西就是这两样了,现在请你把这些东西代我们送给昨晚帮助接人过河的同志,就说是机械大队全体人员的一点小小的心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