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帝阙九重 > 5第四章

5第四章



有人支持的感觉真好!

        我会继续更新!当期待已久的晨曦从漫漫云层中透出第一缕曙光时,皇城的金瓦依旧闪耀着夺目的艳光,丝毫不因旧帝的逝去黯淡一分光泽。

        帝君驾崩的第一天早朝,象征着天下权力的帝位空无一人。倒是殿上重重帘后显出一张苍老却不乏精明的脸来,那是当朝太后。

        帝君自马上得天下之际,其父已殁,其母尚存。故立国之初,尊其父为先帝,尊其母为皇太后。愿天下与母共享之,故允太后垂帘听政之权。

        而今日,这个没有帝君的早朝则由听政的太后一手主持。殿下群臣见太后良久不语,莫不心中惴惴,暗自揣测。

        终于,帘后传来了苍老而威严的声音,“众卿皆知,帝君已于昨夜陡然驾崩,普天共悲,四海同哀。帝君在位时尚未立储君,然国不可一日无主,依众卿之见,皇诸四子,何人当立?”

        重重帘后,太后将目光锁定在两列大臣最前端的那个身影。那人年约四旬,面相奇伟不凡,闲散而立,却自有一种难掩的风概,正是当朝宰相。

        帝君得以开创金龙王朝,有两个人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自他立志平定天下起,当今的宰相欧阳檀与无上将军霍武就一直追随身侧,一文一武,相辅相成。

        欧阳檀长于谋略,运筹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霍武精于武略,辗转千里,攻城掠地。定国后,两人被封为一将一相,掌控了天下的实权。然而,合作了近二十年的将相之间,虽无不睦的流言传出,但两人并无相交,却是不争的事实。

        将相二人在政见上颇有龃龉,然而每每遇上朝中大事,两人的意见却又惊人的相似,这一点让众大臣颇为不解。而今,无上将军远赴边城,朝中重臣也就惟有宰相欧阳檀了。

        明明感受到了帘后的目光,欧阳檀却只是微微一笑,眼神有意无意瞟向当朝国舅。

        国舅卢执正是皇后的亲兄长,不同于皇后的温雅淡定,卢执对权势有着无比的渴望。虽然他的长相颇为温文,然其细而狭长的眼睛却透露了他贪婪的本质。帝君在位时,有感于前朝外戚擅权的严重后果,故在赐予国舅崇高地位的同时,抑制了他的实权。因此,他在朝中的地位虽尊崇,却无甚实权。不甘的他,一意为外甥,即三皇子立为储君而奔走。

        此刻,国舅的眼神一动,朝礼部尚书使了使眼色。礼部尚书心领神会,跨步出列,首先打破沉默,“微臣以为,三皇子宽和仁厚,有仁君之风。况且三皇子为皇后所出,自古子以母贵,天经地义。”

        有了礼部尚书作表率,户部尚书立即出列附议,“微臣以为,礼部尚书所言极是。”

        见礼部、户部已抢了先机,刑部尚书不甘其后,不待太后表示些什么,便朗声启奏,“五皇子天纵英姿,先帝在世时亦嘉其勇决。微臣以为,立五皇子为帝,实是众望所归。”刑部尚书刻意提及先帝对五皇子的宠爱,意图打动太后。

        然而,帘后依旧是沉默,太后的脸在珠光摇曳间闪烁不定。

        宰相欧阳檀瞥了一眼珠帘,会心一笑,太后心目中的人选又岂是几句话可以轻易变更的?所谓廷议,只是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不过天下间,真有尽如人意的事么?纵使是英武睿智如帝君者,亦不敢轻易立下储君。然而帝君究竟是不敢,还是不愿呢?宰相欧阳檀目露深思。

        就在宰相心思流转间,工部尚书似是揣摩到了太后的心意,昂然出列,“微臣以为,大皇子勤政爱民,当是新帝的不二人选。”浑厚的话音满室激荡,蓦然惊醒了沉思的宰相。

        “微臣亦以为,大皇子是最合适的人选。”吏部尚书上前附议。

        一道探询的目光从帘后射出,欧阳檀却仿若未觉,依旧如往常般从容而立,意态闲散,既未露赞同之色,也未透反对之意。

        片刻,兵部尚书启奏,“微臣以为,四皇子立下赫赫战功,威名远播,夷人臣服。立为新帝,实是我朝之幸。”

        大景王朝在将相之下,下设御史台、谏院,然一台一院地位虽高,反倒不若六部掌有实权。六部分别为兵部、工部、礼部、刑部、户部、吏部。六部各有所恃,帝君在时,已成难解之局,如今帝君骤逝,六部之争愈加激烈。

        一直沉默的太后开口了,言语含威,“六部尚书既已各抒己见,倒不知宰相大人意属何人?”

        ——终于还是来了,欧阳檀颔首一笑,“四位皇子皆是人中之龙,出类拔萃。帝君在时,储君之位亦是悬而未决。微臣愚鲁,不敢言何人当立,恐负帝君所托。惟愿太后明鉴,策立新帝。”

        一番连消带打,轻易脱身事外。太后紧紧攥住御座扶手,满是褶皱的手隐现青筋。宰相欧阳檀老奸巨滑,从不以心思示人,若是没有他的支持,任何皇子想要登基为帝,只怕不易。他的心中究竟有没有属意的皇子?如果有,又会是谁?

        强压下心中的怒气与疑惑,太后再一次缓缓开口,“宰相大人与无上将军为朝中两大重臣,帝君引以为左膀右臂。而今帝君骤逝,无上将军远赴北地,朝中由宰相大人一力独撑。哀家一介女流,不敢对策立新帝这等朝中大事妄作置评,还须借重宰相大人的明见。众卿以为然否?”

        殿下群臣喏喏称是,一致将目光投向宰相。欧阳檀虽一向韬光养晦,然在朝中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当此之时,他就是想脱身也难了。然而,他只是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国舅卢执,“太后何不听听国舅爷的意思呢?”

        太后陡然色变,心思百转。宰相究竟是何用意,只是为了借国舅脱身事外,还是……还是暗示他支持三皇子?

        国舅卢执亦是脸色丕变,眼珠一转。蓦然听得太后垂询,心思一变,“启禀太后,微臣以为五皇子颇有帝君遗风,帝君在时,亦宠幸有加,太后以为五皇子如何?”他明知太后意属大皇子,而自己支持三皇子又不能明说,便故意抬出太后不喜的五皇子。

        真是一个比一个老奸巨滑,太后以目光扫过宰相与国舅,心中冷笑,然而脸上却不动声色,“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立即有大臣出列反对,“臣以为,五皇子狂放有余,威信不足。四皇子威震天下,当为新帝。”

        一旦有大臣出言反对,其余大臣也不断出列,言语不绝。

        “臣以为,四皇子虽然战功赫赫,却缺乏治国的才能。三皇子才德兼备,宅心仁厚,必为仁君。”

        “臣以为,三皇子温文有余,决断不足。大皇子行事果决,是新帝的不二人选。”

        “臣以为大皇子……”

        “臣以为……”

        朝廷之上,众大臣就谁当立为新帝一事争论起来,不断有大臣挺身拥护自己效忠的对象,排挤其他的皇子。纷纷嚷嚷间,廷议已成闹剧。

        宰相欧阳檀微笑地旁观,始终不发一语。国舅卢执亦没有加入到纷争中,只是目光在宰相和太后间游离。

        “行了!”威严的声音从帘后传来。尽管早已预料到这样的结局,太后依旧皱紧了眉,缓缓地宣布道:“群议三日,再行定夺。”

        “退朝!”宣旨太监尖声高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