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第79章

第79章





印度对塔吉克斯坦感兴趣绝不是因为那里的条件适合训练飞行员,而是因为塔吉克斯坦的战略位置正好扼守中国—巴基斯坦战略交通线的北段。在这里布下一枚棋子,不仅可以贯穿俄印战略联盟。一旦战争爆发印度空军更可以以此为基石切断中巴两国之间的战略纽带。

更最主要的是中亚已成为许多依赖欧亚大陆油气资源的国家的战略利益地区,这里有正在开采的和潜在的油田和天然气田;计划铺设石油管道,并在进行油气勘探。美国、欧盟、甚至巴基斯坦都对俄罗斯的这一传统利益范围表现出兴趣。而作为一个梦想崛起的大国,印度对这里的能源需求也是如饥似渴。

阿尼空军基地占地面积229.3公顷,自1985年以来,该军事基地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中。作为前苏联时期的二线机场,这里仅建有可供战斗机和运输机起降的跑道和简单的维护措施,俄罗斯空军在此仅部署有5架苏-25强击机。而印度空军的到来,为阿尼空军基地新建了3个大型飞机库,其中2个机库对外用于停放印军的12架米格-29战机,另一个机库对外宣布将被“移交塔空军使用”。但实质上却是用来部署印俄合组的第一支联合精锐战斗机中队—“方块A”。

强大的红色帝国—苏联解体之前,强大的空军拥有20个大规模战略作战集群、38个航空兵师、211个航空兵团和大约10000架各类飞机,并拥有有条件一流的机场和指挥/控制/通信设施。

但随着“牢不可破的联盟解体”后,俄罗斯仅仅继承了前苏联60%的作战飞机和约50%的机场,这些机场大都位于乌拉尔山脉以西。苏联空军许多重要基础设施(包括机场和训练中心等)以及现代化战机都落入当时已宣告独立的各加盟共和国手中。

整个20世纪90年代,资金不足、纪律松驰、士气低落、人事问题无处不在的一直困扰昔日最为庞大的军事机构。由于缺乏资金,已影响了俄空军的战备、训练、维护、研发、现代化建设、新武器采购、后勤保障、飞行安全及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

1992—2002年间,俄政府分配给俄空军的预算经费只达到空军申请预算额的30%。俄空军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处于严重的失修状态,曾经无上光荣的俄空军人员及其家庭处于饥饿和无家可归的境地,俄航空兵一线部队由于缺乏燃料、零部件和飞行时间而使战备水平急剧下降。

俄空军迅速精减了包括苏-7、苏-17、米格-21、米格-23、米格-27战斗机在内的1700架老式战机,随着俄罗斯空军与防空军合并计划的完成,俄罗斯空军已基本上实现了新一代作战飞机的更新换代。除保留100架米格-23第二代战斗机外,

俄空军已经换装了第三代作战飞机。并开始注意力集中于由第四代战机组成的作战力量上。

参照美国空军“全球派遣”的概念,在莫斯科郊区库宾卡的俄罗斯空军航空技术展示中心由阿穆尔河共青城飞机制造厂生产的苏-35型单座多功能歼击机以每月3架的速度递增着。这些俄罗斯最新锐的战鹰被分配给来自俄罗斯空军最优秀的空军驾驶员驾驶。

作为俄罗斯双头雄鹰的利爪,这些皇牌中的皇牌被分别编组为6个独立的战斗机中队,除了德那巴汗所在的“方块A”中队以外,其他三支命名为“黑桃A”、“红桃A”、“金花A”的战斗机隶分别属于俄罗斯东部、西部、南部三大地区指挥中心。而其之上还有传说中的两支“JOKER”中队则直接听名于克里姆林宫,外界根本无从了解其的任何信息,成为了俄罗斯空军中的迷中之迷。

在阿尼空军基地里,德那巴汗并不是第一个印度飞行员,但确实有幸能活着留下了唯一一人。除了高强度的对抗训练以外,在阿尼空军基地内,德那巴汗和所有的印度飞行员们还要忍受俄罗斯飞行员们的白眼。在长达两年的封闭式训练中,德那巴汗连自己都无法想象自己是如何熬过那些不眠的日日夜夜的,不过最终他挺过来来了,成为了“方块A”中队中俄罗斯飞行员们信赖的战友。

在“方块A”中队中所有人都没有名字,大家只有代号。按照常规从中队长以下所有飞行员都采用苏联时期第四代领导人的名字来作为外号。而德那巴汗的外号叫作“甘地”,这是俄罗斯飞行员中唯一耳熟能详的几个印度名人之一。

穿越了东盟联合空军第17混编中队的拦截机群之后,“方块A”中队开始接近曼谷的天空,而此刻装在德那巴汗战机尾锥内后视火控雷达上竟出现了一架F-16C/D轻型战机的信号。

这架孤独的“战隼”的战斗坐舱里拼死驾驶的战机死死咬住“方块A”中队的正是2007年12月13日夜的印度“烈火III”型远程地对地导弹袭击中,失去了妻女的新加坡空军飞行员训练中队的邓礼贤上尉

2007年12月13日夜的那次恐怖的突袭中,邓礼贤上尉和他的战机虽然及时转场到了泰国皇家空军的机场,但是刚刚由美国飞回新加坡的妻女却永远的留在了新加坡的巴耶利巴空军基地的跑道上。

在泰国的日子里,邓礼贤上尉没有一天不为复仇的烈炎所吞噬,悔恨和愤怒让他时刻都想升空与印度空军血战到底,今天机会终于来了,即便是面对性能优越的苏-35战机,但是邓礼贤上尉还是义无返顾在艰难的躲过了超视距的迎头攻击之后,驾驶着战鹰全速追了上来。但是在具备后射能力的苏-35面前,背后并不是死角。

第二十章:逐鹿长空(一)

使用空对空导弹攻击后方目标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直接向后发射;其二是向前发射后再转向180度攻击。长期以来俄罗斯空军对这两种方法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试验。

其中直接向后射击的导弹是使用一种特制发射架,可在发射前向后旋转180度并释放导弹(或是直接向后安置)。导弹弹尾加装弹头型整流罩,以使导弹对战机及自身的气动力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当投放的导弹(后退)速度接近0时,启动弹上发动机、推开整流罩并开始加速。使用这种方式的麻烦之处是发射架向后旋转及导弹点火时机的问题,且操作过程繁复,对于机动性很高的战机来说似乎不太实用,而比较适合机动性差的轰炸机。但其优点是不需要担心导弹制导头抓住载机自身而造成误击,也就是在制导技术上比较简单。

而转向发射则要考验载机的监视系统与制导技术。当苏-35战机通过尾锥内后视火控雷达发现目标后,将资料传给导弹并发射,用无线电传输目标数据引导导弹完成转向,直到导弹已飞到战机后方,确保不会锁定载机自身后再打开制导头让导弹自行接战。这个过程看来复杂,其实载机数据引导时间极短,大概在个位秒数之间。此刻苏-35战机所装备的具有中途制导数据链的R-73M2就具有此种操作能力。

在2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德那巴汗和他的长机“安德罗波夫”同时向那架可怜的F-16C/D轻型战机发射了一枚R-73M2中距空对空导弹。在双重命中体系下,这样的攻击无疑宣判了这架F-16C/D轻型战机的死刑。

20公里的距离已在R-73空对空导弹自身制导头的探测距离内(R-73的制导头探测距离为20公里,新型可达25公里),因此只要确定目标在离轴发射射程之内,所以德那巴汗和他的长机“安德罗波夫”所要做的让导弹射出后转向目标方位,由制导头自行搜索即可。此过程只需指引方位,不需测距,这种情况下红外线探测器就够了,导弹的自导头的攻击精确度甚至优于雷达。

而面对着高速袭来的R-73空对空导弹,邓礼贤上尉没有太多的紧张,面对着驾驶舱内不断闪烁的雷达告警灯,他反而有一种超然的心境。他紧紧的注视着自己面前的战机界面。将自己所携带的2枚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和2枚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连续发射出去。

随着一声响彻曼谷夜空的爆炸声,邓礼贤上尉的座机熔化成了点亮古老佛国夜空的星辰。但他的牺牲并非全无价值。2枚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死死的咬住了“方块A”中队中“安德罗波夫”的座机。

苏-35战机虽然强悍,但并非无敌。面对以4马赫的高速袭来的AIM-120C型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安德罗波夫”一边凭借战机的高机动性能全速规避着即将到来的审判。一边打开苏-35战机上的电子干扰机,目的是要干扰导弹的雷达信号,以摆脱导弹的追击。但是忙中出错的他,忽略了一个致命的细节。

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制导方式,即“追踪干扰机”方式。如果敌机打开干扰机,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就会寻着干扰电源的来源打过去。面对AIMA-120具有先进的电子设备、较高的接近速度和优秀的末端机动性能,被它牢牢锁住的飞机很少有幸存的机会。

随着导弹飞至距“安德罗波夫”的座机8米的范围内,AIMA-120导弹的战斗部中所装备的主动雷达近炸引信起爆战斗部中重达18.2千克的高爆炸药。巨大的爆炸冲击波混杂着无数的破片,顷刻间将崭新华丽的苏-35战机的外壳打成了马蜂窝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