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第306章

第306章





此刻在孟加拉首都达卡的总理府内,从包括下水管网在内的各种地下管线之中不断爬出的八足类蜘蛛型的爬虫而成为了防御者最为真实的噩梦。在他们最终破土而出之前,这些习惯于黑暗的机械生灵已经成功的破坏了总理府的电力系统。失去了电力支持之后,所有的照明系统都只能是昂贵的摆设。黑暗本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怖之源,加上这些人类常识之外的怪物从地下撕开各种管道连接口破土而出之时,那巨大的恐惧所带来的冲击足以令阳光下最勇敢的士兵战栗。

“去吧!伟大的毁灭之神,张开你的第三只眼睛消灭你面前的敌人吧!”在远离战区的加尔各答,作为印度甚至是全人类第一支实战机器人部队的指挥官—来自孟买印度技术研究院的巴尔屯杜.瑟思教授对自己的杰作倍感自豪和骄傲。随着机械设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在军事领域发挥的作用正愈来愈大。军用机器人将会成为信息化战场的基本智能单元,具备独立执行作战任务和打击敌人的能力,甚至主宰未来战场。这些理念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军事家们的共识。

面对着伊拉克战场之上,反美武装不所不在的突然袭击,美国军方与马萨诸塞州“我机器人”(iRobot)公司订购了100台新型名为“菲多”的“嗅弹”机器人。长期以来承受着来自北方特种渗透威胁的韩国,也在加紧研制兼有监视、跟踪、开火和语音识别等功能的SGR-A1型机器士兵,以在在朝鲜与韩国之间长达248公里的非军事区及韩国漫长的海岸线或机场一类的关键地点辅助部队执行任务。

不过根据美国五角大楼的预测,到2015年才会有第一支机器人部队正式进入现役。而战场上的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人类士兵的“机器人战争”时代则将会出现更为遥远的2020年。不过这一切所有的猜想已经被他、巴尔屯杜.瑟思教授彻底的颠覆了。这不仅是巴尔屯杜.瑟思教授一个人的成功,更将是整个印度机器人工业的骄傲,这怎么会不让一心沉醉于机器人科学的巴尔屯杜.瑟思教授“老夫聊发少年狂”呢?

当然在巴尔屯杜.瑟思教授此刻得意忘形的笑容之后,却是印度科学家在过去的6年之中无比艰苦的研究和探索过程,当然在“舞王”型军用机器人的研制和改进过程中,并非只有印度一家之力,来自俄罗斯和日本的科学家也同样付出了心血。

在苏联时代,俄罗斯的科学家自5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便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机器人技术。到了5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器人样机的研究工作。1968年成功地试制出一台深水作业机器人。1971年研制出工厂用的万能机器人。早在前苏联第九个五年计划(1970年一1975年)开始时,就把发展机器人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纲领之中。到1975年,已研制出30个型号的120台机器人,经过20年的努力,前苏联的机器人在数量、质量水乎上均处于世界前列地位。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混乱中的俄罗斯政府没有国家发展机器人的统一规划,有限的国家定货和市场需求使得机器人的制造和生产受到相当大的制约。因此,当前俄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主要以科研和实验为主,以储备技术,便于随时根据市场需求制造出高质量的机器人。来自莫斯科的科学家向印度技术研究院共享了先进的移动式机器人的自动控制系统。

日本的机器人工业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素有“机器人王国”之称。在其经历了短暂的摇篮期之后,快速跨过实用期,迈入普及提高期。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可谓处于繁荣鼎盛时期,似乎无所不能。1994年以来,日本机器人的上市量每年大约为3万台,是欧美国家的总和但是由于其自身战败国的身份,以及美国政府长期对日本的军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严格限制。使得日本庞大的机器人工业体系一直以来都只能在民用领域孤芳自赏。不过日本政府还是效仿一战后纳粹德国重整战备的计划—借鸡下蛋在遥远的印度试验自己一直以来着重研究的军用机器人技术。

当然在军用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系统领域,日本仍难以与俄罗斯所继承的前苏联军工体系相抗衡。但是经过来自东瀛的“效率机器”—日本工业技工的改进之后,印度“舞王”型军用机器的生产系统迅速壮大起来,而生产单价也直线下降。同时借助了日本高新材料科技的支持,以及微电子和传动技术的帮助,日本的科学家为其运动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颖简便的实现方法,

该控制系统以单片机和运动控制器为核心,  通过光电码盘对运动控制器的反馈构成系统的闭环控制,

对不同的控制对象实行了不同的驱动。“舞王2”型军用机器人的量产型比原产型号“缩水”了许多。高度压缩到0.7米,长0.8米,体重也不到100公斤。

在中印马六甲冲突爆发之前,新型的“舞王2”型机器人已经全面的进入现役。在这种新型的机器人身上印度技术研究院参考了印度孟买理工大学的大学生的一种能入地勘探机器人的设计思想。年轻的大学生设计这种新型机器人的立意在于,让探矿工人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再进行地下勘测。但是印度技术研究院却将这种技术用于破坏地方的地下军用光缆和其他管线设施。

虽然作为一种军用机器人“舞王2”型的体积仍不能算是微小,但是在渗透的特种作战中已经是足够了。“舞王2”型机器人的外型也有了众多的改进,由原先的六条机械臂改为了八条机械臂,使其的外型更接近于蜘蛛。据说这种改进计划,来源于一种被称之为“印度地老虎”的巨型蜘蛛。但是这种改进型的行走系统依旧采用六足推进。比原形增加的两条机械臂实际上是强劲的杀人利器—由高等级陶瓷制成的军用刺刀。选用高等级陶瓷不仅是出于重量的考虑,而是由于使刀体绝缘,以便切断带电的管线。

“舞王2”型攻击机器人的主要作战任务包括在遥控条件下提供侦察,布撒传感器、挂示打击目标,以及使用特种弹药对建筑物的工事、地下通道以及其他城市设施实施打击,标示和绕过建筑物内、工事内以及地下通道内的危险物,评估装备战损情况,实施无线电通信。所以在“舞王2”型机器人的头部装有一对宛如双目一般的电视、红外传感器。而与传说中的破坏之神—湿婆一样,“舞王2”型攻击机器人在双目之间还有代表着毁灭的第三只眼睛—一支与简化版的俄制APS水下突击步枪。

俄制APS水下突击步枪是披露于世的第一型水下突击步枪,主要供特种部队与武装蛙人作战时使用。基本结构与AK-47型自动步枪相似,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唯一不同的是其使用5.66毫米的箭型弹,这种武器的有效射程只有100米,但是在狭小的空间之中却已经完全足够了。在黑暗之中随着一声声令人恐怖的细微枪声,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倒在了黑暗之中。

而这些看似脆弱的机器人在实战对抗之中并不容易被击毁,一方面在黑暗之中惊恐的士兵难以命中这些高速行动的小型目标,更令一方面借助钛合金和陶瓷装甲的防护,偶尔击中的子弹也往往难以真正有效的摧毁目标。随着外围的孟加拉内卫部队的崩溃,中国海军陆战队达卡特遣分队成为了总理府内最后的防卫力量,“运动射击!这些怪物是借助后方人员遥控来瞄准的。”康伟中尉以一扇半掩的门为掩体,不断用移动射击来阻击着这些令人恶心的机械爬虫。

“愚蠢的中国人,我的‘舞王’可没有你们想的那样笨拙。”通过红外传感器加尔各答的指挥中心内巴尔屯杜.瑟思教授看着眼前一个个被猎杀的敌军士兵,无比狂妄的笑着。这些军用机器人运动多目标的合作追捕算法,这种算法根据入侵者的不同类型,机器人部队首先执行运动目标承诺生成算法,由不同数目的机器人协商动态组成追捕团队,追捕团队再按运动多目标合作追捕算法进行合作追捕。仿真结果表明。机器人部队能够高效地合作捕获智能逃避的入侵者。

而就在孟加拉总理府内的猎杀全面展开的同时,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穿插部队也已经突破了孟加拉准军事部队的外围防线,冲出了达卡的市区,早已渗透入达卡市内的印藏边境特种部队为了制造混乱也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平民的烧杀。顷刻之间,曾无比繁华的孟加拉首都达卡陷入无边的地狱烈炎之中,在无边蔓延的战火和狼烟之中印度教徒似乎正在这个恐怖的夜空之中见到了他们的三大主神之一—舞王湿婆正在进行着一场毁灭之舞。

第五十四章:逆流钝兵(完)

敬请期待下一章:大雪崩

第五十六章:大雪崩(一)上

“我爷爷开着轰-5型轰炸机都能飞到的地方,咱们机组没有理由飞不到!”坐在开往位于中国内陆省份—青海省西南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解放牌军用卡车内,内刚刚从马六甲战区的一线调回中国空军第10轰炸机师的武岚中校此刻面对着一路上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自己革命家史的新调来—李藏生中尉多少有些哭笑不得。

轰炸机主要承担从空中对地面或水面目标实施密集打击任务的,曾几何时它是蓝天之上的霸主,意大利著名军事家朱利奥.杜黑《制空权》理论之下的从空中对敌方实施战略突击的主战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