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 第326章

第326章



但是汉密尔顿的加入并没有给华盛顿带来太多的运气,在随后的战斗之中在英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如果不是英军前线各指挥官之间互相制肘、缺乏协作,致使七千精锐之师被困萨拉托加的话,那么美国独立运动很可能已经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了。最终萨拉托加的胜利,促使了英国的老对手法国于1778年3月宣布介入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发展为英、法两强之间的国际战争。正是由于拥有32条战列舰的法国海军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英国人的海上优势,最终促成了决定性的约克镇之围。在拥有43门威力惊人的攻城重炮的法国特别远征军面前,英国军队的城防工事几乎脆弱不堪,在悬殊的实力对比之下,即便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这个英国王室的皇牌间谍也难有所作为。

不过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任务并没有随着美国的独立地位最终确立而完结,相反大英帝国需要这位已经打入美国政府核心的骑士,将这个年轻的国家引导向最为符合大英帝国利益的方向。按照英国王室的计划,新近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应该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工业化国家,英国政府和汉密尔顿家族希望借助着中央集权,数十年之中在新生的美国社会之中能诞生出一批贵族和精英分子,这些贵族和精英最终会基于一个共同的民族和利益与英国重新走到一起。出于这样的考量,英国政府向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供了力所能及的一切帮助。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迅速效仿英国在美国国内建立起了一整套工业、金融、军事体系。

不过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种种努力却遭到了美国第二任托马斯.杰斐逊的质疑和反击,当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宣称“英国的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之中。杰斐逊立即指出他是“君主主义者”并企图将英国式的贵族和君主制重新带回美国。两人的矛盾不断激化,而最终在美国最为神秘的情报部门“库柏环”的秘密调查之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间谍身份最终被杰斐逊所掌握,在杰斐逊的逼迫之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最终倒在了政敌、杰斐逊的副总统亚伦.伯尔的枪口之下—那是一场还未开始便早已分出了胜负的决斗。按照决斗的规则,汉密尔顿先开枪,但令所有人惊异的是,他发出的子弹离伯尔甚远。而伯尔却毫不手软,一枪就命中了汉密尔顿的右胸。

不过汉密尔顿也以他的死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虽然没有成为总统的他却成为了美国政治家和学者们尊崇的对象,几乎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美国的开国功臣竟会是一个如假包换的英国间谍。“如果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真的是汉密尔顿公爵家族的一员的话,那么这个家族的能量看来的确是不容小觑啊!”合上厚重的报告之后迈克.李第一次倒吸了一口冷气,即便是老练的他,此刻也无法猜到对于印度汉密尔顿公爵家族又准备了些什么鬼蜮的伎俩。

“首先我们要将英国的贵族们从上议会之中解放出来。”在从美国首都华盛顿飞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秘密航班之上,坐在宽敞的机舱内汉密尔顿公爵若无其事的喝着昂贵的红茶向霍华德.泰勒讲述着自己的所有的计划。在“光荣革命”后的一个半世纪中,英国世袭贵族经历了空前的辉煌和荣耀。在王权衰落、议会选举制度仍然陈旧的条件下,他们全面控制了国家的各种政治权力,建立了典型的贵族寡头体制,形成英国历史上的“贵族时代”或“贵族世纪”。虽然遭到了资产阶级和广大英国百姓的不断冲击,但是贵族们仍然控制着英国上议会的政治权利。“与其在一个小小岛国之上彼此争斗,不如放开胸怀重新拥抱整个世界。”汉密尔顿公爵显然并没有背弃自己的阶级,相反他所要的正是拯救那些在英国本土已经趋于没落的贵族们。

第五十六章:天竺之殇(二)下

“所有的投资都到了收取回报的时候了!”随着满头银发的汉密尔顿公爵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淡然的说出这一句看似平平无奇的话语,一个曾经一度气冲斗牛的发展中强国竟在转瞬之间便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或许在大多数印度人看来他们的祖国会陷入分裂不过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恐怖传说而已,但是这一切却在2008年3月24日成为了现实。

就盎格鲁—撒克逊人在19世纪征服世界的历史而言,美洲大陆那最终成长为大英帝国20世纪最忠实盟友和21世纪最可稳妥靠山的13块殖民地最早不过是为了转移国内那些拒绝服从英王钦定“英国国教”的宗教异端的流放之地。非洲大陆的殖民地虽然为英国提供了无数的黑奴和贵金属,但是其这些蛮荒的土地却仅仅是大不列颠劫掠的猎场。辽阔的澳大利亚在19世纪不过是英国流放死囚的海中监狱。可以说如果没有在印度的殖民地就不会有“日不落帝国”的如日中天。

经过了军事和经济上的双重征服,殖民化之后的印度成为了英国在19~20世纪全球力量最重要支柱。印度的面积是英伦诸岛的15倍。而且还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这在商业和军事方面对英国的都是无比关键的重要支持。从商业角度看,印度工人原是欧洲纺织工业的主要竞争者,现在被改造成欧洲廉价食品和原料的主要生产者。英国依仗其宗主国地位,对出口到印度的机器纺织品仅收2.5%的税,而对印度输往英国的纺织品所征收的从价税则高达75%;加之英国机器制品的成本低,印度手工产品无力与之竞争,因此印度从英国进口商品剧增。正是由于英国工业品的倾销,印度原有制造业趋于崩溃:“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另一方面,由于粮食和原料出口激增,印度出现了国民经济农业化的倒退现象,棉花、茶叶、咖啡等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经济结构发生极大变化。英国的工业化与印度的农业化几乎同期发生,二者相反相成,互为因果。

从军事角度看,由印度人组成了欧式殖民军队,在整个19世纪里他们频频出动,不仅在印度次大陆,甚至还到非洲和东亚等其他战场之上服役。用英国人自己的话来说,这支军队成为了“维多利亚女王扩张主义这副天鹅绒手套里的铁拳,是工业资本主义国际化背后重要的强制力”。虽然印度人在英国军队并非真正的主力,但是通过大量的征召印度士兵担任后勤和保障等岗位,英国可以从不多的适役男丁之中抽调出足够的人力远征海外。

在印度和英国全球世界力量的关系中,印度在财政方面的作用也同样重要。这不仅出于印度和其他殖民地一样承担着英国驻军的高额军费。而是由于印度货币的贬值,印度被迫接受臭名昭著的国内保护费,英格兰银行顺利控制印度的外汇储备,通过这些莫卧尔帝国数个世纪积累起来的财务,英国顺利的把印度变成了其金融霸权和商业霸权的支点。利用印度与英国之间的贸易额逆差,而与世界其他各国则为顺差,大英帝国借此保持与他国的收支平衡。如果没有印度对大英帝国收支平衡的巨大贡献,英国就不可能“利用海外投资的受益进一步对外投资”,不可能“把从投资受益中获取的流动资本,返回到国际货币体系”。而且印度货币储备“提供了大量可供调配的资金,英国的货币权威可以利用它来补充自己的储备,保持伦敦作用国际货币体系中心的地位”。


如果说近代的日本将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希望寄托在控制中国之上的话,那么英国人则将它的大国之梦赋予在印度的身上。正如曾一度担任印度总督的寇松勋爵所言:“只要我们仍然统治着印度,我们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可一旦丢掉了印度,我们的地位将一落千丈,只能降格为一个三流国家。”而更多的英国人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并没有意识到印度对整个大英帝国的真正意思,他们只知道享受着从印度次大陆源源不断送来的粮食和红茶,同时形象地将印度誉为“大英帝国王冠上最珍贵的宝石”。

“往往只有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这句至理名言不仅适用于普通人的生活,乃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同样颇有意义。虽然英国人有句名言:“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但是如果可以用牺牲一个文化巨匠来交换这样一个完美的殖民地的话,那或许英国的大多数政治家会毫无犹豫的抛弃莎士比亚。当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去之后,古老的大英帝国依旧骄傲的站立在胜利者的位置上,但是伤痕累累的大不列颠虽然取得了荣誉,但是却失掉了一个帝国。在短短20年里,拥有50多个殖民地国家的“日不落帝国”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个岛屿而已。

在失去的诸多殖民地的过程之中,英国沿袭了实用主义的传统,以其特有的冷静与务实态度,将其沉重的包袱一个个地卸落,以期与相对衰落的国力和不断下降的国威相适应。英国人争先恐后地从各殖民地撤退,甚至“有时欧洲国家比殖民地的民族主义领袖更急于尽早给予殖民地独立”。但是在印度独立的过程中,英国社会之中仍却有相当数量的老人始终对放弃这一大英帝国苦心经营了近2个世纪的殖民地抱憾不已。不过比起那些只会在照片和回忆录中空发感慨的英国贵族来,汉密尔顿公爵和绝对效忠于英国皇室的“嘉德骑士团”则是毫无疑问的行动派,虽然从他们制定这个名为“重返次大陆”的计划开始到最终变成现实,足足用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