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团长命令放弃虚拟电磁座标,转换雷达主功能到制导导弹,1团机群随即射出80发R79导弹攻击对面的美机群,并立即开启了首批导弹的红外主动寻的导引;

下方的40架美机射出第三批80发中程导弹,抛射80发红外诱饵。

后面的AIM250已经风驰电掣般地追到不足3500米的距离,J12已经加速到接近3马赫,仍然与导弹有近2马赫的速度差,每秒钟,导弹向机群逼近600米;

团长看到下方美机群抛射红外诱饵,就知道美机使用这种传统战术对付R79的红外成像寻的已经过时了。美国人慌乱中的一步臭棋,给了身处三面夹击中的团机群一个宝贵的喘息机会,不失时机,团长启动了J12战机最宝贵的独有性能—中国机群突然全体关掉了发动机。

追尾的AIM250弹载电脑装有应对俄罗斯战机17种战术的反制程式,现在弹载电脑对敌机关闭发动机的反应是“普加乔夫眼镜蛇”,敌机即将机头向上机身平移,导弹的反制动作立即开始;

J12的机腹矢量小喷管向下喷出一道1000多度的高温气流;

AIM250弹载电脑反应“敌机急剧爬升”,立即按提前量调整出一个仰角;

J12在1秒钟内飞机背部矢量小喷管向上喷出第二道高温气流;

AIM250弹载电脑反应“敌机急剧俯冲”,立即向下调整出提前量;

J12在轴线距离1米多的上下两个喷出矢量形成的力偶作用下在瞬间倒翻过来,处于尾部朝前机头向后的倒飞状态,瞄准镜在火控计算机操控下立即将逼近到不足800米的AIM250锁定,双管20毫米机炮射击,80条穿甲炮弹火流射出,37枚跑了200多公里的AIM250在临近终点时凌空爆炸,2发从2架J12机腹下穿过,1发击中J12。沉重的爆炸。

来不及喘息。按照2对1交叉攻击规范设定的40枚AIM250以接近45度夹角射到。追求夹角的交叉攻击使得两群导弹间出现一个2秒钟的时间差,使1团机群又获得一次宝贵的喘息时间;

39架J12的发动机重新喷出长长的尾焰,倒飞状态的J12突然减速、静止、反向加速;

处于夹角攻击状态的导弹群无法适应目标这种倒转方向的变速,这是17种战术反制程式里所没有的,AIM250导弹全部从J12机群的尾部向下穿过;

J12在发动机推动下以周缘矢量辅助以极小半径倒翻,立即咬住了导弹群的尾部,40发短程格斗-反导导弹随即射出,红外导引头紧紧咬住AIM250的尾焰,猛冲过去,

只一瞬间,38发导弹被反导导弹击毁,2发被J12机炮打成火球。

美军第一波80发AIM250导弹全部消失了。

仰攻的40架F22美机先是对着扑面而来的R79放出红外诱饵,但是诱饵远不如F22健美,R79的红外成像导引头丝毫也不理睬。就从这一瞬间起,抛射红外诱饵战术成为了过时的东西。

当美机看到笔直穿过诱饵的导弹群丝毫不受影响地泰山压顶般扑过来时,开始慌乱,机群的队形终于保持不住了,绝大部份F22采取迎头对穿战术穿越导弹群;

R79导弹的红外复合多普勒雷达,立即捕捉住对穿瞬间具有明显相对速度差的红外复合信号,经过弹载计算机的精确控制,在导弹与飞机擦身而过的一瞬间启动了近炸引信,导弹近在咫尺地贴身爆炸了;

奇怪的是,导弹爆炸的高速破片带着足够的动能叮叮当当地敲在F22的机壳上,却没有得到预料中的效果—只有3架F22爆炸,11架冒烟失控,其它的二十几架竟然没事一般!

1团长看到这一震撼景象不禁大吃一惊:传说中的F22高强度钛合金机壳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

先机消灭美军仰攻机群的机会一瞬间就失掉了,已经来不及采取其它措施,穿越我军R79导弹近炸弹幕的二十六架F22狰狞地扑了上来,射出52发近距格斗导弹!

242

美军双机联网预警机。

中国人前突机群高空杂技般的眼花缭乱的机动性表演,令预警机里的军官们目瞪口呆。

80发汇聚了美国最高技术的AIM250竟然对中国人最新战机J12无可奈何,J12与F22的首次遭遇战竟然打成1:14,这实在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中国人必然拥有绝密的超高机动性新技术,在这个技术领域大幅领先美军,傲然处于世界的最前端。

眼下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对这个新技术,预警机机载中心计算机一无所知,因此所有的战术预案都可能是错误的。

这是现在整个机群生死攸关的问题。

必须尽快弄明白这个绝密的新技术是什么,只要弄明白,计算机立即就会给出最佳应对战术,美军就有可能避免全军覆没,甚至能够转败为胜。

中心计算机情报档案分析只能提供下列资料:

一个代号为ZY的研究机构曾经研发了某些资料模糊的尖端技术发明,其中关于空优战机的“机身周缘矢量喷管瞬时位移技术”,是与眼前的情形最相似的,但是没有任何中国军方得到这项技术并制造实施的记载。

眼下来不及弄清这些问题。面对中国人突然间拿出来的尖端技术,计算机无法应对。只有人可以应对,只能靠人了。在指挥官的决断下,古老的人力决策再次主导了美军的指挥。

243

1团的战斗队形终于被打乱了。

美军的压倒数量优势发挥了作用。正面和下方分别射来的共160发中程导弹几乎同时到达,形成4对1的导弹攻击,52发格斗弹也随即到达雪上加霜,1团机群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境况。多对一的导弹攻击下,可以有效躲避任何一个导弹攻击的机身周缘矢量位移系统很难兼顾多枚不同方向射来的导弹的同时攻击,很快,多团火球爆裂,8架J12被击毁,降落伞只有6顶。有的飞行员使用周缘矢量喷管位移技术搏斗到最后一刻。

短短的30秒内,飞行员的技术成为胜负存亡的主导因素。

一批分散发射的R79导弹射向美军正面机群,另一批格斗弹射向即将到达的美军仰攻机群,J12是单座战机,飞行员能够兼顾的事情毕竟有限,在剧烈的躲避机动中,大离轴角发射导弹攻击,对于飞行员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是很高的要求。

1团自顾不暇,攻击能力被严重削弱。

244

1团的作为电磁虚拟成像的前置偶极作用消失后,巨网机群在美军预警机看来就是一个整体的巨大辐射源。

对这么大的辐射源用反辐射导弹攻击只能是碰运气的尝试。实际的效果如何,此前从无战例经验。即使如此,美军主力机群仍然向巨网机群射出160发AIM250反辐射—红外双模制导导弹。

导弹刚射出,1团机群发射的80发R79导弹就逼近到194架F22组成的美军主力机群眼前。

与此同时,空六师师长率领的主力攻击机群—第61低空突击团,终于飞抵对第一目标群的攻击位置。

245

中共上海市委会议室。

市委书记用简洁的语言向军委主席报告了情况。党内组织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在场的同志要求为民请命.但是市委书记的内心深处仍然感到强烈的不安。这个不安,有军委主席是自己的老上级的成分,有这样的请示不尽符合组织原则的成分,但是不安的原因,主要还不是这些。市委书记隐隐感到保卫上海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国家的根本利益,关键所在,还不在防御炸弹的攻击上,

但是究竟是什么,自己还说不上来,还没有理出清晰的思路。市委书记感到自己站的位置不够高,了解的东西太少,

平生第一次产生了一种掌握大局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让市委书记深深自责。在屋子里的人把目光都投到自己身上时,市委书记知道那也是全市人民的目光。

大家需要自己在这样重大的关头能够把握局势、指出关键、剖析分明、提出基本方针、定下决心,当好主心骨。可是自己做不到。这种掌握不了大局的无力感,别人或许还不理解。

给老上级军委主席打电话,与其说是向上请示,不如说是向老师的迫不及待的求教。

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久病缠身的军委主席夹着痰喘的声音:“喉喉,你,你跟着我复诵:下级服从上级!”

市委书记:“下级服从上级”,

军委主席:“喉喉,全党服从中央!”

市委书记和其他4、5位常委:“全党服从中央。”

军委主席:“你们,喉喉,听好了:防空警报不许拉!”

市委书记沉沉地问:“为什么?”

军委主席:“为什么?因为(一阵激烈的咳嗽)…不会…不会有一个美国人的炸弹…丢进上海!”

246

李中岳从政治局委员那里出来2个小时之后,登上了渤海渔业公司的一架小型飞机。

时间已经刻不容缓。中岳岛号的主要突击一旦发起,就全局皆活。

247

北京,中南海。

总书记背朝钢琴坐在大转椅琴櫈上。

琴房的沙发上散坐着着政治局的7位常委,那位负责军队的常委,此时则在西山军委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