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医魂 > 第18章

第18章



姚慎懒得深思这个问题。坐了一夜的车倒不是很累,但因而诱发老毛病却让姚慎较为头痛,此刻腰痛如折,姚慎一边翻看病历夹,一边不由得握了拳去轻捶痛处,以求减缓痛苦。

谢菲关心的问道:“姚...大哥,你不舒服?”

姚慎摇摇头,但黄靖见他头上却隐有汗迹,忙机灵的拿了处方和笔,说道:“姚老师,要开方吧?你念我写。”

带教老师念药,实习生开方,最后老师签名,这很正常。当下姚慎也不坚持,遂念道:“红参15g  生石膏3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知母30g  甘草6g  山萸肉30g  桑寄生30g  山药20g  三七3g  好了,就这些了。”

黄靖把方子上下看了一遍,这才递给姚慎,问道:“我感觉这方子与上次那个+1床的差不多,也是参赭镇气汤,姚老师又准备用‘联方’?”

姚慎在处方上签了名,赞许的道:“小伙子记性不错,你说得对,是要用‘联方’。”

危医生一直冷眼的看着这边,这时见姚慎处方开完毕,便跑过来把单子拿了审视片刻后说道:“什么参赭镇气汤,弄鬼弄神的,这不是白虎加人参汤。还真不用激素啊,我问你,你是不是执业医师?”

危医生这倒不是刻意为难姚慎,若是单纯从比赛角度出发,危医生当然希望对方越蹩脚越好,但站在一个医生的角度,危医生却觉得有必要提醒对方,这不是简单的意气之争,而是处于对病人负责的态度。谢菲自是清楚这一点,不由有些担忧的望着姚慎。如不是执业医师,那就没有处方权,没处方权那也就谈不上比武了。严格的说,谢菲是没处方权的,之所以她可以管病人可以开处方,那是王主任看她近几个月表现不错,特许的,尽管如此,王主任每周还得去药房把处方来一次大签字。

姚慎从容的对谢菲一笑,俯身从带来的旅行包里拿出一个本子,说道:“你们放心,我不是江湖骗子,喏,这是我的执业医师证。你放心,我已经有八年的从医经历了。”

危医生颇为激动的说道:“那你懂不懂原则?这么重的病人,你竟然连激素都不上,你是不是就准备开几副中药就算了?各位裁判老师你们评评这到底行不行?”

激素生血小板的作用是不用质疑的,虽然对这个病人看来效果不怎样,但你不用的话,如果病人没事那还好,有事,那就是医疗事故。所以,危医生这里所说的原则那就是上激素。黄靖这才体会到先前危医生所说的那番话的“良苦”用心:激素是非用不可的,但事关中西比武,而你又刚说激素不行,那我看你能用什么。黄靖四面看了一下,见那几位当裁判的主任虽不出声,但神色间还是有要姚慎做进一步解释的意思。而谢菲老师更是一副担心的模样。

只听姚慎说道:“  这个病人不发热而有热象,这点我们可以‘从小便黄、大便结、月经量多而延长等’可以看出,而她的脉象弦细,应是虚热,不具白虎汤证所要求的‘壮热、烦渴、大汗、脉洪大’的四大征,再加上她说话语声低微,是应该用滋阴益气生血止血类方,比如门诊病历上的方子。”说着让黄靖从病历夹中翻出门诊病历。

一般大一点的医院都有门诊病历,那上面把病人的求治经过、大概用药都如实记录,以备后面的医生参考。+1床大妈在医大附一也配合服用了中药,方子正是滋阴益气为主的四物汤。黄靖把病历拿出来,几个主任却都不去接,最后是医大附一的内科谭主任说道:“我们几个都是西医,对这玩意不在行,王主任,你是地主,又是老中医,你看吧。”王主任好似尴尬的笑笑,把病历接过。

姚慎解释道:“我不是说这个四物汤不好,我曾听说有人善于用四物汤加减,几乎什么病都可用上,而且还效果不俗——对这一点我是持保留态度的。我曾经也用过这个方子加上水蛭用以治疗过一例子宫肌瘤的,服药一月,那肌瘤就没了,由此可见此方的确不错。但在这里怎么会没效果呢?那是开方的人没注意到患者的主证——气虚,而且不是一般的虚。我们都知道,药如不对证肯定是没效,如对证了但药力不足,那也是功用不大的,所以,那四物汤就没什么用。”

姚慎稍停,又自信的说道:“我开的这个方确如危医生所说,是白虎加人参汤加味,+1床无‘四大证’却把它用上,是借鉴了张氏的《衷中参西录》的石膏用法,在《衷中参西录》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用白虎汤治外感内伤发热的案例;而我之所以说它是参赭镇气汤,是因为我所开出的这方子是仿参赭镇气汤的方意开出的。”

“张氏的参赭镇气汤是以补益元气为主,我把方中的赭石去掉,用石膏、龙骨、牡蛎代替赭石的质重下沉引药下行,石膏更可与知母、山药等以清退虚热,而龙骨牡蛎则与萸肉配能收敛正气、与三七配则能止血散瘀,诸药合用,以达补、清、敛、散之功效,而全方因为人参之功,虽是用了一大堆的矿类药,却不会伤及正气。”

顿了顿,姚慎又道:“我说的‘联方’也不是装神弄鬼,患者患病日久,宗气、元气必然亏虚,这我们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看出来,补了元气补宗气,这很正常;扶正以攻邪、正胜则邪退,疾病在这两补之间,应该就会阴消云散吧。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说完便拿眼去看那几位裁判,等待他们的裁决。

西医的几个主任你眼看我眼,最后是谭主任说道:“我们几人被电视台邀来,主要还是为了应付万一出现危急情况,病人出现危险时我们就抢救;你们这时说的都是中医,我们都不懂,那就谈不上什么意见了。”另外一个年纪较大的也附和道:“老王,说起中医,我们基本上就是看戏,还是你来吧。”

王主任笑笑,说道:“这个......这个,姚医生说得很有道理,关于他的‘联方’,我在几年前看过,虽然有失偏颇,但也是不错的,我认为姚医生的方法可行。”

姚慎听他这般一说,这才醒悟过来。难怪这王主任看来眼熟,原来在四年前姚慎“联方”初成之时,曾寄到徐梧中医杂志,却了无声息;当时姚慎在徐梧市中医院进修骨科,因听说王主任在中医界声明颇响,便拿了去让他过目,王主任看后连说不错不错,但当姚慎让他推荐推荐时,王主任却含糊其辞,当时姚慎大惑不解,后来听人说,在医界有个潜规则,发表一篇论文得三百左右的润笔费,就相当于过路过桥费一般,但当时的姚慎又哪里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是满腔的豪情志气,怎屑于去钻营如此小道?自那以后,姚慎一时心冷,再也懒得把“联方”拿出示人。没想到一别四年,此刻却以如此场合见面。

不过王主任说话还算公允,这倒让姚慎大感意外。当下很客气的招呼道:“原来是王主任,一时倒没想起来,还是王主任养生有道,这几年竟是瘦了些吧?”

王主任打着哈哈道:“托福、托福啊,年轻人不错,不错啊。”

姚慎不动声色的问道:“那王老您看,我这方子还用得用不得?”

王主任眯眼笑道:“当然用得,当然用得。”

姚慎回过头来对危医生说道:“这病我以前碰过,如果不出意外,我是指在服用中药前不出血的话,那她明天大便就会通畅,三天后血小板化验就会有所上升,当然由她目前的状况看来,出血的可能不是太大,何况我们还用得有止血药呢。谢谢你的指教。”

危医生听他语气真诚,神色不似作伪,也不好多说什么,道:“我也是为了病人好,只要病人没事情,大家就都好了,是不是?”

一场风波就此结束,大家和和气气的收了场,姚慎开的中药也被送去急拣急煎,只等病人喝了看疗效,可说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而诸人中最欢喜的莫过于黄记了,老黄与摄影师如实的拍下了办公室内争论的场景——既然是中西论战,那这就是最有卖点的东西!

大林木  路旁土  海中金  炉中火  第二十四章

某某年的中西论战在一些权威的专家教授看来不过是一场闹剧,一场乡里娃子进城来的闹剧。

比如说“联方”,现在以传统的中医理论来解释,并无什么出奇之处,至于两方连用递服的方法,据考证,姚慎也不是首创。但在当时,姚慎的横空出世般杀出的“联方”以一系列华丽的组合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也许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医药卫生了解的需求增加;也许是以“气功”之论御方的“联方”让人很容易于高来高去神出鬼没的武侠联系在一起,因而对中医格外的关注;也许是因为中医本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菁华,人们不过是借者传媒的炒作,自怜类的奉送一点爱心罢了。但不管怎样,后来卷席全国大街小巷的一股股中医热潮,各大中医院校的学生乃至临床的中医复古、以典籍为重之风的热潮,全应因此而起。

毋庸置疑,徐梧卫视的策划是成功的。跟着成功的也有各大小书店的老板,以往几乎无人问津的中医古籍销量日涨,其中又尤以《衷中参西录》为最——这让有眼光而又敢囤物以居奇的老板着实小赚了几把。但最为成功的也许应该是黄靖——这位当时还在为明日何去何从、满带理想却又充满迷茫的少年,因为无意促成了事关中医兴衰的决战,他似乎从“潮流与弄潮”的关系中把握了玄机,此后一直坚决的跟在姚慎身侧,以探访发掘姚慎的言行私秘为乐事,潜心于网络版《笑熬糨糊》的书写,其稿件相继被徐梧都市报、徐梧卫生报、徐梧卫视等媒体采用,后被徐梧都市报聘为特约记者,自此一炮打响,终成徐梧一代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