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医魂 > 第89章

第89章





轻轻的吐了口气后,姚慎再度覆了上去。

——  ——  ——

人生因此而精彩!

涧下水  城墙土  白蜡金  杨柳木  第八十四章

苍生大医  唐代药王孙思邀,医德高尚,堪称医学界的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写道:‘若有疾厄第灾难章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不得瞻前顾后,自有虑吉凶,护措身命。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成苍生大医。‘后人对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为‘苍生大医‘。

  ——《笑熬糨糊.中医传说》——

“这是我老爸。”

男女关系一旦确定后,有很多事情便变得自然了,虽然姚慎还很想四处转转,寻找流传乡野的民间奇人以及八年前那段歌谣中的名家,但在谢菲的提议下,两人在浑源县停留几日便打道回徐梧,更在谢菲的要求下,姚慎于当日随着谢菲进了谢府。不过,让姚慎没想到的是谢菲的老爸竟然是谢长江!姚慎面现惊愕之色,开始进门时的些许不自然早不翼而飞。谢菲捂嘴偷笑,伸手轻拍了姚慎一下,姚慎这才反映过来,道:“谢叔。”

谢长江指指沙发道:“坐。”

姚慎依言坐下,肚腹里斟酌半天还没弄出一句话。

谢长江初时只是看着谢菲母女亲热,待谢菲娇嗔的叫了声“爸”之后,才似乎醒悟过来,道:“唔,那个小姚啦,这趟出门可有什么收获?”

姚慎低头答道:“有所收获,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天泉县张教授的‘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了,”

谢长江见谢母只顾着与女儿亲热,无奈的摇摇头,起身给姚慎泡了杯茶水,姚慎自是连说不要,两人客气一番后才重新落座,谢长江道:“这‘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在书上写得很明白,但在临床上能这样运用的还真少见,那位张教授出自民间而能有这份能耐,真是难得啊。”

姚慎道:“我看他给我解说时的模样,那样运用应该不是第一次吧;张老这样的人出自学徒,象他这样的应该才是纯粹的中医吧。”

谢长江点头道:“寒袭太阳之表,玄府闭塞,寒邪郁勃于内,气机逆乱上冲以至高血压;邪无出路,遂致攻脑、攻目而见头痛、珠网膜下腔出血。在治疗上,邪之来路即邪之出路,故用麻黄汤发汗。随着汗出,表闭一开,邪从外散,肺气得宣,水道得通,小便得利,郁结于大脑及眼底之瘀血、水肿亦随之而去,脑压迅速复常……。”

姚慎点头。换个场合的话,姚慎或许会发表点见解,但这时则只有听的份。

谢长江又道:“人本一体,表里同气,表气闭塞则里气逆乱,表气通则里气和。这道理看来简单,但在临床真正敢如此运用的恐怕没几个。”见姚慎如鸡啄米一般的点头,知道他有些放不开,便又道:“南陆以前可是有几个名家的,可惜去世得早了点,要不然你还可以一睹他们的风采。”

姚慎奇道:“几个名家?”

谢长江点头道:“‘南林意翩翩,北李笑亦甜,东木西华澜,两谢敬陪末。’这歌谣你知道吧?”

姚慎点头,道:“这歌谣里的南林是林凌风,北李据说是北京的一位年轻医生,其他的我就不清楚了。”想了想,道:“在南陆时听那位章教授说起您,您老莫非也是这歌谣里的一位?”

谢长江面露赭色,道:“我当年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发表过一些没什么用处的论文,也跟着享有点名声,如果真跟林凌风相比,我就差得远了。”

姚慎在南陆尝到了点甜头,对这些名家自是很感兴趣,当下问道:“我在南陆只听说林凌风前辈,但听您口气似乎在那里还有过一位名家的。”

谢长江点头道:“当时还有一位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也姓谢,叫谢青华,南陆人,与林凌风一起,都在南陆附一。”

“哦。那位谢教授研究的是什么?”姚慎对谢长江的研究课题还有所了解,另外就是林凌风知道一点,其他几位就全不知情了。

谢长江道:“我当时对中医的病名病历书写的兴趣大,谢青华则对医易源流研究颇深,曾一力提倡在各大中医院校开讲《易经》课,后来的医易相通与否的争论便是由他引起的。”见姚慎听得入神,便加了句:“他比较推崇明代张介宾的见解,认为“易之为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

姚慎点头道:“可惜了,这次南陆若是能与谢教授会一面的话,收获应该更大。”

谢长江不以为然道:“谢青华的理论工作做得确实比较精深,但再精深的理论,如果对临床的帮助不大的话那也是无用的。”

姚慎默然。《易经》与中医的关系从唐代便有人研究,这可在各代典籍里可窥一二,张锡纯在《衷中参西录》中解释“小青龙汤”时便用了《易经》中的名词,但其对中医的帮助似乎并不大。对于“联方”,姚慎还是认为得从《易经》中去理个头绪,但这又不适合在这时说出。

谢长江道:“你说在南陆有人提起我?”

姚慎点头,道:“章教授,教《内经》的,对《易经》也有写研究,还出过一本《医易相通论》,上面的东西写得很好。”

谢长江不置可否,道:“他对我有什么评价?”

姚慎一惊,道:“他说你的病案改革很适用的。”

谢长江呵呵一笑,道:“是吗?这个章教授也研究《易经》,很有意思的,就不知道是谁了?”谢长江的关于病案病名改革一事曾招很多人非议,这时乍听在南陆还有一位同济欣赏,不禁老怀大慰,却不知是姚慎故意隐瞒。见姚慎摇头,又问道:“他没有提过谢青华教授吗?”

姚慎摇头,想了想道:“林凌风在附一带有个徒弟,那章教授有可能就是谢青华教授的徒弟吧。”

谢长江“哦”了一声,道:“小姚,有个问题你要认真回答。”

见谢长江表情变得严肃,便认真的点头。

谢长江正色道:“关于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姚慎心道正题终于来了,但不管情不情愿这问题还都得认真回答的:“以后……好好上班,与小谢好好相处吧。”

谢菲与母亲到厨房张罗饭菜,这时刚巧出来,见谢老爸大有“三堂会审”的架势,便上前撒娇道:“爸……。”谢长江呵斥了两声,转过来对姚慎道:“班肯定得好好上,另外,年轻人有上进心是好事,但得静得下心,不要东想西想。”这话一说完,自然是又招来女儿的嗔怪。

谢长江尴尬的笑笑,又道:“你这一出门就是两个多月,有些事情处理起来就不那么方便了。”

姚慎恍然点头,道:“以后出门的话,我只挑休息时间去,每次都不去太长时间。”姚慎虽说在出门时向谢长江请过假,但这趟差既不是进修也不是出门开会,时间久了自然会为谢院长招来微词。

谢长江道:“能有目前的成就你应该很骄傲了,用心把白血病专科建设好,没有必要就少出门。”

看来谢院长对自己出门是不怎么赞同了。姚慎想了想,道:“民间那些赤脚医生还是有些本事的,他们那些出人意料的治疗方法往往会给人很大的启迪,我觉得到外面见识见识有必要。”

谢菲帮腔道:“每个月总有几天休息时间吧,姚大哥在这几天出门又有什么打紧?”

谢长江不理会女儿的缠夹,道:“民间的东西并不是说没用,但你不能挖掘到方子的组成,那他的秘方对你来说就根本没用处。小姚你是不是有了什么想法?”如是没有想法就不会白白的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怕就怕他去想那些不实际的东西,如果真是这样,那岂不是让女儿担心吃亏?

姚慎道:“前几天我一直在想‘有是证用是药’与‘无是证用是药’的问题,但一直理不出头绪,现在我干脆不想它了,就只想想‘联方’。”

谢长江满意道:“‘无是证用是药’只是临床的经验用药,真正想在理论上找出规律又谈何容易,小姚你还是实际的想你那‘联方’好。”

姚慎点头应是,待老谢说完了,道:“不过张教授的麻黄汤似乎用‘联方’的理论解释不通。比如‘联方’说的是‘温升凉降’,那个高血压病人按这个理论的话,无论如何也用不上那方子。”麻黄汤发汗,绝对是温升的方子。

谢长江沉思片刻,道:“看看,你自己的‘联方’都还没弄明白,还去研究什么‘无是证用是药’。”

姚慎道:“我总觉得这麻黄汤中有什么关键的东西还没掌握,如果能理解出来的话,或许‘联方’就是解决‘无是证用是药’的关键了。”

谢长江沉吟道:“这想法……或许成立吧,但你最近千万不能出门。”

谢菲一直对老爸反对姚慎出门耿耿于怀,这时听了限制令自然是大为不满,道:“不行不行,我还准备与姚大哥做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的呢。”姚慎也在一边追问其故。

谢长江对女儿不能理解自己一番苦心自是大摇其头,一番感慨后,老谢终于说出原因。

原来,姚慎以“联方”治愈白血病的事迹经过徐梧卫视的成功炒作后,姚慎“鬼眼王道”的声明一时无两,全国个大小地区都有所闻及。这场炒作固然给徐梧中医附一带来许多病人,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后遗症。由于中医近年来在国人的印象不是太好,而姚慎的绰号中更有“鬼眼”二字,自然有很多人对此消息抱将信将疑的态度,这些人除了向徐梧省相关部门反映外,更有人将“检举”信投到央视的焦点新闻栏目,要求该栏目主持人揭穿伪科学、打击个人崇拜之风。近几天来,该栏目组与省府的相关人员已进驻中医附一调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