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乱世草头王 > 第376章

第376章





显然联军准备以巨大兵力一举摧毁德意军队在非洲的兵力,于距离意大利最近的突尼斯建立空军基地,优先对战斗力地下的意大利军队进行登陆作战。在美国提供地6000多架战机、5000多辆装甲以及大量炮火的支援下,非洲战局立刻发生巨变。

由于德军在联军登陆地点以及兵员上的判断失误,兵力微弱地德意军队迅速溃败,联军沿非洲地中海沿岸几乎以每日百里的速度迅速推进,估计不需一月时间就可以展开对意大利半岛登陆作战。西欧局势立刻极端紧张。

双方都知道,此时战争已经进入最关键地时刻。从联军角度出发,罗斯福、丘吉尔都明白,即便斯大L在怎么霸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旦失利,俄国将失去正面抵抗力量,届时德军可以掉头西向稳定欧洲局势,并集中兵力对付英法美联军,联军再想反攻欧洲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因此即便罗斯福觉得美国还没有恢复元气,也没能将自己的战斗潜能完全发挥出来,却也不得不配合英、俄进行一场大规模登陆作战。中国一直拒绝参战,斯大林格勒险峻的形式,决定了联军没有更多时间准备。

为此,罗斯福、丘吉尔为防止德军自西线抽掉兵力,还准备了总计50万兵力、4000多架飞机、3000辆坦克,针对英国本土以及法国地第二波战役准备。

美军此次攻击,给石原以及整个日军参谋部发出了一个强烈的警告信息。整个日军参谋部都不得不承认,在战局形式大好的情况下,日本的战线过于漫长,战略铺开太大,已经处处都是弱点。任何一点变故都可能将整个日军所有优势全部摧毁。

此时,原本极力反对石原将北亚与中国进行交换的一些日军将领,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南亚、北亚,以日军现有陆军实力确实难以支撑如此巨大、漫长的战线。不过,包括彬山元在内的,一些日本将领对北亚有着不可割舍的情绪在内。

对于日本来说,北亚地区距离日本本土最近,对日本来说最方便不过,然而,开发远东至少需要十年时间以及大量人力物力,这是目前日本国情根本不能允许的。相对立刻就能对日本进行各种战略物资补充,并且物产、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大量劳动力且战略地位更为重要的南亚地区来说,在南北亚的取舍上,即便彬山元等人再不愿意割舍,南亚也是唯一的选择。

日本政府需要南亚物产维持崩溃的财政、军队需要南亚的矿产、粮食、油料维持战争消耗。同时、美英联军所拥有的飞机、装甲数量对日本刺激太大,日军参谋部不由的计算起双方之间的差距,结果他们颓然发现,如果美英联军全力进攻日军,放弃南亚、放弃中国的支持,其实等于放弃整个战争,而保有北亚等于大量日本军队必须在北亚过至少十年的原始生活。

北亚已经是日本军队的包袱,而中国则是日本军队维持战争所必须争取的盟友。

有这些考虑,在空前压力下,石原莞尔在北亚问题上,终于完全得到军部认可。利用北亚与中国交换换取大量机械化装备提升决战能力,并且利用中国进入北亚,阻挡美军获得任何一块北亚领土作为基地,挑拨中美、中俄关系,对目前的日本实在是最明智不过的选择。

43年3月20日,美国太平洋舰队被炸毁之航母在获得补充后,日本海军的优势地位也逐渐丧失。日美海军在中途岛、阿留申群岛分别进行激烈海战,双方各有损失,同时,美军对远东进攻军队兵力提升至15万,日本本土防御迫在眉睫,形式对日军已经非常不利。

石原莞尔为尽快摆脱困境,一方面命令日军南北两支部队不计代价对俄军发起猛烈攻击,以图协助德军尽快解决俄国最后的堡垒,另一方面彻底放弃对北亚的幻想,不断降低谈判条件,以期尽快获得中国的帮助。

在石原莞尔急于获得中国飞机、坦克的同时,中国军部、政府内部却出现的了不一样的呼声。

“吴司令,如你所说,日本战线太长,处处都是弱点,美国海军也在逼近日本本土,为什么我们不趁机主动攻击,获取北亚、甚至南亚这些地区,而非要对日本这样的敌对国进行资助,这不仅我不理解,政府各级行政人员也很不理解?”

李宗R认为俄国已经答应归还远东领土,而此时在亚洲地区来说,日本陆军实力根本无法与中国对抗,俄国实力也已大损,在美军逼近日本大门的前提下,也正是中国加入联军对日发起进攻,获取利益的最好时机。军队不利用这个时机,反而在飞机、装甲等先进战斗武器上对对国人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进行帮助,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不仅李宗R难以接受吴克的决定,蒋介S在此时也难得的持坚决反对态度。

蒋介S则与李宗R相反,具有投机心理的蒋介S认为,俄国几百万军队在仅仅100多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对抗日德联军,已成必败之局,德国在此战过后必将成为欧洲霸主,因此蒋介S非常希望劝说吴克趁机加入德军一方,与德军分占亚欧大陆。

第五卷  博弈  第295章  收复大西伯利亚

随着与国际经济交流的日益密切,很多政客、经济商业人士、军队将官此时视野大开,对外界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正是因为这种了解,很多政客非常希望国内军队此时能够趁机参战,以为本身团体谋取更多利益。只不过在参战方向上,这些人有所分歧而已。而工商业团体更多趋向于继续保持中立,适当运用手中资源对双方实施平衡,以获取更大利益。

蒋、李两人在这上面的分歧,正是国内两大主流呼声的一次表现。

受方先本等压制,原来的官僚资本此时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国内经济极速发展,但他们因为需要改变经营模式和思路,白白的丧失了很多机会。这些官僚资本更适应由自身权力带来的强制性经营、剥削手段,而此时国内除了那些被贩卖的外来人口之外,对劳工权益、经营手段都有极为严格的规范。

尤其是一年之前,战争结束没多久,因为工商业极速发展,城市用地立刻极端紧张,一些老官僚老地主立刻广购土地、建造房屋趁机哄抬地价、房价。然而当郭清根据吴克的建议,对房屋所有人所拥有的第二套、第三套房屋实施100%、200%征税、并以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强制清理后,一时之间所有参与哄抬的官僚资本、地主老财几乎都大大损失一把。

由于吴克的强力支持,甚至连蒋氏家族也在这场投机中损失惨重。幸好目前国内可投资项目众多,只要不与政府、民生作对,几乎所有投资都能赚到翻倍地利润,这场由老官僚资本旧地主引起的投机风暴才没能引起多少震撼。

而这些家伙被压制之后。除了那些不受保护的外来人口比较适宜他们的贪婪外,其他各种正常地投资都很难满足他们的胃口,因此战争被这些人再次提起。原本应该老成持重的蒋介S,此时受他那一系旧官僚资本的撺掇。转而支持对俄、对日作战,以获取南亚、北亚更大更多利益。

与此相反,新兴地李宗R等一系势力刚刚在国内发展中获利,在西南地区也获得充足利益,同时巨大的外贸中转等等收益也给各地带来想像不到的财富。因此,此时这些人反而更希望能获得稳定,以持续这种发展速度。

至于吴克这一系势力,内部也出现两种呼声。

从事经济、政府工作的郭清、方先本等从国内经济发展出发,建议吴克暂缓对外宣战。方先本认为,国家此时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速度。主要还是因为中立政策带来的贸易收入。一旦这种中立被破坏,则贸易立刻就会受到冲击,这必然冲击现在的市场。给市场带来灾难。

而来自军方的代表,包括周参谋总长却认为。此时实乃参战的最好时机。参谋部认为,从双方此刻战争局势分析,不论参与任何一方。在未来都可以确保获取足够利益。参谋部部分激进参谋甚至得出结论,只要以战争方式介入,未来欧亚大陆至少会有本国一半利益。..

争论非常激烈,连吴克一时之间也有些难以决断,毕竟此时的战争局面已经改变,虽然历史地惯性让战争还有些类似于原来二战的模式,但交战双方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谁也不知道未来胜负究竟属于哪一方。

从吴克地角度分析,此时德军虽在欧洲占据上风,并且根据最新力量对比,如果俄军不能获得补给,这场欧洲大战必将因俄军被歼灭而告终。但此时美英法军已经向意大利发起进攻,德军后院起火,内线情报显示,希特勒还没有调动大股兵力进入意大利协防的意思。同时,美军在远东地大举行动,也对日军后方产生极大威胁,并且对自己对远东的计划产生威胁。

如同斯大L所担心的一样,吴克不相信美国人会有什么好心,一旦美军远东作战获胜,以阿拉斯加作为中转基地,再依托其本身强大地工业基础,很容易在远东建立起一个牢固的军事基地。如果战情出现这种变化,未来将更加难以预测。

毕竟美英俄分属不同阵营,一旦美军获取在亚洲大陆牢固的基地突破日军封锁,并扶植依靠自己的势力,罗斯福很可能将采取与自己一样的措施,仅以军火、物资对俄军提供帮助,坐看德、俄之间相互消耗,从而最终达到战后不撤出实现其获取在亚欧大陆的巨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