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释怒 > 二十二章 形势

二十二章 形势



        三年前,楚天行统三十万大军北征,楚天行于溃逃的乱军中被人射杀,三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北征惨败之后,河东之地,除沈阳、辽阳、开城、铁岭之外,全部沦陷敌手。及此手足无措之际,朝廷重臣又都想起了赵烈廷。

        赵烈廷,江夏人,神帝二十五年乡试第一,次年考中进士,曾任梧州推官,后提升御史。神帝三十五年,赵烈廷巡按辽东,他见辽东有很多空旷的土地,就建议朝廷驻军屯田,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下令在辽东诸部推行。

        当时辽东驻守的将士经常袭劫离人屯寨以劫掠邀功,往往引起战端,为了杜绝战端发生,赵烈廷主张对离人以防守为主,多筑城堡,建立巩固的防线,与离人维持和平友好的局面。在辽东数年,赵烈廷杜绝馈赠,核实军费,按劾将吏,严肃风纪,使辽东局势趋向好转。

        赵烈廷绝代将才,勇略无双,但性格刚烈,不能下人忍事,得罪了许多朝廷大员,后被因事罢官,贬为庶民。

        国难思良将,北征惨败,楚天行丧师,朝廷又以为赵烈廷熟悉辽东事务,启用他为大理寺丞兼河东道御史宣慰辽东,不久又提升为兵部侍郎兼右都御史全权经略辽东。

        赵烈廷接受任命还没来得及出京,开原失陷的消息就传到京师,他即刻上书,指出河东为辽东腹心,开原又为河东根本,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赵烈廷建议朝廷尽快派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整军马,收复失地,朝廷众位大员早已六神无主,自然对他表示支持,并赐上方宝剑加重他的权限。

        赵烈廷刚出青云关,铁岭又告沦陷,沈阳及各城堡军民纷纷逃窜,数百里内,炊烟断绝,人人都以为辽东必不可保。于此紧要关头,赵烈廷顶风冒雪,兼程前进,他一路考察民情,召集流亡,修缮战具,严肃军纪,斩逃将王文鼎,刘裕介,萧青磊等人,用他们的首级祭祀死难烈士;诛杀贪官陈伦,罢免贻误战机的总兵官李士祯等。

        利用暂时休战的机会,赵烈廷督励将士造战车,治火器,疏通战壕,修缮城池,做好御敌准备,如此数月后,辽东战局就有了转机,赵烈廷于是上书朝廷,把召集来的十几万军队分布在源河、庆阳、抚云、三岔儿堡、镇江各城堡之间,小警自卫,大警互援,首尾相应,并挑选精锐士兵组成游击部队,深入敌后进行骚扰,使敌疲于奔命,不得安宁,然后等待时机,以图进取。

        赵烈廷招抚流亡,修缮城池、器械,整顿军伍,终使辽东局势稳定下来,但他的脾性依然不改,又得罪了不少朝廷重臣。

        神帝四十四年,离人进攻濮河,帝国损失七百余人,濮河失守,于是朝中有人籍此机会对赵烈廷大肆攻击,上奏他:军马不训练,将领不部署,人心不归附,滥用刑法……接着又弹劾他:出关一年多,漫无规划,以致濮河失守,隐瞒军情不报。接着,新仇旧恨汇在一起,反对赵烈廷的人汹涌而出,御史江三元罗列赵烈廷“无谋者八,欺君者三”,并且声言,不撤掉赵烈廷,辽必不保。

        神帝此时已是百病缠身,但人之将死,其心也变,神帝开始关心起他的江山社稷来。神帝亲下诏旨,收缴上方宝剑,罢黜赵烈廷一切官职,以袁丰泰代理赵烈廷经略辽东。

        吉坦巴赤见赵烈廷去职,以为有机可乘,便一点也不给神帝和朝中诸位大员的面子,数月间,连陷沈阳、辽阳,袁丰泰自杀,其间五十余城亦不战而下。

        沈、辽失陷的消息传至京师,朝廷大为震恐,阁臣刘聪经愤慨地说:“设使赵烈廷在辽,局面决不至此。”

        神帝这时候又想起赵烈廷,对罢他的职深感悔恨,于是将当初攻击赵烈廷的官员尽皆贬斥,并再度起用赵烈廷为辽东经略,又提升王祯化为辽东巡抚。

        赵烈廷自故乡到京后,上疏朝廷说,他主张恢复辽东必须用“三方布置”的战略,即:广宁用步兵及骑兵驻守,在辽河沿岸建立城堡,形成坚固的防线,用以牵制敌人;另外在天津、登州、莱州置水师,乘虚而入,从南面向敌人进攻,以分散敌之兵力,动摇敌之后方,离人为保巢穴不失,必得回兵救援,如此泺阳易复;最后,要在山海关特置经略,节制三方,统一事权。

        辽东局势岌岌可危,加之此前神帝刚刚贬斥了曾诬陷赵烈廷的众多官员,朝廷一众大员也就不敢再瞪眼扒瞎,不懂装懂,于是赵烈廷的主张顺利得以通过。朝廷任命赵烈廷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坐镇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

        赵烈廷请赐上方宝剑加重权限,并请调兵二十万,兵马、军械、刍粮责成兵、工、户三部筹集供应,他还提议重用辽人参赞军事,以争取辽人支持。

        神帝答应了赵烈廷的要求,为示恩宠,赵烈廷离京前,神帝赐他麒麟服一,彩币四,命文武大臣陪同宴之郊外,并从京营中选调五千兵马护送。

        袁丰泰自杀后,朝廷曾任命薛永国经略辽东,但他病不任事,一切都委托王祯化代为执行。王祯化掌权后,在辽河沿岸设置六营,每营设参将一人,守备二人,规划地盘,置兵分守西平、镇武、柳河、惠山等城堡。

        赵烈廷到任后,企图改变王祯化的军事部署,但遭到王祯化的抵制,于是他上奏朝廷,认为辽河沿岸各城堡容纳不了大军,分营驻守会使兵力分散,若敌人轻骑直攻一营,会引起一营溃诸营俱溃的连锁反应,局面将不可收拾。

        赵烈廷主张,辽河沿岸只驻少量游兵,这些游兵轮番出入,使敌人琢磨不定,自辽河至广宁当多置烽火,便于传递消息,西平诸堡只需驻守少量兵马,作为传烽哨探之用,而大军当置于广宁。大军若置于广宁,广宁距辽阳三百六十里,敌人不可能短时间到达,若敌人有什么动静,我军会预做防备。

        一如三方布置战略,无人胡搅蛮缠,赵烈廷的正确主张又得到了朝廷的认同,朝廷命令王祯化按赵烈廷的部署执行。王祯化接到命令后极为不满,他将所有军务都甩给赵烈廷,自己则只管领兵,赵烈廷也只能徒呼奈何。

        名义上,赵烈廷的职权在王祯化之上,但经略、巡抚平级,何况经、抚互相制约是朝廷一贯的策略,所以赵烈廷管不了王祯化。赵烈廷感到无奈的还不只如此,实际上,他可以直接指挥的军队只有四千,而其余的都掌握在王祯化手中。

        每有援军到来,王祯化都冠之以“平辽”的番号,这引起了辽人不满,辽人并未反叛朝廷,何用来平?赵烈廷到任后,认为“平辽”二字伤害辽人感情,他命王祯化将“平辽”改为“征北”,王祯化虽遵命改正,但内心不服,于是经、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此一期间,王祯化遣都司许文龙深入辽东袭扰离人,但屡遭离人阻截,无法立足,于是南略广鹿岛,后又辗转进入皮岛。许文龙立足皮岛,招募逃亡千济的辽人袭取了东江,把离人的势力逐出鸭绿江南岸,王祯化以之为奇捷,上奏朝廷,大肆吹嘘。

        对袭取东江之役,赵烈廷极不以为然,他认为许文龙孤军深入,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对离人发动进攻打乱了三方布置的军事部署,它不仅不是奇捷,而是奇祸。

        近一年多的时间,赵烈廷和王祯化今天你一本,明天我一道奏折,各说各的理,互相指责,矛盾早已公开化。

        “辽东目前的局势大抵如此,赵烈廷的策略是积极防御,以守为主;王祯化则绝口不言守字,素元,你以为辽东前景如何?”方中徇介绍完后问道。

        张素元知道方中徇并没有把话说完,如果形势仅是如此,那他不会说不必等太久的话,显然,目前一定是王祯化占了上风,而方中徇不看好他,所以才会这么说。

        张素元并没有点破,他知道才华需要展现的时候一定要展现,但没有必要时就得藏拙,这是个浅显的道理,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尤其是所谓的聪明人。

        “伯父,听您所言,素元觉得王祯化缺乏起码的军事常识,为人又骄狂自大,如果由他主政辽东,辽东必危,但有赵烈廷大人坐镇山海,王祯化尚不至肆意胡来。”张素元老老实实地说道。

        方中徇对张素元是越来越满意,他一直都在找机会不着痕迹地考验张素元,刚才他没把话说完也是如此。方中徇知道张素元一定可以猜出他没说出来的话,张素元也果如他期望的那样,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话说得含而不漏,没有丝毫的卖弄。

        张素元会演戏,他方中徇更是行家里手,这套业务他熟得简直不能再熟,于是郑重其事地摇头说道:“东江之役后,王祯化已完全占据了上风。许文龙的获胜,使朝中很多人以为可以籍此机会,向离人发动全面进攻,一举收复失地。王祯化日前上书说,蒙厥古虎墩兔部有四十万军队可以为他所用,他认为只要大军渡过辽河,河东百姓必尽响王师,依靠蒙厥古虎墩兔部的四十万大军,并有投降离人的叛将李永芳作内应,可一举荡平后箭,他还扬言,明年春三月便可以高枕而听捷。”

        “伯父,赵大人有什么意见?”张素元轻轻叹了口气,问道。

        “赵烈廷当然反对,他说首先应该做到兵马、器械、舟车、刍粮无一不备,而后克期齐举,方可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他仍然坚持应加强广宁的布防,稳住辽河以西的动荡局面,然后再向东步步推进,稳扎稳打。”

        “伯父,现今西林党主政,难道就没有明白人,而任由王祯化将军国大事以儿戏为之吗?何况,素元听说赵大人也是西林党人。”张素元不解地问道。

        “素元,现在西林党一党独大,他们都是在一个锅里搅马勺,顺者为党,逆者为贼,赵烈廷性情刚直,他得罪起人来当然也不会管对方是不是西林同道,如今朝中大臣多认为他傲慢跋扈,不好共事,所以多数人袒护王祯化而诋毁赵烈廷,而且主掌辽东军务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一向与赵烈廷不睦,又对王祯化非常信任,所以他对王祯化的请求多以特准,而对赵烈廷的请求则多置障碍。”

        又一声悠长的叹息在张素元心底滚过,他原本一门心思杀身许国,但此刻他才深切地感到事情远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今后他处在赵烈廷的位置,他该如何应对?

        “这么说,朝廷已准了王祯化的计划?”张素元问道。

        “是的,张鹤鸣已将辽东大军尽归王祯化麾下,赵烈廷现在只是徒有经略虚名。”方中徇也轻叹一声,答道。

        沉默,他们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梆声,子夜的梆声飘飘渺渺地传进屋来,张素元知道他该走了。

        “伯父,我想去一趟辽东。”张素元说道。

        “很好,你确实应该去亲自看一看。”方中徇赞许地点点头。

        风灯阴森幽暗的光影中,站在廊檐下,方中徇目送着儿子陪着张素元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黑暗中不见了身影。儿子呀儿子,如果不是为了儿子,即便再有千条理由,他也不会在目前的情况下公然支持张素元,但为了儿子,他却必须这么做,为了儿子,赌就要赌全套,绝不能三心二意。

        儿子的个性纯真率直,但却生在动乱的年代,而他又垂垂老矣,所以让儿子追随张素元就是他为儿子做的最正确的选择,至于结果如何,那就得听天由命了。

        方中徇想起几个最亲近的手下对他没有表态放弃张素元而大惑不解的神情,不由得一笑。他们以为张素元就是王居正的翻版,而且张素元行事手段之激烈、毒辣,王居正又远非其比,何况他现在尚不过是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如果张素元当政,那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土地是所有人的命根子,没了土地,那他们还有什么?

        方中徇了解他们的心思,但却不能把话挑明,而且就即便挑明,他们也不见得能理解。他的目光越得过家中那万顷良田,土地算什么,土地是君王的根基,但却不是臣子的,对臣子而言,权力,只有权力才是一切核心中的核心。

        不管什么人掌权,都总要有人享尽荣华富贵,如果张素元掌权,那儿子就是头一排享尽荣华富贵的人物。到目前为止,他还并没有在张素元身上压上身家性命,但这一天是早晚会来的,现在他只是希望哪一天到来的时候,张素元可以让他的选择容易些。

        刚才,张素元并没有问他,今后他们应当给外界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因为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几乎全在他身上,所以主导权完全在他。张素元虽然没问,但他也已交待清楚,一切照旧,如果没有必须要面谈的事就不要见面,有什么话通过儿子转达就可以了,此次去泺东,儿子也一样跟着去。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