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释怒 > 五十三章 迷惑

五十三章 迷惑



        张素元担心的是监军的人选。

        如果来作监军的太监深沉狡诈,他的计划虽也能施行,但付出的代价必然要沉重得多,不仅如此,他的计划极可能因此横生波折,平添许多莫测的变数,而且日后也可能给他带来莫大的麻烦。

        如今,王丙元不在私下跟他商议此事,反而在帅厅上公然质问他。这话显然是带着气说的,王丙元肯定是在气他没有先他们提及此事,所以也就不愿在私下里跟他好言好语地说。

        相对沉稳的太监初来乍到他这一亩三分地仍如此嚣张,那他们素日为人如何也就自可想见,压在心头的最后一块石头既随之落地,王、江二人果如他所愿,庸才而已,一切按原定计划行事即可。

        眼角余光闪处,侍立在帅厅门边的佘义正悄然退了出去。

        “哎,王大人,不瞒您说,本抚一直都为此事彻夜忧心,但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素元轻轻叹了口气后,带着浓浓的歉意地说道。

        “张大人,你这是何意?”江上庆不解地问道。

        “二位大人,你们或许有所不知,高行义任职辽东经略后,他没有给过宁远一两银子、一粒米。此次大捷之后,朝廷下拨的军饷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连以前的窟窿都堵不上,何况重修被离人夷为平地的大凌、中左和锦州三城更是一刻当误不得,为此本抚不得不冒着激起兵变的危险拖欠将士们的军饷,至今已拖欠了四个月之多。”张素元无奈地说道。

        关于军饷的事,王丙元和江上庆虽不是很清楚,但也知道个大概。

        顾忠信时期,九千岁一方面消减辽东的军饷数额,一方面采用公文旅行的方法拖延军饷的发放,拖到最后大都不了了之。高行义时期,朝廷用于辽东的军饷猛增,但以他们最保守的估计,其中也至少有百分之七十进了高行义和九千岁的腰包。高行义获罪后,因九千岁对张素元还不托底,所以他老人家对辽东军饷的控制极其严格。

        他们知道张素元所言不虚,但虽然知道,他们依然对张素元的态度相当不满,难道缺钱就可以不为九千岁他老人家建造生祠了吗?难道缺钱就可以成为张素元推委搪塞他们的理由吗?真是岂有此理!

        “张大人,你这是在责怪朝廷吗?你是不是说因为没钱,所以就不能为九千岁他老人家建造生祠?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只有等到你什么时候有富余钱了,什么时候才能为九千岁他老人家建造生祠?”王丙元面沉似水,连珠炮似的质问道。

        “王大人,您误会了。”微微欠了欠身,张素元一脸郑重地说道。

        “二位大人,对于如此关乎国体的大事,本抚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恨不得马上就把生祠建成,以表达宁远军民人等对九千岁他老人家的敬仰和感激之心。不瞒二位大人,本抚早已拟好奏折,早就想奏请朝廷为九千岁他老人家在宁远建造生祠,但实在令素元汗颜,因为没钱,这封奏折不得不暂时压在手中。”

        说着,张素元自帅案上取出奏折递与王丙元。看过张素元递上来的奏折后,王、江二人的脸色立时就顺畅了许多。

        “张大人,那你打算怎么办?难道一定要等朝廷的军饷到后才动工建造吗?”虽依然是质问,但语气已和缓了许多。

        “不是。”张素元摇头说道。

        看着二人困惑的目光,张素元心中一笑,继续说道:“二位大人,宁远缺钱不假,但也不是说就绝对拿不出银子来为九千岁他老人家建造生祠,只是前方军情实在紧急,不能稍有当误,所以本抚才不得不忍痛延期。这样做虽出于不得已,但实在是有愧于九千岁他老人家,所以这种事决不能再有第二次!本抚此前为纪念阵亡将士,曾奏请朝廷建造忠烈祠,听说朝廷为此下拨的银子不日即到,所以本抚想用这批银子为九千岁他老人家建造生祠,不知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随着巡抚大人的话音落地,二位监军大人一直阴沉的脸色立时放晴,他们对张素元的态度相当满意。

        他们觉得张素元毕竟还年轻,还不太通达官场中事,如果他把为九千岁建造生祠的奏章早点呈上去,那银子不银子的,还不是九千岁他老人家一句话的事,看来张素元毕竟毛还嫩点,但这也好,以后他们只要稍加点拨,那银子还不得嗖嗖地往他们口袋里跑啊!

        舒心呢,二位监军大人越想越美,脸上的笑纹也就自然越来越浓。

        看着王、江二人脸上浓浓的春意,这位毛还嫩点的巡抚大人虽笑容依旧,但眼神却越来越冷,只不过两位监军大人目前还无法领略,所以笑容依旧灿烂。

        堂下一直旁听着的众将,对大人的言辞越来越困惑,他们大都不理解大人怎能说出这种离谱的话?

        宁远虽是险地,但也无碍它成为辽东商贾云集、百货辐辏之地,大捷之后更是如此,所以宁远地虽险,但决不闭塞,何况新到任的经略王晋之王大人在山海关干的鸟事,他们就是想不知道都难,对于生祠是个什么玩意,众将也就自然不会摸不着边际,都清楚的很。

        刚开始,他们以为张大人跟两个死太监虚与委蛇是为了向朝廷要银子,虽然大人的话未免有点那个,和大人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严重错位,根本就对不上号,但他们还是理解大人的难处,要不是被逼得实在没辙了,大人怎么可能说得出这种话。

        是啊,辽东目前百废待兴,那儿都需要银子,就是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士兵们已经四个月没开饷,可他们呢,一年还是两年,他们都懒得记了。

        在张大人麾下,众将就是再难受,如今也已没人会往贪污的方面动脑子,他们这样既是不敢,更是不齿。之所以不敢,是因为危险性太大,大人的眼睛好像无处不在;之所以不齿,是因为往日习以为常的事现竞在让大人搞得比老婆偷汉子还丢人。

        众将相信,张大人到达辽东后,可能没为自己花过一个铜钱。大人每天吃什么,穿什么,他们都是亲眼所见,而更让他们感动的是,大人竟让二位老人家每天和他吃一样的东西。

        大人不吃,当然不是因为没钱,更不是就缺那么点鸡鸭鱼肉。大人不吃,是因为吃了就对不住比他过得更苦,活得更累的将士们。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张大人一家在前面站着,所以他们即便扎脖也会挺着的,这也既是宁远能于千难万险中摇摇晃晃挺过来的根本原因。

        如若大人说两句走样的话就能弄来银子,当然没人会反对,但大人的话却越说越走板,众将也就跟着越来越困惑。他们有点搞不清楚大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当听到张素元竟要挪用建造忠烈祠的银子来修建什么他妈九千岁的狗屁生祠,众将无不怒火暗生。

        就在众将眉眼间怒火渐起的当儿,他们也都在霎那间感觉到了大人身上的森森冷意,于是他们也都在瞬间清醒过来。众将明白,不管他们理不理解大人的所作所为,但他们相信大人最终是决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众将清醒过来后,对大人虚心向两个死太监请教有关辽东的军政大计也就见怪不怪,他们现在都是以好奇的心情来等待接下来必定要发生的事。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