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官场女人 > 第3章

第3章





黄福瑞愣了一下说:“是啊,是谁叫放的炮?我不知道,你们,你们谁知道?”

贾大亮等一干人都说不知道。

金九龙解围似地说:“放炮的是两个烧锅炉的工人,大概是他们自发的,听说栗书记来,心里高兴,放放炮表示欢迎。不过,倒也好,既开了个吉利,又及时给了我们信息,我们是听到炮声以后出来的。”

杨鹤鸣听了以后在心里说:“纯粹是胡说,要没有人安排,两个工人会去放炮,还什么吉利信息呢!”不过,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把脸拉得更长了。

从停车的地方到会议室,还有不短的距离,在他们走的过程中,除说了上面那几句话以外,没有再说什么,几个人就那样默默冷清地走着,整个大院里,除他们而外,再没有一个人走动,显出一种特殊的神秘气氛。杨鹤鸣、粟宝山。

张言堂以及县里的几个领导都感到奇怪。他们不断朝周围看,只能看到近处一些房子里有人隔着窗户玻璃在看他们。

会议室有三间房子大,沿墙摆了一圈旧沙发,放着六个长条木茶几,中间安的烤火用的大炉子还没有撤。进来后,把杨鹤鸣和粟宝山让到冲门的正位上坐下后,别的人按照自己的职务名次以正位为中心,或远或近地坐下了。

公务员给各人沏上茶。

在栗宝山没有来之前,是黄福瑞的职务最高,地委又明确过让他暂时主持全面工作,所以,他必须先说话。他小声征求杨部长说:“杨部长,开始吧?”杨鹤鸣点头后,他面向大伙说:“我们现在开会,请杨部长讲话。”

杨鹤鸣首先拿出地委的任命决定进行正式宣布。然后全面介绍栗宝山的情况。接着他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尽管粟宝山同志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但要做好工作,尽快改变太城县的落后面貌,还需要大家积极地真心诚意地支持他,帮助他,需要县委一班人团结一致,凝聚实干。毛主席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太城县的过去,大家都是清楚的,各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数。我们应当通过总结回顾过去,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始终把太城县22万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排除可能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身心地抓好经济建设。当然,对于栗宝山同志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缺点和问题,也不能包庇,搞一团和气,应当开诚布公地摆到桌面上来,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保证政令畅通,坚决刹住歪风邪气。地委希望太城县委一班人不辜负组织上的重托和广大群众的厚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杨部长最后讲的这几句话,是经过反复琢磨推敲以后才讲的。为了支持栗宝山,他讲话的分量比前三次都重得很多。而且每一句话都有所指。虽然他没有把所指的事点明,但在座的人都明白他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是什么。讲完以后,他把屋里的人迅速地扫了一遍,看一下他们是否明白他的意思。他见有的人低头沉思,有的人满不在乎地抽烟喝水,心里很不高兴,真想再严厉地说几句。

按照不成文的规定,接下来该是栗宝山讲话了。他在路上想好了一大篇这个时候要讲的话。可是,临到了他要讲的时候,突然又觉得讲那么多不妥。讲那么多,会给大家一个炫耀自己的印象。人家会说,下车伊始,就哇哩哇啦。他在一班人和群众中树立威望,不是靠说,而是靠做。刚刚下来,好多情况不了解,言多必失,还是简单说几句为好。究竟简单怎么简单,从哪里说起,都说些什么,由于事先没有思想准备,他心里禁不住地慌起来。情势很急迫,不容他想好了再说,因为黄福瑞已经朝他看了,他要还不说,就出现了冷场的空档,也就显得他不懂规矩了。所以,他只好咳嗽一声开了腔:

“我说几句。首先感谢地委对我的信任和器重。”接下来,他想说感谢太城县对他的欢迎,但进门后的情景忽然在眼前一闪,把已经到了嘴边的这句话咽了回去,接着说:

“我感到这付担子不轻。尽管杨部长刚才对我作了那么多的鼓励,我还是有几分胆怯。但我有信心,有决心,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把工作做好,把太城县的事情办好。我这个人能力不大,要说优点的话,我自己觉得就一条:喜欢叫真。对自己叫真,对别人也叫真!”他很满意自己临场发挥出来的这句话。他接着说:“相信各位能够理解我,支持我,帮助我。我下来的时候,给地委作了保证,如果搞不好,不回去见领导。我的意思是,不给自己留后路,决心跟大伙背水一战。我想你们不会愿意跟我同归于尽吧?”说完,他哈哈地笑着,有意改变一下气氛。

在座的除了杨鹤鸣以外,都附和地笑了笑。笑声显得很不协调,气氛依然是那么别扭。

黄福瑞显出捧场的姿态,几个人里面,数他笑声些微大一点,自然一点。而且,他不失时机地接住栗宝山的话发言了:“反正我是不愿意跟着栗书记同归于尽的。不过,话得说回来,栗书记未免言重了。你年富力强,思想解放,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又有地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一定能开创大城县工作的新局面。至于班子里的成员,一定会大力支持你的。反正我黄福瑞,杨部长最了解,虽然能力不大,水平不高,但是组织观念是很强的,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挑肥拣瘦,争权夺利,也不会搞阴谋诡计。这次地委派你来,我打心眼里高兴。请你放心,也请杨部长放心,我一定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心尽力地当好栗书记的助手。不过,利用这个机会,当着杨部长的面,我还想再说一下过去说过的话题,就是请地委考虑,选一个能力水平都好的人,接替我。我有自知之明,实在觉得自己不行,看着政府的工作上不去,尤其经济建设上不去,财政那么紧张,心里很着急,很不安,觉得对不起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也对不起太城县的父老乡亲。如果能选一个比我合适的人来当县长,跟栗书记配在一起,那就更有力量了。只要能把太城县搞上去,我就是安排去掏厕所,也心里高兴。你们不要笑,我这是心里话。你们瞧,杨部长没有笑,因为杨部长了解我。我这样说,绝不是扫栗书记的兴,也不是向组织上打退堂鼓,我是在提积极的建议,为太城县的前景着想。只要组织上没有做出决定,只要我在岗一天,我绝不会松懈一分钟,我会挤尽身上的那一点点可怜的能量,拼命地去工作。

希望栗书记随时批评指正,不要考虑会不会伤我的面子,都是为了工作嘛,我不会计较个人的面子的。杨部长,我就说这么几句,下来以后再跟他详细地聊。”

杨鹤鸣和栗宝山都很注意黄福瑞的发言。因为他在太城县是老资格了,有一定的影响力。论学历,他比栗宝山高,是天津工学院一九七O年的毕业生。论年龄,他比粟宝山整大十岁。论资历,他要比栗宝山丰富得多,他分配到工厂以后,当过技术员,班组长,车间副主任,主任,副厂长,厂长;后来又当过工业局副局长,局长,经委副主任,主任,副县长,当上县长已经有八年了,是全地区县长里面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按理说,他早该接替县委书记这个职务。地区之所以一次又一次没有让他接,主要原因是考虑他完不成辛哲仁和杨鹤鸣预想的任务。这个也没有办法对他讲。他说自己水平不高,能力不大,并不是真心话,是有意说给杨部长听的。他对组织上有意见。不过,他说自己组织观念强,倒是真的。每次派书记,他虽然有想法,但都能正确对待,配合工作。至于有没有在下面搞什么,杨鹤鸣还难以断定,因为三任书记的结局还是一个未曾解开的谜。他要求调动已经有好几次了。这一方面反映了他对组织上的意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环境和前途的正确估计。他是外地人,一参加工作就来到这里,上上下下几十年,人很熟,工作起来很麻烦,现在的人不像从前,都想为个人办事,每天都有不少人找他。办了的高兴,不办就不高兴。再加上太城县太穷,经济很不景气,贾大亮一伙又处处架空他,弄得他很憋气,很困难。尤其是近几年县里大闹桃色新闻,几任书记被免职,他怕继续干下去,祸及自己。所以,想改变一下环境,积极要求调动。相好的人也跑到辛哲仁和杨鹤鸣那里给他说情。辛哲仁和杨鹤呜无法说出深层次的原因,只说工作需要,太城县离不开他。对于他的发言,杨鸿鸣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杨鹤鸣觉得他的有些话尤其不应当在这个场合讲。不过,黄福瑞在政界混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他既巧妙地发了牢骚,提了意见,又对杨鹤鸣表现出十分的尊重,在整个发言过程中,多次提到杨部长,无论语气,眼光,都让杨鹤鸣感到亲切和尊严。特别是最后说:“杨部长,我就说这么几句,下来以后再跟他详细地聊。”显得很有礼貌,十分得体。以至于使杨鹤鸣头一次微笑了一下,同时向他微微点了一下头。栗宝山也向他感激而理解地点着头,同时说:

“我相信黄县长说的都是实在话。但我对杨部长也有个要求,希望不要把黄县长调走。黄县长德高望重,经验丰富。我对太城县两眼摸黑,正需要黄县长搭挡于工作。也希望黄县长不弃小弟无才,跟我干几年再回地区不迟。”

“不要再谈这个问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