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智者人际 > 第10章

第10章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反过来全城百姓赞扬老仙人品德高尚,本领非凡。同时,纷纷谴责小仙人心胸狭隘,品行低下,最后一致决定把小仙人驱逐出城。沮丧的小仙人只能在众人的斥责声中灰溜溜地离去。

《得道失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荣会让我们得到一时的满足,当公众看清虚荣背后的实质时,都会唾弃这种行为,你会得到更不如意的状况。

从心理角度说,虚荣心属于人的性格方面的情感特征。同人的其他情绪发生一样,虚荣心也取决于人的需要。自尊心强的人,多要求自己在群体中处于较显要的位置,或者说对自己的声誉、威信、受人尊重等有比较强烈的要求。但是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人要求在群体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获得某种荣誉,这种自尊心本身是合理的。但是,作为虚荣心,它对于什么叫荣誉,怎样获得荣誉,或者说对于什么叫自尊,怎样才能自尊,又缺乏正确的认识。其实,荣誉有真假之分。真的荣誉应该具有社会意义,它同荣誉获得者的实际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绩相符,而假的荣誉则刚刚相反。虚荣心追求的恰恰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假的荣誉,这正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

虚荣心强的人有时会因为虚荣做出害己害人的事来。因为他们已经把炫耀自己作为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环,他们觉得只有把自己光鲜的一面表现出来,才能获得足够的尊重。其实这也是他们不自信的表现。一旦这种面具被揭穿,人们会不屑,他们经历从人们尊重到鄙视的眼光的转变,心理未必能承受得了。有人会借此销声匿迹,有人会恼羞成怒。

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叫做李学正的人,家里环境不好,在广州番禺一所不知名的大专院校毕业。但是他爱面子,他羡慕过有钱人的生活,于是经常吹嘘自己家里做什么生意的,家产有多少千万,还自我吹擂毕业于某重点大学。一开始我们不清楚他的真实情况,但是也觉得这个人虽则有钱,但也太不内敛了。后来,他不断编造谎言,以合伙做生意、代办贷款、出让商品房等名义向朋友们收取定金,还经常向一些朋友借钱,然后大肆挥霍。后来,他的谎言不断地被朋友们揭穿,终于暴露了真实的面目。由于涉嫌诈骗,朋友们要把他扭送公安机关,他居然恼羞成怒,持刀伤人,最终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理。

虚荣心有轻重大小之分。各方面都很虚荣的人固然有,而更多的还是某些方面有虚荣心,其他方面则不大明显。一般说来,自己希望超过别人而又难以超过别人的地方,以及当某种荣誉想得到而得不到、想不失去而无法不失去的情况下,较易产生虚荣心。有许多时候,虚荣心又往往同自尊心交织在一起。有些行为的表现,既有自尊的成份又有虚荣的成分,所以,我们又要善于把两者区别开来。应该努力做到:虚荣心要克服,自尊心要爱护。

第21节:众生平等

古时候的印度,人民拜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作祭品。他们认为这些祭品,可令神祗喜悦。于是神祗就答应人们的祈求,赐他们钱财,给他们种田的雨水。

佛陀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告诉人们说,这样牺牲动物是错误的。有些人听他这么说,就对佛陀发脾气的说:“据我们的经本,杀动物来拜神,没有什么不对?你竟敢持不同的意见?”

佛陀回答:“损人利己是不对的,使人不快乐而使自己快乐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每个众生都想活命,就像你一样。因此,你若杀一只动物当牺牲来拜神,你是个自私的人。我一再教人:自私的人不会有幸福。不但如此,神祗在帮助你之前,先要求动物的血,那定不是仁慈的神祗。这种神就不值得拜。但,假如你对众生慈爱,动物和人一样平等无分别,神就会崇拜你!”

很多人听了佛陀的智慧良言,知道佛陀的话很对。于是很多不幸的事被阻止了。

选自《白话百喻经故事》

如果别人没有好好地对待你,那么最有效的方式是: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你有没有做一个公正的人?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平等待人。平等待人,就是要给所有的人以应有的尊重,不要在人的身上附上许多条件,将人分成三六九等,给以不同的对待。这当中,最重要的是两个尊重:一是尊重人的人格。即使是对犯罪嫌疑人,也应如此。现在,司法机关不再组织罪犯游街示众,公开宣判大会也少见了,拘捕犯罪嫌疑人时给手铐上面加一个手铐罩,抓捕嫌疑人时如有老人和孩子在场,则放弃激烈抓捕,以免惊吓老人和孩子等,都是体现了人性化执法,重视了罪犯作为人的人格。另一个就是尊重人的生命。生命,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即使是面对罪犯,也不可见死不救。

我们的社会要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首先就要尊重人的生命。“天下没有再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对任何人都只有一次,对生命决不可冷漠无情。遇到生命受到威胁的人,都应当尽力去帮助,去拯救。这是人性善、人性美的最集中的体现。因此,救死扶伤为古今中外所共同张扬的一种人性精神。尽管人有好人坏人,有大人小人,有贵人贱人,但他们的生命权生存权,都应一样给予关怀与尊重。即使是战场上的敌人,在他们放下武器成为俘虏后,也要关心他们的生命安全,有病给他们治病,有伤给他们治伤。最近被媒体广泛关注、遭受到国际社会强烈谴责的美军虐待伊战俘事件,就是因为美军士兵剥夺囚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比如水、食物、温暖等等。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功有赖于他人的支持,而平等待人又是获得他人支持的前提。平等待人是尊重他人的一种原则和技巧,以平等待人为基础和出发点,与他人相互尊重,互通有无,不仅有助于工作学习,也有利于人生进步。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大多数关系存在着互惠性,经济生活如此,社会生活也如此。绝对利己者是少数,大公无私的人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是互惠的。与之相适应,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具备平等意识是基本素质,是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需要的。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特性等差异在频繁的接触中相互影响而逐步同化。差异变小,而支持这些交融的正是平等意识,只有在平等中才能求大同存小异,促进社会的交融,而在称霸、占有等等不平等的意识当中是很难有社会文化交融的。正如现在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似,变得越来越小一样,人与人的交往,文化的交融也是如此。

第22节:入乡随俗,摒弃偏见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兄弟各自办了些货物,出门去做买卖,走着走着,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不穿衣服,称作“裸人国”。

弟弟说:“这儿的风俗习惯与我们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儿做好买卖,可实在不容易啊!不过俗话说:‘入乡随俗。’只要我们小心谨慎、讲话谦虚,照着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事,想必不会有什么问题。”

哥哥却说:“无论到什么地方,礼义不可不讲,德行不可不求。难道我们也光着身子与他们往来吗?这太伤风败俗了。”弟弟说:“古代不少贤人,虽然形体上有所变化,但行为却十分正直。所谓‘陨身不陨行’,这也是戒律所允许的。”

哥哥说:“这样吧!你先去看看情形如何,然后派人告诉我。”弟弟答应道:“是!”于是先进入裸人国。

过了十来天,弟弟派人告诉哥哥:“一定得按当地的风俗习惯,才能办得成事。”哥哥生气地叫道:“不做人,而要照着畜生的样子行事,这难道是君子应该做的吗?我绝不能像弟弟这样做。”

裸人国的风俗,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头,用白土在身上画上各种图案,戴上各种装饰品,敲击着石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奇  -書∧  網与他们一起欢歌漫舞。裸人国的人们,无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这个弟弟,关系非常融洽。国王买下弟弟带去的全部货物,并付给他十倍的价钱。

哥哥也来了,他满口仁义道德,指责裸人国的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引起国王及人民的愤怒,大家把他抓住,狠狠地揍了一顿,全部财物也都被抢走。全亏了弟弟说情,才把他放开。兄弟两人准备动身回国,裸人国的人,都热情地跑来为弟弟送行,对哥哥却是骂不绝口。哥哥气坏了,却也无可奈何。

《六度集经》卷五《裸人国》

俗话说,入乡随俗。也就是说,到了某个地方,总有一些那个地方的规矩或者准则,不能不注意或者需要遵守的,这也是此一地与彼一地的不同之处。这不是要求你完全放弃自己的习惯和所好,而是基于一种对他人的尊重而应有的礼节。你在异地认识一些新朋友,就必须做到入乡随俗,才能更好地开展新的友谊。学会一些简单的当地语言,如“你好”;学会品尝当地的美食;学会尊敬当地的礼节;这些并不要求你改变你自己原有的习惯的小节,都会帮助你尽快地得到他人的喜爱和赏识。

在报纸看到,德国有数千名在文化、教育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占有比较重要位置的华侨华人,他们主动地融入到德国社会之中,并凭借自己的勤奋和不懈努力,成为德国社会里受人尊重的一个群体。